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青 馮江華 朱保生
(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上海 201411)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雙創教育教學和考核方式需要改革,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提高[1]。《創業意識與創業技巧》課程作為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的通識教育公共必修課,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和操作技能。該課程結合項目式學習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團隊協作、分析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亦是落實國家政策的具體體現。因此,本文將以此門課程線上線下的教育教學開展情況為藍本,系統總結學院在疫情常態化管控下的PBL式教學實施的全過程。同時,通過問卷展開調研,結合調研結果提出相應建議,為PBL在雙創類課程中的實施提供參考。
PBL最早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醫學教育法,是一套設計學習情境的教學方法,亦可稱為問題式學習或項目式學習的教學方法,此方法以問題或項目任務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圍繞著教學內容逐步開展,確保學生在各階段均有任務有興趣展開學習并能掌握知識的教學方法。PBL教學法的問題導向需在授課教師的引導下,從學生角度出發,讓學生帶著問題或小組任務進入教育教學全過程,且結合小組討論等形式,讓學生圍繞特定問題或完成特定任務去收集各類資料,并不斷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的一種教育教學模式[2]。
圖1 基于PBL的公共必修課教學過程
1.2.1 線上教學
線上教學(線上教育、遠程教育或在線學習)即e-Learning,通常來講是指一種基于網絡的學習行為,即以網絡為主要媒介的教學方式,通過網絡的連接,教師布置教育教學任務、上傳教學資源與互動內容,學生于特定時間里,在平臺上完成各類學習任務,并于平臺上實現師生的時時互動,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這種教學模式得到極大應用[4]。
本文的線上教學主要指基于學院內網的課程教學平臺,且《創業意識與創業技巧》課程的線上教育教學內容均在此平臺上完成。因此,本文將以此平臺的課前課中課后涉及的各項操作為基礎,結合PBL教學法系統總結課程教學中的問題導入、在線互動與學習、任務布置、課程答疑等內容,進而構建起具有學院特色的教學準備、PBL實施以及效果評價3大模塊的PBL教學模型。
1.2.2 線上線下融合教學
所謂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是指基于慕課、專屬在線課程(SPOC)或其它在線課程資源,運用數字化的教育教學工具,在全過程的課程學習中,恰當地與線下面授有機融合,包括線上理論學習線下實操等形式開展混合式、翻轉課程式的教學,實現線上教學與線下課堂有機融合的教學模式[5]。
本文則以學院內網的線上課程教學平臺為媒介,以《創業意識與創業技巧》課程的線上學習與線下面授為研究依據,總結教育教學的實際經驗,并提煉和構建起PBL教學模型,結合對師生的問卷調研,實測教育教學效果,并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再次優化PBL教學模型,為后續教育教學效果的提升提供理論支撐。
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下,學院日常教育教學實行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的形式完成16周教學任務。《創業意識與創業技巧》為考察課、以過程式考核完成課程評定、2學分,32學時,16教學周,周課時為2,在大一下學期開設。該課程依托學院校線上教學平臺,實行線上線下同步式教育教學。筆者結合實際教學內容與經驗,系統總結歸納出了具有學院特色的PBL教學模型,主要涵蓋教學準備、PBL實施以及效果評價3大核心模塊(見圖2)。
1983年美國聯邦政府立法禁止器官買賣。日本1997年《關于器官移植的法律》規定了非法出售人體器官罪、從事人體器官買賣中介罪以及為獲利而非法為他人實施器官移植罪等四項犯罪。澳大利亞法律規定買賣人體器官是非法行為,將被判處6個月監禁和4400澳元的罰款。英國《人體器官移植法案》規定了人體器官買賣的犯罪。
教師于學校自主開發的線上教學平臺上傳本次課涉及的教學資源、教學案例,并根據平臺要求提前布置好本次課學習目標、重難點以及課堂互動淺層問題。學生則從后臺登錄提前查看內容與要求,提前預習并帶著問題進入正式課堂。
(1)上課前5分鐘,教師激活線上簽到功能,學生從此刻直至下課前均可簽到。上課后5分鐘再簽到者的后臺顯示為遲到,且有具體簽到時間。因系統延遲或卡頓等原因導致簽到失敗的同學可另申請說明,技術核查并予以更正。未簽到且無正當理由者,則視為曠課,線上簽到是課程過程式考核中考勤數據的來源。
圖2 《創業意識與創業技巧》PBL教學模型
(2)進入正式上課階段,教師回顧前課作業內容與答疑,并公布前課作業3甲名單,勉勵同學們再接再厲,形成爭優創先的良好學習氛圍。
(3)以思政案例為引領提出淺層互動問題,學生參與探究互動進入課程主題。這亦是過程式考核互動采分點之一。
(4)教師圍繞主題講解要點,并再次布置深層次問題,學生理解記錄要求,并確定好分工,同時完成線上教學資源的自主學習,并在規定時間內協同完成任務,這期間教師前后走動,時刻觀察同學們進展,并時時答疑同學們在學習與做任務中遇到的問題,確保學生于限定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
效果評價包括兩部分:第一,教師對學生項目式學習成果的當面評析反饋; 第二,學生對本次課學習效果的線上評價。具體來講包括:①在自主探究問題完成任務過程中,學生任務包括分工、找資料、完成任務、確定發言人,確定成果分享方式。教師則在同學發言過程中時時記錄學生分享要點,并根據課堂時長剩余多少,機動決定評析全組或選擇1~2小組開展點評;②復盤課堂中的要點,在互動交流中再次對知識進行梳理;③課堂尾聲,教師提醒同學們完成線上對課堂的教學滿意度評價;④公布課外作業并提供課外學習資料進行知識體系拓展。由此就形成了教學準備、PBL實施以及效果評價的PBL教學閉環,完成了本次課程育人全過程。
《創業意識與創業技巧》課程涉及16個主題,選擇其中的構建商業模式為例展開說明。依據上文圖2所示流程,按照一次課80分鐘的時長,以教師視角將課前準備直至復盤完善課程評價6個步驟所涉及的具體要點與內容進行呈現,進而構成本次課程的PBL育人閉環,并完成教育教學目標(見表1)。
表1 構建商業模式PBL教學法應用
《創業意識與創業技巧》課程的PBL教學法已實施一學年,針對此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筆者通過調研問卷向該課程歸屬部門創新創業教育中心的教師、承擔該課程的外聘教師、承接雙創中心課程的校內兼課教師以及上過這門課程的學生展開隨機調研。經在線調研,最終獲得教師與學生有效數據如下:教師總計21條數據,涉及創新創業教育中心6位教師、2位校外兼職教師和13位校內兼課教師;學生總417條有效數據。
調研問卷均從教學準備、PBL實施和效果評價三個角度設計相關問題指標,程度評價均設置“完全符合(認同、滿意)、比較符合(認同、滿意)、基本符合(認同、滿意)、不太符合(認同、滿意)以及完全不符合(認同、滿意)”等5個選項,分別以1~5分賦分,教師卷總計16題,學生卷總計24題。除去基本信息外,核心指標如表2所示。
表2 教師與學生問卷核心指標匯總表
續表2 教師與學生問卷核心指標匯總表
調研問卷信度以Cronbach's alpha系數來檢測,當值在0.7及以上表明問卷可接受。效度以KMO和Bartlett值來檢測,當KMO高于0.7表明問卷結構效度可接受。教師版和學生版問卷Cronbach's alpha值分別為0.855和 0.843,效度值分別為0.704和0.930,均>0.7,即問卷信效度均可接受。
4.4.1 調研對象
教師問卷中,女:12人(57%)、男:9人(43%);教齡5年及以上7人(33%)。學生問卷中,女:196人(47%)、男:221人(53%)。
4.4.2 實證統計
本文將從教學準備、PBL實施和效果評價三個角度,結合教師與學生兩個模塊,提煉頻數占比數據,并將功能排序滿意度數據以及效果評價中的復盤評價兩個指標單列,具體內容詳見如表3所示。
其一,教師卷數據匯總:
其二,學生問卷數據匯總:
表3 教師問卷核心指標統計結果(N=21)
表4 教師問卷單列復盤評析反饋數據(N=21)
表5 教師問卷單列功能排序滿意度數據(N=21)
表6 學生卷核心指標統計結果(N=417)
(1)教學準備,教師問卷:資源布局設計項均值為3.57,處于基本認同與不太認同之間;學生問卷,資源及時性、資源完整性和資源內容三項指標均達到學生心理預期,均值分別為1.03、1.34、1.49,其中資源及時性認可度最高。
(2)PBL實施:教師問卷:理念認同與線下推進項認可度較高,均值分別為2、1.86。線上能較好把控學生學習成效項,均值3.67,偏向不太認同;PBL實施中,近一半的教師認為部分學生無法跟上節奏(52.4%);師生互動均次為3.67次;教師傾向于作業當天交(42.9%);對于PBL模式實施中的教師壓力處于比較有壓力與壓力一般之間,均值為2.48。學生問卷:答疑時效、答疑內容、任務講解、任務合理性以及課堂討論項均符合學生心理預期,均值分別為1.3、1.49、1.34、1.51和1.49。師生在作業上交時間上存在分歧,學生希望課后第三天及以后交(96.9%);學生壓力處于壓力一般與不太有壓力之間(均值3.23),即師生壓力均在壓力一般項上下徘徊,且均在承受范圍之內,學生自選師生互動均次達到了5次(均值5.01)。
(3)效果評價,教師問卷:平臺功能和平臺滿意度均處于比較滿意與基本滿意之間(均值2.52、2.67);復盤評析中怯場、表達不連貫、要點邏輯不太清楚;不敢表達,幾乎無要點;拒絕表達、拒絕作為發言人等3項問題較為突出,累計16位教師選擇;功能排序中課程作業滿意度最高(均值1.81),教學資源關聯和學生評價項滿意度最低(均值分別為2.9、2.81)。學生問卷:學生對核心指標中的7模塊均比較滿意(均值均在1-2之間),項目式討論接受度項仍有上升空間(均值為1.55,偏向比較認同)。
根據上述主要結論,將從教學準備、PBL實施以及效果評價三項模塊著手,結合結論中反映出來的問題逐一提出相應建議。
召開座談會收集教師反饋意見,優化平臺布局設計與功能。針對教師就平臺資源布局設計項的認同度不高,建議負責線上教學平臺后端維護的相關技術部門,可通過線下線上形式召開相應座談會,了解師生對平臺功能的需要,進一步優化平臺功能,提升師生使用平臺的體驗與效率,更好地服務于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
(1)加大學生線上學習效果的督查力度。針對學生線上學習成效把控問題,教師在做好線下PBL實施前中后各項工作的同時,需查看學生線上學習資源的效果,可增加線上測試、線上互動、線上討論等環節,也可線下提問線上資源中的知識點來敦促學生認真學習。此外可建議技術部門增加能記錄學生學習進度的功能,輔助檢查學生學習成效。
(2)任務提前布置、疑問線上線下及時解答,確保每位學生不掉隊。針對部分學生在課堂中無法跟上節奏的問題,排除學生開小差,可以將當天任務與要求提前一天于平臺上布置,敦促學生提前學、提前掌握學生學習狀態與無法跟上節奏的原因,并提前反饋解答疑問。同時課堂上,教師與小組長一同關注其表現、參與動態,并及時解答其疑慮,確保同學們都不掉隊。
(3)靈活設置作業提交時間,確保作業質量。針對師生就作業提交時間存在不一樣的心理期待值問題,教師可以將作業提交時間適當靈活設置,在不影響成績評價時效的前提下,可適當延長作業提交時間,并在作業質量上提出更高要求,確保實現作業檢測學習效果的目標。
(1)循序漸進增加表達互動頻率,幫助學生克服怯場心理。針對有部分教師反饋學生怯場、表達不夠流暢等問題,結合筆者教育教學經驗,可嘗試從問題互動,觀點表達、案例啟示等方面入手,讓其在座位上坐著而非站立表達,逐步從只言片語引導到較完整的句子陳述,再到站立且能不太怯場較流暢的表達出完整觀點的過渡,那么到最后知識點復盤,或選擇小組發言人時,對于這類學生來講就不會顯得唐突或感到壓力非常大等問題。
(2)多角度考核,過程式記錄,全方位考察學生學習效果。本課程是考察課,且以過程式考核進行。對于PBL實施過程中,某個環節學生參與度不高或拒絕參與等問題,在首次課時教師需將考核要求與要點逐一告知與講解,讓學生知道其在各環節的表現情況、參與度等指標均是期末考核的采分點,以此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全過程。同時,教師前后走動及時發現參與度不高的學生,了解原因的同時也可讓其協助教師開展課堂活動推進過程中的各項工作,亦可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3)優化教學資源關聯與學生評價兩項功能。首先,當前平臺教學資源關聯的指標是課程代碼,即代碼一致才能關聯。實際教學中存在著課程一致但代碼不同的情境,那么系統便默認是新開課程,教學資源無法關聯。因此如能增加關聯指標,或教師有權限自行決定,哪怕課程代碼不同也能關聯平臺已有資源,那么此問題就能得到解決;其次,當前平臺開放學生評價時間為下課前5分鐘和下課后5分鐘,共計10分鐘時間,實際教學中學生經常會忘記此項工作,如平臺有自動推送功能并適當延長評價時間,及時于學生電腦或手機端推送信息提醒其評價,加之教師線下敦促,能在較大程度上解決學生遺忘的問題。
(4)多樣化項目式討論形式,提升學生參與度與熱情。目前課堂中的項目式討論形式以案例互動居多,并以小組討論、總結與發言等環節構成,多節課后,學生疲于應付,雖有參與但效果大打折扣。鑒于此,可在案例討論的基礎上,增加室內小組游戲,情景模擬等形式的項目討論,改變以往動腦多動肢體少的局面,能較大程度上調動同學們的持續熱情,活躍氣氛的同時,亦可提高學習效果。
總之,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慕課微課等教育形式的推陳出新,各類型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及平臺日趨多元化。本文以《創業意識與創業技巧》課程為例,并以調研問卷形式對當前學院該模式的實施效果進行了調研,也以此為基礎提出了相關建議,以期為PBL在雙創類課程中的實施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