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
【摘 要】目的:分析D-二聚體、凝血功能檢測在孕婦產前檢查中的應用效果和實際價值。方法:回顧性方式展開此研究,研究時段為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將該時段內36例妊娠孕婦設為觀察組,選取同時期內體檢健康女性35例設為對照組,對兩組均開展D-二聚體和凝血功能檢測。觀察檢測效果。結果:觀察組孕婦D-二聚體、纖維蛋白原(FIB)明顯比對照組高,凝血酶原時間(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水平較對照組低,兩組數據對比,具有顯著差異(P<0.05)。兩組凝血酶時間(TT)數據對比,無顯著差異,統計學不成立(P>0.05)。結論:產前D-二聚體與凝血功能檢測對于監測胎兒的正常發育和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D-二聚體;凝血功能;孕婦;產前檢查
Effect of D-dimer and coagulation function test in prenatal examination of pregnant women
LIU Wei
Mudanjia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Heilongjiang, Mudanjiang, Heilongjiang 157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and practical value of D-dimer and coagulation function test in prenatal examination of pregnant women. Methods: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retrospectively. The study period was from March 2020 to August 2021. 36 pregnant women in this period were set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35 healthy women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D-dimer and coagulation function were tested in both groups.Observing the detection effect.Results:The levels of D-dimer and fibrinogen (FIB)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levels of prothrombin time (PT) and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rombin time (T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untenable(P>0.05). Conclusion:Prenatal detection of D-dimer and coagulation func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monitoring fetal normal development and preventing complications.
【Key?Words】D-dimer; Coagulation function; Pregnant woman; Prenatal examination
女性在妊娠期,身心均會出現巨大變化,此階段內機體纖溶系統處于生理性的高凝時期,纖溶系統會有明顯變化出現,旨在為避免產婦產后出血。但在多因素的聯合作用下,部分產婦會出現過度高凝,繼而誘發血栓現象。可見,在孕婦產前檢查過程中開展并完善相關檢查至關重要[1]。為分析在孕婦產前檢查中進行D-二聚體、凝血功能檢測的效果和實際價值,特行此研究。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方式展開此研究,研究時段為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觀察組36例妊娠孕婦,年齡20歲~34歲,平均年齡(27.12±2.88)歲,孕次1次~3次,平均孕次(2.15±0.33)次,檢查時孕周34周~38周,平均孕周(36.15±1.25)周;對照組35例體檢健康女性,年齡20歲~35歲,平均年齡(27.58±3.56)歲。借助SPSS 22.0軟件分析兩組資料,P>0.05。
1.2 方法
前期做好宣教工作,告知兩組受檢者,在受檢日清晨保持空腹狀態,后抽取靜脈血1.8 mL并放于抗凝管(含0.2 mL枸櫞酸鈉溶液)中保存,充分混合后送檢。借助離心機(轉速3000 r/min,時間15 min)進行離心處理,充分分離血漿,乳膠免疫比濁法檢測D-二聚體水平,凝固法檢測凝血功能。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D-二聚體水平。D-二聚體參考區間:0mg/ L~0.256mg/L。
觀察兩組凝血功能[2]:包括FIB、PT以及APTT和TT。FIB正常參考值:2g/L~4g/L;PT正常參考值:11s~14.3s;APTT正常參考值:(37.5±2.8)s;TT正常參考值:16s~18s。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D-二聚體水平
觀察組孕婦D-二聚體水平(366.23±20.45)明顯比對照組高,兩組數據對比,具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
2.2 兩組凝血功能
觀察組孕婦FIB明顯比對照組高,PT和APTT較對照組低,兩組數據對比,具有顯著差異(P<0.05)。而兩組TT數據對比,無顯著差異,統計學不成立(P>0.05),見表2。

我國已全面開放二胎政策,所以孕婦人數大幅增加,同時各界對產婦的分娩關注度也明顯增加。分娩時產婦會有劇烈的疼痛感出現,加之負面情緒的出現,會導致產婦出現呼吸紊亂、兒茶酚胺含量升高等情況,繼而影響產婦宮縮的同時加大分娩風險性,因此產前檢查和相關護理措施的實施,就顯得至關重要。在妊娠期間,胎盤生長分泌會對孕婦產生直接影響,導致其血液流變學出現明顯變化,所以女性體內的纖溶功能以及凝血功能均會有不同程度的改變,尤其是孕20周以后,此階段內身體的凝血因子會有明顯的增多,所以孕婦血液基本處于高凝狀態,而在此背景下,極易增加一系列并發癥發生風險,繼而對孕婦的妊娠安全產生直接影響。其中又以妊娠期高血壓最為常見和典型,妊娠期孕婦極易受血小管痙攣因素導致血流動力學發生紊亂并誘發高血壓,同時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也會受家族遺傳的影響而發病。臨床研究發現,就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發生風險來說,有家族遺傳史的孕婦明顯比普通孕婦高出幾倍不止。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會直接危害母嬰健康,因此確診并及時治療該病,對孕婦及嬰兒來說至關重要。
D-二聚體是纖溶亢進的特異性標志物(繼發性),也是優質的纖溶酶水解產物,D-二聚體水平的高低,可直接反映女性機體纖溶過程[3]。女性妊娠期間,體內凝血功能、抗凝功能會出現失衡,進而形成小血管內血栓。尤其是孕晚期,此階段內胎兒生長發育速度較快,胎盤的供血不足極易導致絨毛出現壞死,并直接破壞滋養葉,且碎片會隨著血液進入肺循環并釋放大量的凝血活酶,增強機體的凝血功能,清除小血管血栓,激活纖溶系統(繼發性)而滿足并維持胎盤供養,確保胎盤保持完整,因此D-二聚體水平會有明顯的升高現象。纖溶、凝血系統改變早期,孕婦體內D-二聚體水平會有明顯變化,而隨病情的加重,D-二聚體水平不斷提升,部分情況較嚴重的孕婦,體內D-二聚體水平是原來的10倍不止。諸多臨床研究指出,現階段臨床診斷及評估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指標即為D-二聚體,且該指標敏感性較高,所以D-二聚體水平的升高,也成了子癇前期的危險因素。諸多臨床研究證實,妊娠晚期的孕婦,體內D-二聚體含量明顯比正常女性高,且部分孕婦D-二聚體水平呈現異常增高情況。
APTT、FIB、PT以及TT是典型的凝血功能四項指標,而凝血功能可直接反映機體內凝血因子水平和抗凝物質的濃度變化情況,已成為現階段臨床診斷特定疾病的主要及常用指標,臨床將其用于靜脈血栓、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前狀態的篩查工作中。APTT水平的高低,是機體內源性凝血因子濃度的直接反映;APTT水平的降低,表示孕婦內源性凝血功能明顯增強。與APTT相反,PT 是反映機體外源性凝血因子濃度的指標,PT 水平的降低,說明孕婦外源性凝血功能增強。FIB是典型的單體蛋白質,由纖維蛋白在凝血過程中與凝血酶相互作用后產生,具備凝血功能,且在特定條件下可直接轉變為纖維蛋白(不溶性),并直接作用于血小板、紅細胞,繼而發揮止血效果,所以FIB水平的升高,也會增加血栓形成風險[4]。借助TT,可發現FIB在纖維蛋白轉換過程中是否出現異常。此研究中的觀察組孕婦,APTT(28.33±3.23)、PT(10.11±2.36)水平異常降低,表示孕婦血液粘度升高且血液正處于高凝狀態,已經超出了正常到底妊娠水平。觀察組FIB(4.23±1.33)異常升高,表明孕婦血管中有大量的紅細胞、血小板聚集,所以后期血栓形成風險較高,極易出現繼發性纖溶亢進,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做好相關預防、治療措施,改善血液高凝水平的同時避免或減少妊娠并發癥。
綜上所述,妊娠狀態會對孕婦的凝血功能、纖溶功能產生直接影響,而凝血功能可適當地增強胎兒正常發育和順利娩出,但凝血功能亢進則會增加并發癥發生風險。因此在產前檢查過程中開展D-二聚體與凝血功能檢測至關重要,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朱玲.血栓彈力圖,凝血功能4項及D-二聚體在不同孕期孕婦凝血功能評估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檢驗醫學與臨床,2021,18(10):4.
[2] 史艷春.孕婦妊娠不同時期凝血功能四項、D-二聚體、FDP指標檢測的臨床意義[J].川北醫學院學報,2018(1):114-117.
[3] 梁騎,鄧健康,郭曉蘭,等.妊娠不同時期孕婦血漿凝血四項、FDP、D-二聚體和AT-Ⅲ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臨床研究,2019,32(1):75-77.
[4] 谷美玉,馬曉棠,劉麗萍.超聲聯合D-二聚體及凝血功能檢測在早孕期先兆流產診療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20,3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