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徐悲鴻是中國現代著名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他的作品和繪畫理念對于美術教育而言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徐悲鴻的藝術作品融合了中國古代傳統繪畫藝術與西方的繪畫理念,倡導用西方的繪畫方式來對中國傳統繪畫藝術進行改革。這樣的先進繪畫理念為中國傳統繪畫藝術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它在保留中國傳統繪畫理念的同時,融入了一些西方繪畫技法的表達。徐悲鴻的繪畫理念不僅在中國藝術發展的道路上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更是對現代中國美術教育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幫助,其在為學生帶來美術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學習先進的藝術理念。
關鍵詞:徐悲鴻;繪畫理念;美術教育
隨著我國美術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中國古代傳統藝術的探討陷入了爭議和困境。有一部分學者認為,中國傳統美術要重視傳統的技法和繪畫理念;另一部分學者則認為,中國的傳統藝術應當與西方的技法進行融合,共同發展出新的藝術方向。在教育工作中,很多人片面地認為,美術教育是美術技法的教學和美術作品的欣賞,但事實上,在美術教育的過程中,還應當注重對美術理念的傳達。
一、徐悲鴻的繪畫與中西融合理念
(一)中西方繪畫藝術的對比
中西方在繪畫藝術及相關理念上的差異是中西方民族的審美意識差異所導致的,因此,無論是在創作形式上、采用的技法上,還是創作時所選擇的元素和內涵都有所不同。在研究徐悲鴻中西融合的繪畫理念時,首先要了解中西方繪畫藝術在創作時各個要素方面的差異,這樣才能明確徐悲鴻的中西融合繪畫理念有何現實意義。
首先,中西方在繪畫藝術的創作過程中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在對某一對象進行描繪時,中國藝術家更傾向于創作寫意類型的畫作,而西方藝術家則更傾向于采用具體寫實的創作手法。無論是民族情感還是文化背景,中西方之間都有著巨大的差異,這種文化和審美的不同,也最終導致了中西方在進行繪畫創作時技法選擇的不同。西方的畫家在對繪畫作品進行創作時,會盡可能地采取真實的線條和顏色對比來展現繪畫對象,而中國的畫家則會采取一定的意向來展示繪畫作品中的意境。很明顯后者在進行繪畫藝術創作時所采取的手法和技法相對較為自由活潑,主要是表達創作者的思想內涵。但是究其根本,無論是采用寫實手法創作的畫作,還是從意象的角度出發進行繪畫創作,都無法脫離生活。繪畫藝術創作脫離了生活會喪失其真正的魅力,必須使藝術來源于生活,又要利用相關的技法使藝術高于生活。
在繪畫藝術創作過程中所采用的技法方面,西方藝術家會運用焦點透視的方法來進行創作,將繪畫作品像相機一樣,直觀固定地對繪畫作品中的元素進行呈現。但是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則是利用散點透視的方法進行創作,打破空間的界限,使不同的元素能夠在同一幅畫內進行展示,這使畫面所呈現出的信息是巨大且連續和變換的。而在繪畫的整體效果的表達中,中國傳統繪畫作品是利用整體的效果來呈現繪畫作品意境的,而西方繪畫藝術則是重視空間感、體積和質感,為人們帶來視覺沖擊。在表現技法上,中國傳統繪畫大多采用水墨畫的形式來凸顯色彩對比,勾畫也是點與線的有機結合。這與西方繪畫有著明顯的差異,西方藝術家會利用色彩的對比來使繪畫作品更加具有張力和表現力,但中國傳統繪畫則是借助水墨的濃淡來呈現畫面的藝術性。
中西方繪畫藝術在內容和造型方面有著很大的差異。無論是風景畫還是人物畫,西方在對作品內容進行表達時,通常會在光影和色調方面進行更加和諧的呈現,這樣能夠使物象以更加客觀的形式呈現在人們面前。其中甚至還會涉及一些科學的理論知識,如光學、解剖學、色彩學等,使作品以更加和諧的方式進行客觀呈現。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在進行創作時更加注重對生命造型藝術的表達,在作品的整體呈現上給觀者帶來意境大于外形的直觀體驗,很多對繪畫藝術涉獵較淺的人,在面對一幅中國傳統名畫時,也能夠感受到畫面中所表現出的意境[1]。
(二)徐悲鴻的中西融合理念
徐悲鴻在國外求學至1927年秋回到祖國的懷抱,此后他便致力于研究中國的美術教育,并在藝術創作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回到國內之后,其創作了諸多繪畫藝術作品,涉及不同類型的繪畫藝術領域,為中國藝術的發展帶來了深遠的積極影響。時至今日,我國的藝術創作依然受到徐悲鴻中西融合理念的影響。在對中西方繪畫理念進行融合的過程中,徐悲鴻首先在人體素描方面對繪畫展開了研究,他嘗試著將西方人體素描的創作方式融入中國人物畫的創作中,結合一些理論知識,將人體的各種姿態通過線條、明暗對比進行充分展示,將畫面的思想內涵與人物形象進行充分融合。人們在觀賞徐悲鴻的畫作時,既能夠感受到來自客觀事物的直觀沖擊,又能夠感受到其畫作中蘊含的思想內涵[2]。
徐悲鴻最為擅長的是對于馬的繪畫創作,在他的作品中,能夠感受到其利用中國傳統繪畫的線條來使馬匹的韻味得到充分展現,又將中國傳統水墨畫中的黑白色意蘊融入作品中。其在對馬匹進行繪畫的過程中,注重利用西方的寫實觀念對馬匹的造型進行塑造,盡可能使馬匹的客觀形象被充分呈現。這是時代和西方文化共同影響的結果,更是徐悲鴻結合西方繪畫理念對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全新解讀。他利用寫實的技法將馬匹的形象變得更加生動,映襯出了其對于社會和美學的價值看法。
徐悲鴻在解決中西方繪畫理念融合過程中的問題時,所采用的方法是借助東方的繪畫創作手段來進行寫實描繪。這種方式能夠合理地利用中國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使繪畫作品中的意象得到釋放,人們在水墨的渲染中能夠感受到作品意境的沖擊。在寫實類作品創作的過程中,徐悲鴻對于光學、色彩學,尤其是在明暗對比方面進行了充分的研究,使得他的作品能夠合理地借助明暗對比使物象更加生動客觀。徐悲鴻認為,科學對于繪畫藝術創作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也是其致力于研究西方寫實技藝,并將其融入中國傳統繪畫創作中的根本原因。
二、徐悲鴻的寫實主義理論
在20世紀初期,西方的民主、科學思想對我國的文藝青年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很多文藝青年紛紛開始學習和效仿西方民主、科學的思想,這對于我國諸多文藝領域的進步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徐悲鴻也深受民主、科學思想的影響,這對他藝術創作手法和繪畫理念方面的改變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在民主、科學思想的沖擊下,徐悲鴻開始探求寫實主義在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應用,主張學習西方的繪畫技術和理念,在這一過程中,徐悲鴻臨摹了大量西方名家的名畫。
徐悲鴻說過:“藝術應當走寫實主義的道路,但不能一味因襲摹仿。”這句話直觀地表達出了徐悲鴻對于寫實主義理念的看法,也是徐悲鴻寫實主義理念的核心內容。徐悲鴻主張,無論是中國傳統繪畫藝術還是新時代下的藝術,都必須尋求寫實主義的道路,在寫實主義的引領下不斷創新中國傳統繪畫藝術,才能使中國的繪畫藝術步入新的發展道路。同樣徐悲鴻也指出學習寫實主義并不意味著一味地臨摹和抄襲西方藝術,他更希望將中國傳統繪畫的藝術內涵進行保存,在繪畫技法上融入西方的寫實技法,結合先進的科學理論知識來對中國的傳統繪畫藝術進行創新[3]。
徐悲鴻認為,繪畫藝術在創作過程中所要達到的美學境界,應當是惟妙惟肖的,其中“妙”便是對寫實主義創作的概念整合。他認為,只有對物象進行最客觀真實的繪畫創作,才能將大自然的真善美利用繪畫藝術進行表達,而這種繪畫技能應當是繪畫創作過程中的首要技巧和技能,是每一個研究美術和繪畫的學者需要掌握的基礎技能。而在繪畫的過程中達到“妙”之后就需要追求“肖”,此時需要創作者探尋繪畫作品在創作時的整體意境,賦予繪畫作品生命,彰顯其藝術性。這是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核心所在,也是徐悲鴻認為的寫實主義在國內繪畫藝術領域發展過程中應當落實的理念。
三、徐悲鴻繪畫理念對中國美術教育的指導和影響
在受到西方思想和文化沖擊的過程中,徐悲鴻積極地學習西方繪畫的技藝,對于我國繪畫藝術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教育意義。作為一名美術教育家,徐悲鴻不僅在繪畫理念和繪畫技藝方面有著很高的造詣,創作出了無數流傳后世的無價之寶,更是在美術教育方面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徐悲鴻主張利用西方的繪畫技藝和方式,為中國的繪畫藝術發展注入活力,這是新的繪畫理論在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發展過程中的應用。這種以求真為核心的科學精神和繪畫理念,既是徐悲鴻藝術思想的精神核心,也是繪畫創作過程中需要遵循的理性精神。經過時代的洗禮,這種科學的精神和繪畫理念已被證明對于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創作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徐悲鴻在研究西方的繪畫理念及模式時,并沒有放棄對中國傳統繪畫理念的研究,他所探尋的是如何借助西方的繪畫理念和技法來實現對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創新,這也應當是現代美術教育中應當踐行的內容。在開展美術教育工作時,美術教育工作者不應當僅僅教授學生與繪畫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更應當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才能促進繪畫藝術的發展,并鼓勵學生在創作中融入一些新的繪畫理念。當然,每一個與美術教育相關的人都應當在美術教育工作中落實徐悲鴻的科學求真精神,他的這種科學求真的精神對于中國的美術教育具有深遠的影響和重要的意義。
徐悲鴻重點提倡的寫實主義對于美術教學體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義,對中國美術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發揮著關鍵性的主導作用,對中國傳統繪畫藝術改革創新以及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我國在傳統美術教育及繪畫藝術創作方面,可以對歐洲美術教學及繪畫技法理念進行積極引進。同時,在美術教育課程設置方面,可以設置西方素描、解剖和透視、水彩等課程。除此之外,中國民間的傳統藝術,如皮影、剪紙等都可以融入美術教育中,促使中國美術教育內容更加多樣化,教學科目設置更加系統化。徐悲鴻對于中國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嚴謹、科學地對素描造型進行了研究,重點強調寫實精神,提倡學生進行素描寫生練習,這促使學生的造型基礎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徐悲鴻提倡對人物題材進行繪畫藝術創作,人物畫能夠客觀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能夠展現出民族的盛衰。徐悲鴻有一個著名論點: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這一理念成為重慶中央大學美術教育中極為重要的理念之一,如今,素描已成為各大高校美術專業招生考試的重點考核內容。
徐悲鴻的繪畫理念對20世紀中國的造型繪畫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為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使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展現出全新面貌,在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發展史中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中西方繪畫理念的相互交融,促使中國畫壇形成多樣化的格局,并誕生出風格迥異、特點鮮明的繪畫風格。徐悲鴻的寫實繪畫理念,在中西方的文化融合方面,同樣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在徐悲鴻的影響下,出現了如艾中信、侯一民、董希文等眾多畫家,使寫實油畫得以延續。在人物畫變革上,蔣中兆對徐悲鴻的繪畫理念加以融合運用;在山水畫變革上,傅抱石、李可染對徐悲鴻中西融合的理念加以融合運用;在寫實水墨人物畫方面,楊之光、姚有多、黃胄等人對徐悲鴻的繪畫理念加以融合運用;在花鳥畫方面,郭味菜、吳作人對徐悲鴻的繪畫理念加以融合運用。
關于中西方繪畫理念與技法的融合,徐悲鴻具有承前啟后的關鍵作用,其對中國美術教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并為中國美術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對于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發展道路,徐悲鴻重點強調面向現實,以現實主義為主,學習和借鑒歐洲繪畫寫實語言,并在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創作以及美術教育中,對此加以融合。徐悲鴻提倡學習西方科學理念與繪畫規律,重視藝術家主觀能動性的關鍵作用,使中國造型藝術家在西方繪畫藝術理念中獲得靈感和啟發,為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學習西方人文主義精神,促使畫家在進行藝術創作期間,其觀察方法、科學認識世界的態度能夠得以全面提升,并逐漸摸索出獨具中國特色的藝術表現手法。結合徐悲鴻豐富多彩的人生歷程,以及其對現代中國美術教育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對徐悲鴻的繪畫理念與藝術人生進行了深入探究。徐悲鴻中西融合的繪畫理念對于現代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以及美術教育的發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總的來說,徐悲鴻的繪畫理念對于現代美術教育而言,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影響。他的繪畫理念對于促進現代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為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徐悲鴻的繪畫作品與中西融合的繪畫理念對于現代美術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創新有著重要意義,不僅為現代美術教育指明了研究方向,更是要求人們在探索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發展路徑的過程中,要本著求真的科學精神。
參考文獻:
[1]趙婷婷.論徐悲鴻的繪畫理念對中國美術教育的影響[D].臨汾:山西師范大學,2013.
[2]談鑫.談徐悲鴻的美學思想對中國美術教育發展的利弊[J].美術界,2017(11):88.
[3]王麗梅.淺析徐悲鴻對于中國美術教育之路的影響[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4(10):246-249.
作者簡介:
楊欣,駐馬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助理講師。研究方向:中外美術史與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