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中鵬
2022年3月19~21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對印度和柬埔寨進行了訪問。鑒于印度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的地位、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的存在,以及俄烏沖突中的背景和印度的立場,其對印度的訪問無疑更加引人矚目。此訪也正值日印建交70周年,還是日本首相時隔近五年之后對印度的再次正式訪問。
岸田3月19~20日對印度的訪問行程緊湊,可謂“閃電訪問”。一般來說,“閃電訪問”要么是因為兩國關系很好,雙方領導人在很短時間內集中談幾個重要話題,無需多費時日;要么是因為兩國關系一般,沒有進行深度與大面積會談的條件。岸田此訪應該屬于第一種情況。
為營造訪印氛圍,岸田特意在印度著名英文報紙《印度快報》上發表文章《印度和日本:一種特殊的伙伴關系》,主要內容是:日印擁有共同的民主價值觀;國際秩序之根基必須維護,不能允許武力改變現狀的行為;后疫情時代需構筑強有力的全球供應鏈,推動經濟社會快速向前發展;使“印太構想”由愿景走向現實;今后繼續深化“日印全球特殊戰略伙伴關系”等。
訪印期間,岸田與印度總理莫迪舉行了會晤,雙方發表《后疫情時代構建和平、安定與繁榮的日印伙伴關系》共同聲明,聲明涵蓋政治、經貿、能源資源、防衛安全、地區與國際熱點問題、海洋問題以及教育科技人文交流等各個領域,著重規劃了今后日印加強合作的內容,比如日本加強對印度在經濟、社會與民生等領域的援助,提升日印“全球特殊戰略伙伴關系”的戰略水平與層次等。
但是,岸田訪印顯然還有更深層的用意。
首先是試圖“說服”印度加入西方制裁俄羅斯的陣營。俄烏沖突發生后,美國等西方國家特別希望印度能夠站到“己方”一邊,一起制裁俄羅斯。作為美國堅定盟國的日本,認為自己與印度關系良好,可以充當美國的“說客”,扮演美印之間的“中間人”與“協調人”的角色,勸說印度加入西方陣營,匯聚起制裁俄羅斯的大潮。
其次是希望促使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進一步機制化。美日印澳安全對話在拜登上臺后得到了加強,成為拜登政府推行其“印太戰略”的重要工具之一。日本對這一合作架構也非常熱衷。此次岸田訪印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邀請莫迪在今年上半年訪日,以便可以由日本“做東”,在日本舉辦首次美日印澳安全對話面對面峰會,從而把這一合作架構進一步推向機制化與穩定化發展軌道。
第三是希望日印“兩洋聯動”加強海洋合作。日本認為,加強日印關系可以使“太平洋大國”日本與“印度洋大國”印度實現聯動,構建印太兩洋合作架構,使所謂“印太構想”現實化。
第四是希望借力印度提升日本在印度洋地區的影響力。日本重視印度在地區與全球事務中漸趨增強的影響力,認為通過拓展和深化與印度的“全球特殊戰略伙伴關系”,可以借力印度,把日本影響力延伸到印度洋與南亞地區,甚至非洲地區。
第五是希望拉攏印度牽制中國發展。日本認為,可以利用中印之間的矛盾與分歧,從亞洲西南部腹地迂回曲折地對中國進行“牽制”,以達到“聯印抑華”的地緣政治目標。
岸田自稱此訪達到了預期“效果”,但實際效果如何,他應該心知肚明。日印關系發展與深化,還面臨著一些問題,其中一些結構性問題決定了未來兩國關系的限度。

2022年3月19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訪問印度,與印度總理莫迪舉行會談。
讓岸田失望的首先是印度沒有接受日本要求其加入美國主導的制裁俄羅斯的西方陣營的建議。印度與俄羅斯具有歷史和現實的緊密聯系,對俄烏沖突的立場是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自然不會因日本的“勸說”與“攛掇”而輕易改變。在雙方發表的共同聲明中,就未寫入關于制裁俄羅斯的內容。
印度也未必愿意接納日本在印度洋擴展影響力。印度長期以來都以自身的印度洋“大國”和“強國”身份為榮,也從不掩飾“印度洋是印度影響力之下的海洋”這一戰略雄心,將印度洋視為自己的“后院”和“勢力范圍”。印度可以與日本在印度洋進行一定的合作,但不會接受日印在印度洋上的影響力“并列”的局面,更不可能接納日本成為印度洋上又一個“海洋大國”。
印度始終有自己的“大國抱負”,未必愿意與日本捆綁。自安倍時期開始,日本就不斷深化與印度的關系,期望實現與印度“結盟”的戰略目標。但印度一直把“自主、自立、自強”作為其建國以來的傳統,盡管不結盟運動早已時過境遷,但印度依然以自己曾經是這個運動的領袖而自豪。美日印澳四方對話被稱作“亞太版北約”,加入這個架構意味著與這幾個西方國家建立了準同盟關系,但印度注重外交事務中的自由靈活,不愿因與西方國家結盟而有損其獨立建國的初衷,不愿“重新回到西方懷抱”。
日本也難以籠絡印度牽制中國發展。中印之間確實存在分歧和沖突,但這些“小插曲”不是亦不應該成為中印關系發展進程中的“絆腳石”。中印彼此都是對方關鍵經濟貿易對象國與大市場,印度的發展也不能離開中國。印度不愿意按照日本的指揮棒行事,且認識到與日本合作“牽制中國”會付出沉重的代價,并認為與日本各項援助相比,中國的市場與投資對印度更有吸引力。
日本強化與印度在各個領域的關系,自然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印度是全球新興經濟體之一、具有優越的地緣戰略位置、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與各個發達國家保持了良好關系、在發展中國家擁有良好形象等,這些優勢使日本感到,深化日印關系可以從印度身上謀取自身所需。但國家關系是雙向互利的,基于以上原因,日印并不在同一個頻率上同時共振,就難言彼此關系會向縱深領域發展。
岸田聲稱“日本衷心愿意與印度以共同的文化紐帶、牢固的友情與共同的價值觀為基礎,深化全球特殊戰略伙伴關系”,但這種“特殊伙伴關系”更多是一種宣示,能否得到有效落實,還前途未卜。未來的日印關系將面對印度國情與日本戰略目標難以契合的尷尬,很可能只是兩國外交領域普通的雙邊關系之一,難以被放置到“最優先合作方向”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