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將地域性美術元素融入高職院校版畫創作教學中,可以豐富教學資源,激發學生興趣,從而讓學生設計出與眾不同的版畫作品,進而讓學生形成獨特的創作設計理念。基于此,以山西本土文化為例,發掘并研究其所包含的美術元素,并將其應用于高職院校版畫創作教學中,使學生對山西本土文化內涵、價值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提升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加強學生保護傳統文化的意識,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關鍵詞:山西本土文化;美術元素;高職院校;版畫創作教學
課題項目: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山西本土文化中的美術元素在高職院校版畫創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GH-21075)研究成果。
近些年,我國社會對高素養、高專業、高創新的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雖然高職院校版畫創作教育體系越來越完善,但是該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畢業生依然有很多人無業可就,用人單位也難以找到需要的人才,這是當前高職院校亟需解決的問題。同時,在國家強調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背景下,高職院校的教學開始出現趨同化現象,針對此種現象,學校應當探索新的改革路徑。而將地域性美術資源科學應用于版畫創作設計教學中,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建立地方高職院校美術人才培養的特色體系,進而為學生今后的創業、就業奠定良好基礎。
一、山西本土文化中的美術元素概述
(一)概述
山西處于黃河流域中游位置,是中國優秀文化的搖籃。漫天飛揚的黃土、溝壑縱橫的大地,讓山西人養成了開朗樂觀、堅韌勇敢的人生態度。在山西上千年的發展歷史中,受獨特的自然環境、地理氣候以及風俗習慣的影響,山西人向往美好的生活,用自身的睿智和才華創造了種類眾多、形式各異的民間美術藝術,比如炕圍畫、剪紙等。生長在黃土高原地區的山西人,對于色彩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們更喜歡將鮮艷濃郁的色彩、夸張的外形以及復雜寫實的紋樣作為象征性符號來設計藝術作品[1]。比如山西刺繡,大部分創作者選擇的顏色都是黑色、紅色、藍色、黃色、綠色等飽和度較高且明亮度較低的顏色。這些民間美術元素反映了山西勞動人民獨特的審美觀念和質樸的人文情懷。
(二)種類
第一,廣靈剪紙。與其他地區的剪紙藝術不同,山西廣靈剪紙采用的藝術手法以極為罕見的陰刻為主,需要剪刀、刻刀和制作者雙手的完美配合,難度較高。廣靈剪紙具有顏色鮮亮、形象靈動的優勢,是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中最獨特的一種,也因此在2008年4月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價值。從顏色上講,廣靈剪紙分為兩種,分別是單色和染色。在制作單色剪紙時,應先確定圖案,再繪制畫稿,然后進行剪刻;在制作染色剪紙時,應先選擇染色性能優的單色紙,然后繪制圖案、剪刻,最后使用顏料對其進行染色。
第二,原平炕圍畫。炕圍畫也被人們叫作“墻圍畫”“圍畫兒”,這一藝術全面顯現了山西人的智慧。在我國經濟還比較落后的時期,山西的人們幾乎都是住在窯洞里,冬天為了保暖,人們會在由黃土堆砌而成的火炕床下燒火取暖,因這種炕床三個面皆為土墻,所以被褥、衣物很容易被蹭臟,于是人們提出在這三面墻上涂“圍子”,這樣既能夠避免衣服被蹭臟,又能夠起到裝飾作用。可以說,炕圍畫是山西本土文化中地域性最強的藝術形式之一,人們將其視作出自土窯洞的民間藝術,并在2009年被列入了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第三,平陽木版年畫。年畫是在我國“年文化”的基礎上產生的,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人們相信年畫具有吉祥、辟邪、祈福等作用,常常在臨近春節時,將年畫張貼在大門外或者宅子內。平陽木版畫起源于隋唐時期,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演變成集繪畫、雕刻、印刷技術于一體的藝術,具有獨特的藝術性質與風格。受到黃土高原文化的影響,平陽木版年畫具有豪放、夸張等特點。年畫創作者都是勤勞樸實的勞動人民,他們在務農的閑暇期間,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使用簡易的材料進行創作,將勞動人民的創作精神與生活樂趣全面、生動地展現了出來。
二、民間美術在高職院校版畫創作教學中的價值
(一)讓教學內容更加豐富
民間美術的內容、形式都非常豐富,不僅包含可供賞玩的造型藝術,還包含非常實用的生活用品。民間美術和地方民俗息息相關,這和版畫教育的要求正好相符,在高職院校版畫創作教學中融入民間美術元素,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還能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
(二)提升學生感官認知能力
高職院校開展版畫教學,主要是為了增強學生的想象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將民間美術應用于高職院校版畫創作教學中,可以豐富學生對各式各樣美術形式的認知,尤其是色彩鮮艷、形式夸張、極具個性的民間美術,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美術視覺感知能力。
(三)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在版畫創作教學中應用民間美術元素,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經歷,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2]。同時,民間美術獨特的色彩搭配以及蘊含的文化內涵,可有效提升學生的色彩審美能力,幫助學生建立獨特的審美體系,讓學生對山西民間美術有更深入透徹的理解,從而提升對版畫創作的興趣。
(四)有助于提升民族審美意識
高職院校在培養美術專業人才時,除了要重視學生的專業知識和綜合素養之外,還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眼力與眼界。眼力,即對作畫對象的觀察能力,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視覺意識,用開放包容的眼光看待事物,主動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從而實現視覺傳播的終極效應共享,獲取視知覺的信息和經驗;而眼界主要是指在掌握美術技能的基礎上,具備較強的藝術領悟能力與人文素養,讓學生能夠在描繪事物時感受到其中所蘊含的文化精髓。當前,社會對高等美術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學生不能僅僅是美工、匠人,因此高職院校在培養美術人才時,可結合民間美術元素,對地方本土文化的歷史淵源、文化背景進行探究,從而幫助學生領悟“天人合一”等中華民族傳統哲學的審美意境。提升民族審美意識是美術專業的學生從現階段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脫穎而出的關鍵,同時也是美術專業學生素質教育的核心所在。我國能否在全球化時代傳承弘揚中華民族數千年累積的審美文化與精神,能否運用獨特的民族審美文化和其他國家進行平等交流,是我國改革開放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素質教育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之一。
三、山西本土文化中美術元素在高職院校
版畫創作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版畫從最開始出現直到今天,一直憑借其筆觸鮮明、畫面表現力強等優勢在各視覺藝術領域中遙遙領先,特別是在推廣、傳播等方面,版畫藝術具備的可復制特點是其他藝術形式不可及的。版畫是傳統文化和現代藝術完美結合的產物,用版畫的藝術形式詮釋山西本土文化的內涵,能夠全面展示山西的傳統文化。
(一)創作觀念的應用
在山西民間美術中,創作者真實的生活態度、價值觀念,是民間藝術主題的主要來源。創作者以日常生活中的情感為入手點,將深厚的情感與想象的情景融入藝術作品中。比如平陽木版年畫,創作者從多個角度去表現生活、分析問題,所以年畫的畫面就反映了人們比較關注的現實事象層、畫面內容的表現層、社會結構與關系層。現實事象代表人們生活的核心,即社會需求與自身利益,受到社會中多種因素的影響,被當地人民群眾關注。普通群眾無法改變當前的生活,所以紛紛將注意力轉向民間藝術,同時將其作為心理寄托。由此可見,平陽木版年畫創作者的創作是基于心理補償進行的。現在,幾乎沒有創作者會將木刻版畫用于祭奠祖先或者祈求神靈庇佑,但是創作者會通過創作木刻版畫抒發自己的情感,或者通過木刻版畫將內心場景進行重現,自己當導演,根據自身情感,合理布局畫面。因此,高職教師在開展版畫創作教學活動時,可以向學生講述平陽木版年畫的創作觀念,給予學生創作靈感,讓學生創作出與眾不同的版畫作品。
(二)自由造型意識的運用
間接性、復制性是版畫最大的特點,因此表現較為復雜的畫面內容、光影效果以及物象的體積、深度并非版畫的強項。在該思維理念下創作版畫,會發現要想從重現真實的現實世界轉入表現自己心中的現實世界與情感具有較高難度,那么怎樣才可以讓作品不再是單一地重現真實世界,怎樣讓表現的語言更豐富多元,這需要對民間美術進行合理應用,提取其夸張的造型、生動的藝術形式,啟發學生在版畫創作中改變原有的觀察方法與思考方法,敢于運用夸張大膽的造型。民間美術中各種各樣的造型來源于中國幾千年歷史文化的積累,來源于中國特色社會結構與文化意識建立的審美觀念,來源于民間藝術家們特有的思維模式與造型意識。
山西廣靈剪紙、孝義皮影都屬于剪影造型的作品,且皆是在二維平面中造型。這需要學生在創作版畫的過程中,明確事物的主要特征,精準提取物象的形態。這種剪影式的造型手段可選擇極簡風格,即不用在輪廓內部進行復雜的雕刻,只需要對外在輪廓進行簡單的刀刻,雖然細節不多,但是最終呈現的畫面渾然一體,風格也較為豪放。還可以在輪廓形體中運用復雜的裝飾,通過長短不一的線條及鮮明的色彩對比,使畫面的節奏趨于平衡。此種平面且具有較強裝飾性的表現手法,對版畫藝術性質的發揮有很大幫助。
(三)藝術語言的應用
山西本土文化中美術元素的線條都有一種飄逸感、輕柔感,其中平陽木版年畫因制作方式與眾不同,因此比其他民間美術多了一抹“版味”。首先是點,在山西民間美術中,點是比較小且較為獨立的一種圖案,不僅可以排列成線條,還能夠聚集成一個平面。在民間美術的創作過程中,每一個作品都有其代表的主題,但是創作者并沒有對點進行大規模應用,因為大多數創作者習慣做整體,因此獨立的畫面較少。當然,也有少數人從不同的審美方向出發,用點帶面或者用點帶線,大大增加了畫面的生動感。在版畫創作中,借鑒學習民間美術對點的運用方式,并應用于版畫創作中,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其次是線,作為構成整個畫面的關鍵要素之一,線的應用也十分有講究。直線能夠對畫面進行分割,曲線則可以讓畫面更加柔和,長線條比較自然生動,短的排線可以讓畫面更有層次感。對版畫創作而言,線條至關重要,對畫面效果有著直接影響,通過線的粗細長短表達不同的畫面形式,利用線的間距調節畫面的黑白灰關系,都會讓畫面變得更加豐富生動。最后是顏色,山西原平炕圍畫有兩種色彩形式,一種是大面積單色,一種是豐富的彩色。其中大面積單色往往會選用綠色,綠色會讓炕圍畫的明度發生變化,而邊道的色彩比較豐富,起到了較強的裝飾作用,這些都是創作者憑借自己對顏色的理解進行的創作,充分體現了民間裝飾色彩的自發本能。
(四)繪畫元素的應用
過去的版畫作品在主題、形式方面都比較單一,針對此種情況,教師應當將民間美術中的剪紙、皮影等藝術中蘊含的繪畫元素與版畫創作進行有機結合,推動版畫創作向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在創作版畫的過程中,要將山西民間美術符號融入其中,需要重點分析這些民間美術的“形”“意”“神”,同時用版畫語言對其進行再加工。比如丁紹光創作的版畫作品《皮影》,就對皮影藝術的“形”進行了提取和應用,充分吸收了民間藝術皮影的繪畫元素,并將其和版畫元素進行了結合。在該作品中,丁紹光將重點放在了裝飾構圖上,使其非常自然地與自己的繪畫風格融為一體,從而使作品產生了較強的現代感。版畫創作者應當創造性地應用并發展民間美術元素,不僅要吸收民間美術元素的形象、造型、內容,而且要探索民間藝術語言中的“神”,使其和版畫的觀念、技巧充分結合起來,從而創作出帶有民族風格與現代氣息的作品。
四、結語
山西民間美術是山西本土文化中的“活化石”,將山西本土文化中的美術元素和高職院校版畫創作教學進行全面融合,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不斷發掘探索,分析藝術家在創作剪紙、皮影、炕圍畫以及木版年畫時的思想和用意,思考藝術家當時的創作觀念,研究他們是怎樣將流暢的線條、飽滿的構圖以及多彩的顏色運用到其中的,引導學生對這些藝術家的構思技巧進行學習,并將其合理應用到版畫創作中,從而創新現代版畫藝術,讓山西民間美術得到傳承和弘揚。
參考文獻:
[1]毛德龍.民族民間美術對版畫藝術創作的啟示探究[J].大觀,2021(7):156-157.
[2]倪霓.土家族民間美術圖案在絲網版畫中的應用[J].明日風尚,2021(10):73-74.
作者簡介:
李馨,碩士,太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研究方向:美術學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