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事件一
圖片來源:攝圖網
回顧:2022年7月26日,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課程群虛擬教研室啟動儀式暨教研交流活動隆重舉行。300多所新聞傳播院校的400余位教師上線參加了啟動儀式和教研交流活動。
觀點解讀
“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是在中宣部新聞局、教育部高教司直接領導下,由新聞傳播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建設的一門全國性專業課程,邀請政治立場堅定、兼具實踐經驗和理論功底的優秀新聞工作者,生動講述、立體展現中國新聞工作者的家國情懷和專業素養。本次會議由新聞傳播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和中國傳媒大學共同主辦,在本次啟動儀式上,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精編版短視頻正式推出,與會代表一同觀看了《任仲平是誰》《春運母親找到了》等6部短視頻。
教育部高教司人文社科教育處處長張慶國強調,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課程群虛擬教研室天然帶有“教學研究共同體”和“資源共享平臺”的基因屬性,希望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課程群虛擬教研室能夠完成好創新教研形態、加強教學研究、共建優質資源、開展教師培訓等各項建設任務,真正成為新聞傳播學科廣大教師的交流社區、精神家園和教學研究共同體,真正助力新聞傳播教育的高質量與內涵式發展。
自開創以來,廣大教師在新聞傳播專業課程中靈活運用“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視頻資源,探索各具特色、不斷創新的教育實踐。來自中國傳媒大學的教授涂凌波結合具體專業課程,分享“如何通過大講堂資源的創造性運用,實現新聞傳播教育價值塑造、知識傳承、能力培養的有機統一”;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劉潔從課程、考試以及新生入學教育等方面,結合“故事生動、制作精良、匯聚主流新聞媒體豐富經驗”的大講堂資源尋找契合點與可行性路徑;清華大學副教授虞鑫依據當前新聞理論教育的痛點、理論課程與課程思政之間的結合點,探討大講堂與新聞理論課程深度融合的路徑,打造共建共享的教學創新成果;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周敏結合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建設實踐,介紹了如何將大講堂融入新聞人才培養全過程;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張壘分析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教學中的難點和痛點,介紹了該校如何將大講堂貫穿于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學;南京師范大學教授高昊探討了當前新聞傳播專業教學與媒體發展實際脫節等問題,并提出挖掘大講堂潛力與價值的具體方式;西南交通大學教授梅紅認為大講堂是提高高等新聞傳播教育質量的重要課程,在推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加快推動新文科建設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等等,共有11位專家學者分享了有關大講堂與各專業課程相結合實踐的教學經驗和感悟。
《新聞文化建設》 梁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