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篤學
摘? 要:本文以高中語文為研究視角,分析語文教學困境:學生自主探究較少、素材積累量不足;給出了高中讀寫結合的有效路線:塑造學生語文探究思想、加強素材積累、深度閱讀、日記訓練、續寫練習,以此全面增強學生的讀寫能力,使其能在短時間內把握文章主旨,探究性積累重要詞匯,形成高效的語文學習方法,助力語文教學發展。
關鍵詞:高中語文;讀寫結合;續寫練習
讀寫能力,是高中語文教學指導的重要方向,旨在全面塑造學生語文能力,使其感受詞匯與語句的使用妙處,加深對文章的自主探究,形成全新的寫作思路,提高語文教學層次。因此,新時期,教師需以讀寫視角,進行結合式教學,促進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詞匯與語句,鍛煉學生以續寫、日記等方式,增強文章解讀能力。
一、語文教學的困境
(一)學生自主探究較少
在高中時期,學生對教師的指導形成較高依賴,詞匯填空、文言文解析、論文理解等環節,均以教師課堂講解為主要學習內容,尚未形成自主探究學習方式。在試題中,陌生文言文題目,學生難以準確解讀文段內容,無法準確解答相關題目。在寫作中,存在相同名人語錄多人使用的情況,造成作文雷同問題,降低了語文寫作的可獲得分值。
(二)寫作素材量不充足
高中生閱讀一定數量的書籍與文本,在閱讀期間,并未形成摘抄語句、優秀詞匯用法的學習習慣,降低了閱讀帶來的收益。與此同時,在解答閱讀題目時,采取固定答案組合方式,不具新意。固定式閱讀賞析、限量名人語錄的引用手法,限制了學生讀寫思維。在不充足素材積累的情況下,難以保障學生作文寫作質量。
二、高中讀寫結合的具體路徑
(一)塑造學生語文探究思想
1. 教學思想
在新時期,教師應指導學生形成自主探究意識,自主解析閱讀文本的思想,自主進行寫作練習,達成事倍功半的學習效果,減少對教師總結與指導的依賴。在強化學生探究語文能力時,教師可從名著賞析與交流、周末課題等視角,以專題形式,引導學生探究文意,以交流形式,促進學生自主研讀,強化學生總結文本、語言表達的多項能力,以此加深學生閱讀自主性,增長學生名著的解析能力。
2. 教學示例
以《三國演義》為例,教師可采取周末課題形式,讓學生自主閱讀書籍,從整書視角,進行人物性格分析、梳理人物語言使用的妙處。比如,以“桃園結義”為周末課題。教師讓學生自主閱讀章節內容,總結三個主人公的性格特點、結義目標等。交流話題由學生設計,查看群內交流熱度最高的話題。
同時,要求每名學生至少參與五個話題的回答,以此促進學生自主閱讀。應對章節中不好理解的詞匯與語句,學生可自由交流、上網查詢,詢問教師,形成完整的名著研讀流程。交流熱度最高的話題,由出話題的學生,設計下個周末的研讀章節,以此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保持閱讀交流群的活躍性。
(二)加強素材積累
1. 教學思想
在文章閱讀指導與解析時,教師應帶領學生積累詞匯與語句,形成寫作素材。比如,課文有背誦要求的段落,旨在提升學生素材積累量。教師可從背誦文章中,提煉優秀詞句、重點詞匯的特殊用法,促使學生形成素材積累意識。教師可采取“每日積累”活動,讓學生群內分享積累的詞匯與語句,形成素材交流圈。
2. 教學示例
以《雨巷》為例。
(1)在教學期間,教師給出積累詞匯,比如“寂寥”“彷徨”等。
(2)教師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詞句。學生給出了“紙油傘”“惆悵”等詞匯。
(3)教師讓學生以自身選擇的詞句,進行造句與段落書寫,文字控制在30字以內。使用詞匯造句、段落書寫等形式,強化學生詞匯理解,使其合理使用積累詞匯,形成有序的素材積累體系。
(4)在學生造句完成時,教師讓學生將造句分享在群內,查看學生詞匯使用的合理性。比如,學生造句“小紅如丁香一樣”,教師給出寫作指導,在“一樣”后面,應給出關聯內容,保持造句語意的完整性;學生造句“小周在寂寥的環境中愁怨著”,教師給出寫作指導,可補充“愁怨”內容,包括愁怨的原因、愁怨的反應等。
(三)深度閱讀
1. 教學思想
高中語文閱讀時,對學生深度閱讀提出一定要求,要求學生多次閱讀課文,深入把握寫作思路、詞匯用意、段落功能。教材中選錄的課文,文章結構具有閱讀層次性,以綜述、分論點為主,進行多種結構排布。教師需帶領學生提煉總體敘述內容,找出分論點內容。在深度閱讀時,加強讀寫聯合效果,讓學生分析某個段落的寫作技巧,提煉其中的寫作素材,以強化學生寫作構思能力。
2. 教學示例
以《小狗包弟》為例。
(1)課文教學目標:體會作者對“包弟”的情感動態,給出變化原因;感受作者文章表達思想。文章中,作者情感變化:初期“興奮”;相處時的“愉快”;被捕殺的“擔憂”;被試驗的“自責”。
(2)通讀課文。教師讓學生自主通讀課文,給予學生五分鐘。讓學生說出各段落的主要含義。
(3)深讀段落。讓學生自主選擇段落,進行深度閱讀,給出段落解析,感受作者勇于自責的精神。
(4)背景關聯。在文章理解后,教師為學生引入寫作背景資料,表現作者“以小見大”的寫作效果,引起深思。
(5)問題延伸。教師讓學生自主找出文章理解困難的段落,形成閱讀問題,進行群內交流,促使學生自主查找資料,以交流形式深度閱讀。
(6)《隨想錄》。教師為學生推薦巴金的其他作品,增加學生閱讀量,從多個作品,感受作者意圖。
(7)寫作素材提煉。教師引導學生整理文章中的詞匯,比如“膽戰心驚”“作揖”等。
(8)詞匯造句。以“作揖”為例,“在漢文化宣傳活動中,以作揖為主要禮儀表現”。
(四)日記訓練
1. 教學思想
教師指導學生記錄生活中的事物,以此梳理學生寫作思路。比如記錄校園的天氣變化、社會實時熱點等,增加學生見識。
2. 教學示例
(1)熱點新聞“某餐廳爆炸”。教師讓學生以此為題,進行日記寫作,不少于200字。學生可從爆炸事實、防護措施等方面,進行資料收集。結合熱點事件,進行日記寫作,有助于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形成新聞資料的讀寫能力。
(2)以校園冬景為題,書寫日記。學生可從校園景色變化、學生穿著、掃雪活動等多個方面,進行日記寫作練習,增加寫作內容的寬泛性,有助于提升學生景觀詞句積累能力,感受景色描寫文章的寫作思想。
(五)續寫練習
1. 教學思想
教師可帶領學生進行續寫練習,促進學生結合文章思路與內容,給出后續聯想,形成仿照寫作與聯想寫作的結合,促使學生深層提煉文章要領、人物性格,把握文章思想,完成續寫練習。
2. 教學示例
以《包身工》課文為例。
(1)教師帶領學生認識“報告文學”,解讀文章內容,引入背景資料。
(2)以點面結合視角,講解文章寫作技巧,促使學生感受包身工制度的殘酷性。
(3)讓學生結合文章內容,續寫制度改革后包身工的時間作息,讓學生以制度對比形式,披露包身工制度的殘酷與剝削,發起包身工全新勞作體系的暢想。
文章續寫練習中,學生會結合寫作方向,回顧、多次閱讀文章內容,提升文章理解的深度,有利于學生把握課文主體思想。在課文多次閱讀后,進行文章續寫練習,逐步鍛煉學生創新寫作技能。
(六)開展主題閱讀,引導學生形成寫作立意
1. 主題閱讀教學思想
主題閱讀活動,是指教師選擇特定文章主題,進行同類作品導讀,創建新型閱讀環境,構建寬泛的文化閱讀環境,引導學生理解主題閱讀作品的文字含義、思想情感。教師在實踐中,站在單元課文的視角,集中開展主題閱讀活動,形成教學資源的高度整合效果。教師在進行課外選文時,可結合學生喜好特點,綜合進行文章選擇。在主題閱讀的引導下,可助力學生高效整理碎片式寫作技巧,形成優質的閱讀能力,增強課文學習的整體性。
“寫作立意”具體表示文章的思想立意,含有文章的大致內容、作者行文意圖、文章結構規劃、情感表達等。在一篇文章中,單一的寫作主題,可含有多種寫作立意,以反映作者的行文技能。教師在主題閱讀中,可引導學生分析作者的行文意圖、思想內容,具有深度挖掘文章內涵、高效群文閱讀的多種效果。
2. 寫作立意的教學實例
選擇課文《再別康橋》,進行讀寫結合的教學實踐。作者是以“別離母?!睘樾形闹黝},進行詩歌寫作。在課文中,展現出康橋的柔美,在作者與母親分別時,表達出深切的校園眷戀情懷。整部作文中,作者選擇的意象表現出差異性,語言表達側重于個人思想。在主題表達時,并未融合過多的憂傷情懷,僅用“夕陽新娘”作為意象,表達對母校的惜別。整部作品清新悠揚、意境優美。教師選擇此部作品,進行主題閱讀賞析,為學生引入相關作品,比如《送別》《別董大》《游子吟》等,從不同角度,引領學生感受別離詩歌的寫法。作品中蘊含著作者各類寫作意圖。在席慕蓉作品中,含有深切的悔恨,“終必成空”的句式,極具情感色彩。在《游子吟》作品中,表達出作者對母親的深沉敬愛,“臨行密密縫”,寫出了母親對游子的關懷。在主題閱讀中,教師可利用多篇作品,引導學生認識別離 主題作品的寫作技巧。
在主題閱讀賞析完成時,教師為學生選擇一定主題,讓學生進行主題寫作練習。(1)教師為學生設定三個主題詞,讓學生進行寫作。主題詞一,深情。主題詞二,邂逅。主題詞三,我能。學生在寫作練習中,可圍繞“我能”進行寫作,分論點中添加“深情”“邂逅”兩個主題詞。必要時,教師可添加名人詩句,增加學生寫作難度,比如,引用李白的詩句。借助“主題詞+詩句引用”的寫作練習,增強學生主題寫作能力,使其深刻理解相同主題文章的不同寫法,形成優質的寫作技能。(2)教師為學生設計主題語境,讓學生自由寫作。語境設計采取文字描述、圖畫引入、視頻播放等形式,給予學生自主提煉寫作主題的機會,增加寫作內容的自由性。比如,教師設計“春景”寫作語境時,教師可使用“植物節”“春游”等主題資料,引導學生進行主題寫作。(3)教師結合主題閱讀內容,讓學生自選立意,進行“別離”主題的寫作練習。教師可適當給予學生寫作方向,比如“別離小學”“別離小動物”等。此種主題訓練方法,有助于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內容,從中找出寫作思路。比如,學生結合《再別康橋》的寫法,寫出《別離冬天》的作文,從春景中別離冬季,立意表達為“愛護環境”,寫作內容有:環境色彩變化、人物衣著變化等,寫作意象設定為“花環女孩”;學生依據《游子吟》的寫法,寫出《小貓遠游》的作文,從小貓采食、日常玩耍等方面,進行寫作,表達對小貓的喜愛,從人物狀態、人物回憶等方面,側面反映小貓丟失帶來的傷感。(4)主題寫作比賽。教師周期性開展寫作比賽,強化學生寫作技能。比賽規則:讓班級學生抽簽選擇寫作主題,在規定30分鐘內完成主題寫作,評選相同主題的優質作文。借助主題寫作比賽,促使學生自主進行相同主題的閱讀活動,逐步強化班級學生的主題寫作能力,形成讀寫結合教學體系,助力學生形成優質的閱讀素養,形成主題寫作積累習慣,發揮讀寫結合的教學功能。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教師在有序落實各項教學工作時,以讀寫為整體環節,強化語文教學效果。在讀寫聯合體系中,使用全新的聯系方式,強化學生閱讀技能,引導學生形成寫作思路,逐步提升語文教學指導有效性,達成語文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江小雪. 如何在高中語文中將閱讀與寫作教學有機結合[J]. 讀寫算,2019(32):168.
[2]余婷玉.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有效結合[J]. 高考,2019(24):68.
[3]位盼芹. 高中語文閱讀與寫作結合的教學策略探究[J]. 讀寫算,2019(10):158.
(責任編輯: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