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萍
摘要:在媒體行業的快速發展下,新興媒介不斷涌現,極大地沖擊了傳統的媒體行業。民生新聞作為傳統媒體行業中的重要傳播內容,承擔著傳播國家政策和社會熱點事件的重要責任,然而在新媒體短視頻的快速發展下,人們對于民生新聞傳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傳播的內容質量、時效性、受眾范圍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要求,基于此為了更好地應對短視頻的沖擊,需要民生新聞充分抓住時代發展所帶來的機遇,勇于面對挑戰,在充分遵循新聞傳播規律的同時加大創新力度,進而才能更好地推動我國民生新聞的可持續發展,從而提升民生新聞的社會傳播影響力。本文通過對短視頻下電視民生新聞的傳播特點進行分析,探究短視頻沖擊下民生新聞建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針對短視頻沖擊下民生新聞的應對策略展開論述。
關鍵詞:短視頻;民生新聞;應對;策略
短視頻作為當前重要的傳播形式,對于傳媒行業的生存與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上升,推動著我國逐漸進入了短視頻時代,在短視頻時代,不僅為我國傳統媒體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極大地沖擊了我國傳統媒體行業的現有發展格局。短視頻,顧名思義,就是以簡短的視頻為主要的傳播形式,用最為簡短的視頻形式來呈現出最大化的內容,該傳播形式主要是依賴于互聯網技術以及新媒體平臺而發展起來的,新興傳播形式的出現,為我國傳統民生新聞的建設與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可能。一方面,作為符合當代社會發展的傳播形式,短視頻已經逐漸被大眾所廣泛了解并接受;另一方面,在短視頻傳播形式的發展以及推廣下,傳統民生新聞的建設與發展面臨一定的挑戰,傳統民生新聞主要是以電視媒體為主要傳播途徑的新聞,受傳統民生新聞固有模式的影響,僵化的民生新聞傳播形式已經無法契合當前我國媒體行業發展的需求。短視頻的出現,極大地占據民生新聞的生存發展空間,為民生新聞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因此,如何更好地應對短視頻時代的沖擊已經成為當前民生新聞生存與發展的重中之重了。
一、短視頻沖擊下電視民生新聞的傳播特點
(一)新聞的時效性強
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下,隨之而來的是人們的生活節奏逐漸加快,生活、工作、學習等方面的壓力不斷增強,在此背景下,人們休閑娛樂的方式也慢慢得到了改變,從以往的慢節奏逐漸轉變為快節奏,這就使得短視頻應運而生。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得越來越多的新興媒體不斷涌現,其中,抖音、微博、快手等短視頻新媒體的出現,不僅為人們快節奏的休閑娛樂生活提供了必要的平臺,也為短視頻的傳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互聯網時代,網絡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人人都可以成為新聞信息的生產者、傳播者以及觀看者,短視頻的出現,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人們可以隨意利用手機、電腦等網絡終端,利用互聯網來進行信息的生產、傳播以及接收,短視頻新聞能夠在最短的幾分鐘,甚至是幾十秒的時間快速被大眾所了解,并且,其中所包含的信息量也較為全面和豐富,不僅極大滿足了大眾對新聞信息的閱讀需求,也能更好地貼合當代快節奏的生活。
(二)新聞的受眾面廣
民生新聞作為服務于人民大眾的新聞形式,不僅注重于民生新聞傳播的內容質量,對于民生新聞傳播的受眾范圍也高度重視,然而,受科學技術以及傳播媒介等方面的影響,傳統的民生新聞主要是依靠電視媒體、報紙媒介、廣播媒介等傳統傳播形式,這就容易受到時間、空間以及技術等方面的影響,使得人們無法及時、全面地了解民生新聞的傳播內容,并且,傳統的民生新聞主要是以文字加圖片的形式進行傳播,繁多的文字影響著大眾的觀感,降低了社會大眾對于民生新聞的閱讀興趣,而在短視頻時代下,短視頻所具有的豐富的文字、圖片、聲效,以及視頻形式,能夠極大地豐富民生新聞短視頻傳播的整體畫面,為人們提供豐富的民生新聞內容形式,使得人們在滿足自身新聞需求的同時,還能夠起到愉悅身心的作用。
(三)新聞的交互性強
互聯網作為一個大眾平臺,具有明顯的交互性和交流性特質。當代社會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逐漸減少,人們更加傾向于在網絡空間中,穿著相應的“馬甲”來進行交流互動,這既是時代發展的產物,也是人類文明進化的必然趨勢,在此環境下,人們逐漸減少了對于電視媒體、廣播媒體以及報紙雜志等傳統媒體的閱讀需求,并逐漸轉向了短視頻媒體,短視頻媒體不僅具有豐富的視頻、音效、文字、圖片等傳播形式,其還能為大眾提供必要的交流渠道,人們可以在觀看完相應的新聞信息后,對新聞視頻進行實時評論、轉發以及點贊,這極大地豐富了人們休閑娛樂的形式,也為人們交流互動提供了必要的途徑,更好地提升短視頻新聞傳播的社會價值,也能滿足人們對外交流的需求[1]。
二、短視頻沖擊下民生新聞建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電視新聞受眾分流嚴重
受眾作為民生新聞建設發展中基礎所在,受眾在媒體行業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并逐漸在新聞市場的發展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盡管傳統民生新聞具有一定的受眾群體,但是在短視頻的猛烈沖擊下,民生新聞的受眾也有了二次分流。
一方面,民生新聞作為新聞類別中的一種類型,其受眾本身就具有局限性,以往受科學技術、媒體設備等方面的影響,使得人們只能依賴于單一化的電視媒體、報紙雜志等進行新聞信息的獲取,然而在新興媒介的不斷涌現下,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渠道正在不斷拓展,其中就包含了短視頻。
另一方面,民生新聞大多都是傳遞人們日常生活的新聞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枯燥乏味,而短視頻的趣味性、個性化以及便捷性等特點,使得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到最新以及具有趣味性的民生新聞。
(二)電視新聞職能削弱明顯
民生新聞大多是依靠新聞記者等相關人員,通過對外的信息采集、采訪、編輯制作等形式,來進行民生新聞的傳播,然而,在短視頻時代,其所具有的時效性、便捷性、傳播性以及成本低等方面的特點,為傳統民生新聞的制作與傳播提供了很好的助力,也帶來了一定的阻礙[2]。在智能手機的逐漸完善下,人人都可以借助手機等智能終端,成為新聞信息的制作和傳播者,并且,新媒體平臺的出現,也為新聞信息的制作提供了相應的傳播平臺,人們可以通過傳播相應的視頻來實現經濟效益,因此,這也極大地沖擊了電視記者的專業職能,尤其在當前注重時效性的時代,突發性的新聞使得人們可以利用手機獲取第一手資料,這也嚴重削弱了記者的新聞職能。
(三)電視新聞內容質量較低
內容作為電視民生新聞發展的重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民生新聞的傳播影響力。然而,就目前民生新聞而言,其中存在了較大的內容質量問題。
一方面,在時代的發展變化下,傳統民生新聞的內容選題、內容形式以及內容傳播都已經無法與新時代下人們的精神訴求相符,過于僵化以及固化的新聞內容不僅容易降低人們對于電視新聞的觀看需求,也容易分流民生新聞的受眾[3]。
另一方面,盡管部分電視民生新聞與短視頻得到一定的融合,然而短視頻所具有的局限性也在民生新聞的傳播中被逐漸放大,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短視頻作為碎片化的瀏覽形式,雖然符合當代人們的觀看需求,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新聞內容缺乏深度和廣度,影響到了新聞質量。
(四)電視新聞記者能力不足
在傳統民生新聞的制作傳播中,往往只需要數碼相機或是手機就能夠完成相應的新聞制作,而在短視頻時代,電視新聞記者的職能不僅被嚴重削弱,并且多元化媒介的出現,也導致電視新聞記者的專業能力正在逐漸下降。新媒體短視頻時代,要求新聞記者應具備創新精神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對于相應的新興媒介能夠熟練掌握,然而部分新聞記者對于短視頻缺乏理解,沒有正確認識到短視頻對于民生新聞發展的重要性,對于短視頻在民生新聞中的應用接受程度較低,影響了民生新聞與短視頻的融合發展。此外,部分新聞記者沒有及時豐富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提高專業能力,難以有效勝任短視頻下民生新聞的制作與傳播工作[4]。
三、短視頻沖擊下民生新聞的應對之策
(一)深耕民生新聞內容,提高新聞內容質量
在流量時代,許多短視頻新聞常常會出現盲目跟風、“蹭熱度”等方面的問題,并且,當代新聞傳播中,還存在明顯的過度娛樂化、同質化現象,這就嚴重降低了民生新聞在短視頻時代下的內容質量,進而也影響著受眾的觀看感覺,為此,這就需要注重深耕民生新聞內容,來提高新聞內容的質量。
一方面,流量作為時代發展下的產物,現如今在媒體市場中,沒有流量的新聞已經難以得到大眾的關注了,然而重流量不等于唯流量,在重流量時代下,許多短視頻新聞常常會出現盲目跟從其他流量新聞,通過轉發、點評、點贊等形式吸引受眾,達到引流的效果。這就容易導致部分短視頻新聞沒有對新聞內容的真實性進行探討,進而傳播出虛假新聞,并且,部分短視頻新聞為了博取熱點,惡意美化或是丑化部分事物,來吸引受眾眼球,也嚴重影響著短視頻民生新聞的內容質量。因此,在短視頻的沖擊下,民生新聞應堅定自身立場,堅持新聞的制作傳播的基本原則,既要重視流量,也要注重質量,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社會正能量,才能更好地在生產出高質量新聞內容的同時,借助短視頻的傳播優勢,起到引導社會輿論的作用[5]。
另一方面,在海量的短視頻制作傳播中,總會出現內容同質化的問題,并且,許多短視頻新聞一味追求滿足受眾的趣味性要求,而忽視了內容的質量問題,導致出現了“娛樂至死”的問題,這就要求新聞應以大眾的實際需求和興趣特點為基礎,既要遵循市場的發展規律,也應注重自身的引導性作用,圍繞社會現實和生活等方面為內容,與受眾之間形成同頻共振,扎根于大眾的生活實際,才能更好地生產出優質的短視頻民生新聞節目[6]。
(二)深挖民生新聞內涵,提升新聞內容價值
短視頻時代,在一定程度上充分滿足了人們的休閑娛樂生活,也為社會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挑戰,人們碎片化的閱讀需求推動著短視頻的快速發展,也導致短視頻存在著明顯的碎片化問題,為了更好地應對短視頻的沖擊,民生新聞應深挖新聞內涵,來提升新聞內容的價值。在海量的新聞信息中,如何更好地在同質化以及娛樂化的信息中脫穎而出,就需要不斷創新思路,來強化新聞事件的立體性,增強新聞報道傳播的效果。電視民生新聞應立足于新聞事件本身,深入挖掘新聞事件的深度和廣度,既要充分考慮到新聞事件的基本性質,也應加強事件背后內涵的挖掘,還可以借助受眾的力量,鼓勵受眾對于短視頻民生新聞進行互動評論,并從受眾的互動評論中,找尋到具有挖掘意義的新思路和新看法,進而不斷延伸,全面地進行短視頻民生新聞的報道,進而更好地保障短視頻民生新聞報道傳統的立體性和整體性。此外,新聞采編人員作為短視頻下民生新聞建設發展的重點所在,采編人員的專業能力的提升,對于應對短視頻的沖擊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為此,需要注重打造一支專業化的新聞采編團隊,既要充分發揮出傳統民生新聞在內容采編方面的優勢,也要充分利用短視頻在新聞傳播運營中的作用,要求采編人員應意識到短視頻時代的機遇和挑戰,及時轉變傳統落后的工作思維,積極學習先進的媒體理念,并積極推動傳統民生新聞與新媒體短視頻的融合發展,提升自身運用新媒體短視頻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化挑戰為機遇。
(三)強化新聞媒體融合,實現媒體之間互通
在民生新聞的轉型發展中,除了在內容、人員等方面的優化創新外,還應注重媒介形式的創新發展。媒體融合作為短視頻時代下最為顯著的特征,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推動著新興媒介的不斷涌現,也為民生新聞的報道傳播提供了多元化的途徑,為此,這就需要注重強化新聞媒體融合,實現媒體之間的互通有無。新媒體短視頻所具有的時效性、交互性以及無邊界性特點,能夠有效彌補傳統民生新聞的制作傳播缺陷,現如今,許多傳統民生新聞已經逐漸摒棄傳統落后的傳播形式,通過加強與新媒體短視頻的融合發展,借助短視頻的傳播優勢,既能有效拓展短視頻傳播的渠道,增添民生新聞的曝光率,也能更好地豐富民生新聞的傳播形式,強化民生新聞傳播的趣味性和真實性[7]。例如,許多官媒都借助抖音、微博等平臺進行新聞信息的傳播,不僅能夠拓寬自身的傳播平臺,也能夠加強受眾之間的交流互動。
四、結語
民生新聞作為傳統新聞媒體中的重要內容,對于社會的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針對當前短視頻時代對于電視民生新聞所帶來的沖擊,通過深耕民生新聞內容,提高新聞內容質量、深挖民生新聞內涵,提升新聞內容質量、強化新聞媒體融合,實現媒體之間互通以及打造專業采編團隊,保持兼容并蓄的態度等方面的優化措施,不斷優化我國傳統民生新聞的現有傳播發展格局,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既要注重傳播形式上的優化創新,也要重視傳播內容質量方面的提升,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高質量、人民喜聞樂見的民生新聞形式和內容進行大眾化傳播,更好地應對短視頻時代的猛烈沖擊,并借助短視頻媒體的傳播優勢,實現民生新聞的轉型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金紅.新媒體短視頻沖擊下民生新聞應對策略淺述[J].新聞文化建設,2021(7):31-32.
[2] 段建敏.新媒體短視頻沖擊下民生新聞應對策略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3):163-164.
[3] 蔡子澎.新媒體短視頻沖擊下電視民生新聞的應對措施探討[J].西部廣播電視,2020,41(21):33-35.
[4] 桑燕鷗.新媒體短視頻沖擊下電視民生新聞的應對措施[J].傳媒論壇,2020,3(16):82.
[5] 郭婧妍,包曉玥.基于新媒體短視頻沖擊下電視民生新聞的應對研究[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0(4):152-153.
[6] 李曼曼.新媒體短視頻沖擊下電視民生新聞的應對措施[J].傳媒論壇,2019,2(20):32-33.
[7] 余丹.新媒體短視頻沖擊下電視民生新聞的應對措施[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12):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