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功平

摘要:本文從題型倚重、知識連接、模型構建三個重要元素作為選題的重要依據構建“三元”題組分層作業,注重同題異構,力求通用技術作業與學生的認知水平、能力差異之間形成一個良好的吻合度,努力提升每一位學生的技術學科素養。
關鍵詞:分層作業;題型倚重;知識連接;模型構建
高中通用技術作業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延伸,也是課堂教學內容的鞏固和學生自我提升的一個重要途徑。現行通用技術分層作業主要有兩種類型:AB型和A+B型。AB型分層作業就是AB卷練習,根據學生層次,設計出不同難度的A、B兩份作業,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合理選擇自己的作業進行鞏固練習。A+B型分層作業則采用同一份練習,在作業中有基礎題和提高題兩個區域,學生在完成基礎題的情況下,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對提高題有選擇的進行練習。這兩種模式對作業均進行了分層,克服了“一班一作業,人均分配”的情況,雖然體現了教育的個性化與選擇性,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通用技術作業分層存在的問題
1、缺少思維發展,缺乏延伸性
現行的分層作業設計,著眼于完成基于自己層次的練習,若要提升練習的難度,需要重新評估學生的學習能力,另做他卷。作業的模式直接限定了學生學習能力的突破,缺乏發展空間,并對學生自我的認知會造成一個固定的思維,缺乏一種動態的自我能力評估。
2、教學評價模糊,缺乏層次性
調查發現,在新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能力層次界限是非常模糊的,大部分教師缺少大數據,也缺乏評估手段對學生進行分層,往往趨向于主觀臆斷。從學生自身角度分析,更是安于現狀,任由教師支配,陷入了一個死循環。
3、分層一刀切,缺乏針對性
現行的分層練習是對整塊章節或單元內容難度的整體調整,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每一個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情況是不同的,統一用A或B缺乏練習的針對性,最終導致知識體系構建的短板效應,拉低了學生的學習層次,降低學習能力。
4、點評不到位,缺乏時效性
由于采用AB型或A+B型分層練習,特別是AB型,學生做的練習不同,教師在課堂上幾乎不能做練習講解,只能采用答案校對和部分面批的形式,大大降低了練習的時效性。
二、“三元”題組分層作業設計與實施
“三元”題組分層作業設計以“同題異構”為基本的作業設計,以同一個知識點或者同一類型的題目經過題型倚重、知識點連接和模型構建三個方面的分解和再設計,以一個小題組的形式出現。在該小題組中的練習題都是針對某一個所需要強化練習的知識點進行開展的,通過三個元素層面的設計,使題目的難度有較大的區分。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能力評估與教師的建議,自由的進行選擇和轉化,但無論選擇題組中的哪一個小題,都是以某一個知識點作為核心的。本文以蘇教版必修二《流程的優化》為例進行實踐探索。
[層次一]:下列有可能屬于流程優化的目的的是( ? )
①提高工作效率;②提高產品質量;③降低成本;④保護環境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 ? ? D.③④
[層次二]:如圖所示為某公司的鋁制模具生產工藝流程。下列關于該工藝流程分析中合理的是( ? ? )
A.澆鑄成型、切割、廢邊角料是串行工序
B.將廢鋁屑回收利用是對該流程的質量優化
C.該流程的產物只有鋁制模具成品
D.金加工環節還可以做進一步的劃分
[層次三]:因新冠疫情卷土重來,某地建造方艙醫院預防疫情,該工程流程的優化主要需要考慮哪些指標?流程的優化的條件有哪些?
以上題組的核心知識點均是流程的優化,屬于經典的同題異構,但是難度有較大的差異,可以作為學生的分層作業設計。
1、以題型清單“元素”分層
題型分層主要是針對選擇題和計算題進行能力分層。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從選擇題入手,降低學生思考的難度。將選擇題作為基礎的鞏固,逐漸從選擇題轉變為主觀題,為學生的自我提升做了充分的鋪墊。
2、以知識鏈接“元素”分層
知識鏈接主要是針對單一知識點和多知識點綜合進行分層。知識點連接復雜程度是習題難易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作業分層的重要依據。
3、以模型構建“元素”分層
模型構建能力是高中通用技術科學思維核心素養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體現,更是技術教學的重難點。因此教師對學生這一方面的能力需要著重培養,但必須循序漸進,因材分層,不能操之過急。
4、“三元”融合與分層推進
題型倚重、知識點連接和模型構建是作業分層設計中的三個重要元素,但三個元素并非孤立,而是融合在一起的。在分層作業設計中,需要將三個元素作為分層設計的重要依據。
三、“三元”題組分層作業設計的有效性的思考
“三元”題組分層作業設計克服傳統分層作業出現的問題,在分層理念、作業評價模式和精準課堂反饋三個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
1、定態走向動態分層
“三元”題組分層作業設計以同題異構為基礎,以題組為基本設計形態,徹底扭轉以往過于僵硬的定態分層,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動態分層。
2、轉換評價判斷模式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作業分層選擇和準確度的反饋,客觀的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能力層次,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幫助學生實現能力的突破。
3、精準反饋課堂教學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作業情況進行分層統計,從選擇層次上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難度,以達到教學的預期效果,提升教學的精確度。
參考文獻:
[1]優化作業設計促進自主學習[J].繆應鳳.新課程(中).2011(03)
[2]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問題及對策研究[J].武宇紅.考試周刊.20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