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樺
每逢秋季,我都會感覺到強大的力量,那是豐收的滿足感和喜悅感。這段時間的聽課學習也給予我強大的力量,使我能夠在教學中慢慢進步,不斷地積攢力量,這何嘗不是一種豐收。
學校中的優秀老師們為我們呈現了一堂堂生動有趣的課。最近聽了一位優秀教師的講評課,我受益匪淺。在講解詩歌鑒賞題時,她并沒有側重華而不實的花哨環節,而是踏踏實實地從學生受用的角度出發,以學生為本。顯而易見,在備課時,她深入地了解了學生的特點,全面而深刻地研究了授課內容。對于學生,對于課堂,她都可以做到游刃有余,整堂課如行云流水般傾瀉進她的每一位聆聽者心中。
令我耳目一新的是她的學案。我在講解詩歌時,也會按照看題目、看作者、看詩歌、看注釋、看題目的思路引導學生,但是從來沒有形成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更加清晰地掌握詩歌鑒賞的技巧,會使學生更好地養成良好的解析詩歌的思維習慣。這樣的課堂便是高效課堂。同樣的一節課,學生學到的領會到的卻相差甚遠。所以,這堂課讓我受益匪淺,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盡最大努力把這種方式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之中,并根據自己教學班的特點,進行再創造,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學以致用。
在第二個環節中,我收獲了更多。因為這是我目前最薄弱的部分,對作文的研究尚淺。這位教師的經驗充實了我簡陋的作文教學方法庫。她主張作文立意只需選取一兩個最佳立意和學生一起探討,對于高中生,一定不要探討多個立意。這讓我反省自己平時的作文教學,為了肯定學生的觀點,避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我會和學生一起探討作文立意,在確定最佳立意之后,總是會確定幾個二等立意。聽了這位教師的經驗之后,我幡然醒悟,深刻認識到,過多的立意只會讓學生在探究作文立意的過程中迷失主航向,就更加不可能找到最佳立意,我這才意識到孰輕孰重。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在今后的作文教學過程中,我一定將學到的經驗運用到實踐中,我也會將這樣的思想滲透到學生的思想里,和他們一起探討作文寫作。
我很珍惜這樣的學習機會,每一次都會給我諸多啟發,每一次也都會給我力量。希望自己可以不斷學習,不斷地積攢力量,讓自己的教學不斷地進步,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教學中,與學生一起分享一次次豐收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