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事件一
圖片來源:攝圖網
回顧: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圍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緊扣《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聚焦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突出科技創新在推動出版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實現深度融合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助力出版業高質量發展。
觀點解讀
2022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加強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建設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推進5G規?;瘧?,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智慧城市、數字鄉村。而在加強數字社會文明建設方面,媒體是社會參與的重要主體。
如今,各地區、各行業的融媒體在數字生活新應用、新場景上也在不斷突破和升級轉型。浙江省安吉新聞集團積極探索“媒體+互聯網+智慧信息產業發展”,自主研發出集新聞資訊、生活應用為一體的融媒體客戶端,集中了廣電和報紙特色,新聞資訊和服務功能強大,用戶互動性強;上海新聞廣播推出多元化新聞報道和集新聞性、服務性、互動性為一體的特別節目和融媒體產品,讓“戰‘疫有我,上海必勝”各方聲音凝聚成人民城市同心戰‘疫的協奏曲;福建省尤溪縣融媒體中心積極探索便民服務,在“智慧尤溪”APP上的“尤品匯”商場版塊特設扶貧專柜,并以主播帶貨的形式,幫助建檔立卡貧困農戶銷售農特產品。
主流媒體在媒體融合過程中,積極建設各種數字閱讀或學習平臺,如《半月談》雜志社推出“半月談”APP、線上試題庫、公務員學習平臺,新華網推出“新華云上學”APP、光明日報社推出智慧光明黨建共建遠教中心等應用。
隨著數字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VR、AR技術利用其沉浸性、交互性、構想性等顯著優勢,令新聞出版廣電行業發生著顯著變化。從《唐宮夜宴》到《只此青綠》,文物題材的藝術作品頻頻“出圈”,文物講述中國故事的方式也在不斷創新。2022年全國兩會和北京冬奧會期間,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科技日報社、工人日報社、長城新媒體集團等多家媒體借助虛擬主播播報新聞,這些虛擬主播不僅能語音播報,還能根據內容匹配動作、表情,甚至能手語播報,為用戶帶來了全新的體驗,也為報道添彩加分。
觀點綜合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