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平



貴州豫能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貴州豫能”)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圍繞智能化礦山建設和礦井安全高效發展目標,著力從健全機制搭平臺、激發活力育人才、技術攻關解難題入手,廣泛開展全員性創新活動,用科技創新為企業發展插上騰飛翅膀。
健全機制激活動力
“發展是第一要務,創新是第一動力”。該公司聚焦解決制約企業生存發展難題的這一主線,不斷完善科技創新管理體系,健全科技創新管理機制,搭建科技創新平臺,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科技創新管理新模式。
建立以總工程師掛帥的創新管理體系,形成技術中心抓技術創新、企管部抓管理創新、工會抓“五小”創新的管理機制。先后下發《科技創新績效考核辦法》等十多項文件,推行“部室+區隊”聯動機制,以正向激勵為主、量化考核為輔,加大創新成果獎勵力度。積極搭建科技創新平臺,組織開展技術咨詢服務,加大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推廣應用,建立科技創新調查機制,完善科技創新評價體系,定期開展科技創新評估。大力宣傳科技創新的先進典型和經驗,形成崇尚創新、尊重知識的創新文化氛圍,還將科技創新優秀人才納入領導干部和后備領導的“人才庫”,讓科技人員通過創新成才、成名、獲利,真正實現人生價值,讓一大批技能之才、實干之才和創新之才脫穎而出。據統計,2021年1至10月,該公司用于科技創新研發費用投入達九千多萬元。
“2018年公司成立之初,我們連一項行業級獎項都拿不出來。通過我們3年來的刻苦努力,不僅實現了零突破,而且有多項科技創新成果拿到國家行業級獎項。”貴州豫能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清鵬在接受采訪時說。
3年來,貴州豫能在科技創新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一步一步發展壯大。2021年,貴州豫能已有6項成果獲綠色礦山科技進步三等獎,15項成果獲集團公司科技進步獎。該公司王宗明等11名科技創新領軍人物順利進入貴州省能源行業專家庫;公司下屬黔希化工高建軍創新工作室被評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之后,2021年11月再次入選“貴州省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黔希化工 30 萬噸煤制乙二醇項目建設曾創造全國業內四項第一;貴州豫能《貴州礦區瓦斯安全抽采與發電協調研究與應用》項目,前不久獲得全國綠色礦山科學技術二等獎,貴州省能源行業多個示范項目落戶貴州豫能。
墩苗育才展現活力
培育科技人才,是科技創新的“力量源泉”。貴州豫能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清鵬說:“我們不僅要懂得尊重人才、愛惜人才,更要懂得培養人才,要多給科研人才創造機會,讓科研人員挑大梁、擔重任,在科研實踐中鍛煉人才、成就人才。”
近年來,該公司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建立完善科技人才的吸引、培養、選拔、使用的有效機制,實施高素質人才培養工程,堅持科技創新獎勵制度,改革完善科技成果和人才評價辦法,充分激發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采取“內培外訓”和“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辦法,積極構建培訓、練兵、比武、晉級、超越“五位一體”的技能培訓新模式。建成新田煤礦瓦斯治理、智能化兩個工作室,黔希化工高建軍創新工作室,永貴機修自動化維保中心創新工作室及6個生產礦井創新工作室。不斷強化自主學習,加強崗位培訓,加大人才考核力度,促進專業與崗位對接、理論知識與現場實際對接、專業素質提升與終身學習對接,大力培養符合礦井發展需要的復合型人才。不拘一格大膽使用青年人才,積極主動幫助大學生和專業人才解決好學習、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為他們搭建舞臺,多平臺、多渠道培育人才,給他們創造成長的機會,為企業儲備力量。貴州豫能堅持每年拿出三分之一到一半的高級管理崗位,在核心員工中進行公開競聘,選拔出一大批年輕工程技術人員充實到技術管理崗位。目前,貴州豫能管理技術人員1186人,占總人數的14%;管理人員中80后年輕干部占比47%。
破解瓶頸強勁助力
科技創新的最終目的是解放生產力,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貴州豫能以創建智慧化礦山為契機,以破解技術難題為突破口,實施重點科技項目帶動。樹立大開放、大合作理念,加強與集團研究院及相關高等院校的科技合作與交流,拓展合作領域,擴大合作成果,不斷提高合作層次和水平,形成長效機制,引導科技創新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
該公司充分發揮好各級各類人才的聰明才智和獨特優勢,成立了工程設計、礦井支護、單產單進提升、瓦斯治理、瓦斯發電、煤炭洗選、生產設備升級改造及推廣應用等八個攻關小組,并鼓勵各單位根據需要,跨部門、跨專業人員組成創新團隊協作創新,成立創新工作室,集中發揮創新團隊的智慧,大力推廣新技術、新工藝,破解阻礙安全生產的難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全力推進企業安全高效發展。
對貴州地區煤炭生產企業而言,瓦斯是制約安全生產的最大“勁敵”。貴州豫能抓住“三區聯動”抽采煤層瓦斯示范工程這一契機,積極探索“三區聯動”瓦斯治理技術,實現煤炭與煤層氣兩種資源的安全、高效、協調開發,建成了貴州省第一個“三區聯動”井上下瓦斯治理示范工程,為貴州瓦斯治理探索出一條新的技術路線和途徑。為做好瓦斯綜合治理工作,該公司還開展了瓦斯綜合利用研究,讓瓦斯變害為利,化廢為寶。截至2021年11月底,貴州豫能累計利用瓦斯量9306.92萬立方米,累計發電量1.256億度。
同時,以“三優三減三提升”為目標,加大技術創新力度,依靠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提升煤炭產業升級,實現“少人則安、無人則安”。發揮八個攻關組的作用,大力推廣“5G+智能”綜采綜掘、機械造穴、沿空留巷等新設備、新工藝,提升安全生產保障能力。
貴州豫能新田煤礦分別于2020年3月和10月建成了1901智能化綜采工作面和1404智能化綜采工作面,是河南能源化工集團唯一一家擁有2個智能化綜采工作面的煤礦企業。
2021年,貴州豫能永貴機修研發的貴州豫能礦井智能化預測預警大數據平臺系統投入應用,實現了煤礦智能礦下環境預測預警、煤礦大型設備的智能監控和能效優化。
2021年4月,貴州豫能黔金煤礦21501運輸巷智能化掘進工作面升級改造項目順利完成,不僅改善了工作面作業環境,提高了掘進工作效率,還創出月單進300m的新記錄,樹立了貴州豫能煤巷進尺新標桿。同月,貴州煤礦首個智能化綜掘工作面在貴州豫能高山煤礦建成,每天掘進進尺由7.2米增加到9.6米;由原來的每班15人減少到目前的每班5人,每年可節約工資成本230.4萬元。
2021年5月17日,貴州省煤礦首臺救援機器人在貴州豫能安順煤礦開展綜合演練。
........
面對未來發展前景,貴州豫能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清鵬信心滿懷地說:“在未來幾年中,我們要積極開展智能化掘進、多功能機器人、高可靠傳感器等高端裝備研發應用與推廣,依靠科技創新打通智能化建設的堵點和痛點,打造采掘少人化、機運無人化、防災動態化、信息集成化、定位精確化的“五化體系”,努力創建少人無人礦井,為職工創造一個安全、整潔、體面、舒適的工作環境。”
貴州豫能將緊跟時代大勢,著眼于未來發展,堅定科技創新的決心、保持科技創新的恒心、找準科技創新的重心,迎難而上,積極作為,在更高層次、更廣領域煥發創新創造活力,努力打造成為貴州省引領能源行業發展方向的一面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