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婷 包昂格麗瑪 王興君
摘 要: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高速發展,國家為扶持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不斷深入改革各項稅收政策,但由于國內稅收法律體系建設的局限性,現階段中小企業的稅務負擔問題仍然不容小覷。本文從稅收政策體系、扶持力度、征管業務等角度深度剖析目前中小企業面臨的稅收政策問題,結合國內特殊國情和中小企業發展現狀,提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稅收政策的優化建議,為國內中小企業規模化發展創造科學、合理的稅收政策體系。
關鍵詞:中小企業;稅收政策;問題;建議
20世紀以來,國內為應對全球化的競爭形勢不斷對法律法規進行改革,在中小企業的稅收政策體系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隨著中小企業高速發展,現階段國內稅收政策還處于初期不成熟階段,法律法規缺乏行之有效的監管機制、稅收結構也不夠全面,與中小企業多元化與個性化發展需求差距顯著,嚴重阻礙著中小企業的規模化與國際化發展態勢,未能有效緩解新冠疫情下中小企業面臨的困境。因此本文結合中國特有經濟形勢,對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議。
一、我國中小企業稅收政策中存在的問題
(一)中小企業的稅收政策體系建設不全面
中國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制定并頒布了各種優惠政策與制度以鼓勵中小企業的規模化發展與高新技術產業的創辦,但存在著政策頒布到全面普及存在時間差與地域差以及稅收政策體系建設不完善等問題。首先稅收優惠政策制定目前沒有細節實施標準,中小企業的經營模式和業務種類都非常復雜,缺乏專業機構的輔助則根本無法準確判定相關優惠政策符合情況;其次國家對于創新技術企業的扶持政策要求高且類目眾多,導致諸多有技術與想法的中小型創新企業擋在門外;中小企業的資金儲備情況不容樂觀,卻仍然要面對高昂的設備折舊、土地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各類費用消耗,國內大部分稅務減免政策和扶持優惠政策都普遍應用于大型企業,現階段能夠惠及到中小企業的稅收政策體系建設情況與預期存在明顯差距。
(二)中小企業經營發展初期的稅收優惠政策極度匱乏
中小企業初期發展階段最關鍵因素就是資金問題,雖然國內出臺了很多免稅、抵扣稅務等方向的稅收優惠政策,但具體落實情況并不樂觀。國家目前對于投資退稅政策的限定標準非常嚴格,甚至能夠符合標準的企業少之又少。中小企業只能寄希望于銀行金融機構能夠提供資金支持,稅收政策優惠主體也是高度集中在銀行機構,但銀行對于中小企業的貸款審核標準過于嚴苛,大部分企業由于規模小、業務少等客觀因素,企業具體信用狀況無從考察,國內目前完善的創業資金扶持體系也并不成熟,導致中小企業初期融資渠道存在極大局限性,甚至大部分中小企業都是由于稅收政策匱乏、資金短缺等原因而逐漸走向滅亡。
(三)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時期的稅收政策門檻高
國內中小企業現階段正處于低端制造產業向高端技術產業轉型的關鍵時期,勞動資源過度消耗的經濟態勢逐漸升級成為科技興國的戰略趨勢,創新技術型中小企業更符合國內經濟發展的未來方向。從21世紀初期國內針對創新技術類企業開始頒布一系列降低稅率、稅收扶持、免除稅額等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但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時期的稅收政策門檻高的問題也愈來愈嚴重。從現階段國家針對創新科技技術類企業的稅收政策規定可以看出,只有小部分中小企業能夠符合標準并享受低稅率的稅收優惠政策。大部分創新技術企業研發初期仍然需要面臨資金短缺、高額稅務、研發經費有限等客觀問題,國內針對技術創新初期企業的稅收政策門檻過高,將直接遏制資金鏈不足的創新型中小企業,進而影響國內經濟體制的創新改革進程。
(四)中小企業的稅收征管行為不健全且不規范
雖然目前國內企業稅收征管的相關法律法規已經相對完善,但是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存在諸多紕漏,無形中給稅收征管方面保留了極大主觀性與可操作空間。國內目前規定稅務機關對中小企業稅務征管的職責僅限于稅收基本業務,實施征稅細則和稅務監管范疇等情況都沒有做出明確批示,特別是各地當稅務機關通常采用統一且不完善的征稅標準,為因素與主觀因素的干涉中無形中擴大納稅成本,整體稅收征管行為不健全且不規范,潛移默化的增加了中小企業稅務成本與納稅籌劃難度,嚴重阻礙著中小企業稅收政策體系的穩定發展。
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改進方案
(一)建立科學合理的中小企業稅收政策體系
稅收政策體系是中小企業規模化發展的重要基礎,范圍涵蓋基本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到稅收監管機構等組織部分,需要根據中小企業經濟基礎,逐漸形成層次遞進的規范化稅收政策體系,促進中小企業面對國內外激烈市場競爭局勢的發展動力。應充分借鑒和學習國外先進的稅收政策體系研究理論與發展歷程,依據國內特殊國情和企業發展趨勢,建立針對中小企業科學全面的稅收政策體系;統計中小企業不同時期的稅務負擔情況與稅收政策落實現狀,探析稅收政策變量因素與中小企業發展的關聯性,采取更具人性化和實踐性的稅收標準,落實中小企業稅收政策體系的重要作用。
(二)優化中小企業創業初期的稅收優惠政策
目前國內中小企業可以劃分成制造類、服務類、科技類這三類,不同類型企業對資金的需求方向、數量不同,統一的稅收優惠政策只能為部分類型企業提供稅收優化,對于整體中小企業而言政策有失公允,對不同類型產業的資金結構也存在不利影響。因此,應進一步拓寬投資渠道并豐富投資形式,多元化方式鼓勵中小企業的規模化發展,出臺相應政策,鼓勵銀行對中小企業的放款力度,也可以針對中小企業基于資金流轉情況、貸款信用評價等建立完善的信用錄入系統,方便銀行查詢中小企業的信用情況,也便于國家對中小企業稅收征收工作。優化中小企業創業初期的稅收優惠政策,最大程度解決中小企業資金緊缺的現狀,增加國內中小企業在世界舞臺的核心競爭力。
(三)拓寬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稅收政策選擇空間與優惠力度
大數據信息時代背景下,創新科技技術企業逐漸成為國內經濟發展的戰略發展趨勢,現階段應該以孵化創新科技企業為核心,依據中小企業創新技術建設情況和稅收成本現狀,逐漸拓寬稅收政策選擇空間并提升稅收優惠力度。針對創新性技術企業采用降低稅收標準門檻、多樣化稅收優惠選擇以及局部稅收扶持政策等方式,盡可能降低中小企業創新技術領域的稅收成本,從而推動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技術的鼎盛發展,進一步改善國內勞動密集型的經濟市場結構。
(四)加強中小企業稅收征管業務的規模化與規范化
中小企業稅收征管業務始終由于企業數量龐大、征管制度建設不全面、稅收種類繁雜等客觀原因,導致稅收征管業務始終無法形成規模化與規范化發展狀態。因此應首先完善現階段稅收征管制度和執行效果,設置稅收征管業務相關聯的監督審核部門,加強內部稅務征收員的法律意識,盡量避免人為因素導致稅收征管混亂和不合理增加稅務成本的現象。同時以互聯網移動終端逐漸成為企業納稅的主要載體,建立信息化稅收征管平臺與監管系統,按照納稅額度與納稅種類進行分批次的中小企業稅收征管業務,提高中小企業稅收征管業務的高效性和有序性。
參考文獻:
[1]翟繼光.中企業如何用好稅收政策[J].中國稅務,2012,(5):24-48.
[2]楊磊.關于優化稅收政策激勵企業研發的思考[J].稅務研究,2019,(10):45-48.
[3]朱武祥等.疫情沖擊下中小微企業困境與政策效率提升——基于兩次全國問卷調查的分析[J].管理世界,2020,36(04):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