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魏雯
摘? 要:中職美術基礎課程的教學存在“教學與職業剝離”“知識與技能脫節”、學習行為差異和缺乏興趣的問題。項目教學因其工作任務的真實性,能有效將教學與職業、知識與技能融合,教學實施尊重學生的學習行為差異,為了補齊短板學生組內合作,組間相互督促。項目基于崗位,任務源自工作,問題出于學生,探索美術基礎課堂的項目教學。
關鍵詞:中職教育;美術基礎;項目式教學
一、美術基礎課堂存在“教”的問題
(一)教學與職業的剝離
中職升學考試是為學生提供升入高等職業教育繼續深造的渠道,培養高級技能型人才。考試為閉卷作答,美術基礎課程考試分為一、二卷,理論230分,繪畫20分,理論分值占絕對比重,導致課堂教學內容也以理論知識為主。在中職升學考試的背景下,課堂教學由職業育人轉為應試育人,限制學生核心能力的發展。重理論輕技能,教學從職業環境中剝離。
(二)知識與技能的錯位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的繪畫技巧,會有意識地增加實訓課時。例如將一學期美術基礎的理論學時和實訓學時對半分,先理論,再實訓,仍然屬于分段的教學思維。中職學生在學習系統的學科知識過程中,普遍存在畏難的情緒,以致缺乏學習驅動力,由此影響了課堂的整體學習效果。而且,學生在理論學習結束后進入實訓學習,往往早已將前序理論知識遺忘,何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訓。現實存在于美術基礎課堂的美術理論知識與繪畫技能是脫節的。
二、美術基礎課堂存在“學”的問題
(一)學習行為的差異
美術基礎課程的學習分為理論識記和繪畫寫生,這要求學生既掌握系統的美術理論知識,又能夠運用基礎繪畫技巧。中職學生的知識儲備薄、學科基礎弱,生生之間的學習行為也存著較大差異。例如有的學生學習耐力持久,愿意花時間背誦;有的學生接受能力較好,但學習耐力不夠持久,不愿意花時間深入學習;還有的學生對實訓教室的繪畫課興趣滿滿,但是對教室的常態理論課,興致不足。
(二)學習興趣的缺乏
中職學生進入職業教育經過選拔性考試的篩選,大致基于以下兩點原因的學生學習美術基礎的熱情不高、動力不足。首先,學生對專業認識不夠全面,導致對美術基礎缺乏學習驅動力。學生片面以為學習廣告、動漫、平面等美術與設計類專業是與計算機軟件打交道,不清楚美術基礎課程對其專業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其次,學生對職業認識不夠全面,導致對美術基礎缺乏學習熱情。中職階段報考美術與設計類專業的依據是分數,學生入學后發現所學專業與未來從事的職業不相符合,導致對美術基礎缺乏學習興趣。
三、中職美術基礎項目式教學的路徑
(一)美術基礎工作項目的選擇
工作項目的選擇有三個維度,第一個維度指工作任務環節與教學內容貼近且能和教學主線融合。美術基礎教材中的構圖起稿畫大形是用線進行幾何化歸納,這里的工作任務選擇不能是數字游戲繪畫類,因為游戲美術的繪畫起形是用面進行剪影概括。第二個維度是工作任務環節具有教學意義。任何繪畫工作任務都是從準備繪畫工具開始的,削鉛筆、裱紙等,但是準備繪畫工具又有多少教學意義?雖然準備繪畫工具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但并不具備教學意義。第三個維度要求項目工作任務必須來源于真實崗位。只有足夠真實的項目才能為學生帶來崗位和職業情景體驗。
(二)美術基礎教學內容的重構
傳統的美術基礎教材以學科思維邏輯編著,教材是教學的重要依據,學科知識造成了學科教學。技能知識的形成與學科知識的形成是截然不同的,為了改變傳統的學科知識課堂,必須對教學內容二次加工。美術基礎項目教學內容的重構基于專業教學標準和人才培養方向,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重構后的教學內容序列是崗位項目工作步驟的內化。重構后的教學內容以真實項目為依托,不僅包含教材內容(知識),還包括崗位知識(技能)。又因為項目工作任務涉及不同的分工,這就包含團隊合作與協調(職業素養)。
(三)美術基礎項目任務的設計
教師將學生的主體性作為設計項目任務的第一要義。美術基礎項目教學的出發點是引入真實工作任務,創設職業情境,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培養技能,以期有效發展學生的職業素養。學生的學習問題是設計項目任務的依據。美術基礎項目任務教學為解決學生學習行為差異的問題,在設計項目任務時,會考慮每個學生的優勢,通過分組學習的方式,小組內的學生相互補齊短板,增強團隊能力。
設計項目任務的第二要義是適宜學生的操作。工作任務來自真實的項目,項目是學生可以落地實踐的。例如將美術基礎構圖知識點的工作任務融入插畫構圖。雖然項目來自廣告設計行業,面向插畫工作崗位,內容貼近教學主線,但是開設在中職的美術基礎課程強調夯實基礎。學生的繪畫水平處于臨摹或寫生的階段,屬于知識經驗的再現。設計插畫構圖的任務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它是在知識經驗儲備的基礎上,對知識的再加工。如此,設計插畫構圖的工作任務雖然足夠真實,但超出了學生可操作的范圍。如果把構圖的工作任務設計為班級黑板報,即為學生喜聞樂見,又在學生的操作范圍內。
(四)美術基礎項目實施的維度
首先,注重教學過程的優化。在美術基礎項目教學實施過程中,每個工作任務(教學任務)從時間上分為課前、課中、課后階段;從空間上分為線上、線下、線上階段。課前是線上教學。學生通過平臺接收工作任務清單。反饋自學效果來自學生根據任務清單自主學習并且完成的平臺在線測試。課前測試的數據是組成學習小組,明確小組分工的依據。教師則根據數據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心理、興趣、問題等,確定教學程序和組織課堂。教師課中解決學生學習的痛點運用教學策略。美術基礎課程知識包含大量抽象的專業名詞,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及提高記憶效率,教學使用動畫、影音等視覺媒體,化抽象名詞為具象影像。為了引導學生理解,在教學實訓環節,教師對繪畫關鍵步驟或學生繪畫作品進行示范,加深學生的理解。課后是課堂交流的延續。學生按照學習清單的要求,鞏固課中知識,依據課堂所學,完成課后任務。為了確保學生一個不落,教師以學生的課后作業數據為基礎,深挖個別學生的學習問題,有針對性地答疑解惑。
其次,注重“1+X”證書知識的拓展。美術基礎是中職美術與設計類學生的基礎課程,色彩、構圖、塑造等基礎美術知識也是“1+X”證書的考點。在任務實施過程中,以美術基礎知識為主線,融入“1+X”證書考點,是對基礎知識的拓展應用,也是對學生核心技能的強化。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氛圍的課堂調動。構建真實的職業情境,在美術基礎的課堂中探索項目教學,教師希望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真實的情境需要學生快樂的參與,平等、互動、活躍的多元課堂激發學生樂學善思。師生在問答討論中,答疑解惑、循循善誘,課堂教學井然有序。
(五)美術基礎項目任務的評價
為了給教師教學策略的制定提供數據支持,課前用診斷性評價;實時檢驗每一堂課的效果,課中用過程性評價。課堂尾聲,師生填寫分任務評價表,并將成績上傳學習平臺,平臺自動生成總成績,即終結性評價。平臺統計學生拓展任務的參與度。與此同時,教師關注學生成長的評價。例如在制定工作任務計劃的環節,學生能否合理使用索引工具查閱資料;在剖析工作任務的環節,學生能否使用專業術語準確表達所思;在團隊合力完成工作任務的環節,學生能否相互協調資源、溝通合作。在工作任務結束時,教師幫助學生展示、交流美術作品,增強學生的自信,鼓勵學生展示自我。
四、美術基礎項目式教學實施案例——《構圖》教學設計
《構圖》的教學設計在學習環境上模擬美術工作室,設定仿真教學的工作活動內容,要求學生完成美術工作室的項目任務。在本次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根據能力、特長組成小組,小組內扮演不同的職業角色。學生合作對接客戶,了解任務需求,明確任務要求。學生在與客戶交流、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熟悉崗位、訓練技能、對標職業技能標準,進一步提升了崗位核心技能。
(一)依托專業,設計項目活動
本案例授課對象是工藝美術專業一年級的學生,美術基礎課程是他們必須掌握、夯實基礎的一門專業課。《構圖》教學設計的授課教材使用十三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素描(一年級)》(高等教育出版社)。本次教學設計依據工藝美術專業教學標準,融入美術基礎學科課程考試大綱,整合教材中構圖模塊的內容,項目化教學,著重學習靜物素描的造型規律和技法,培養學生基礎的造型能力。
本次項目活動設計將靜物素描作畫的五個步驟(靜物配置、打輪廓、畫大色調、深入刻畫、調整統一)綜合到一個項目中。為了加強學生的職業能力,依據課程內容從簡單到復雜的邏輯思維,設計了從項目一到項目五的遞進式系列活動。
(二)圍繞崗位能力,設置項目內容
《構圖》教學設計以項目任務為起點,知識重構、項目重建。項目活動以工作任務需求為導線,教法改革、學生主體、全程育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多方協作、全員育人并且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素質培養、思想提升、立德樹人、全方位育人在教學中。
作為項目一的線性素描,主要表現手段是線。用線條的形式表現物象形體的結構、比例和透視關系以及繪畫物象的結構和透視縮形、形的體積感和空間感,是任務對學生提出的要求。線面結合(結構)素描是項目二,主要表現手段是線和明暗色調結合。用線的輕重和虛實歸納概括畫作,表現物象固有色的黑白灰大關系、形體結構、體面轉折大關系,是學生在任務二中的目標。以明暗色調為主要表現手段的單體靜物素描(項目三),它要求學生完成單體靜物寫生,培養學生在塑造形體體積、表現空間的過程中,造型因素運用結構、比例、透視、色調等。以明暗色調為主要表現手段的簡單靜物組合(項目四),它要求學生寫生完成簡單靜物。在作業過程中,學生應進一步塑造形體的主次和強弱,依據物象固有色的明度關系,對黑白灰色調的對比、高光與反光的強弱、輪廓線的虛實、形體的空間布局進行調整。以明暗色調為主要表現手段的復雜靜物組合(項目五),要求學生完成靜物組合寫生,塑造形體的主次和強弱則依據物象固有色的明度關系。
(三)培養核心技能,三段式教學實施
課前階段設置三個學習環節。導學環節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微課,明確學習任務,了解構圖的知識脈絡,為后續學習活動做好準備。打破學習時空的限制、幫助學生反復學習,則依靠短小精悍的微課視頻。自學自測環節是教師在平臺發布自測試題,學生通過試題自查導學環節的學習情況。在聚焦問題環節需要教師歸納、研究學生自學環節出現的問題,基于問題確定學情。針對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教師以學定教,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重點。
課中階段分為回顧導入、新知授課、鞏固新知、課賽融合、課證融合。降低學生記憶難度,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運用回顧課前知識的方法導入新知。在新知授課環節,運用圖片展示、生活案例、游戲活動等方法,調動學生的生活記憶,利用生活經驗啟發學生將乏味的內容變具象。鞏固新知環節要求學生運用課堂所學解讀優秀美術作品。通過學生說知識進一步理解知識、鞏固所學,
引導學生按照標準表述專業術語需要教師示范點評。賽課融通幫助學生學原理用原理。課證融通引入“1+X”證書在線題庫,對學生當堂測試,客觀反映學生學習效果,為教師的課后輔導提供數據支持。
課后階段,教師通過平臺督促學生及時完成隨堂技能作業,深化課堂知識。教師對個別學困生,提供課外幫扶,確保學生一個不落。同時,鼓勵學有余力的同學參加繪畫競賽,豐富學習經歷,突破認知局限。
美術基礎項目式教學將真實工作任務引入課堂,以崗位為起點,對接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教學標準,重新序化教學知識點和技能點。教學實施過程融入“1+X”證書,關注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情況,平臺數據準確反饋學生學習評價。總的來說,在美術基礎課程中使用項目式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在實際的工作任務中學知識、練技能、熟崗位,由此協同合作、思考探究、交流共享的職業素養逐步養成。
參考文獻:
[1]曾云燕. 項目教學法在中職美術教學中的實踐解析[J]. 試題與研究,2019(29):189.
[2]薛林林. 項目教學法在中職美術教學中的實踐[J]. 參花(下),2020(02):130.
[3]王艷紅. 談項目教學法在中職美術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5):248.
(責任編輯:秦?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