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孕育了大量優秀傳統文化,書法便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且它憑借自身獨特的藝術語言及形式不斷演變與完善,如今已經以一種成熟、健全的形式出現在人們視野中。在北宋時期,大量書法藝術家涌現,對我國書法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中,米芾便是北宋優秀書法家的代表,他與黃庭堅、蘇軾、蔡襄并稱為“宋四家”,由此可以看出米芾在書法領域的地位。米芾的書法作品流露著他獨特的創作風格和個性,同時也體現著其對于“趣”、天然等美學思想的追求。因此以此為核心展開研究,介紹米芾的生平及其書法創作背景,探討米芾的書法美學思想及影響。
關鍵詞:米芾;書法;美學思想
米芾是北宋時期的優秀書法家之一,在繪畫領域有著極高的造詣,并且他對于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隨著米芾的書法作品不斷流傳,各個時代都出現了大量米芾書法的青睞者與追隨者。米芾擅長行書、草書等多種書體,其筆下的《張季明帖》《蜀素帖》《紫金研帖》等作品至今仍廣為流傳,同時他的書法創作深受北宋時代背景的影響,從他的書法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創作風格及美學思想。米芾是中國書法藝術領域的重要人物之一,對北宋后的書法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米芾的生平、書法創作背景及美學思想的由來
(一)米芾生平
米芾出生于1051年,從小接觸書法,十歲時就能寫碑刻。由于米芾性格脫俗,打扮怪異,行為舉止異于常人,又被人們稱為“米顛”。1067年,米芾跟隨母親前往京都汴梁,兩年后宋神宗繼位并賜予他校字郎一職。1082年,米芾前往黃州拜訪蘇軾,此時,米芾格外推崇魏晉書法,并將魏晉書法作為指引四處尋訪晉人法帖。在書法創作過程中,米芾四處拜師學藝,從其《自敘帖》中可以發現,米芾的書法成就幾乎均源自后天的勤學苦練。1107年,米芾在任淮陽軍知州一年后逝世,享年五十七歲[1]。米芾對于書法有著獨特的主觀意識,即使面對前輩的書法作品也能提出質疑,并持以批判態度,因此在有的人看來,米芾狂妄自大,目中無人,但從中也不難看出米芾的膽識,并且從他的書法作品中也可以看出他的這一個性,這也是米芾的書法藝術自成一體的主要原因。米芾之所以敢于質疑和批判他人的書法作品,主要自信源自其精湛的書法技藝以及對書法的獨特認知。在米芾的一生中,他創作了大量廣為流傳的書法作品,且對于書法創作他始終保持嚴格態度,這使米芾書法成為中國書法領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米芾書法創作背景
唐朝時期我國古代書法藝術得到了鼎盛發展,但在進入宋代后逐漸開始萎靡,尤其在北宋建國時期,無論是經濟、政治,還是文化,均處于創造階段,書法藝術的發展沒有穩定的時代背景支持。一直到宋太宗時期,書法藝術才又逐漸興起,但是該時期雖然涌現了一些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書法家,但這些書法家大多學識短淺,造詣不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宋代書法的發展。因此,從整體來看,在宋朝初期,中國書法藝術并未步入正軌。
北宋時期的書法風格主要表現為“尚意”,強調書法創作要體現情感與思想,引導著書法家將個人情感融入書法創作中,提高了書法創作的自由化。米芾也深受這種創作風氣的影響,他筆下的書法作品從側面反映出其創作個性,將自身對書法創作的獨特見解、技法融入書法作品中。宋朝時期形成的“尚意”書學風氣既受唐朝、五代書學觀影響,也與北宋時期書法家擁有的文人意識有著密切關聯?!耙狻薄胺ā笔莾煞N截然不同的書法風格,且具有一定的矛盾性,若追求“尚意”便很難體現“尚法”,二者不可兼得,但卻有著某種必然聯系[2]。若書法創作中的“意”缺少“法”的支撐,則會使作品整體效果較為單一,缺乏生機,而書法創作中僅有“法”而缺失了“意”,則會導致書法作品缺少內涵。關于“意”與“法”,唐朝的書法家往往將“意”隱藏在“法”中,與之不同的是,北宋書法家通常是將“法”隱藏在“意”中。在唐朝時,中國書法藝術“尚法”的書風已達到頂峰,如果仍然“尚法”便無法體現書法的多樣性,因此,進入宋代后,書法家在傳承“尚法”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但是,由于每個書法家的性格、風格、思想等存在差異,所以其滲透于書法創作中的“意”也截然不同,這推動著中國書法藝術實現了多樣性發展。米芾是北宋“尚意”風氣的開創者之一,對于唐朝書法米芾用“一筆書”進行評價,大致意思是指書法比較機械,缺乏變化。對唐朝書法進行批評并追求全新的書風,是以米芾為代表的北宋書法家追求“尚意”的體現。
(三)米芾美學思想的由來
米芾書法藝術美學思想的形成與我國的傳統文化、時代美學等密切相關。從米芾的書法作品中不難看出其對于天然、創新的追求,任何朝代的書法大家都會受傳統文化思想的影響,米芾亦是如此。米芾的書法造詣并沒有受出身、世俗偏見等影響,他一直以積極進取的態度面對書法藝術。和唐朝相比,北宋時期的審美、文化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不再局限于唐朝書法的“尚法”,而是更加注重創作者的情感抒發,這正是我國宋代書法的特征。米芾作為北宋書法家的代表人物,在北宋大環境影響下逐漸形成了灑脫、率真的風格。隨著書法造詣不斷提高,米芾的美學思想受到了一系列沖擊,然后他將個人的生活感悟、書法技法均融入書法創作過程,最終形成了專屬的書法美學思想。
二、米芾的書法美學思想
(一)“趣”思想
米芾書法中的“趣”思想可概括為“興趣”“真趣”“雅趣”。其中,“興趣”主要指意趣、愛好等。米芾自小對繪畫、書法就有著濃厚的興趣,甚至已經達到了癡迷的程度,這便是米芾另一個名稱“米癡”的由來,他可以連續幾個月專心創作書畫,或是臨摹前人的書法作品,將書畫當作事業認真對待?!罢嫒ぁ敝饕钢甭?、真性情。米芾的性格本就脫俗、隨意,會直接表露對事物的喜愛或厭惡,并不在意自己的行為是否會損害自身利益,如他在給宋徽宗趙佶寫字時還向宋徽宗討要了一方硯臺。由于米芾性格率真,不擅長爾虞我詐,在當時并沒有太大的實際權力,但這對于米芾的書畫創作而言已經足夠。對于書法創作,米芾一直提倡“真趣”,他在書論《海岳名言》中也曾提及“真趣”“天真爛漫”等字眼[3]。即使在點評書法時,米芾也同樣體現了“真趣”的思想,比如對于一些名氣較高的書法家,米芾以批判的態度加以評價。另外,《蜀素帖》中也體現了他的“真趣”思想。該作品中的每一豎都可以體現米芾的直率性格,由于界格有限,所有字體的豎畫長度均適中,如“畢”“華”等字的豎畫均是一氣呵成,在體現米芾性格的同時又能展現其書法線條的豐富性?!把湃ぁ敝饕腹叛?、古味等。提到古雅,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魏晉書風,但米芾的大量書法作品也都體現著“雅趣”這一藝術思想。比如,《蜀素帖》應用詩歌語言體現古雅情趣,整幅作品中應用的疊字多達十七處。在書法技巧上,米芾雖認為王羲之的書法存在不足,但在練習書法時仍然仔細研究了王羲之的書法技巧,這在《蜀素帖》中的結字、用筆等方面均有所體現。如:米芾帶筆時的方圓轉換和王羲之《圣教序》的處理方式相似,“見”“嫦”等字的走勢與《圣教序》中的“先”“?!钡茸窒嗨?。
(二)天然思想
米芾在創作書法時一直提倡天然書風,其用筆、結體等方面均有體現。米芾認為,書法是否美觀與執法、用筆密切相關,只有確保用筆靈活,手掌心是虛空的,才能提高書法的自然性。米芾擅長轉折、正側、頓挫等多種用筆方法。在結體上,米芾認為篆籀古體形態和世間萬物形態有著密切關聯,表示篆籀古體字非常自然,若人為處理字體反而會影響字體本身的獨特天然性,顯得書法結體非常做作,這與米芾的創作思想背道而馳。因此,在書法創作中,米芾更追求渾然天成,其筆下的字體既勁健又不俗氣,平淡卻不失趣味。天然是眾多書法家共同追求的藝術思想,不僅可以提高創作體驗,也可以為觀者提供舒適的觀賞感,能有效降低書法作品的刻意感,這同樣是米芾所追求的美學思想。自然在書法藝術領域屬于較高境界,對書法家的要求極為嚴苛,書法家必須確保寫字時全身心投入,考慮筆法、結體及整體布局是否合理、美觀,才能在根本上提高書法的協調性。米芾始終認為書法藝術不應矯揉造作,且為了達到這一要求,他會在創作前疏通一切障礙,以求書法創作的自由和天然。如:《虹縣詩貼》中的各個字體均筆墨飽滿,具有強大的氣勢,作品中的線條仿佛存在又仿佛不存在,行筆流暢,為書法家及觀賞者創造了想象空間[4]。
(三)創新思想
米芾極具書法藝術創造精神,他認為一味沿襲以往的書風并不利于書法藝術的發展,無法體現各個時代書法家的藝術創作特征,也正是這種藝術思想引領著米芾不斷創新,勇于突破傳統的束縛。米芾的創新美學思想主要是將對前人書法的批判作為警戒。在《自敘帖》中可以得知,米芾在最初學習書法時是以唐朝楷書為學習對象的,唐朝楷書更注重技法,在顏真卿、歐陽詢等書法家的作品中均有體現。在學習唐朝楷書時,米芾意識到不應一味延續“尚法”書風,而應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與超越,這也隨之引導米芾對唐朝楷書進行了客觀評價。比如,米芾認為歐陽詢存在“印版排算”的問題。對前人的書法作品進行批評并不代表米芾完全否定古人的書法藝術造詣,而是以前人書法藝術為標準進行創新,在批評前人書法不足的同時又取之長處,以此來豐富、完善個人的書法藝術。對于唐朝楷書大家,米芾主要持批評、超越態度,但對于“二王”書法則更多表現為挑戰態度。王獻之與王羲之在我國書法領域有著崇高的地位,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相比之下,米芾更喜愛王獻之的書法,投入了許多精力與時間臨學王獻之的書法。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米芾完全沉迷于王獻之的書法而不敢超越,相反,正是由于喜愛和癡迷激發了他對王獻之書法的挑戰心態[5]。創新是推動書法藝術發展的動力,創新可以為藝術發展注入新鮮血液,這是促進中國書法可持續發展的源泉。米芾在學書初期便已具備了這一超前思想,于是在提高自身書法造詣境界的同時也推動著書法領域不斷進步。
三、米芾書法美學思想對后世的影響
隨著米芾的書法作品不斷傳播,其在書法領域產生的影響愈加深遠。北宋滅亡后進入南宋時期,皇帝宋高宗非常熱愛書法,并在該領域有著一定的造詣,同時他對于米芾非常重視和崇拜,甚至將米芾的書法當作臨摹范本。在該時期也有一些其他的書法愛好者把米芾當作學習標桿,比如吳琚就投入了大量精力學習米芾的書法,其《壽父帖》等作品便蘊含著米芾的書法風范。元代書法家非常推崇古法,此時的書法回歸晉唐,大部分書法家深受趙孟■書法的影響,而李元珪等書法家則與大眾不同,學習和崇尚米芾的書法思想。進入明清后,米芾書法中的“趣”思想逐漸受到了書法家的廣泛應用和傳承,越來越多的書法家受到了米芾美學思想的影響。比如,文征明開始在書法創作中體現“逸趣”,將“逸”“趣”完美結合,將書法趣味隱藏于法度之中,既遵守法度又蘊含趣味;徐渭追求書法藝術的“媚趣”;王其楨則將“法外之趣”融入書法創作中。這些均建立在米芾“趣”美學思想的基礎之上。清朝大多書法家提倡天然美,這與米芾的天然美學思想一致,如鄭板橋注重個人主觀性情和風格的體現,表示應當與性情相似的人一同學習,由此可以看出清朝的書法大家更加注重性情傳達,這與米芾的書法思想相一致[6]。另外,明代人追求奔放,這同樣與米芾的率真性格相契合。在這一時期,在米芾書法美學思想引導下成就最高的書法家當屬王鐸與董其昌。隨著時代不斷進步,米芾的創新、天然等書法美學思想逐漸受到世人的認可與接受,并涌現出大量學習者,但在該過程中,世人也不斷感嘆著米芾書法的境界。即使大多數學習者能夠感受到米芾書法的樂趣所在,但很難掌握其精髓,這也進一步印證了米芾的書法實力。
綜上所述,米芾是我國北宋時期的書法大家,在多年研習書法過程中既對前人的書法進行評價與批判,又進行了創新與突破,力求多樣化的書法藝術,并受傳統文化思想及時代美學思想的影響而形成了獨特的美學思想。米芾的書法美學思想主要表現為“趣”思想、天然思想及創新思想,這些美學思想影響著元、明、清等不同朝代的書法家,當前在書法領域仍有大量的米芾書法學習者。一直以來,米芾的書法都深受世人青睞和保護,這也從側面彰顯了米芾在書法領域的地位及價值。
參考文獻:
[1]程月圓.從《苕溪詩帖》看米芾的書法美學思想[J].美術教育研究,2021(7):54-55.
[2]蘇慧.淺談米芾的書法美學思想[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8(4):39.
[3]劉守昌.米芾書法藝術的美學價值分析[J].藝術品鑒,2020(14):151-152.
[4]樊曉薇.《苕溪詩帖》書法及詩歌藝術特色探微[D].臨汾:山西師范大學,2018.
[5]龐浩然.米芾與“二王”書法審美之比較[J].藝術評鑒,2018(17):28-29.
[6]吳彩虹.真趣,雅趣,興趣:從《蜀素帖》看米芾的書學思想[J].美與時代(下),2018(12):104-106.
作者簡介:
朱音哲,中國計量大學人文與外語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