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師范院校的美術學專業的畢業生是中小學美術師資力量的主要來源,為了適應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需要,也為了適應美術課程改革的需要,必須加強高等師范院校美術學專業的改革。改革的核心是調整課程設置,合理設置課程,使高等師范院校培養出來的畢業生能夠適應和符合當前社會對中小學美術教師的需求。
關鍵詞:美術師范生;課程改革;美術教師;美術教育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開展以及素質教育的推行,使得當前高等師范院校對美術學專業學生的培養與新時期對中小學美術教師的需求不相適應。在當今注重教師的綜合文化素質以及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新形勢下,我國當前的師范美術教育的課程設置模式仍沿用或模仿美術專業院校的培養模式,用培養“藝術家”的模式來培養中小學美術教師,已經難以適應新形勢下中小學美術課程的教育教學工作。
一、當前高等師范院校美術學專業課程設置的現狀分析
(一)教育類課程存在諸多問題
教育類課程又稱教師教育專業課程,是指各個學科的師范專業開設的有關教育、教學理論方法、教學技巧與教學實踐等教師職業訓練課程。當前大部分高等師范院校的美術學專業的教師教育類課程的設置包括兩類:一是教育理論課,主要是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和美術教材教法這三門課程;二是教育實踐類課程,包括微格教學、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當前高等師范院校的教育類課程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面教育理論課程設置不足,且大多是大班教學,課堂效率難以保障;另一方面教育實踐類課程流于形式、課時不足、缺乏指導、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這些問題導致了美術師范生難以系統掌握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缺乏過硬的教育教學實踐技能等問題。
(二)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
高等師范院校美術學專業的專業課程主要包括專業技法類課程和專業理論類課程。高師美術專業的專業課程設置問題主要存在專業技法類課程開設不全、脫離中小學美術教育教學實際、專業理論課程偏少等問題。在專業課程當中,技法實踐類課程占了較大比重,并且這些技法類課程專業性過強,脫離中小學美術教育教學的實際。而美學、美術史、藝術批評、藝術理論等藝術理論課程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造成師范院校培養出來的美術師范生缺乏理論素養。
1.專業技法類課程開設不夠全面
當前我國師范院校的美術學專業課程設置的主要模式大多是仿照美術專業院校,大多為前兩年學習素描、水粉、裝飾畫、三大構成等各種繪畫基礎課程,到第三年開始選擇油畫、國畫、版畫等專業繪畫中的一種作為主修的方向。由此看來,高等師范院校培養的美術師范生似乎更注重“一專”,而不注重“多能”,導致不少美術師范生美術技能殘缺,難以勝任當下的中小學美術教育教學。
2.專業理論類課程得不到重視
當前大部分師范院校美術專業的學生包括老師都不太重視專業理論類課程,重技而輕藝,一方面專業理論類課程的開設嚴重不足,大部分高師院校的美術學專業的專業理論類課主要是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和藝術概論。美術新課改中明確提出中小學的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是人文學科,具有濃厚的人文精神。這就要求美術教師也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和藝術修養,而不僅僅是有高超的美術技藝,所以當下師范院校美術專業的專業理論類課程開設是遠遠不足的。另一方面還存在專業理論課程課堂效率普遍不高、理論教師專業水平不高、學生對理論課程不感興趣等問題。
二、高等師范院校美術學專業課程設置的新思考
根據素質教育以及課程改革對中小學美術教師素質的新要求,我們不得不對高校中美術師范生的課程設置作出相應的調整完善。為此筆者對師范院校美術課程改革做出了一些思考探索:
(一)擴充教育類課程
教育理論課程除了傳統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及美術教材教法之外,還應開設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美術課程與教材分析、美術教育史等課程,教育實踐類課程除了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之外還應當開設微格教學。教育類課程的擴充不僅有利于學生系統地掌握教育理論知識,而且有助于學生構建自己未來的職業角色,使學生意識到自己以后的職業是美術教師而非藝術家。
(二)保障教育類課程的實施效率
一方面對于教育理論課要建立嚴格的課堂規章制度和考試考察制度以保證課堂效率,對于教育實踐類課程要保障實習時間加強教師指導、規范見習實習流程,使教育實踐落到實處;另一方面高等師范院校要配置專門研究美術教育的專業教師,引進美術教育專業人才,還可以邀請中小學的一線美術教師對美術師范生進行指導。
(三)合理設置專業課程
1.開齊開足專業技法課
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啟動,教育部在2001年和2003年分別出臺了《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按照“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劃分了小學和初中階段的美術學科的學習內容,這四大領域包含了水彩、水粉、國畫、書法、雕刻、編織、剪紙、兒童畫、紙藝、繩藝、平面設計、工業設計、環藝設計等。《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規定了普通高中美術學科的學習內容分別為五個系列九大模塊,即美術鑒賞、繪畫與雕塑、設計與工藝、書法與篆刻、現代媒體藝術系列。這五個系列九大模塊也基本包含了美術學科的各個領域,這就要求中小學的美術教師要有全面的美術技法。
根據現行的《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對中小學美術學習內容的規定,開足開齊美術技法課程,從過去的注重一專轉向注重多能,加大素描、水粉、速寫等繪畫基礎課的課時比重,只有這樣才能滿足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四大領域和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中的九大模塊的教學要求。此外,還應當開發與中小學美術教育教學相關的技法類課程,當前美術師范院校的技法實踐類課程存在太過專業、脫離中小學美術教育教學實踐的問題,這一類的課程包括基礎圖案、裝飾基礎、設計基礎、創意繪畫、紙藝、繩藝、雕刻、編織、陶藝等。
2.加強專業理論課程的教學
專業技能的學習與藝術理論素養的提升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這里的專業技能是指美術專業的基礎理論和技法理論,它包括構圖學、色彩學、透視學、解剖學、構成學以及各畫種、各美術門類的技法理論,等等。藝術理論素養的提升主要靠學習各種專業理論課程,如藝術概論、中外美術史等等。這就要求一方面豐富藝術理論類課程,除了傳統的中外美術史和藝術概論之外,還要開設藝術史、美術鑒賞、藝術與科學、美學等方面的課程;另一方面要切實保證這些課程應有的課時量,并進行相應的考核。只有這樣,才能使培養出來的師資具有豐富的理論修養和人文素質。
(四)開設人文類公共選修課
美術新課改中明確提出中小學的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是人文學科。各個時期各個年代的美術作品中都蘊藏著豐富的人文精神,美術作為一門人文學科,與哲學、歷史、文學、音樂、宗教等其他人文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因此美術教師應具有豐富的人文知識和深厚的人文素養,師范院校應該為美術師范生開設大量人文學科類的公共選修課,供學生選擇。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具有開闊的人文視野,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三、結語
美術教育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它對青少年提高審美修養、豐富精神世界、培養創新意識,促進全面發展具有其他教育學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高等師范院校美術學專業是培養美術教師的主陣地,因此美術師范生的培養關系著下一代的發展和祖國的未來。只有合理設置師范院校美術師范專業的課程設置,才能夠培養出勝任中小學美術教育教學的美術教師,這需要國家和社會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張宏.高師美術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內容問題管窺[J].美與時代, 2016,(01).
[2]李民.自然發展觀與有效教學——高師美術教育實習課堂教學問題管窺和策略探究[J]. 學理論, 2011,(04):156-158.
[3]牛洪巖.高師美術專業課程改革與探索[J].科技信息:學術版, 2006,(08).
[4]陶旭泉.高師美術教師教育本科課程設置的現狀、問題與構想——以基礎美術教育課程體系為基點[J].學術探索, 2012,(01):181-184.
[5]劉洋.新課程改革下的中小學美術教育發展現狀[J].中國校外教育:美術, 2012,(09):93-93.
[6]高妍彥.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師專業發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 2014.
[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8]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全日制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2003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
馬梟,華中師范大學2015級碩士。研究方向:學科教學(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