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華傳統文化作為我國的瑰寶,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和價值,而中國傳統節日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同樣有著濃厚的歷史價值,傳統節日在每一年的特定的一天都會舉行慶典,一直流傳至今。傳統節日文化不僅是民族歷史的產物,更代表著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價值和取向,因此需要我們不斷繼承和發揚,而教育作為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重要環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少年學習中華民族文化的途徑主要是通過教育內容和課堂傳授等方式來切身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在小學綜合實踐中加入傳統節日文化的內容,不僅可以讓學生全面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文化,還能弘揚和傳承傳統節日文化,切身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這就說明加強對小學生傳統節日文化的教育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因此小學綜合實踐勞動教育的思路需要向弘揚傳統節日文化的方向靠攏。
關鍵詞:中華傳統節日文化 小學生 綜合實踐 勞動教育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4.039
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西方文化對我國的傳統文化帶來了巨大挑戰和沖擊,直接對我國公民的文化認知造成影響,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的根本,是歷史沉淀,也是民族精神的追求。因此傳統文化教育從小學就要抓起,為青少年學習傳統文化提供平臺,傳統節日作為青少年最為熟悉的傳統文化,將節日文化作為教育內容,能讓青少年切身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所在,不斷發揚中國傳統文化,讓世界了解中國,讓更多的人喜歡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這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和使命。因此該文章主要從多個方面探討基于傳統文化開展小學綜合實踐勞動教育的思路。
一、當今我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發展現狀
1.外國節日的不斷傳播動搖了傳統節日的地位
如今全球化不斷發展,世界各地的文化相互交流碰撞,在這期間很多青年人對外國節日文化充滿好奇,關注度也越來越高,使得許多青年人開始慶祝外國節日,反而對傳統節日的熱情日漸消退,形成該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新文化本身充滿娛樂性,讓當代青年可以在節日中減輕壓力,但他們對外國節日文化的了解其實很片面,對傳統節日文化的了解也相對缺乏,人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慶祝節日,例如食物慶祝,在春節吃水餃,元宵吃湯圓,中秋吃月餅等,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感受到傳統節日文化的魅力所在。外國節日和傳統節日的慶祝方式不同,體驗感也大不相同,造成了外國節日盛行而傳統節日日漸衰落的情況。
2.傳統節日文化的不斷流失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也不斷加快,許多精力主要放在日常的家庭生活和工作上,對于傳統文化節日的慶祝儀式也越加簡便,這也使得春節,中秋,清明等一些重要的傳統節日的儀式感在人們的生活中逐漸淡化。特別是對于春節來說,隨著社會的進步,很多傳統的文化習俗已經受到抵制,許多地方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禁止燃燒紙錢,這切斷了讓青少年深入了解傳統文化的基本途徑,從而使得年輕人對傳統節日文化的理解越來越淺,難以真正理解到傳統節日文化的精髓所在。而在學校教育中,傳統節日文化的教學內容相對較少,從而使得青少年無法真正學習到傳統節日文化,使得傳統文化不斷流失,因此在學校中加強對傳統節日文化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教育中弘揚傳統節日文化的意義
1.堅定學生文化自信,培養學生慶祝傳統節日的習慣
學生文化自信的建立是需要學生以自身的文化自覺作為基礎的,而文化自覺的建立又是依靠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可,因此在教育中不斷讓學生接觸傳統文化知識可以讓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加深,對自己的傳統文化充滿自信,充分肯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意義和價值,進一步提高傳統文化的思想意識,這也說明了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而傳統節日在傳統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發揚傳統節日文化對提高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者們應該通過多種形式將傳統節日文化融入課堂教育,建立專業的節日課堂體系,更好地培養學生對傳統節日文化的熱情,感受民族的文化氣息,從而讓學生深刻理解傳統節日,為繼承和發揚傳統節日文化添磚加瓦。
2.進一步完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要是學生將自身與生活相連的一門課程,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融入傳統節日文化能夠讓學生利用所學到的知識更好地生活,對開發學生的智力也有一定的幫助。傳統節日文化的傳統性和繼承性,本身就是一種對生活的積累和沉淀,因此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融入傳統節日文化,可以讓學生在不同的實踐活動中學習“中國節日”,感受“傳統節日文化”,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培養學生的情操,幫助學生真切了解并感受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真正做到喜歡節日文化以及弘揚傳統節日文化。
3.豐富學生的精神課堂,提升內在品質
傳統節日文化作為一種重要的歷史資源,其文化價值已經被充分體現出來,在課堂中不斷融入節日文化,對提高學生的愛國思想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對歷史文化的深入學習,學生們可以充實自己的歷史知識,最主要的是還可以在精神方面產生新的認知,從而能夠在與他人交流交往的過程中做到與人為善,助人為樂,尊老愛幼,幫助小學生們學會處理各種關系,提升其修養與素質。因此教育者也應堅持在課堂上不斷融入傳統節日文化的內容,要始終將學生作為中心,讓學生可以深刻理解中華文化并學習其中的精神,才能更好地繼承傳統節日文化的道德觀念和價值理念,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文化精神。
三、將傳統節日文化引入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相關專業教師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們雖然都開展過將傳統節日文化融入課堂的綜合實踐活動,但在實行過程中流于表面,并沒有真正將傳統節日文化落實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去,這主要的原因是教師們平常就有大量的備課工作,并不具備太多時間去準備整個活動的計劃,僅僅用一份簡單的教案來應付,缺乏對綜合實踐活動相關節日內容的設計,大多數教師通常會讓學生們回家或者在課余時間自己查詢節日的相關知識,教師們并沒有給予學生準確的方案計劃,使得活動效果并不理想,這主要是因為專業教師缺乏。
2.綜合活動形式單一
教師們在開展節日活動的過程中,通常以課堂講述為主,例如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會以PPT的形式或對答的形式去給學生進行授課,但普通的描述往往使學生對所講述的內容并沒有形成深刻的印象,無法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教師們也并沒有做到將學習與現代技術以及創新的勞動與教育技術和社會實踐等領域整合起來進行講述,從而導致綜合實踐活動方式相對單一,不能夠給學生帶來很好的學習體驗,因此簡單的言語傳授方式效果不佳。
3.家長和教師對綜合實踐課的認知錯誤
綜合實踐課是教學方案中的必修課,但是家長和教師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認知有很大的誤區。首先對于家長來說,很多家長認為學校開展這項活動課是沒有必要的,開展這種活動課程只會耽誤孩子的學習時間,不利于孩子文化課成績的提高,因此不支持學校開展實踐活動,這大大阻礙了綜合實踐課的開展。其次對于教師來說,很多教師并不了解實踐活動課程的核心理念,課程的目標僅在于為了教課而教課,并沒有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沒有以實現學生個人自主發展或適應社會生活為基礎去傳授課程,不注重引導學生探索日常學習生活與傳統節日之間存在的聯系,因此造成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為學生帶來的提高是微乎其微的。
四、將傳統節日文化融入綜合實踐勞動教育的思路
1.明確實踐勞動教育目標
傳統節日是弘揚精神和傳承文化的基礎,把傳統節日融入綜合實踐教育活動中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們在活動過程中獲得對傳統節日知識的感悟與理解,通過實踐活動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相關的勞動知識技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勞動意識觀念,我們都明白勞動教育和勞動價值觀是相輔相成的,通過轉變學習方法和觀念,讓學習內容與生活密切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是小學生成長的指路燈,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意識和觀念,讓學生懂得尊重勞動人民,珍惜勞動成果,培養以勞動為榮,不怕累不怕苦的奮斗精神,從而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
2.提高專業教育者的傳統文化素養
要想將傳統節日文化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更好地聯系起來,需要有專門的教師團隊進行研究、組織和指導,才能夠讓學生可以在節日綜合活動課中有目的、有方向、有順序地開展活動。因此,為了能夠讓學生們接受指導和教育,教師們需要自身不斷學習傳統文化知識,培養對傳統節日文化的喜愛,從而給予學生們更全面的指導,進一步培養學生們對傳統節日文化的熱愛和向往,發揮出綜合實踐活動課與傳統節日相結合所產生的教學效果。
現如今傳統節日文化不斷流失,需要教師們將傳統節日文化的內容再次傳授給學生們。教師要想更好地傳承文化,首先應該擁有對傳統節日文化真摯的感情,才能夠真正讓學生們感受到傳統節日文化的魅力,并喚起學習的熱情。要想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首先就要閱讀更多與節日有關的書籍,廣泛了解傳統節日在各個時期的表達方式和習俗,了解其中深刻的內涵,在知識的海洋中不斷提升自己對節日文化的了解程度,增長自己的智慧,同時要有精準的思路將傳統節日更好地與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讓學生們能夠切實感受到傳統節日文化的重要性,從而引發他們對節日文化濃厚的興趣,促進傳統節日文化的教育價值不斷提高。
3.不斷培養小學生的綜合能力
現如今許多小學教育側重于讓學生死記硬背和機械學習,并不注重讓學生自主去動手研究探索,學校是小學生們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因此在教育小學生時不應該單純側重于知識傳授,還要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傳統節日文化起源于生活,貫穿于學生的成長歷程。中國傳統節日多樣且豐富,可以吸引小學生的好奇和關注,因此學校應該鼓勵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傳統精神,并在活動中得到成長。
首先在動手能力上,可以讓學生們在不同的傳統節日中,挑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節日,并將節日中會用到的道具或食物等用自己的方式設計制作出來,例如春節的鞭炮、元宵節的湯圓、中秋節的月餅等,都可以作為小學生們的選擇,從而在設計制作的過程中提高動手操作的能力,并享受自己動手所帶來的喜悅和體驗。其次在交流信息的能力上,可以在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們自動組成小組,對所喜歡的傳統節日的相關資料進行收集和分析,并與組員進行交流,從而能夠增強小學生們在收集資料過程中的分析能力和交流互助能力,從而進一步培養小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在活動過程中也應該不斷引導學生對勞動的認可,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不斷豐富自己的經驗,在動手過程中培養勞動光榮、熱愛勞動的意識,從而幫助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在勞動中發展自己提升自己。
4.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方式進行完善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能夠了解活動給學生帶來了何種影響,培養了學生的何種意識,把傳統節日文化融入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對傳統節日產生深刻的理解和興趣,活動后的評價格外重要,因此需要不斷完善評價方式,才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教師們首先要根據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和所學到的知識,去了解每個學生具有的潛力和能力,找出學生所適合的學習方式。其次教師應關注小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所獲得的成長和勞動經驗,從而判定傳統節日文化是否給學生帶來了提高,是否加強了學生學習節日文化的積極性,找出傳統節日融入綜合活動的優勢。對于在活動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應該及時反思,得到評價,在評價反思中,不斷完善教育思路,從而更有力地推動綜合實踐活動的發展。
綜上所述,了解學習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已經成為當今教育行業內容的重點,如何將傳統節日文化融入教育中去也已經成為當今關注的重點。將傳統節日文化融入綜合實踐活動中,并通過勞動教育的思路,為弘揚傳統節日文化提供了重要方式,因此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教師們應該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教育思路,提高自身傳統節日文化素養,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愛國思想,成為小學生健康成長的指路人,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而努力,使學生在傳統節日文化的熏陶下能夠成長為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通過科學合理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
參考文獻:
[1] 王敏《小學低學段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研究》,江南大學2020年碩士論文。
[2] 吳佳妲《以勞動教育為重心的小學田園課程研究》,湖南師范大學2020年碩士論文。
[3] 王芳芳《小學高年級學生勞動價值觀培養的研究》,上海師范大學2020年碩士論文。
[4] 江靜《基于中華傳統節日文化的小學德育綜合實踐活動研究》,上海師范大學2019年碩士論文。
[5] 潘奕好《“中國節日”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設計研究》,沈陽師范大學2019年碩士論文。
[6] 張忠燕《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引入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策略研究》,四川師范大學2019年碩士論文。
(李娟娟,1988年生,女,漢族,山東東營墾利區人,大學本科,初級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綜合實踐、勞動教育、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