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萍華
關鍵詞:幼兒園;生活即教育;課程游戲化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著名的“生活即教育”理論,生動地說明教育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促進幼兒課程游戲化,就是要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來開展游戲,使幼兒能夠在游戲中學習知識、快樂成長。目前,有一些幼兒教育工作者認為在課程中添加游戲環節就實現了課程游戲化,這種認識是前面的,課程游戲化是幼兒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應該有明確的游戲目的、多樣的游戲形式和豐富的游戲內容,要將生活、學習和游戲結合起來,使幼兒能夠獲得全面發展。
一、幼兒課程游戲化對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意義
課程游戲化是踐行科學幼兒教育理念的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從其在幼兒教育中的落實來看,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各地幼兒園正緊鑼密鼓地推進課程游戲化建設。幼兒學習的過程,是調動多種感官、全身心投入,進行探索、體驗的過程,只有基于幼兒的認知特點采取科學的教育模式,才能夠促進幼兒教育不斷創新發展[1]。課程游戲化極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其對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促進幼兒智力發展。幼兒在參與游戲活動的過程中,能夠獲得對于各種事物的反應,從而不斷深化對于事物的認知,逐步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第二,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幼兒正處在一個對于外界事物充滿好奇心的階段,而游戲活動結合生活經驗,能夠為幼兒創設生動廣闊的想象空間,從而使幼兒的想象力得到拓展;第三,有利于提升幼兒的交往能力。在游戲的過程中,幼兒能夠與他人加強情感溝通交流,意識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與社會交往能力,增強幼兒的集體意識。總之,促進幼兒課程游戲化,對幼兒身心和諧健康發展是大有裨益的。
二、“生活即教育”理論指導下的幼兒課程游戲化實施策略
教育理念與教育方法都是從生活經驗中總結而來,因此,生活是開展教育的重要源泉,而游戲是一種生活化的、快樂的學習方式。因此,“生活即教育”理論指導下,幼兒課程建設應當立足現實生活,體現趣味性,以切實提升幼兒教育成效。
(一)引入生活素材以豐富游戲課程
教師在設置游戲課程時,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化的素材,以使課程內容得到豐富,同時也吸引幼兒的興趣。例如,很多幼兒對于貼畫手工制作感興趣,教師就可以鼓勵幼兒在生活當中尋找一些廢舊材料,例如廢紙板、堅果殼、掉落的花瓣等等,運用各種各樣的生活化材料激發幼兒的創造意識,使幼兒能夠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獲得生活化的體驗,既能夠得到樂趣,同時又有利于促進幼兒動手能力的提升。生活化的素材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相貼近,使用這些素材來進行游戲課程的創設,有利于使幼兒體會到真實的生活情境[2]。又如,幼兒對于大自然中的事物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喜歡接觸與親近大自然,教師在設計游戲活動時就可以帶領幼兒一起尋找這些材料,比如各種形狀的小石子、樹葉、果實等等,當這些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材料成為游戲課程的一部分時,更易于激發幼兒的游戲熱情。同時,這些生活化的事物或現象會逐步加深幼兒對于社會生活的思考,使幼兒在游戲探索的過程中,獲得生活方面的啟迪。
(二)創設生活化的課程游戲情境
生活環境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因此在促進課程游戲化開展過程中,幼兒教師應當創設生活化的課程游戲情境,使幼兒能夠在豐富生動的情境當中獲得認知的發展和創造力的提升。教師在創設課程游戲情境時,應該關注幼兒的生活體驗與認知發展特點,使幼兒能夠在充滿趣味的游戲情境中獲得身心的成長。社會生活包括各個領域,教師應該選擇一些幼兒熟悉的生活化主題,并將這些主題引入到游戲課程設計中,使幼兒通過角色扮演等方式進行真實的社會交往活動,活躍游戲氛圍,提升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例如,幼兒都看到過交警指揮交通的情景,覺得交警叔叔很威風。教師就可以創設“路口交通指揮”的游戲情境,給幼兒分配交警和行人的角色,使幼兒能夠聯系生活經驗,根據角色做出相應的行為。在這樣的生活化游戲情境中,既能夠使幼兒快速的投入游戲,同時又可以使幼兒的合作能力、團體意識得到提升。
結語
綜上所述,課程游戲化是幼兒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而以“生活即教育”理念為指導,則是將生活作為幼兒教育的起點,對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幼兒教師應當從現實生活中挖掘,游戲活動的素材,使幼兒能夠在生活化的游戲情境中釋放天性,解放雙手、大腦、雙眼和嘴巴,培養幼兒對于生活的熱愛之情,使幼兒能夠接受與其認知水平及生活經驗相適應的良好教育,以推動幼兒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郭雪芳.讓孩子在《游戲》中體驗真生活[J].才智,2018(8):10-12.
[2]施雷磊.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對幼兒教學游戲化的指導[J].新課程·上旬.201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