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兵

摘? 要:我國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加強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著重培養?;瘜W核心素養是學生學好化學的重要體現,主要分為課程學習,實踐活動。通過課程學習基本知識,基本技能;通過科學實踐活動學習基本品質,基本經驗。注重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可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化學知識,讓學生從化學視角對客觀事物的反應方式做出相應的反應結果,是具有過程屬性和結果屬性。本文綜合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給出如何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方法。
關鍵詞: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教學策略
一、激發學生興趣愛好,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教師在教學中的首要任務就是讓學生對學科感興趣。剛剛從中學畢業的學生對高中充滿期待與好奇,更是對學好高中學科充滿信心。但是高中的學習不比初,高中學習的節奏要、所要學習的內容多、所學知識更復雜難以理解,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容易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教師要做的就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不再在一味地為學習而學習。興趣對學生而言是推動學生克服困難的動力、是學生全面發展的根本、是學習路上的方向。
以方程式4HCl+MnO2■MnCl2+2H2O+Cl2↑為例其含義為氯化氫與二氧化錳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氯化錳水和氯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課前與 學生互動,設置謎題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為課堂學習制造積極思考的氛圍。通過教學實踐激發學生好奇心,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在好奇中保持興奮的學習狀態。課堂中教師要以實驗為主,設置小組提出問題展開小組討論。教師深入小組幫助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在討論結束后教師通過講解實驗步驟與注意事項。通過認識反應物——氯化氫液體,二氧化錳讓各個小組進行辨別思考材料的由來,結合生活實際來對氯化氫液體,二氧化錳記憶在辨別完之后教師可以 讓小組同學進行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老師向學生提出:“請同學們猜一猜實驗的生成物會是什么?”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在生成物中會有氯氣有害氣體的產生,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注意環境保護時的注意事項進而引導學生在整套的實驗裝置中應該注意對有害氣體的處理,擴展學生思維,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課后教師要向學生提出下一課的相關問題,讓學生積極搜尋材料,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搭建微觀物理模型,操作宏觀化學實驗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化學世界的奧秘被逐漸發現。微觀分子模型對學生探索微觀世界有著極大幫助。微觀分子模型其意義在于分子模型可以更直觀地表現分子的空間結構,包括鍵長鍵角,空間構象。以及多方位旋轉鍵,制造不同的空間構型觀察分子原子的穩定特性,可以從本質上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分子的構成和事物的客觀發展規律。實驗作為科學的依據,化學課程概念都是經過大量實驗得到的,由此可見實驗的重要性。通過化學實驗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理解能力,幫助學生改善固有的思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深入化學世界,了解世界的客觀運動規律體驗化學魅力。
以電解水實驗為例,教師課前需要提前準備相關實驗以及相關分子模型,分子模型可以用大小不同的球代替。提前告知學生準備相關的課堂材料,在上課時教師應該提出相關問題,比如“水在常溫正常溫度下的狀態”引導學生思考水在低溫、高溫以及放電時的分子空間運動情況。這樣可以充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維。在實驗開始前教師應向學生講清楚實驗的原理,例如在電解水實驗中,水在通電的情況下會產生氫氣和氧氣,正負極產生的氣體比例為1∶2,元素的種類不會發生變化。在實驗時,教師要提前告知實驗的注意事項,通過描繪水的特點以及水被電解時其中發生的變化。并引導學生觀察兩個正負極的現象并記錄,分析思考學出化學方程式。實驗結束后切斷電源,用點燃的木條分別放在2個玻璃試管的瓶口處檢驗電解水反應中產生的氣體,觀察現象并記錄。教師讓學生分為小組依次去動手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和觀察能力。做完實驗的小組教師應當去幫助學生解決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教師還可以通過發放電解水實驗的物理模型材料,通過搭建微觀分子結構將微小原子以宏觀模型展現出來,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對微觀世界的探索。待全部小組實驗完后,教師可以讓小組之間進行討論,讓學生自己探索、相互學習、相互提升。教師最后給出答案以電解水為例電解水實驗的現象是試管內有氣泡,與電源正極,負極相連的試管產生的氣體比值是1∶2。教師與學生通過對比發現問題,提出解決方案針對培養,為學生提供更好課堂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素養和思維素養。
三、利用多媒體模擬實驗,開放學生思維空間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在教育領域中也推進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傳統的理論教學在高速發展的時代中顯得格格不入,但是多媒體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通過使用多媒體教學能夠教導在課堂學習的每一位學生“積極參與,積極思考”,使學生體驗收獲知識的樂趣和成功喜悅感。使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從被動地學習轉變為和教師共同合作、共同提高。讓多媒體走進課堂也是對教育事業的改革,多媒體具有豐富的教學知識,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范圍,開闊學生的眼界、培養學生的興趣、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
以學習化學中常見的“物理量——物質的量”這一教學為例,物質的量這一課作為高中化學重點學習的一課,難度和重要不言而喻。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一定質量或一定體積的物質究竟含有多少個微小顆粒?“問題引發學生思考。結合生活中的生命之源一水作為實驗對象,通過利用多媒體的生動形象視頻向同學展示日常非常熟悉的物質——一滴水,它是由17萬億億個水分子組成。通過讓學生尋找物質利用物質的量的計算公式計算出所找物質的量,讓學生走進生活,聯系實際培養正確的生活價值觀。視頻的展示會更加地讓學生了解微觀分子的組成、加深學生的記憶、開放學生的想象空間。通過多媒體以課件PPT的形式向同學們展示豐富的課堂內容,圖片、動作、視頻多方位讓學生理解。以認識自然界中的物質這一課為例,教師通過多媒體搜索自然界中的各種學生難以見到的物質比如礦物質、稀有金屬,等圖片添加到課堂PPT中,通過教師講解強化學生記憶,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改變學生的思考方式。更好地為學生提供教學服務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
四、結語
在新高考的時代中,教師需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科的核心素養。在高中學習的過程中要求教師尋找更好的方法來對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育,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方法,會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基本問題。教師聯系實際生活用科學精神、創新意識、社會責任,提升學生核化學核心素養。通過以上的教學策略多元化提升教學質量,開放學生的思維,培養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綠色化學的觀念,深刻理解化學、技術、社會、環境相互作用的關系,建立社會責任觀、參與意識與決策能力。
參考文獻:
[1]林月映. 淺析培養高中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策略[J]. 科學咨詢,2020(53):113.
[2]李云. 學科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化學教學策略探討[J].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12):153-154.
[3]王歡,宮麗紅. 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研究[J]. 現代職業教育,2020(10):140-141.
[3]陳晨.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J].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10):1.
[5]吳星. 對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認識[J]. 化學教學,2017(05):5.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