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諸城市口腔醫院 山東 濰坊 262200)
進口人工種植牙是一種人工義齒種植技術,能夠對牙齒缺損進行修復,改善患者口腔狀況,提高牙齒的堅固性、舒適性。隨著技術的完善,進口人工種植牙有了廣泛的應用,患者認可度也很高[1]。這項技術的成功率和多種因素相關,護理工作是其中重要的環節,需要護理工作加上細節的重視,提高針對性,幫助患者保障順利完成治療,有滿意的依從性,順利渡過恢復階段,獲得滿意成功率[2]。整體護理和傳統的護理方法相比更利于滿足患者、臨床多方面的需求,研究分析了整體護理用于進口人工種植牙護理中及對護理滿意度的影響,總結如下。
1.1基礎信息
研究時間:2019年2月~2021年4月。研究對象:在我院接受進口人工種植牙治療的106例患者。采用數字隨機方法將納入的106例患者分組,整體組和對照組。整體組中有患者53例,有30例男性、23例女性;年齡22~62歲,平均年齡(40.32±4.13)歲。對照組中有患者53例,有28例男性、25例女性;年齡21~63歲,平均年齡(41.42±4.82)歲。對比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患者在我院口腔科就診,完成各項檢查,均接受進口人工種植牙,應用HMK(德國)種植體系統進行治療。治療期間對照組實施常規的口腔科護理,主要是掌握患者全身狀況,做好治療前準備,配合醫生完成各項操作,術后講解注意事項。整體組開展整體,具體措施:①健康教育,這項工作考慮治療的特點體現出持續性,設計直擊重點的內容,讓患者更容易理解,首先讓患者正確認識自身的牙齒狀況,講解人工種植牙的基本流程、優點,指出應當注意的事項,告知患者應當做哪些方面的準備。手術后將手術情況如實告知患者,講解術后需要注意的重點,給予患者多方面指導保障治療效果。②心理護理,雖然這項治療手段風險不高,但操作較為復雜,治療效果也是對患者依從性和配合度的考驗,因此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非常重要。治療前要多和患者進行交流,通過有針對性的手段幫助患者緩解不良情緒。強調治療的安全性和預后效果,幫助患者進行心理建設,積極面對手術和治療。了解患者對治療的期望值,幫助列舉治療有滿意效果的病例,幫助患者樹立信心。③整體性圍術期護理,術前幫助患者完善多項檢查,了解肝腎功能、血壓、血糖機體各項指標,尤其關注患者的凝血功能,因為治療期間容易發生出血癥狀,因此要準確掌握患者凝血功能,同時幫助患者進行牙槽骨影像學檢查,綜合各項檢查結果進行評估,確定是否適合開展治療,保障手術安全性和成功率。幫助患者進行充足的準備,予以飲食指導,幫助其合理安排飲食,同時提醒患者術前2周不要使用辛辣和過硬的食物,避免損傷牙齦。手術前3d指導患者每天應用液1:5000的呋喃西林液漱口6次,利于將口腔內細菌殺死,預防感染。治療是,協助患者在治療椅上處于相對舒適的體位,將座椅位置和光源調整好,高效率完成消毒和麻醉操作,注意觀察患者的反饋并問詢其感受,予以鼓勵和心理支持。手術操作過程對患者的情況密切觀察,給予患者配合指導。囑咐患者增加吸唾的頻率,確保獲得滿意的手術視野。操作過配合醫生高效完成各項操作,保持動作準確、輕柔、快速,最大程度減輕患者承受的刺激。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種植機參數,注意操作過程對骨質的保護,發現異常立即予以處理。手術后向患者說明手術情況,準備溫熱的紗布球,告知患者將之咬住并保持1h以上,促進骨面和粘骨膜貼合完全。提醒患者注意對口腔的包括,手術后的2h內不要飲水,1d內不要刷牙,減少牙齦損傷風險。術后48h內可指導患者用冰塊冷敷,促進局部水腫減輕。囑咐患者手術至拆線時每天做好口腔護理,日常注意口腔衛生,每次餐后都要用漱口液漱口,減少感染風險。示范刷牙的正確方法,提醒患者每天早晚刷牙。拆線后的一段時間內,提醒患者不要咬硬物,不要讓新牙承受過大壓力,以免磨合程度受到干擾。
⑤延續護理,通過電話形式的訪問,了解患者近期口腔狀況,提醒患者定期復診觀察種植牙生長情況,評估是否需要機械能矯正。給予患者指導,一般患者術后一段時間內需要食用流質食物,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指導患者科學搭配,保障營養攝入均衡。進食的食物遵循從軟到硬、從溫到熱的原則,不要讓種植牙突然承受過度的刺激和壓力。因為漱口口腔不適,患者難免食欲降低,指導其如何做到飲食多元化,以保障能力攝入充足。在隨訪過程重視患者對口腔狀況的重視,讓患者保持口腔清潔。
1.3觀察指標
從科學飲食、遵醫配合、保持口腔衛生、心態調節等幾個方面對患者的治療配合度進行評分,總分值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有更高的配合度。采用SAS量表評估患者治療期間的焦慮程度。觀察和對比兩組患者的種植成功率和并發癥發生率。調查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2.1兩組患者治療配合度和焦慮評分
整體組患者治療配合度評分高于對照組,且和對照組相比整體組患者焦慮評分更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配合度和焦慮評分
2.2兩組患者種植成功率和并發癥發生率
整體組患者種植成功率高于對照組,且和對照組相比整體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更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種植成功率和并發癥發生率
2.3兩組患者對接受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整體組收獲患者滿意度100%高于對照組83.02%,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對接受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隨著臨床種植技術、設備、材料的發展和完善,進口人工種植牙技術憑借操作簡單、對健康牙損傷小、成功率高的優點有了更加廣泛的應用,和傳統治療方法相比,進口人工種植牙有美觀、耐用的優點,治療后能夠讓患者獲得和正常牙相似的咀嚼功能,利于提高患者的接受度和生活質量[3]。但隨著種植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多種難度高、復雜的技術越來越多,促進護理工作也需要完善,從而更加符合臨床需求。開展人工種植牙治療,雖然沒有較高的危險性,但因為操作復雜,患者在操作過程需要長時間保持單一體位,會增加患者的不適感,還可能降低患者的配合度。同時,接受人工種植牙后,患者會面臨一段時間的口腔不適,這段時間需要患者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狀況,有較高的飲食依從性,從而減少并發癥,保障獲滿意的成功率。此外,因為對治療認知的影像,患者可能有很高的期望度,若沒有有效溝通,會增加醫療糾紛發生風險;面對治療的不適,會給患者進食和生活造成影像,也影響術后患者的心理狀況。由此可以看出,護理工作高效率的開展對此類患者來說非常重要,但常規的護理更重視和醫師的配合,對患者認知、心理狀況的改善并不理想[4]。
整體護理和常規護理相比,更加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將患者自身和多方面需求為重點,提高服務的主動性,構建和諧護患關系,系統化臨床護理各個環節,從而滿足患者精神、心理、生理等多方面的需求[5]。此項研究將整體護理用于整體組,通過個性化評估制定個性化護理策略,開展持續性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讓患者對治療有正常認知,在治療前后保持良好情緒狀態,有良好的依從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根據個體差異開展圍術期護理并體現出服務的延續性,保障治療效果,減少不良事件發生。研究結果:整體組患者治療配合度評分高于對照組,且和對照組相比整體組患者焦慮評分更低,P<0.05。表明整體護理能提高患者的配合度,減少術前焦慮,保障治療順利。整體組患者種植成功率高于對照組,且和對照組相比整體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更低,P<0.05。證明整體護理能提高護理治療,提高治療效果,減少治療風險。
綜上所述,進口人工種植牙護理中開展整體護理可提高護理質量,保障治療順利,減少治療風險,讓患者對就醫體驗更加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