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穎
摘要:從事職業教學工作多年來,通過觀察和了解,發現隨著我國職業教育工作的飛速發展,大量中職學生初中階段的基礎較差,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中職學習時,對學習不感興趣,望而生畏,成績低下,形成了學習障礙,給中職階段學校管理和課堂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作為一名中職教師,如何幫助學生克服畏懼心理,樹立學習的信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何在課堂中提高教學效果,促使學生學習能力和素質的提高,是中職學校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要改變這一狀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面就這個問題談談本人在教學中的一些作法與體會。
關鍵詞:淺議;情境教學;中職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 162 -01
一、中職學校現狀分析
首先從我們的教育對象說起,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中職學生,中職學生的現狀大家都很清楚,從生源上看,學生是被淘汰了的一輪又一輪的學苗,基礎薄弱,有的學生中招成績甚至是個位數。我們在改作業時經常看到有的學生錯字連篇,前言不搭后語,上句不接下句。從學習態度上看,這些學生大部分不愿意學習,對學習不感興趣,我們的學生寧愿去勞動也不愿意去學習。從學習習慣上看,中職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會學習,上課不注意聽講,跟不上老師的思路。開學時發的新書,等過幾天再看,有的學生桌上就光溜溜的,什么也沒有了。從家庭重視的程度上看,家長不重視學生的學習,讓學生來學校的目的是長身體,混幾年,長大后再找個工作,都是這樣的心理。這些因素導致我們的學生不可能學習好。
針對以上這樣的教育對象,我們也不能放棄,所以我覺得應該在教學中去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因為形象而生動的教育情景更能吸引學生的目光,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對學習感興趣,從而使靜態的知識被學生動態的吸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此話揭示了一個道理:無論學習什么,都要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達到學進、學好、學透的目的。只有我們的學生對學習感興趣了才有可能學進去,才有可能學會學好,
二、什么叫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征,有目的的創設一種引起學生情感體驗的一種教學活動。具體的說,教學情景是借助一系列手段(講故事、放音樂、多媒體、實驗等)創設出民主、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以幫助和促進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對知識的掌握,它以學生當前的學習心理為基礎,以情感調節為手段,以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整體發展為目的,所以教學情景的創設一定要考慮學生的情感、意志、心理素質以及認知規律。心理實驗表明,學習成績的提高百分二十靠智商,百分八十靠情商,可見課堂上師生關系融洽,情緒積極,自然就會使學生興趣盎然,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三、情境教學在中職課堂中的作用
教學情境的作用大致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情境有利于學生循著知識產生的脈絡去準確把握學習內容。在去情境化的教學中,學生直接接觸現成的結論,知識猶如橫空出世一般突然呈現在學生面前。由于不知道知識是為了解決什么問題,以及是如何得來的,這就給學生深刻理解學習內容帶來了障礙,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思維起始于問題而不是確定的結論。杜威在他的“五步思維法”中指出,思維活動可分為五個階段:“第一步:問題。第二步:觀察。第三步:假定。第四步:推理。第五步:檢驗。”教學情境的核心是與知識相對應的問題,因此,創設教學情境能夠模擬地回溯知識產生的過程,從而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教學內容,發展思維能力。
(二)創設教學情境還能夠幫助學生順利實現知識的遷移和應用。
通過具體情境中的學習,學生可以清晰地感知所學知識能夠解決什么類型的問題,又能從整體上把握問題依存的情境,這樣,學生就能夠牢固地掌握知識應用的條件及其變式,從而靈活地遷移和應用學到的知識。
(三)創設教學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情境缺失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常常缺乏對知識應有的興趣,因為知識在這樣的教學中是以確定結論的面目出現的,不需要學生積極的智力活動。即使存在一些智力活動,也是按照規定的路徑進行的推理。沒有問題的教學不能引起學生強烈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反而會消減他們的學習熱情。許多教師不得不求助外在于教學內容的措施,而效果往往不理想。可以說,創設教學情境是激發學生內在學習興趣不可缺少的。
(四)教學情境還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比較強烈的情感共鳴,增強他們的情感體驗。
學習情境把抽象的知識轉變成有血有肉的生活事件,而生活事件中均包含或強烈或含蓄的情感因素。因此,創設、呈現教學情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成為一種包括情感體驗在內的綜合性活動,對于提高學習效果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總之,職業教育的教學任重道遠,是學生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的主場所,教師應該“授之漁,而不是授之魚”,以上只是我在教學中的點滴體會,每個教師應因地而異,因人而異,因時而異,靈活采取相應的方法圍繞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進行教學,才能充分提高中職學校的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