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衛華
摘要:高校物流專業是高校諸多學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物流管理教學中,高校通過科學構建實訓基地,實施雙師教學等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論與實踐能力的全面提升,更重要的是還能幫助學生科學認知自己的所學科目的具體工作方向和所需技能,有效提升其職業素養。本文就高校物理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進行了闡述,希望助力當代高校物流專業發展。
關鍵詞:高校物流管理;價值;應用路徑;實踐探索
隨著近些年來國家對于實踐性技能型人才的重視以及當代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完善,當代職業教育開始更加重視學生的理論聯系實踐能力,注重學生在技能與知識學習中,所具備的優質思想和實踐素養。但是在具體實踐中,依舊存在著一些問題。基于此,當代高校物流專業應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針對存在問題進行科學論證和有效性分析,進而在不斷調整中,取得更大的進步與發展。
一、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教學方法不夠靈活
教學方式與方法是科學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好的方法和輔助手段不僅能夠極大的保證學生培養效果,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更大的提升與發展,更重要的是還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有效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讓學生的素養與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與發展。但是在實際的物流管理專業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對于理實一體化模式或者多元化教學方法認知比較單一死板,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打消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益。因此,要想科學開展高校物流管理教育教學活動,有效增強與發展學生的物流管理專業學科核心素養,當代物流管理教師還要在理論與實踐中,加強自身對于理實一體化等先進思想、模式的研究與使用,從而在不斷革新中,選擇更好的使用策略和方法來組織各類教學工作和學生學習工作,科學有序的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教師忽視學生主體地位
學生作為整個教育活動的主體與核心,其學習態度以及學習方法對整個教學活動良好效果取得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日常學習壓力較重,教師對于學生主體地位認知不夠清晰、明確,培養效果并不重視,他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依舊秉承著傳統理論中的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思想。將整個學習活動變得流于表面,使學生的自身的學習素養和學習意識以及知識與技能路徑構建過程都處于被動或者初級階段,實踐能力也不能得到提升,這種錯誤的認識和模式給學生全面培養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嚴重阻礙了學生的科學發展。
二、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優化路徑
(一)加強實訓操作
1.利用產學研科學平臺,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學生職業素養培養不僅是學校的責任,而且關系到整個國家經濟建設的轉型和社會的發展。這需要各級學校、家庭和學生自身的合作。各級高校應科學積極的把握時代脈搏,通過針對性的培養來幫助學生科學具備優質的創新意識和職業素養。高校應積極發揮產業園內的實習實訓工作室的資源與人才優勢,在緊密結合企業以及未來行業發展方向的基礎上,積極開展不同類型、不同形式的產學研實訓實踐教學,進而通過對市場發展需求的了解和把握,有效構建科學有效的、符合企業發展的實訓項目,進而讓產業園實訓基地內的優秀人才與學生共同進行探討以及研究發展,有效提高和增強學生的職業素養。在具體過程中,學校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可以積極引導他們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也就是由專任教師與企業主管人員帶領,熟悉工作環境,通過走崗實習等手段,熟悉具體的職業工作生產環境,了解其具體流程,提高認識,為專業實踐奠定基礎。
2.利用產學研科學平臺,推動各類專業科學發展
校企合作是當代職業教育視域下產學研發展平臺的便利途徑。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有效性利用高校的優質教學資源和學術優勢,提高學生技術實踐能力,增強學生創業的技術資本;另一方面,其還能在校企合作中,利用校企雙方的品牌影響力以及資本優勢,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職業素養提升以及對職業未來發展研究,進而將創業理念付諸實踐,有效推動我國各個行業的科學化發展。當代高校應積極探索和實施校企合作教育人才科學發展以及培養模式,并在此基礎上,有力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職業素養,從而實現理論實一體化視域下的人才共建、市場融合、技術共享的良好發展氛圍,進而有效促進市場的繁榮以及技術的革新。
(二)創新教學方法
1.構建混合式教學模式
對分課堂教學是當代學生科學培養以及教師科學組織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于學生科學掌握新技能與知識獲取手段,增強其知識獲取路徑以及效率,發展學生綜合職業素養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在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培養中,各大高校和教師應積極引入網上網下混合式對分翻轉課堂教學等先進思想和手段,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培養效果,保證技能以及知識的教授效率,讓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無論是技能、知識還是獲取方法都能夠得到一定的提升與發展。
例如在教授學生關于《管理學基礎理論》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首先可以利用互聯網上的慕課平臺或者微課平臺,積極尋找一些先進的對應專業課程以及教學案例,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再將一些學生熟悉的模式或者元素穿插進來,待學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將學生分為幾個探究小組,讓學生在組內就剛才的技能以及知識內容進行深度挖掘和有效性探討,提升他們的探究意識,激發探究思想,讓他們逐步構建出新的學習模式以及自身知識獲取策略,增強其學習綜合素養。
2.采取云平臺方式方法
云平臺教育是當代互聯網時代比較先進的一種教育模式,其主要運作模式來自大數據的分析和解讀。其主要模式是指教師在完成基礎課堂知識與技能教授后,可以讓學生在一個比較好的云平臺上進行對應的練習,而這個云平臺根據學生對應練習的難度、錯題以及答題時間等綜合數據對學生的實際技能與知識優缺點進行科學分析和有效性探究,以此來幫助學生科學認知自己的所學缺陷,并在云平臺上給出的對應輔助、針對性練習中,查漏補缺,有效性完成技能與知識的深度獲取以及牢固性掌握。云平臺模式是當代互聯網輔助教學的一種全新方式,其不僅打破了原有的教育生態模式,還有效地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綜合素養,促進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升與發展。如在教授學生《物流供應鏈設計》概念以及應用方向和應用用途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利用各種教學研平臺來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激發學生對于即將學到知識的興趣,接著利用微課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按步驟來進行對應知識板塊的學習和研究,并在互聯網實時交流系統支持下,進行小組合作在線探究分析,并科學掌握對應知識。預習完畢后,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可以對學生在討論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答題解惑,并根據大多數學生的需求進行針對性的講解以及對應練習。在課堂練習完畢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進入對應的教育云平臺,讓學生利用平臺上的大數據分析模式,有效地進行針對性的測評和分析,進而有效增強自身的素養,完成對應技能與知識的全面掌握和系統性講解。
(三)構建實操體系
1.強化專業職業能力素養培養
在高校物流專業教學中,學校應以其工作具體過程導向為實際操作案例,對其定位目標、評價體系以及內容要求等都應落實在其職業能力培養上。在科學制定教學培養方案以及具體教學過程中,學校還應把培養學生職業能力作為其重要核心內容。在具體培養過程中,學校還要不斷強調工作過程導向下的職業能力培養,進而讓學生通過計劃實施、科學發展以及核心檢驗等三個階段來科學掌握其具體工作過程,有效強化學生的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增強學生的綜合水平。
2.貫穿技能知識全面培養思想
高校物流管理專業的教育教學,不是以單純傳授其技能與知識學習為最終的目的,而是應該以向學生傳授對應的科研觀念和學習方法為核心的。課程體系以及教學都應以具體工作過程為導向,通過不同的工作情境以及工作需求情境設計,讓學生實操過程中,不斷強化與了解自身所學到的、掌握到的實踐知識和理論知識。理實一體化視域下的行動導向并不是一種具體的可教授的教學方法,而是以某個需求和動作為基礎核心或者達成目標的一種指導思想或者策略,其可以以一種或者幾種不同的教學思想或者教學方法來具體體現。如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以及情境教學法等等。在以具體行動為導向的教學模式中,對應的教學者則將不再是一種技能與知識的傳授者,而更應該是一個接受詢問者,一個組織者,一個提供指導的旁觀者。通過這樣的模式或者方式,學生的學變成了探討,學生的實操變成了實際創作,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技能與知識就會在實踐中,變得更加穩固,更加的具備多樣性。此外,在教學具體過程中,學校在對于人才培養方面,還應積極注重對學生的科學評價,進而通過科學評價來對學生進行更加細致的引導,增強學生自我需求探究意識和學習,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
總之,在高校物流管理中積極引入全新學生培養思想和多元化手段,能提高他們對于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掌握,提高他們的應用意識,提升他們的核心素養,因此,當代高校教育在組織各類教育教學活動時,一定要注重理實一體化理念、模式的科學研究和有效性實施,從而保證其效果,提升其效率,不斷為國家輸送符合國家、社會需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林瀟云.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訊,2021(7):1.
[2]劉存貴,張向陽,王玉鵬,等.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