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承東
摘要:?就行政事業單位而言,基層工會工作與一線勞動者聯系密切,承擔為組織員工服務的職責,工作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涉及數額不等的會費、資金的使用安全等問題,因此,需要針對工會財務管理加強優化。這不僅可以進一步實現工會經費資源的合理配置,也是可以更好地防范風險。針對行政事業單位基層工會財務管理展開分析,首先探討加強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分析加強財務管理的基本方向,最后提出實施策略。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基層工會;資金安全
0?引言
作為基層勞動者自愿形成的群眾性組織,工會不僅代表著勞動者的根本利益,而且要通過密切聯系群眾幫助其解決各種急難愁盼的現實問題。這就需要基層工會用好寶貴的經費與資源,全心全意為勞動者服務。按照《工會法》的要求,我國基層工會經費來源主要包括:勞動者所繳會費;組建工會的企事業單位等組織定期撥付一定比例的資金,通常以其組織內全體成員全部工資收入的2%劃撥;工會所在單位按規定劃撥一定收入作為工會經費;來自政府方面的資金補助;其他渠道所得收入。可見,不同機構基層工會經費來源、數額差異較大,仍需加強對經費使用的系統性管理,從而基于更加規范化、科學化的財務管理機制助力基層工會工作提質增效。
1?單位基層工會做好財務管理的重要性
1.1?優化資源配置
雖然行政事業單位基層工會經費的來源渠道較多,但經費總量依然相對較少。尤其是許多行政事業單位本就是典型的“清水衙門”,其全體員工工資總額的體量較小,導致工會經費總額較少。造成不少基層工會時常處于經費較為緊張乃至缺乏的不利局面,以至于組織活動或開展服務工作時不得不再三思量、慎之又慎[1]。
從如此捉襟見肘的狀態不難發現,行政事業單位基層工會財務管理最顯著的價值與作用就是要將有限的資金用于最重要、最緊要的項目或任務上,從而讓寶貴的經費最大限度發揮價值。而這也是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基層工會財務管理最為突出的重要性之一,那就是實現有限資源最科學、最合理的優化配置。
1.2?防范風險隱患
市場經濟環境中,凡與資金使用有關的活動都有在程度不同的風險隱患,極有可能給整個組織正常工作或發展造成難以預料的重大損失。因此,現代企事業單位特別關注財務管理工作的一個核心原因就是防范風險。同理,行政事業單位基層工會加強財務管理工作的重大意義正是在于預防各種潛在風險。盡管工會經費在總量上遠遠不如其他業務或項目的數額巨大,然而從反腐的角度講,只要超出規則、制度允許的范圍就有貪污、腐敗的可能,不能因為數額大小而區別對待[2]。
2?當前基層工會財務管理的問題表現
2.1?重視程度不足
雖然基層工會涉及資金使用問題,然而并非所有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者都能對此足夠關注和重視。不過,許多領導干部與管理人員對基層工會財務管理工作的不關注并不表現為完全的漠不關心,而是表面關心、實際忽視。例如,在涉及工會經費預算編制問題時,一些單位并不追求精確、細致,而是選擇在原有基數上疊加增長百分比,或者直接套用上一年度的實際完成額。又如,一些單位只對工會流動資金進行核算監督,而固定資產部分長期被忽略,造成不少固定資產在放任自流的狀態下不明不白地損毀乃至遺失[3]。
各種缺陷和短板的存在不僅是對基層工會財務管理工作品質和效率的極大制約,也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整個財務管理工作全局。而財務管理工作又與包括業務在內的其他工作息息相關。因此,這些行政事業單位對工會財務管理的漠視其實是對管理工作全局的忽視,其中的風險和危機必然隨著時間推移逐漸增加。這是需要格外警惕和規避的典型問題之一。
2.2?獨立性欠缺
《工會法》早已明確要求各基層工會要基于經費獨立的根本要求,在包括預算與決算在內各環節開展監督審核工作。然而,一些行政事業單位恰恰由于不重視基層工會工作而長期存在兼職普遍化、管理隨意化、機構設置附屬化等各種問題。
例如,包括工會工作人員在內的各崗位人員中大量存在兼職的情況,也就是由其他部門和崗位的人員兼任工會中的各項職務和管理工作。兼職為主的狀態不僅存在工作時間不足困境,更會由于缺乏專業性而降低管理或服務工作的效率和品質。尤其是對財務管理這類有一定技術要求的專業崗位而言,兼職人員受制于理論知識、實踐經驗而出錯的情況時有發生,不僅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工會財務管理的真實性與可靠性,更有滋生腐敗、舞弊問題的巨大風險[4]。
3?行政事業單位基層工會財務管理的基本方向
3.1?精細化
從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基層工會財務管理工作的缺陷不難看出,傳統模式下,粗放管理是造成各種問題的重要誘因。因此,要突破這類問題的根本就在于堅持精細化管理。精細化也是新時期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基層工會財務管理的基本方向之一。
堅持精細化方向就是反對粗枝大葉、得過且過,就是要將工會財務管理全面細化到每個步驟、流程、環節,就是要讓每個管理活動得到檢驗。例如,在規章制度方面,要在相對籠統的原則性條款基礎上將措施細化,直至可以落地執行;在費用審批與報銷方面,不僅要明確每個流程的目的、形式、內容,還要將其與相關責任人一一對應,確保提出報銷的申請者與負責處理不同事務的財務人員明確各自的責任與權利。
顯然,堅持精細化方向會明顯增加基層工會財務人員的工作量,然而惟有足夠精細的管理才能切實發揮財務管理優化資源配置的積極作用,進而在全局層面營造公開、透明、真實、可靠的良好業態,并最大限度規避營私舞弊、暗箱操作的風險隱患。
3.2?信息化
信息時代背景下,信息化正在突破傳統壁壘,成為解決問題的致勝之道。堅持信息化方向也是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基層工會財務管理的重中之重。
第一,信息化管理顯而易見的技術優勢有助于解決“人少事多”的矛盾,幫助極為有限的工會財務人員應對越來越煩雜的操作問題。這不僅是大幅提高基層工會財務管理工作效率的有益措施,也是通過強大的機器算力避免人工作業失誤、錯漏的根本辦法。可見,堅持信息化方向也就是讓工會財務管理大幅提高管理品質和效率的過程,是基于信息技術助力基層工會財務管理轉型升級的積極探索和有益嘗試[5]。
第二,信息化管理解放了人的雙手,有助于財務人員從事更多創造性的工作,如更加深入、細致地分析基層工會各類資金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針對性等。這不僅有助于財務人員及時發現潛在風險,也有利于改變長期以來陳舊落后的管理模式或機制,幫助財務人員找到更加實用、高效的創新工作方法。
4?行政事業單位基層工會加強財務管理的可行方法
4.1?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思想認識
意識決定行動。傳統模式下,行政事業單位基層工會在財務管理工作中之所以存在各種缺陷和不足,不僅技術手段乏善可陳,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指導思想陳舊落后,與時代快速發展差距顯著。因此,新時期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基層工會財務管理工作首先需要的是轉變固有的管理理念,尤其需要認識到,新時期財務管理工作對于組織內各項事務都會產生直接或間接的重要影響。因此,事業單位領導干部與管理層不僅要在形式上給予工會財務管理足夠重視,更要在實際行動中充分體現和證明。而最明確的表示就是以身作則、加強學習,并利用一切機會帶頭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基層工會全體人員對于加強財務管理工作的思想認識。
比如,要在工會內部加強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等的全面學習。包括《政府會計制度》《工會法》《基層工會經費收支管理辦法》等。單位內部要形成定期組織學習小組或培訓班等,使內部學習成為一種習慣,一種常態化和長效化的重要機制[6]。
又如,要利用包括黨建、團建等各種活動不失時機地進行理論知識宣傳與技能普及。要通過持之以恒的教育逐漸提高工會內部全體人員的財務基礎。這并不是要求每個工會人員都能勝任財務管理工作,而是需要每個人具備最基礎的財務管理理論與實踐技能的常識,使每個工會人員至少能夠在涉及資金、財務等活動時掌握法律、政策、規則的邊界、底線。
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思想認識是夯實行政事業單位基層工會財務管理基礎的重要措施。只有基礎扎實、基本水平整體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基層工會財務管理才能在一個更加健康的業務生態中有序發展。要求每個工會人員全面學習財務管理知識和技能不是強求非財務人員從事財務管理工作,而是要求這些“外行”在掌握基礎財務知識和技巧的基礎上提高團隊意識、協作精神與主動配合的能力。優質、高效的財務管理不是某個或幾個財務人員的單打獨斗,而是整個組織、全體成員的系統性合作。扎實的群眾基礎不僅是工會財務管理提質增效的前提,也是防范風險、打擊腐敗的重要保障。
4.2?提升基層工會財務管理的獨立性
只有充分獨立才能實現高度專業與客觀嚴謹,才是實現工會財務管理工作系統性和規范化的前提和保障。獨立的財務管理不僅指基層工會有獨立辦公的場所、專職財務人員,也包括設置獨立的經審組織、開展常態化的經費審計與監督工作等。
第一,最重要和關鍵的一點是保障人的獨立性,也就是工會財務管理人員絕不能采取兼職管理的方式得過且過或濫竽充數。只有專人專職、專款專用才能確保讓有限的經費發揮應有的作用。而專業的財務人員在其專業工作中才能更大程度防范潛在的財務風險隱患,才能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兼職者、業余人員似是而非的錯誤操作,才能從根本上確保基層工會財務管理工作優質高效[7]。
第二,嚴格依法辦事、照章管理。早在2004年,全國總工會就頒布《關于依法做好工會經費獨立核算的通知》。2017年,全國總工會又出臺《基層工會經費收支管理辦法》,再次強調基層工會財務管理遵循獨立性原則的重要性。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切實落實執行這些要求才能改變長期以來工會經費管理粗放隨意的不良狀態,進而避免形式主義問題給工會財務管理造成的各種負面影響。
4.3?堅決執行和落實崗位責任制
崗位責任制是實現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的核心與關鍵。行政事業單位基層工會的崗位責任制一方面需要清晰劃分責任邊界,也就是確保每個不同崗位財務人員工作職責高度明確、任務無重疊、不交叉,且前后環節銜接緊密無空缺或盲區;另一方面,要清楚制定每項責任對應的考核評價標準或處罰原則、形式和內容。要通過落實崗位責任制形成獎優罰劣、獎勤罰懶的良好氛圍。
4.4?嚴格落實全面預算管理
現代組織探索管理科學化與現代化進程中,落實全面預算至關重要。全面預算能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基層工會財務管理工作的前瞻性、預見性,使各種潛在風險盡早化解在萌芽狀態。
基層工會財務工作中,全面預算管理涉及環節眾多、內容相煩雜,但核心在于不斷優化預算方案并堅決執行預算管理。
第一,行政事業單位基層工會需在編制階段不斷提升預算方案的精確性、針對性、可行性,避免出現違背需求或脫離現實的規劃與設計。如禁止簡單疊加百分比的預算方案蒙混過關,更不能允許照搬照抄上一周期的完成金額。要在結合歷史數據基礎上參考發展目標、環境變動指標等多重因素,全面審慎地制定科學合理的預算編制。這是最大程度避免超預算或產生結余的重要環節[8]。
第二,預算方案一經通過,在實施階段要堅持“無預算不執行”的制度剛性,對于超預算或無預算的項目堅決說“不”。只有切實按照制度規范執行,基層工會財務管理制度才能避免淪為一紙空文,才能在防范形式主義基礎上全面提高管理品質。
4.5?加快完善審計監督
作為組織機構內最重要的管理工作之一,財務管理歷來具有時間緊、任務重、內容復雜多樣的共性特點,絕大多數企事業單位必須通過嚴格監督才能確保財務工作客觀、真實、規范、嚴謹。同理,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基層工會財務管理也?需要加強審計監督。前面已經提到,保持獨立、常態、長效的審計監督必不可少。
一方面,事業單位需盡快成立專門針對工會財務管理審計監督工作的組織機構,如審計監督辦公室、審計監督小組等,以使審計監督工會經費工作從理論落到實踐層面;另一方面,要結合本單位內部審計開展更具針對性的工會財務管理審計監督工作。這部分工作可以由內部審計人員擔任,也可以結合具體情況采取內部審計與外部第三方機構共同審計并行的方式協作完成。
4.6?用好信息技術,提升管理品質
隨著互聯網全面普及,信息技術正在成為解決各種傳統管理難題的最強抓手。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基層工會財務管理也需要用好信息技術、提升管理品質。
一方面,基層工會財務管理應盡快完善信息化平臺建設,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的技術優勢降低管理成本、提升工作效率,更大程度節省有限的經費,使寶貴的工會經費用于更加緊迫的任務和項目;另一方面,利用信息化管理實現事前、事中與事后的全流程覆蓋,幫助財務管理人員全?面掌握經費使用的整體狀態,這對優化資金分配及防范風險都具有無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5?結語
隨著越來越多現代機構、組織加快探索管理科學化道路,行政事業單位基層工會財務管理傳統模式的弊端愈發顯著。這不僅是由于長期以來基層工會財務管理缺乏相對先進的技術手段造成的,更是由于管理思想觀念陳舊落后的問題始終難以突破和超越。而思想觀念層面的故步自封不僅導致行政事業單位基層工會財務管理缺乏獨立性、系統性,也隱藏了越來越多難以預估的風險。這進一步造成基層工會各項組織與服務工作步履維艱,制約工會充分發揮本職職能與核心作用。因此,新時期行政事業單位基層工會加強財務管理既要充分利用多種先進技術,也要從管理理念的根源加快轉型升級。只有充分認識財務管理現代化與科學化對工會工作的決定性作用,行政事業單位才能從頂層設計的高度加以優化完善。尤其是在?克服傳統模式粗放隨意、籠統泛化的痼疾方面,轉變思想才是從根本上實現專業、規范、客觀、可靠的先決條件。這不僅是新時期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基層工會財務管理的重要舉措,也是從戰略視角、全局層面助力組織內各項管理事務與時俱進、提質增效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 李雅文,魏文君.內控視角下行政事業單位財政財務管理模式優化策略[J].財務管理研究,2021(4):86-88.
[2] 宋秀云.企業工會助力高質量發展的探索與思考[J].現代企業,2022(2):113-114.
[3]吳伊莎.大數據背景下高職院校工會財務信息化規范化建設探索[J].財務管理研究,2021(12):120-123.
[4]秦海紅.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及防范策略探究[J].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2021(10):163-165.
[5]王尉丞.新會計制度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探討[J].時代經貿,2020(9):82-83.
[6]劉磊.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的對策探討[J].商訊,2020(3):29-30.
[7]謝艷玲.探索創新基層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策略[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0(13):100-101.
[8]王龍.新形勢下國企工會工作的創新思路探討[J].化工管理,2021(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