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雷
(中交一公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分公司,北京 100020)
就目前來看,加強對房屋建筑工程項目起重機械設備的管理研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各類管理問題,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需要更加細化地監督與定期檢查設備的維修以及保養落實狀況,總結與評估操作人員的操控水平和工作狀態,及時糾正不良行為和操作,并加強培訓與教育。只有全面優化起重機械設備的日常管理工作,才能確保設備在輔助施工的過程中安全可靠。
在我國當前社會新時期的發展背景下,起重機械設備已經成為房屋建筑工程項目施工不可缺少的工具,具備一定的生命周期。但是,在以經濟效益為核心的行業背景下,個別施工企業為了獲得更加良好的經濟效益,會在施工過程中加快生產力度,很多起重機械設備處于超負荷運轉狀態,導致設備常常在輔助施工的過程中出現各類問題,影響了整體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質量,甚至造成人員傷亡事故。定期維護管理設備的主要目標就是確保其在生命周期內安全穩定地運行,降低故障問題的發生概率,施工企業只有進一步加強維護和管理工作,才能確保更加順利地施工,促進企業穩定發展。
某商務酒店共建設21層,包括地下1層的車庫。當施工建設到第9層時,施工現場塔式起重機的平衡臂拉桿突然出現斷裂(見圖1),整個平衡臂瞬間出現傾翻狀況[1]。通過事后的調查研究發現,該事故發生原因如下。
1)液壓遠程裝置控制閥已經受到了非常嚴重的污染,喪失了其正常的使用功能,這也是造成安全事故發生的重要因素。
2)操作塔機人員僅1人擁有起重機械拆裝上崗證書,剩余人員都是無證違規操作。
3)該類型號起重塔機曾經發生過多次液壓系統突然失控,存在一定安全隱患,但因沒有人員傷亡而未受到足夠重視。
圖1 平衡臂拉桿斷裂
1)安裝拆卸方案不完善且相關編制工作不具備針對性;同時,現有的方案中沒有制定出比較具備實質性的管理措施。
2)驗收和調試過于表面化,無法精準發現設備存在的各類安全隱患。該工作的忽視,會導致無法發現機械設備存在的安全問題,從而造成其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故障。
3)安全管理責任沒有落實到個人身上。雖然個別施工單位針對起重機械設備制定了較為完善的責任制度,卻沒有將責任落實,制度形同虛設,管理效果不佳。
對于起重機械設備管理來說,應由專業管理部門或管理團隊來負責。但是,施工單位逐漸忽視和淡化了管理工作,個別施工企業甚至為了進一步降低在運營過程中的成本投入,取消了機械設備的管理團隊。
此外,新形勢下我國起重機械設備租賃單位正日益增長,然而大部分設備租賃單位不僅沒有配備專業管理人員,而且沒有重視對于設備及場地的周期性檢查,進而造成了相應設備管理工作的落后性[2],設備管理工作非常落后,無法達到預期的管理標準,很多定期性的設備維修以及養護工作基本被取消,常常會出現較為嚴重的超負荷運轉問題。
由于個別施工單位沒有嚴格落實起重機械設備的報廢制度,且存在非常多已經超過設備使用周期壽命卻仍在繼續工作的設備[3]。使用這種已經超過使用年限的起重設備,除了需要施工單位承擔較大的安全隱患風險之外,還可能在使用過程中支付高額的維修保養費用,給施工單位既帶來了安全隱患,又增加了成本投入。
在管理體制方面,必須要加強對于我國關于起重機械設備相關法律法規的重視,房屋建筑工程項目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加強對特種設備操作人員以及維護檢查人員的教育培訓力度,進而讓該部分操作人員能夠更好地具備管理起重機械設備的專業素質。在這一基礎上,施工單位還要進一步加深對于管理起重機械設備的重視程度,與此同時更好地建立與完善相關起重機械設備的管理機制。綜合當前項目的實際施工狀況設置相應的設備管理小組,并為其調配充足的管理人員,避免施工現場設備無人管理的狀況。
另外,施工單位根據工程的實際建設進度科學合理地構建機械設備的交班制度,要求起重設備的管理工作人員在日常的管理工作過程中詳細記錄排班記錄本,具體的記錄內容包括當天的起重機械設備作業內容、操作人員、指揮人員、設備的運轉狀況、施工作業的環境設備、運轉時間以及當天的維修、保養狀況等,若設備管理人員發現起重機械設備出現故障,在第一時間排除故障問題并分析故障產生的具體原因,細化記錄故障的解決過程。
為了確保起重機械設備在實際的輔助施工過程中安全穩定地運轉,必須全面提升設備操作人員以及管理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對涉及工作人員進行崗前教育培訓,全面優化管理水平。施工單位可以從以下方向提升操作管理水平。
1)積極引導特種作業操作人員和設備管理人員掌握起重機械設備的工作性能和工作原理,強化管理工作人員在管理起重設備過程中的安全防護意識,同時讓操作人員了解起重機械設備管理工作的必要性,端正設備管理人員在工作過程中的工作態度。
2)進一步強化操作人員的操作水平以及安全意識,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工作態度,了解到定期維護保養設備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施工單位嚴格按照相關規定要求審核人員持證上崗,確保操作過程中的專業性。
3)在設備的運轉過程中進一步完善設備管理制度,制定相應的獎懲制度以及考評制度,調動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另外對起重機械設備的監督、管理、調查、安裝、驗收等相關工作建立相應的責任追究制度,以此為日常管理工作提供保障和約束。
綜合當前房屋建筑工程項目所使用到的起重機械設備具體規范和要求,根據其使用的年限編制出關于該設備的具體保養維修計劃,明確保養工作內容,定期檢修以及保養。維修保養工作不能表面化,必須構建相應的維修質量檢查驗收體系,完成保養以及維修工作后,維修保養單位工作人員填寫相應的記錄單,內容包括具體的維修狀況、零部件更換情況和零部件的具體規格尺寸等,并將其歸納到當前機械設備的檔案記錄中[4]。
建立健全起重機械設備租賃行業的相關法律法規,為了進一步規范機械設備租賃行業的內部秩序,政府等相關部門應該加強關于該方向的法律法規制定,使租賃行業的法律體系更加完善,為施工單位的租賃提供更加明確的法律保障,從根源上優化機械設備租賃行業的市場環境[5-7]。
在法律法規的制定過程中,明確設備租賃企業的權利和責任,確保工程項目順利施工,避免在后期出現矛盾糾紛,規范租賃單位的業務范圍資質審核以及租賃合同等,進一步強化關于租賃行業的監管力度。施工機械設備的行業規范化建設需要整個市場共同監管,對行業的發展規劃做出相應的部署,通過信息化的技術建立行業信譽評價體系,使得租賃行業的各個企業在制度的約束下展開相應的租賃服務。除此之外,將合資、外資以及內資企業的設備租賃優惠政策進行統一,避免個別企業通過政策之間的差異性展開不良的市場競爭。
我國的房屋建筑工程項目建設規模和建設的數量正在逐漸增多,起重機械設備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對其進行管理的重要性也逐漸體現出來。因此,要想保證管理工作落實效果,必須針對目前房屋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起重機械設備管理現狀加以分析,并將其作為基礎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管理對策,降低由于起重機械設備管理效果不良所造成的安全隱患事故。
[ID:013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