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志敏 李鐘石
摘 要:隨著社交網絡的出現,因特網的使用方式也發生了變化,逐漸改變了人們的工作習慣。通過豐富多樣的社交網絡工具,讓人們能夠方便的分享信息、互動溝通、展開協作。隨著社交網絡的不斷發展,企業員工在日常工作中越來越多地依賴于社交工具,企業也開始意識到了社交網絡的強大力量,希望在工作時也能夠使用社交網絡來進行交流和溝通,社交網絡開始被企業采納,國外大型企業在IT建設方面開始考慮企業社交網絡的引進,并融入到了企業現有的新系統,逐步地應用到企業的日常經營和管理工作中,使企業的管理、協作、溝通等方面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隨著第一個社交網絡網站的誕生,催生了多種多樣的社交網絡,如LinkedIn、MySpace、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本文圍繞著社交網絡,從國內外主要社交網絡平臺、社交網絡在企業中的應用情況、社交網絡在企業的應用中存在的問題、企業應用社交網絡的相關建議等方面進行了探討,為相關企業更好地應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提供實用性高、規范性強的營銷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社交網絡;企業管理;互聯網+
近幾年,伴隨著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所帶來的巨大變革,各企業紛紛改變了自己的商業模式,為切實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而做努力。另外,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由于社交網絡對人們的交際與溝通的影響日趨加深,社交網絡也被漸漸帶入到了辦公場所,“企業社交網絡”的概念也隨之而生。企業社交網絡(Enterprise Social Networks,ESN)是實現員工之間高效、透明、便捷的溝通與協作的社交平臺,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改進用戶服務、提升企業形象為主的面向企業外部的社交網絡,另一個是幫助企業實現內部的知識共享和知識管理為主的企業內部的社交網絡。
一、國內外主要社交網絡平臺
科技改變了人們在工作時的交流習慣,人們在工作時也希望使用社交網絡來進行交流和溝通,從而誕生了多種多樣的企業社交網絡。
SixDegrees.com是首批社交網絡網站之一,是知名的企業家和互聯網執行官安德魯·溫賴克從“六度空間”理論中吸取靈感于1997年推出的社交網絡網站。該網站吸引了數以百萬計的用戶,卻因無法吸引足夠的資金或廣告來維持其業務而于2000年關閉。盡管如此,它為Facebook、LinkedIn和更多的社交網絡公司鋪平了道路。2002年12月,里德·霍夫曼創建了LinkedIn網站并于2003年啟動。LinkedIn是面向商業客戶的社交網絡服務網站,俗稱“人脈”。“領客音”是LinkedIn公司官方注冊的中國代表處中文名字,“領客音”有“鄰家朋客之聲音”的寓意,深受中國廣大網友的好評,擁有超過3.32億名用戶。2003年8月,湯姆·安德森創建了MySpace社交網絡網站。2006年8月,該網站的注冊用戶數達到了100萬,并于2007年被認為是美國的領導社交網站,估值達到了120億美元。2004年2月,馬克·扎克伯格使用Thefacebook.com域名推出了“Facebook”。與之前的社交網絡網站不同的是,Facebook將會員范圍限制在擁有harvard.edu電子郵件地址的人,這一限制條件使之成為私密且具有排他性的社區。2006年,Facebook放寬注冊政策,使其會員數一路猛漲,在全球擁有超過10億的用戶。目前,Facebook已成為最流行的社交網絡網站,81%的社交媒體文章是通過Facebook分享的。用戶數據方面,Facebook 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Facebook DAU 為 17.3 億同比增長 11%,MAU 為 26 億,同比增長 10%。全家桶(包含 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Messenger)日活躍用戶人數為 23.6 億,月活躍用戶人數為 29.9 億。Facebook 用 17年的時間從一個大學生聚集地發展成了全球最大的社交媒體平臺。
Facebook的成功催生了眾多的競爭對手。2006年,埃文·威廉姆斯推出了Twitter服務。用戶可以以短信形式發送給手機或個性化網站群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最新動態和想法,是微博客的典型應用。2013年9月,Twitter賬戶的數量約為10億,截至2015年3月其活躍用戶達到3.02億,有23%的成年網民使用Twitter。截止到2020年,在Twitter上世界領導人的占比高達83%,80%的活躍用戶通過手機訪問該網站,人們每天在Twitter上觀看2億個視頻,每天有500億條推文發送。2010年10月,凱文·斯特羅姆和麥克·克里格創造了Instagram。Instagram上沒有過于嘈雜的評論,幾乎是一個純粹的視覺軟件,用來分享自己圖片和“世界瞬間”。2015年,Instagram的統計頁面顯示全球有4億個活躍用戶,每天上傳8000萬張圖片,每天有35億個點贊。截至2020年,Instagram已從2013年1月的9000萬月活躍用戶增長到2020年的10億月活躍用戶。Instagram擁有超過10億的活躍用戶,遠遠領先于Twitter 3.26億(43%活躍用戶)、Snapchat 24%活躍用戶)和Pinterest(27%活躍用戶)。
在國內,具有社交功能的平臺也有很多,其中QQ、QQ空間和微信是騰訊公司開發的平臺。在通信及社交業務上,作為中國市場的領頭羊。截至2021年3月底,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賬戶數為12.025億,同比增長8.2%。QQ已經擁有超過8億名用戶,QQ智能終端月活躍賬戶數為6.935億。人人網近幾年來失誤頻頻,使其曾經的領導者地位已然不再。新浪微博是類似Twitter的網站,可以上傳文字、圖片和鏈接視頻,實現即時分享,是中國訪問量最大的網站之一。此外,國內還有優士網、大街網、Tita、Yammer等多個社交網絡平臺。
二、社交網絡在企業中的應用
社交網絡的快速發展突顯出其廣闊的市場價值,其簡單和及時性非常適用于企業內部團隊的交流和溝通。
I公司是最早開始使用企業社交網絡的企業之一,自2002年開始使用企業社交網絡平臺以來,已經積累了豐富的使用經驗。整個公司已經接受了企業社交網絡理念,并推廣到公司的各個組織使用該平臺。I公司認為企業社交網絡是一種新的通信方式,需要以協作的方式提高生產力和工作效率。目前,社交網絡在I公司整個組織內形成廣泛的網絡,員工之間越來越頻繁的協作,實現公司的開放信息文化。通過企業社交網絡I公司的組織結構更加扁平化,員工更加有效地獲得準確信息和資源。
C公司是一家建筑服務企業,內部溝通、分享和協作一直是充滿挑戰的難題。隨著社交軟件的興起,公司開始利用社交技術部署內部協作平臺,最終目標是構建一種靈活有效的開放性協作文化,從而提高員工之間的協作效率,讓知識的共享變得更加充分、靈活,形成更為有效的知識管理平臺。目前,該公司在平臺上成立了400多個技術社區,并有10000多名員工建立了自己的空間并參與到多個社區的活動,而且還建立并維護Wiki幫助公司各地的員工和部門解決各種業務難題。在實施新的知識管理系統之后,人員、文檔、數據三者都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讓信息實現了360度的流轉,社交網絡使得合作更加的智慧。
S公司是中小型軟件開發企業,他使用企業社交網絡平臺的最大動機是項目團隊成員之間的透明化,即包括團隊成員活動的透明和項目相關資料的透明。團隊成員可以通過企業社交網絡平臺在中央存儲庫中記錄所有成員的已完成和正在執行當中的任務信息,并通過該記錄進行隨時交流。而且,企業社交網絡平臺是項目負責人有效授權和協調項目的工具,幫助其實現項目決策的實施。目前,該企業90%的溝通是利用企業社交網絡平臺來實現的,其溝通方式分為四種。第一種是任務協調:團隊成員向其他成員委派任務,所發布的任務會根據任務的狀態列出。第二種是問題解決:團隊成員詢問與工作相關的問題,其他成員回答該問題或提供“操作指南”。第三種是事件更新:團隊成員發布事件,通知項目團隊和項目相關人參加相關的活動。第四種是創新想法的分享:團隊成員可以發布自己的想法,并與其他成員討論該想法。
T公司是一家在70多個國家開設500多個培訓中心的語言培訓服務公司,通過企業社交軟件幫助加快其全球化,并充分利用其智力資源改善了員工之間的溝通,激發了團隊的創新。該公司建立了包括門戶、社交網絡、即時通信等服務一體化的、用于合作和知識共享的全球社交協作平臺。通過平臺,該公司的12000多名員工和講師可以任意存取培訓資料、與同事交流、獲得來自任意國家的當地教育中心的實時反饋。目前,該公司通過全球化協作平臺,在跨地域的知識共享、教育產品的研發、定位受眾、加快產品上市速度等方面取得了滿意的成果。
H公司是一家承接各類工程,項目領域涵蓋路橋、供水、城市建設、電力、農業建設、礦業開發等多種領域的跨國企業,企業實施項目分布在非洲11個國家。之前主要使用的傳統的業務協作包括電話、郵件、日程安排、分發文件等,形式簡單。如今,社交網絡的使用量飛速增長,員工使用手機和平板電腦上網比使用電腦上網更加頻繁,通過發掘新型的寫作方式,公司和公司的團隊會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創新力,使用企業社交網絡對公司來說非常具有吸引力。目前還會用到一些較新的網絡工具,包括通過電腦定期同駐外機構召開的視頻會議和即時通訊工具等,利用企業社交網絡進行協作,這樣就能夠幫助企業員工更順暢地從電子郵件和文檔的工作環境過渡到協作程度更高的社交網絡工具,提升公司協作的效率。同時利用企業社交網絡建立扁平化的知識平臺等,通過知識的分享來進行有效的協作,共同完成一些項目和工作任務,讓公司真正成為一個整體,讓每位員工都能夠在社交網絡上打造自己的工作組甚至項目團隊,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創造力,以推動公司的業務發展,拓展公司的經營領域,把公司做大做強。
三、社交網絡的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信息技術的變革促使各類網絡應用徹底打通了用戶數量和市場規模的瓶頸,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在項目管理方面,很多企業員工都不知道企業社交網絡的存在,更不知道企業社交網絡的使用方式。另外,有些員工知道企業社交網絡的好處,甚至有使用企業社交網絡的意向,但是其用法不正確。也存在部分員工對企業社交網絡存在抵觸情緒,認為企業社交網絡存在復雜、不易操作等問題。
技術方面,文獻研究表明,企業社交網絡的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大量問題均屬于技術問題。企業社交網絡的可用性問題依然是技術方面的核心問題,很多員工要求企業社交網絡平臺具有直觀性、輕量級和易用性特點。還有一些員工認為如果現有的工具繼續可以滿足當前的工作需求,沒有必要非得切換到企業社交網絡平臺上。
文化方面,企業文化建設是使用企業社交網絡的關鍵驅動因素之一。由于企業社交網絡平臺需要開放的溝通和信息文化,很多員工有可能會拒絕該平臺的使用,或者漸漸地減少使用次數。而且,信息流的改變是員工面臨的大難題,有些員工不能接受這種改變。缺乏開放的知識共享價值觀也是一個問題,企業文化應該包含知識分享和協作相關的內容。很多企業沒有制定企業社交網絡平臺相關的制度和政策,或者已制定的制度不適合其推廣和利用。
人員方面,最大的一個問題是企業中高層人員的參與度非常低。但是,中高層人員卻強行讓底層員工使用企業社交網絡平臺,使得底層員工對企業社交網絡平臺的使用產生反感和偏見。
安全方面,員工使用個人移動設備訪問企業機密信息并將其存儲在移動設備上。由于他們的安全意識淡薄,使得網絡不法分子更容易設計出惡意應用程序或惡意軟件攻擊這些移動設備,這為企業的信息安全帶來了新的安全問題。
四、企業應用社交網絡的相關建議
在項目管理方面,加大企業社交網絡的推廣和使用。一方面,為不了解企業社交網絡的員工普及企業社交網絡的概念、功能及使用方式,培養企業員工通過使用社交網絡的形式進行工作和自我管理的意識。另一方面,對于那些對企業社交網絡已有一定了解,甚至有使用企業社交網絡意向,但是不了解其具體用法的員工,展示企業社交網絡的使用方法。對企業社交網絡存在抵觸情緒的部分員工,企業可通過有效的實施規劃、明確的目標定義以及精準的需求分析等措施來彌補企業社交網絡推廣和使用方面的難題。
技術方面,持續改進企業社交網絡的技術。不斷改進企業社交網絡的技術,提高企業社交網絡的可用性,優化企業員工的使用體驗感是一項應長期進行的工作。為企業和員工提供具有直觀性、輕量級和易用性特點的企業社交網絡平臺,以實現企業內部員工間高效、透明、便捷的溝通與協作。
文化方面,制定企業社交網絡平臺相關的制度和措施。企業社交網絡平臺需要開放的溝通和信息文化,企業應用社交網絡也是進行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措施。在此層面上,企業要注重構建開放的知識共享價值觀,企業文化也應該包含知識分享和協作相關的內容。企業可針對不同類型的員工制定或及時更新企業社交網絡平臺相關的制度,更好明確企業社交網絡與企業發展及員工個人之間的關系,為員工使用企業社交網絡提供規范和參考。
人員方面,提高企業中高層人員的參與度。中高層人員親自使用企業內部的社交網絡,當企業社交網絡是員工聯系到中高層人員的最優途徑時,能夠起到很明顯的帶頭作用,使得企業社交網絡成為企業內部交流的常用形式。這種由上而下的影響力不容忽視,而非強行讓底層員工使用企業社交網絡平臺,使得底層員工對企業社交網絡平臺的使用產生反感和偏見。
安全方面,注重使用企業社交網絡的安全性。員工使用企業社交媒體時安全意識淡薄,可能會造成企業的機密信息的泄露,使公司面臨威脅。一方面,可以通過制度規范企業社交網絡的使用,訓練員工識別和避免常見風險;另一方面,技術層面要加強安全防護的措施,警惕網絡不法分子通過惡意應用程序或惡意軟件進行的攻擊,高度重視企業的信息安全問題。
五、結束語
隨著互聯網技術與應用的快速發展,企業的管理及未來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很多年輕一代的工作者,尤其是80后和90后工作者開始把社交媒體運用于自己的工作環境上,通過微信、微博、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體去溝通自己的客戶或同事,從而提高工作效率。隨著微信、微博、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體平臺越來越高的使用率,逐漸成為了企業管理的重要渠道,也能成為企業未來在招聘、品牌建設、內部溝通等方面非常好的輔助渠道,在企業應用中有很大的積極意義。本文圍繞著社交網絡,從國內外主要社交網絡平臺、社交網絡在企業中的應用、社交網絡的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等方面進行了探討,社交網絡在企業中有著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也為企業在社交網絡時代獲得成功有一定的借鑒和參考意義。一般來說,在大眾化的Web2.0環境中,由于參與者繁雜、流動性較大,導致很難形成協同效應。但是,企業在使用基于Web2.0技術的企業社交網絡時,將會更加以人為中心,企業和客戶的關系更加密切,社交網絡無形、深深地植根于我們的工作和商業活動之中。企業意識到社會化的影響在商業活動中的重要性,并利用社交網絡來迎合社會化影響,在企業內部建立起更加公開更加透明的社交網絡系統。不僅可以幫助企業突破邊界與外部的溝通,還可以幫助企業內部打破層級與部門的邊界,輕松地建立與維護人際關系并提升工作成效,更加有效地開展企業協同創新活動。企業在應用各類社交網絡平臺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更要綜合考慮項目管理、技術、文化、人員、安全等多個方面,加強對企業內部人員使用企業社交網絡能力的培養,將社交網絡的效用發揮到最大化,真正為企業發展謀福利。
參考文獻:
[1]張靜.社會化網絡、知識協同和開放式創新績效的關系研究[D].安徽大學,2017.
[2]楊濤.企業社交網絡的理論及實踐研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25):162-163.
[3]姚山季,王萬竹,應藝(譯).社交媒體營銷:一種戰略方法[M].機械工業出版社,2020.
[4]楊萍.自媒體時代微博公益傳播研究——以新浪微博為例[D].西南大學,2012.
[5]李鐘石,蔡珉官.基于企業社交網絡的企業核心競爭力構建研究[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54(04):135-140+144.
[6]范海濤.社交網絡在企業中的應用研究——以河南國際為例[D].河南:河南大學,2014.DOI:10.7666/d.Y2543681.
作者簡介:畢志敏(2001.02- ),女,漢族,河南鶴壁人,延邊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市場營銷;李鐘石(1980.04- ),男,朝鮮族,吉林龍井人,延邊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市場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