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冬奧會留下的豐厚奧運遺產,不僅是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寶貴財富,更對深化區域協同發展具有深遠影響。京津冀三地管理好、運用好北京冬奧遺產,落實各項冬奧遺產戰略計劃,打造區域發展新動能,使北京冬奧遺產與城市、區域發展緊密結合,在世界范圍內打造奧林匹克運動與區域良性互動、共贏發展的新典范。
[關鍵詞]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冬奧遺產;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 G811.212;F12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0529-1445(2022)12-0076-03
在北京冬奧會籌辦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就強調指出,“要把籌辦冬奧會、冬殘奧會作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進一步發揮北京對京津冀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①賽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積極謀劃、接續奮斗,管理好、運用好北京冬奧遺產”。②京津冀應管理運用好北京冬奧會的有形遺產和無形遺產,繼續繪制推動京津冀實現高質量協同發展的新畫卷。
北京冬奧會創造了豐厚的奧運遺產,這些寶貴的冬奧遺產成為助力京津冀深入協同發展的寶貴財富。
協同治理改善區域生態環境。京冀加強京張地區生態環境聯防聯治,全面開展治氣、治沙、治水等專項工程。成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領導小組,完善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通過協同規劃、統一標準、應急聯動、信息共享等措施推動區域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加強林業生態建設領域的合作,在賽區及周邊地區大范圍開展風沙源治理工程。建立跨界水污染防治工作機制和應急聯動工作機制,通過流域協同治理共同改善流域水環境,探索構建以及完善跨域水源保護的橫向生態保護機制。這些舉措有效改善了區域整體人居環境。2021年,北京提前高標準完成在申辦冬奧會時提出的2022年PM2.5年均濃度比2012年水平下降45%左右的目標;張家口PM2.5年均濃度較2015年下降了31.4%;北京和河北地表水水質持續改善,優良水體增加明顯。
構建多元化區域清潔能源供應體系。京冀加速推進區域能源綠色協同發展,強力推進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建設。2020年,張北柔性直流電網工程竣工投產,成為世界首個±500千伏四端環形結構的柔性直流電網,為張家口地區的新能源接入北京電網奠定了硬件基礎。國家電網河北承德豐寧抽水蓄能電站接入張北柔性直流電網,有效實現新能源多點匯集、風光儲多能互補、時空互補、源網荷協同。這些清潔能源供應體系的建立增強了區域綠電供給能力,賽后繼續服務于京津冀地區,提升區域綠電利用規模,未來將為京津冀實現“雙碳”目標發揮重要作用。
打造緊密的產業聯動發展格局。北京冬奧會的籌辦加強了京津冀西北軸線的經濟和產業交流聯動,形成了北京向張家口地區輸送資本和技術服務、張家口向北京輸送綠色能源和生態產品的優勢互補的產業格局。通過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借助冬奧賽區場館遺產,形成體育、休閑、旅游產業集聚區,培育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在數據中心建設方面,張北地區憑借和冬奧配套的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將積極迎接京津冀地區的算力需求轉移,以大數據產業基地為依托打造國家數據中心集群。
促進公共服務供給均衡化發展。京冀兩地政府加大投資力度,發揮北京的資源優勢對張家口賽區開展針對性幫扶,張家口地區的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北京和張家口推進了重點區域通信基礎設施及服務建設,并在賽區周邊加強水、電、氣、熱等市政設施的完善與建設,確保兩地標準統一。兩地政府共同積極整合醫療和教育資源的共享對接,探索建立各種公共服務協同共享機制,提升京張醫療、教育服務協同水平。
北京冬奧會在一些領域形成了協同共治共享的體制機制,對于深化區域協同發展有著更加深遠的影響。
區域產業轉型升級迎來巨大發展機遇。冬奧賽事獨有的品牌效應與重要的場館設施將為京津冀繼續發展冰雪經濟,推動三地在冰雪產業領域的合作奠定堅實基礎。在北京冬奧會的助推下,冰雪賽事服務、冰雪裝備研發制造、冰雪文化旅游等冰雪產業蓬勃發展,相關產業呈集聚發展態勢,一批冰雪裝備制造園區建設加速,成為京張地區產業發展的新亮點。以延慶和張家口賽區的場館設施為依托,加快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已成為推動京津冀產業協同的重要舉措,通過促進冰雪休閑運動和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將為區域產業協同注入新動能。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冬奧賽區及場館基礎設施建設為推進綠電消納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帶動了氫能等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借助張北云計算產業基地和清潔能源供應體系,充分發揮當地氣候涼爽、綠電富集和低電價的優勢,吸引在京高科技企業將數據中心落戶張家口,為區域聯動共同發展數字經濟提供新引擎。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促進民生保障水平整體提升。籌辦冬奧會期間,北京延慶和張家口賽區及周邊地區的生產性和社會性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提升與完善,這些已建成的冬奧遺產將進一步輻射冀北地區,統籌帶動區域公路、鐵路、軌道交通、能源、電網、水務、信息、環保等基礎設施提升改造。順應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的發展趨勢,按照統一標準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以智慧冬奧建設帶動智慧城市建設,提升區域民生福祉水平。
生態環境協同治理提升區域宜居性。京津冀打破地域限制和行政壁壘,用藍天綠水青山構成了冬奧賽場的亮麗底色。籌辦冬奧會過程中積累的建立生態環境治理協作機制、統一立法、聯合執法等措施經驗作為重要的制度遺產將繼續發揮作用,不僅鞏固生態環境保護成果,還可以在區域更大范圍內推廣復制,為三地協同發展提供更加美好的生態環境,為三地居民提供更加優質的生態環境產品。
促進形成京津冀公共服務協同共享格局。依托為保障冬奧會建立的醫療保障體系,京張持續推動醫療服務協同共享,通過先進技術手段構建遠程醫療合作平臺,促進實現京津優質醫療資源和公共衛生服務與河北深度對接,對有效提升河北地區公共醫療服務水平發揮重要作用。隨著冰雪運動進校園、京張教育對口幫扶等工作的持續開展,借助區域綜合立體交通網的構建,京張兩地教育領域的互動交流將更加深入,教育合作范圍有助于從基礎教育擴展到有利于京津冀產業協同的職業教育領域,進一步促進京津冀高質量協同發展。
京津冀應落實各項冬奧遺產戰略計劃,使冬奧會遺產與城市、區域發展緊密結合,在世界范圍內留下奧林匹克運動與區域良性互動、共贏發展的新典范。
以現有的交通網絡體系為依托,加快構建區域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絡。籌辦北京冬奧會為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發展補上了西北方向的短板,擴大了京津經濟的輻射范圍。在已建成的城際高鐵、公路以及城市內部交通設施的基礎上,加快推進京津等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設,深化推進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完善河北交通基礎設施薄弱地區的交通體系建設,形成銜接有序的一體化的綜合交通網絡體系,進一步消滅交通通達洼地。將冬奧會針對賽時交通調度建立的交通資源管理系統、交通信息共享機制以及其他智能交通管理措施在更大范圍和領域內推廣,提高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智能管理效率。
將保障冬奧生態環境的區域協同治理機制措施常態化,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示范樣本。充分利用籌辦冬奧會過程中建立的生態環境治理協作機制、統一立法、聯合執法等重要制度遺產,持續鞏固京津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效。以推進北京延慶和張家口崇禮共同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為契機,積極總結兩地生態環境質量的經驗和從冰天雪地到金山銀山的生態價值實現路徑,強化冬奧會留下的冰雪產業、數字經濟產業和新能源產業基礎,打造分工有序的產業布局,形成具有競爭力的新興產業體系,打造冰雪運動與自然環境融合共促區域經濟發展的成功樣本。立足張家口地區建設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積極探索建立生態綜合補償機制和政策試點,加快推進京津冀區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以及生態產品有償使用機制等多元化補償渠道。
完善京津冀區域內可再生能源設施建設,助推京津冀碳達峰碳中和。將冬奧會碳中和方案中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與機制應用到賽事范圍之外,基于保障冬奧清潔能源供給的基礎設施推動區域內光伏、風能、抽水蓄能、生物質能對化石能源的加速替代。制定京津冀能源協同開發與升級規劃,開展京津冀零碳能源協同示范項目,探尋零碳能源協同路徑,將冬奧綠電交易平臺拓展為京津冀區域乃至京津冀與區域外地區聯動的電力交易平臺,促進綠色電力在京津冀實現自由流通和優化配置,助力京津冀率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進一步推動三地社會服務一體化的制度破冰,推進醫療、教育、防疫領域的共建共享機制。繼續推進張家口醫療、教育等機構與北京的全面對接,推動京津冀門診直接結算體系擴面,開展京張醫療養老對接試點。基于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的疫情防控經驗,完善京津冀疫情聯防聯控聯動工作機制與信息共享系統,服務于區域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
(本文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重大科研規劃項目“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項目編號:2019ZDGH014〉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元利興.冬奧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J].前線,2019,(01).
(作者簡介:張瑩,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曹晶
①《綠色辦奧共享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辦成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人民日報》2016年3月19日,第1版。
②習近平:《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2年4月9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