曾慶霞
(平邑縣婦幼保健院 山東 臨沂 273300)
目前婦產科剖宮產手術技術已經成熟,已經成為臨床中最多選擇的分娩方式之一。剖宮產手術對比自然分娩,具有產婦疼痛感更低、新生兒出生安全性更高的特點,同時也具有手術風險較大,術后并發癥較嚴重,對產婦機體影響嚴重,此外還對新生兒生長發育存在一定影響[1]。在當前醫學基礎理論看來,自然分娩作為女性正常的生理過程,對于初產婦和新生兒都具有較為積極的生理學意義。但目前對于孕婦最大的心理考驗是克服對于分娩疼痛的未知帶來的恐懼感。此外,大多數孕婦對于剖宮產的認知不夠科學具體,在思想上認為剖宮產對于自身機體和新生兒都并不會產生過大的影響[2]。這一思想尚不夠全面,需要醫療機構和社會對醫學健康知識做進一步的普及和宣教。由于自然分娩過程以及分娩后發生并發癥和不良反應的情況較剖宮產更低,因此對于產婦和新生兒來說,自然分娩更有助于提升孕婦和新生兒自身機體的免疫系統和抵抗能力。分娩對孕婦來說,這是一個痛苦而快樂的過程。現在孕婦對分娩的要求不斷提高。當婦女懷孕時,他們對周圍的一切都非常敏感,尤其是胎兒和自身的問題。面對分娩的選擇,對于家屬來說不應只考慮對胎兒的安全性,也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痛苦。大多數家庭成員不會反對孕婦的決定[3]。
在臨床中選擇剖宮產的前提是產婦具有剖宮產指征,但臨床中仍有產婦或其家屬在未具備剖宮產指征的前提下進行剖宮產手術,因此需要分析其可能的原因,降低非指征剖宮產的發生率。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婦產科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共453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其中自然分娩產婦433例,無剖宮產指征初產剖宮產手術分娩產婦20例。全部初產婦孕周37-41周,平均(39.71±8.33)周,全部初產婦未見明顯全身系統性疾病及急性傳染性疾病,同時配合臨床治療和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初產婦產前心理狀態進行調查,并在填寫問卷后對產婦進行當面訪談,訪談內容以為何選擇剖宮產的分娩方式和為何拒絕自然分娩為主,記錄訪談內容并注意隱私保護。
1.3 觀察指標
對采用剖宮產和自然分娩的初產婦一般資料、家庭情況、環境條件、心理狀態和醫院醫療環境進行對比并進行統計學研究。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和計算,其中以(x±s)表示一般資料統計學數據,采取t檢驗對兩組初產婦問卷等計量資料進行計算。研究資料以率或組成比表示,組之間等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 <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采用不同分娩方式的初產婦的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文化程度、職業、結婚時間、居住地、月收入(元)、流產史(次)、出現焦慮抑郁情緒、害怕疼痛心理、害怕難產及大出血心理、害怕合并其他疾病心理、家庭情況、環境條件、心理狀態進行對比分析,此外補充探究認為剖宮產安全性高的心理評分、對醫療系統信任程度評分。年齡方面:<20歲自然分娩4人、剖宮產分娩3人,20-30歲自然分娩168人、剖宮產分娩11人,>30歲自然分娩261人、剖宮產分娩6人;文化程度:小學以下自然分娩68人、剖宮產分娩2人,初中自然分娩142人、剖宮產分娩4人,高中或中專自然分娩113人、剖宮產分娩5人,大學以上(包括大專)自然分娩110人、剖宮產分娩9人;結婚時間(年):≤3年自然分娩266人、剖宮產分娩4人,4~10年自然分娩159人、剖宮產分娩9人,≥11年自然分娩8人、剖宮產分娩7人。 其余結果如表1、2、3所示:

表1 不同分娩方式初產婦職業、居住地、出現焦慮抑郁情緒對比情況

表2 不同分娩方式初產婦月收入、害怕疼痛心理、流產史、害怕難產、大出血對比情況
上述表格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未見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而出現焦慮抑郁情緒、害怕疼痛心理以及害怕難產、大出血等選擇剖宮產分娩初產婦明顯較選擇自然分娩初產婦更為明顯,P<0.05,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

表3 患者心理依從性分級分析
根據上述表格分析,初產婦出現焦慮抑郁情緒、害怕疼痛心理、害怕難產、大出血、害怕合并其他疾病的情況中剖宮產產婦比例明顯高于自然分娩產婦比例,P<0.05,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此外,對于認為剖宮產安全性高和對醫療系統信任程度兩組之間比較未見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因此可以認為產婦出現焦慮抑郁情緒、害怕疼痛心理、害怕難產、大出血、害怕合并其他疾病的情況是影響剖宮產的主要因素。
目前產婦分娩方式可以分為自然分娩和非自然分娩,自然分娩的方式較為傳統,在臨床中采用此種方式進行分娩有益于初產婦和新生兒的身心健康[4]。由于產婦在自然分娩過程中通過自身機體調節,因此產后自我恢復機制能夠迅速發揮作用并協助產婦分娩后身體機能恢復,分娩過程中以及分娩后不良反應和并發癥發生概率也能夠大幅降低[5]。
剖宮產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分娩方式。與自然分娩相比,其優點是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對不適合自然分娩的母親及其新生兒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其缺點是術后易發生不良并發癥,對母體有害,不利于新生兒生長發育[6]。實施剖宮產的基本條件是要有剖宮產指征,但臨床上,一些醫生和家屬為了滿足孕婦的要求,在沒有剖宮產指征的情況下進行手術。剖宮產原因與自身因素、心理因素、環境因素、社會因素、醫院因素有關。我國剖宮產的發病率逐漸上升,剖宮產已成為臨床研究和討論的熱點問題,尤其是越來越多無剖宮產指征的初產婦也開始剖宮產分娩[7]。本研究表明,自然分娩產婦的各種影響因素無顯著性差異。21至30歲、結婚時間的剖宮產產婦比例≤ 3年,在城市居住和流產1至2次的比例明顯高于同齡組≥ 31年,結婚時間≥ 11年,居住在農村,無流產史(P<0.05)。由此可見,不同年齡組和生活環境對產婦分娩方式的選擇起著關鍵作用。心理因素、醫院因素、社會因素三者之間無顯著差異。初產婦重度焦慮或抑郁、極度恐懼疼痛、剖宮產安全性高、對醫療技術高度信任的比例顯著高于無焦慮或抑郁、無疼痛恐懼、剖宮產安全性低、對醫療技術不信任的比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自然分娩帶來的生理疼痛、心理緊張和恐懼是初產婦選擇剖宮產的主要因素。
自然分娩雖然是正常的生理過程,但分娩疼痛會給孕婦帶來消極的應對心理,產生恐懼感。同時,產婦對剖宮產的理解不夠全面,認為剖宮產對自己和新生兒都是安全的觀點過于片面[8]。自然分娩的并發癥發生概率遠低于剖宮產,對于新生兒來說,自然分娩有利于增強自身抵抗力和防御力[9]。分娩對孕婦來說,這是一個痛苦而快樂的過程。現在孕婦對分娩的要求不斷提高。當婦女懷孕時,他們對周圍的一切都非常敏感,尤其是胎兒和自身的問題。面對分娩的選擇,他們不應只考慮對胎兒的安全性,也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痛苦。大多數家庭成員不會反對孕婦的決定[10]。因此,近年來沒有剖宮產指征的初產婦數量有所增加。臨床上,醫務人員應根據相關原因分析,加強自然分娩技術,最大限度地減少產婦疼痛,幫助產婦選擇正確的分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