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藍藍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進步和發展,小學勞動教育受到了越來越多關注,許多教師、家長積極參與勞動教育改革,并在過去的嘗試和實踐中取得了諸多成績。但當前的小學勞動課程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需要學校、家庭和社區方面繼續創新,以此推進小學勞動課程教學改革,促進小學勞動教育水平不斷提升。本文介紹了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勞動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策略,希望能夠為一線教育者提供更多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勞動;教學改革;優化策略
基于核心素養的提出背景來看,小學階段的教育工作正面臨著更多的考驗、更高的要求,教育機構需要高度關注學生各個方面的成長,力求促進小學生全面進步、全面發展。也就是說,勞動教育、德育教育、美育教育等受到了更多重視,其需要教師立足本職工作推陳出新,創新課程教學模式,推廣新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引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意識,培養其形成良好的勞動技能與勞動素質。
一、增加課時量
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勞動教育的有效開展需要增加課時量,學校方面需要優化課程設置,盡可能為勞動課程留足時間,給予教師更多發揮空間。基于此,小學學校應當高度關注勞動教育,并保障每周1課時基本量,讓教師系統安排勞動教育內容,讓學生積極參與勞動課程。當然,學校方面還需要適配教師資源,盡可能任用較為專業的教師來授課,讓相應課時的應用價值充分突顯。
例如,在教學“整理與收納”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將其分為兩個課時,分別就理論與實踐進行教學,盡可能讓每一位小學生都認識到收納和整理的重要性,讓其掌握整理與收納的小技巧、小方法。而實踐活動中,小學生也能夠就初步掌握的整理與收納方法進行練習,進而能夠逐步養成收納和整理的良好習慣。久而久之,小學生的勞動技能與勞動素質也能夠自然提升,進而能夠適應不斷增加的勞動課時量和不斷上升的勞動實踐難度。
二、注重實踐教學
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勞動教育需要重點關注實踐教學,只有將理論知識落實到具體細節,才能夠達到鍛煉和提高小學生勞動技能的教育目標。基于此,小學勞動教育內容需要包含實踐操作,還需要給予學生更多動手實操的機會,而教師也應當做好示范和手把手教學,爭取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掌握操作細節。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小組活動、技能比賽等,調動學生勞動的積極性,培養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技能與勞動素質。
例如,在教學“傳統工藝制作”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向大家展示穿針、縫針的細節,并講解操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步驟和事項。接著,教師可以進行示范教學,縫制直線、轉彎等,并引導學生自行操作,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鍛煉學生熟練掌握手縫工藝品的縫制過程。最重要的是,教師需要監督和管理每一位學生的操作過程,一方面便于點撥和指導學生的具體操作,另一方面保障學生使用針線的安全性。
三、家校合作育人
勞動教育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學校方面有必要與家長取得聯系,通過家庭教育的有效展開“曲線救國”,一方面讓家庭教育發揮積極作用,另一方面讓小學生在生活與學習上耕耘與收獲。從家庭教育層面分析,家長可以通過家務勞動給予學生鍛煉空間,當孩子們做得好時可以及時鼓勵,當孩子們做得不好時可以分析原因并與其交流,明確學生在家務勞動中遇到的問題與解決方法,督促和引導其更好地完成勞動。
例如,家務勞動除了掃地、拖地等,還有整理與收納勞動,小學生可以利用家庭環境較為實用的物品進行舊物改造、變廢為寶等。教師與家長也可以教授“儲物罐制作”“相框制作”“垃圾分類”“垃圾桶制作”等方面的內容,改變單一的勞動教育形式,讓豐富的勞動教育內容和實施方法增強學生興趣、樹立學生信心,讓學生能夠快樂勞動、積極勞動。此外,教師還應當與家長積極聯系,形成線上線下聯動教學機制,圍繞小學勞動教育進行深度合作,讓每一位家長、學生都認識到勞動的重要性。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勞動教育已經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勞動課程改革也急需推進。首先,學校、家長等教育角色都應當認識到勞動的重要性,通過增加勞動課時、實踐活動等方式滲透勞動教育。其次,學校方面應當積極聯系家長,利用家庭勞動鍛煉和提高小學生的勞動技能,當然還可以邀請家長進校園參加勞動教育講座、勞動教育交流會等等,以此來拓展勞動教育的廣度和深度。最后,家校合作育人還應當形線上線下聯動機制,多角度、全方位地實施勞動教育,培養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素質。
參考文獻:
[1]胡利華,楊慧,鄧瑜.小學“無土栽培”勞動教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途徑——以重慶科學城樹人思賢小學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22(05):37-40.
[2]李劍,陳章建,鐘文,王麗雅.小學勞動教育課程的構建與實施——以德陽市東電外國語小學“我愛勞動”課程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21(32):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