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軍
根據《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標準(2020年版)》的相關內容可知,初中英語學科的設立是為了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所以教師在構建英語教學活動時,需要基于學生認知需求、能力提升要求,堅持“學生為本”的生本課堂理念,用英語生本課堂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在初中英語教學活動中的參與感。同時通過一系列的英語教學活動,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學習習慣,有效增強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助力。
一、生本課堂相關概念
(一)生本課堂定義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生本課堂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創新與改進,強調日常教學活動中學生應為教學主體,旨在構建以“學生需求”為核心的教學機制,為學生打造和諧、平等、自由的學習環境。基于生本課堂理念,教師會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了解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個性化需求,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科素養得以提升。并且在學科教學中,教師會更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思維探究能力,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在初中英語課堂上,生本課堂理念的應用會改變傳統教學方法,使英語教學產生以下變化:首先,教師在設計初中英語教學活動時,一般會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關注學生發展與素質培養;其次,教師會簡化英語教育內容、教學流程,為學生思考英語語言規律、知識技能留有足夠的空間,專注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最后,在生本課堂理念的支持下,教師會通過“先教后學”的方式,轉變課堂上的師生角色,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用有效的教學活動滿足學生的根本需求。
(二)英語生本課堂特點
初中英語教學中,生本課堂需要教師“二次開發”英語教材,結合學生需求,深入挖掘教材外的英語教學資源,用多元化語言情境、學習案例、問題導學案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度,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初中生對英語知識經驗的探究與好奇。此外,英語生本課堂是建立在初中生“最近發展區”的新型語言教學體系,教師會為學生打造具有活力、生機的語言學校場景,使學生處于英語課堂的中心地位。而教師會按照學生的認知變化,及時調整英語教學內容,確保學生的思維、語言能力得到同步發展,可以獲取足夠的英語知識經驗。不僅如此,生本課堂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尊重學生差異,教師會捕捉學生的語言潛能,從多個角度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進行評價,使學生體會英語學習中的成就感,發揮自身學習優勢,積極地在英語課堂中學習英語語言技能。
二、初中英語構建生本課堂時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教育理念根深蒂固
生本課堂理念與初中英語教育的融合,進一步改變了初中英語教學模式,多數教師已經認識到“生本理念”的重要性。但教師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構建的生本課堂活動仍伴有較多問題。例如,在英語教育過程中,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教師是英語課堂上處于絕對主導的地位,學生僅需按照教師要求完成對應的學習任務,整體狀態過于被動。而“生本理念”則更關注學生,與傳統教育理念相背離。教師在調整學生與自身的課堂角色時,無意識地沿用傳統教學模式,英語教學活動設計過于僵化,不利于學生主動學習意識的培養。且英語課堂中學生尚未處于主體地位,難以貫徹落實“生本課堂”理念,不利于高效英語課堂的建立。長此以往,學生會喪失學生主動性,其語言探究、獨立思考的意識薄弱,這會對學生全面發展產生較為嚴重的阻礙。
(二)英語課堂教學前期準備不足
對初中英語生本課堂,教師需要喚醒學生主動意識,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但是為實現該目標,教師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應重視英語課前準備活動,整合所有可利用的英語教育資源,設計學生感興趣、樂于積極參與的英語閱讀、寫作、詞匯教學活動,夯實學生學習基礎,改善初中英語教學條件。但在當前時期,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會忽視課前準備工作,沒有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課前閱讀,導致學生英語學習效率不高,難以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另外,小組合作、學生自主學習是應用“生本課堂”理念的重要手段,它的基本目的是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多角度思考問題,增強學生思維能力。而教師在設計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活動時,對教學目標、教學任務設計不到位,所以導致生本課堂上教學效果不佳,嚴重影響初中英語教育教學質量。
三、初中英語生本課堂設計思路
新課程改革下,以學生為本的“生本課堂”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學生在初中英語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愈發突出。但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教師在關注學生英語學科素養的基礎上,還應確保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的有效性,及時打破學生被動學習的格局,喚醒學生的主人翁意識,為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英語學習活動創造有利條件。在此背景下,教師應進一步明確初中英語教學目標,并根據初中生認知水平、學習能力,構建不同層次的三維教學目標,用針對性較強的教學目標引導初中英語生本課堂的設計,保證學生英語語言能力培養方向的合理性。
除此之外,英語作為語言類科目,本質是一種可應用的語言技能,所以為使學生掌握英語語言運用技巧、靈活地使用英語語言,教師在設計英語生本課堂時,還應從學生生活實際、英語語言情境入手,構建可應用、可深入感知的學習環境,以此強化學生對英語學科的感知能力,保證學生對英語語言技能的正確認知。初中英語教材會根據新時期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標準進行編纂,所以教師在設計英語生本課堂時,需要以“學生需求”為核心,細化生本課堂教學活動,全面落實英語課程標準,借此增強初中英語教學實效性,助力我國初中英語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
四、初中英語生本課堂的優化措施
(一)營造良好的英語教學情景
英語作為語言科目,學生產生學習動機的主要基礎在于學生的興趣、好奇心。所以,為踐行“生本課堂”理念,激活學生主觀能動性,教師在設計初中英語生本課堂時,還應為學生營造有趣、可探究、真實和生動的課堂情景。讓學生在豐富、立體的課堂情景中體會英語學習的趣味性,愿意主動分析英語語言技巧、探究英語語言規律。
一方面,教師可應用多媒體設備,將游戲、故事滲透在英語教學活動中,為學生構建具有吸引力的教學場景。另一方面,為體現“生本課堂”的核心內涵,教師還應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改善英語課堂氛圍,設計學生熟悉的生活化場景。英語教學情境構建完成后,教師可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合作交流中運用英語語言,學習英語詞匯。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設計初中英語生本課堂時還應注重課堂教學中的評價活動,堅持學生為本的評價原則,有層次、有條理地對學生學習情況開展評價,且評價的目的是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英語學習活動,能體會英語語言學習中的成就感。以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中的“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這節課為例,教師在導入環節中可用PPT展示自己在周末拍攝的照片,并用英語描述自己的假期,創設故事情境,引出本節課的主題。在教師的描述中,教師所用的句子包括“I enjoyed my vacation in Hainan, I had a great time there...”,學生可從教師的描述中了解一般過去時的用法。之后,教師組織學生回憶自己的假期,用一般過去時描述過去,熟悉stayed go、went visit、visited等動詞或詞組的用法。學生在反復練習“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I went to the movies.”等句子后,可以掌握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學習其中的語法知識,逐步掌握英語詞匯、英語語法的基本規律,這有利于提升本節課教學效率,增強學生英語語言學習效果,體現出以學生為核心的教育理念,滿足生本課堂的基本要求。
(二)加強學生對英語語境的感知
英語語境是學生形成語感、靈活運用英語知識的重要內容。教師在設計英語生本課堂時,還應加強學生對英語語境的感知。對此,教師可結合初中英語教材,并分析英語課文主題,隨后按照英語閱讀、寫作素材,為學生構建“英語語言環境”,讓學生能有充足的時間、空間進行英語語言交流或口語表達。學生在直觀的語言環境中運用英語知識,往往能深入體驗英語語言結構、積累英語詞匯,逐漸具備英語知識應用能力,達到“活學活用”“學以致用”的基本目標,這對提升初中英語生本課堂教學質量意義重大。對此,教師可基于英語課文,合理篩選其中的對話、交流場景,組織學生在英語語言情境內進行對話交流,同步培養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發展學生語言思維能力。比如,學生在主題豐富的對話交流中可以充分想象,體會英語語言表達、口語交流、閱讀寫作中的規律,為學生英語語感的培養打好基礎。
(三)為學生提供小組合作空間
小組合作是對英語“生本課堂”理念的實施與應用,對教師了解學生個性化需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生在英語教學實踐中,他們的小組合作能力與意識關系著“生本課堂”理念的實施效果,因此,教師在構建英語生本課堂時,還應鼓勵、引導學生在英語課上進行小組合作,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英語語言能力。首先,教師可按照班內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自覺性、性格特征、學習潛能對學生進行分組,將學生劃分為由4~5人組成的學習小組,并設立小組組長,使他帶領小組成員相互合作、積極參與。其次,教師在英語閱讀、寫作、詞匯教學中,可為學生合作學習提供機會,讓學生能在小組討論中總結英語學習經驗,探究英語學習規律。最后,教師在設計英語生本課堂時,還應確保學生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為學生設計明確的學習任務、學習目標,給予學生清晰的小組合作任務要求,以此帶領學生主動學習,逐步完成英語學習任務,達成初中英語教學目標。比如,在“How often do you exercie?”這節課中,教師的教學目標是學生能使用英語討論生活中日常活動的頻率或次數。把對話導入本節課教學內容后,教師將學生分為5~6個互動小組,引導學生復習watch TV、read、shop、go to the movies等詞匯和短語,并配合圖片請學生自學本節課的新單詞、新短語,如exercise、weekend、help with housework。學生熟悉本節課的生字詞后,教師為學生創設互動情境,搭建英語語言應用場景,即“Introduce my own weekend activities.”,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語境中使用新詞匯。學生在分組交流中,可重復練習“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I usually go to the movies.”“What does he do on weekends? He sometimes goes to the movies.”等重點句型,自主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體現生本課堂的教育優勢。上述案例中,教師應用的分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教學理念均為設計生本英語課堂的關鍵,可以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生合作意識,將英語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
(四)創設更具針對性的問題情境
為合理設計初中英語生本課堂,優化英語教學效果,教師還應創設更具針對性的問題情境,以科學的問題為導向,調動學生在英語課堂的積極性,滿足“生本課堂”的相關要求。對此,教師可按照初中生認知水平、初中英語教學目標、學生英語學習需求等因素,為學生設計對應的問題情境,用問題引導學生相互討論,進行良好的互動交流。教師可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分析學生對英語知識、英語語言規律的掌握程度,繼而將它記錄下來,以調整后期的英語教學,明確英語教學的側重點。但是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設計導學問題時,還應保證問題的合理性,即學生能通過回答問題、分析問題獲取相應的知識經驗。所以教師需要注意問題的難度、問題內容的針對性與合理性。例如,在學習“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這節課中,學生學習的語言目標是good、bad、best、better、worst等單詞的用法,認識screen、ticket、cheaply、role、crwded等新單詞,同時能通過“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 Sun Cinema is the best,it has the most comfortable seats.”等對話,學習形容詞比較級的相關語法知識,積累更多英語詞匯。把對話導入新課內容后,教師可設計問題情境“What is your favorite leisure activity? Do you usually watch movies? Where do you usually watch movies?”,教師運用PPT給出對應的問題情境后,可為學生留有足夠的討論、交流空間,讓學生自主地在英語課堂上思考問題答案,體現學生主體地位,以此落實生本課堂理念。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與學生生活實際、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息息相關,可以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的同時,練習、思考、運用本節課的語言知識,從而在提高學生課堂參與感的基礎上鍛煉學生語言能力,培養學生英語語言素養。
綜上所述,學生是初中英語生本課堂的核心,教師在設計英語教學活動時,需要基于學生的根本需求,為學生構建利于理解的語言環境,靈活為學生創設英語語境,培養學生語感,讓學生在內容豐富、形式有趣的英語教學活動中,樂于主動閱讀英語課文、主動探究英語知識,突出學生在生本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夯實初中英語的教育教學基礎。但是為確保英語生本課堂的有效性,教師還應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引進新穎的教育技術,創新初中英語教學手段,構建高效的初中英語生本課堂。
(邱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