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睿超 魯昊天 任超
摘 要:為適應“互聯網+教育”與國家教育體制改革,同時促進安徽財經大學學科建設與新型校園文化推進。本項目依托安徽財經大學校園網,基于混合應用系統搭建“安財E書院”平臺。在平臺程序編寫的基礎上同時利用IPOE認證技術、移動云計算技術、R語言數據可視化、SQL server數據庫等技術對平臺認證、合作學習、資源管理、數據處理等功能模塊進行專項研發,并進行平臺系統測試與實施效果測評,打造出符合安徽財經大學教學理念與校園文化的功能性平臺。
關鍵詞:移動平臺、云計算、數據可視化、互聯網+教育。
一、引言
隨著時代的快速進步,傳統教育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當今時代的人次啊培養要求,線上先進的網絡平臺已經成為了培養人才的重要方式與渠道,各大高校都在著力建立起自己的校園平臺。
岳桂宇(2019)就提出過管理信息系統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可以極大的提高人才培養效率,提升培養成果;李佳星(2020)提出在信息化背景的高校移動教學平臺的應用,各大高校應當著力推廣線上教學平臺的應用;史文惠(2020)提出了當地網絡學習平臺對于推動高校教學質量起到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唐偉為(2021)則系統的介紹了線上教學平臺的建設過程以及相關的理論基礎。因此國內對于高校教育教學平臺建設擁有著完善的理論基礎,國內各知名高校也已經建立起自己的線上校園平臺,為國內的其他高校做出了標榜。
二、現有校園平臺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學生學習興趣激勵能力
學習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根本動力,努力提高高校學生群體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全體高校學生學業水平的重要力量。安徽財經大學學生普遍存在學習興趣不足、學習積極性低下等情況。就目前安徽財經大學常用學習平臺—超星學習通為例,平臺在建設方向上并無設置激勵機制,校內學生使用時無法提高學習興趣,從根本上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就無法提高安財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業水平。
(二)平臺種類繁多,學習資源分散
安徽財經大學仍然存在學習平臺眾多、學習資源分散等問題。由于校內專業細分、專業眾多,常常存在“一課一平臺”的情況,許多官方學習平臺的使用僅僅針對單一課程,學生在未來學習中也無法做到經常使用。平臺繁多使得眾多學生無法擁有固定的學習場所,各平臺之間的學習資源也難以自由流通,給學校的教學也造成了一定的阻力。
(三)平臺安全性能低下
平臺安全是任何網絡平臺建立的基礎,沒有安全的網絡環境,也就無法促進使用者的使用積極性。安徽財經大學大學相關平臺安全性能建設上仍然存在欠缺,用戶登陸時并無系統化的認證模式,給平臺的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困擾。同時,校內用戶個人信息保護以及校內資料的維護工作也會造成一定影響,不利于校內移動平臺設計的發展。
(四)沒有自主建立的完善平臺機制
目前除超星學習通官方平臺以外,安徽財經大學自主搭建的綜合性平臺僅為智慧校園系統??v觀智慧校園建立至今,眾多功能并未得到實際的完善,使得學生無法正常使用。另外,平臺宣傳程度低,作為安徽財經大學大學自主建立的重要功能性平臺,學生的使用次數并不盡如人意。
三、開發全新功能
(一)信息自主檢索功能
“安財E書院”平臺系統通過對學生近期所瀏覽的資源庫、學習和問題討論內容等,在平臺資源儲存庫中自主檢索相關資源。學生可根據系統指示一鍵檢索,減少學生在信息檢索過程當中所花費的時間。并且,介于二維碼強大的信息存儲能力。平臺當中還將同類信息收錄于二維碼當中,平臺使用者在完成IPOE認證后,即可掃碼直接查詢。其次還專門設置了專欄學科資源,針對安徽財經大學近期所發展的“新經管”戰略設置專項資源,幫助培養高校的特殊人才。
(二)匹配線上學習小組
利用大數據技術,通過學生注冊的個人信息進行不同人群的篩選及劃分。在學生登錄“安財E書院”后,由系統匹配學業水平、專業、生活作息習慣、興趣愛好等相似的學習伙伴并建立學習小組。組內成員可以實時互動,交流學習心得,分享學習資料。同時為小組內成員制定相似的學習計劃安排,采用學習積分機制累加組內不同成員從學習積分,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與學習效率。
(三)開發問題共享模塊
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遇到相關疑難問題,可發布至“安財E書院”的答疑模塊當中,并勾選對應的學科類別、題目類型等。在學生問題發布到平臺的共享問題當中后,一方面系統會根據題目類別自主匹配對應領域教師進行專業解答,另一方面平臺當中的其他使用者,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見解給出解答過程。當問題得到解答后,系統會自主提示發布問題者查詢解答答案,以最快的速度解決學生學業問題。問題共享也是未來知識共享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極大的推動了知識的傳播速度,擴大知識影響力,同時也促進了不同領域知識的相互融合,從而易于形成全新的知識體系。
(四)建立獨立信息資源庫
“安財E書院”平臺將依托安徽財經大學圖書館與部分校外資源建立起平臺獨有的信息資源庫。在校內實現“安財E書院”平臺與安徽財經大學圖書館之間的平臺互通,實現各類資源的交互功能,提高圖書館信息資源庫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將依托部分校外資源,做到實時的資源更新,同時保證各類資源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在資源庫的性能上,實現容量擴充,加大資源庫的技術投入,保證平臺信息資源庫的正常使用。
四、“安財E書院”平臺特色
(一)簡化平臺操作界面
如今各大平臺、移動APP均存在著操作界面復雜、使用繁瑣的弊端。大多數學生在使用平臺過程當中,因平臺界面復雜導致其無法正確的使用其各項功能,甚至直接降低了學生的使用積極性。為此,“安財E書院”平臺在原有平臺的基礎上,實現操作界面與功能簡化的升級工作。平臺各項功能圖標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直接呈現,操作過程當中由系統人工智能進行操作提示,讓學生在使用平臺的過程當中暢通無阻。
(二)智能化平臺管理模式
“安財E書院”平臺采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與常規的高校應用平臺不同。用戶在進入平臺系統后,個人數據庫會根據用戶的使用習慣,自主記錄使用行為,存儲入對應的數據庫當中。系統會根據用戶多次使用后的行為模式自主分析用戶未來的使用行為。在用戶再次登錄系統后,人工職能會根據先前的行為模式直接提供用戶所需的各項功能、選項、資料等等,用戶也可以在系統中自主改變可供的模式,方便自身未來的各項操作。
(三)依托校園網識別認證功能
“安財E書院”平臺依托安徽財經大學校園網建立,同時也借助了安徽財經大學大學校園網識別機制。在用戶注冊、登錄環節主要借助IPOE認證技術。 ?IPOE認證技術是基于DHCP協議轉換為RADIUS認證報文來實現用戶接入認證方式與控制,認證登錄迅速、高速穩定支持多項業務且安全性能高。同時利用校園網功能識別用戶IP地址、用戶名等,保證用戶為校內人員登錄。作為重要的身份識別功能,IPOE技術也擔負起校內平臺網絡安全、系統保護等一系列重要功能,也是保證校內師生身份信息保護的重要屏障。
五、相關技術支撐
(一)移動云計算技術
云計算則是將大數據技術系統分解成數萬個小程序,利用系統服務器來分析數據信息,能在幾秒鐘甚至更短的時間內計算出相應的結果,以滿足用戶信息使用訴求。云計算是分布式計算、效用計算、負載均衡等多種計算機技術創新融合運用的結果。“安財E書院”平臺建設中需要利用云計算技術對數據信息進行網絡、平行等計算,提高了數據信息構建的協調性與動態性,為網絡平臺構建奠定了技術設備基礎。平臺云計算系統包括用于信息傳遞的用戶界面、滿足用戶選擇的目錄、操作工具及監控系統等,對平臺教育教學資源的負荷量及使用情況等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避免其他系統因錯誤信息而造成系統資源的分配不均衡,比如,云服務器上的代理程序負責系統資源的調配及監督使用,將系統資源具體使用信息上傳到專門的數據庫,評估系統資源價值,實現了智慧校園建設工作的有序開展。
(二)R語言數據可視化技術
R語言為S語言的重要分支,主要應用于統計學領域。在繪圖方面,廣泛的繪圖技術和數據可視化、高質量的動態、互動、矢量數據圖像的繪制以及復雜圖像的組合繪制、高級圖像的繪制是 R 為用戶所提供的優越條件。在繪圖方面與 MATLAB、SPSS、SAS 相比,R 具有它獨特的優點。在數據處理方面,R 具有靈活的據操作環境,橫向、縱向的數據變換十分的便捷。R 不僅領有雄厚的統計分析功能,而且在分類、聚類、統計檢驗、時間序列等方面也十分擅長。靈活自由與可操作性高是其語言方面的特點,便捷和優異的擴展性是其語言方面的特色。
(三)SQL server數據庫
對于“安財E書院”平臺來說,強大的數據庫是平臺正常運行的基礎。SQL sever2008是一種較為成熟的數據查詢系統。平臺當中的各大數據可以直接存儲進入該系統當中,并按照相關的數據結構管理數據。其具有安全性范圍廣、全面性和可拓展性、獨有的陳述式管理架構三大優點,并結合現代通信網實踐學習平臺的要求,可將SQL sever 2008作為“安財E書院”的系統數據庫。
六、結語
安徽財經大學作為安徽省重點高校,必須要努力提高自身學科建設和校園文化塑造。在如今互聯網、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之下。各大高校都在努力打造出自己的高校網絡平臺,完善智慧校園機制。我安徽財經大學若想要提高自身的綜合水準,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并進一步推動“新經管”戰略,就必須建設出自己獨有的校園網絡平臺。在基于“安財E書院”構思基礎上,仍然可以繼續完善諸多的平臺功能機制,提高安徽財經大學網絡平臺的綜合應用能力,為安徽財經大學新時代的人才培養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參考文獻:
[1]牛紅軍,張吉國,崔紅,鄭紅芬.高校經管類專業融合型實驗教學云平臺建設探索[J].實驗室科學,2021,24(04):160-163.
[2]李韜.地方高校教學信息化平臺建設探討[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21,35(04):93-96.
[3]葉惠仙,游金水.基于Docker技術在高校教學平臺建設中的應用[J].電腦與信息技術,2021,29(04):42-44+52.
[4]漆玲玲,邱超.高校網絡教學平臺建設的優化路徑探索與實踐[J].大學,2021(22):5-7.
[5]馮欣,王亞瓊.基于云計算的高校教育公共服務平臺設計研究[J].中國新通信,2021,23(11):46-47.
[6]張莉云.高校信息化教學管理平臺的建設與應用[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1(05):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