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財勝
摘要:短視頻時長短、傳播快且承載內容豐富,與新聞宣傳結合既能助力地方廣播電視臺在新時期的轉型升級和持續發展,還能讓地方廣電在探索短視頻新聞創新生產與多元化表述中開拓新聞宣傳新視角,拓展新聞宣傳的廣度和深度,滿足大眾的多元化新聞需求并樹立地方廣電的良好品牌形象。本文分析了短視頻新聞如何助力地方廣電新聞宣傳,并嘗試提出以短視頻新聞推動地方廣電新聞宣傳的策略。
關鍵詞:地方廣電;短視頻;新聞宣傳;拓展視角
將短視頻的優勢運用于新聞宣傳,能夠實現圖文和音頻為一體的新聞內容有聲有色呈現,提升新聞宣傳的表現力、傳播力和影響力。地方廣播電視臺要發揮在新聞生產制作上的專業優勢,利用短視頻的顯著優勢來拓展新聞采集和生產方式,開拓新聞宣傳視角,讓短視頻生產融入日常新聞宣傳,擴大廣播電視臺新聞宣傳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一、短視頻在新聞宣傳上的優勢
短視頻以碎片化、時長短、傳播速度快、適合高頻推送等特點成為繼圖文和傳統長視頻之后的重要傳播形態,它互動性強,宜于打造IP、創造流量以吸引更多用戶,在新聞傳播領域越來越受到重視,不僅是當前新聞傳播矩陣里的重要內容,還日益成為廣播電視臺等傳統媒體在新媒體領域實現新聞信息傳播的重要手段。
(一)符合新聞傳播屬性
傳媒領域中的短視頻是指5分鐘內時長、在新媒體平臺播放的視頻內容,碎片化和輕量化特點使其能很好地適應新聞消息的短平快屬性,符合大眾在新媒體時代的碎片化與移動化閱讀習慣。短視頻新聞生產流程簡單易操作,能夠在新聞現場即時生成并迅速發布,讓大眾能第一時間接收新聞信息,這一新興傳播形式不但徹底顛覆了傳統電視新聞生產制作與發布流程,而且為傳統媒體及新媒體及時生產和發布獨家新聞、搶占用戶流量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二)其社交屬性提升了新聞互動性
短視頻新聞通常依托于快手、抖音和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基本上都能滿足用戶即發即評與分享轉發等互動需求,這種基于互聯網業態的媒介特質和社交功能讓大眾獲得極高的參與感和體驗感。可見,短視頻新聞在承載更多新聞信息量的同時,其新媒體化的傳播功能讓新聞宣傳實現了可視化、動態化和多維化,讓新聞宣傳動起來、活起來,而其社交屬性則大大滿足了新型新聞傳播的社交互動需求,顯著提升了新聞宣傳的吸引力。
(三)符合新生代的媒介使用偏好
地方廣播電視臺要拓展受眾、積攢人氣和增加用戶黏度,讓主流媒體新聞宣傳的聲音更響亮,除了維持固定用戶,也不能忽視成長于互聯網環境的90后和00后新生代人群。當前,第一批90后已過30歲,第一批00后也已進入大學。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30-39歲網民占比為20.3%,位列全部年齡段最高位;20至29歲的網民占比則為17.4%,也位列網民年齡段高位;學生占比則以23.7%達到網民群體的最高比例;可見新生代人群是互聯網主力軍。傳統主流媒體的新聞宣傳對新生代人群來說遠不如短視頻為他們帶來的便捷直觀與豐富生動視覺體驗,更不符合他們習以為常的媒介使用習慣。另外,中國網民數量到2021年6月底達到10.11億人,而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達到9.4384億。在當前海量信息時代,地方廣播電視臺的新聞宣傳要針對全體網民實現高覆蓋,要向90后、00后新生代拓展,就要根據不同群體在新聞需求與接收習慣上的共同點,研究和打造能夠有效發揮傳播作用的新聞宣傳范式,提高新聞宣傳的到達率,而短視頻新聞就是其中之一。
(四)短視頻新聞在5G時代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近年來,我國飛速發展的5G移動通信技術和互聯網信息技術為短視頻創造了更大的發展機遇,讓短視頻新聞的用戶市場進一步擴大。短視頻新聞不必占用很長時間,也不必讓用戶保持持久注意力,加上移動化和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方式與時時處處的接受場景,以及單刀直入的敘事視點和直截了當的敘事結構,讓短視頻新聞更加可親接地氣。可見,短視頻新聞受到大眾的高度認可歸根結底在于其視覺上的可視化與接收上的便捷化以及在傳播上的高抵達率和高收視率,而這正是傳統新聞媒體孜孜以求的目標。[1]如今,在5G技術賦能下,央視新聞和《人民日報》等央媒與省級主流媒體以及部分市縣市級傳統媒體,都早已開啟了新聞流程重構、生產內容多元和發布平臺統一的媒體融合發展,一大批融媒體平臺推動短視頻新聞的顯著進步與長足發展,大量短視頻新聞作品已成為傳統媒體在新媒體市場搶占全媒體時代思想輿論高地的重要手段。
二、短視頻新聞有效助力地方廣播電視臺的新聞宣傳
互聯網時代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的重構,讓傳統媒體的思想宣傳與輿論引導面臨著更高要求。在傳統媒體融合轉型的發展進程中,省級重要媒體因為政策扶持而進展較快,地市級廣播電視臺則相對滯后,但只要善于把握發展機遇,當前的新媒體環境也為地方廣播電視臺創造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地市級大量微觀鮮活、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反映了基層老百姓在創造美好生活過程中的喜怒哀樂,是中國基層好聲音的最好體現,很能打動人心。地方廣播電視臺對來自基層的中國故事進行短視頻報道,不僅能在當地獲得巨大傳播力與影響力,還有可能引起全國甚至世界的關注。
短視頻新聞能讓地方廣播電視臺的新聞宣傳富有時代感和新鮮感。短視頻這種基于新媒體技術的全新傳播方式本身就是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結果,具有高度的時代性。短視頻新聞要立足于時代特點,在新聞宣傳的生產制作與內容上增加時代元素,以富有時代性的創新內容和傳播手段在互聯網時代找準定位,提升新聞的互動性和參與感,讓新聞宣傳更加人性化和趣味化。[2]不僅如此,短視頻新聞還能夠通過屬地化的新聞資訊來服務于地方特色產品及教育、醫療與房產等宣傳。可見,地方廣播電視臺的短視頻新聞既生產與傳播了新聞信息,成為思想的引領者與輿論的引導者,還是新時代傳播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組織者與倡導者。
短視頻在5G時代被賦予更大的行業效能,傳統媒體要高度重視短視頻領域,在媒體融合上謀求新突破。廣播電視臺在這方面可謂具有先天優勢,多年的長視頻新聞制作使其具備較高專業能力并積累起豐富經驗,地方廣播電視臺在當前新形勢下,更要盤活媒體資源,讓電視媒體的大屏優勢結合當前新媒體環境的小屏優勢,全面挖掘新聞生產內在效能,從戰略定位、技術應用、人才隊伍等入手,讓短視頻為新聞宣傳注入活力,生產出既能夠傳播地方好聲音,又能夠傳播正能量的短視頻新聞展。
三、地方廣播電視臺利用短視頻開拓新聞宣傳視角的策略
(一)以新聞宣傳小切口、小細節讓硬新聞變軟
重大時政要聞、主題宣傳、重大突發事件以及民生監督等通常被傳媒領域認為是“硬”新聞,尤其是重大時政報道在表述上嚴謹而權威,常常給人一種官方、高冷甚至嚴肅枯燥的感覺。通過短視頻來體現小細節,以小切口方式呈現硬新聞,能通過典型事件或人物的細節讓“硬”新聞更加溫情柔軟更加親民。例如,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短視頻現場新聞類一等獎作品、“央視新聞”客戶端于2019年2月1日推出的《習近平看望“快遞小哥”》,以原生態紀實風格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與快遞小哥的互動時刻,短視頻抓住習近平總書記的民生情懷和暖心話語以及對基層勞動者的尊重和牽掛,真實質樸且充滿力量,體現著大國領袖的愛民情懷。此短視頻新聞推出后不但第一時間被各大網站頭條置頂推送,還被大量網友主動轉發,這就是通過小切口和小細節反映大主題,讓“硬”新聞變“軟”的生動體現。另外,以前民生監督類新聞信息通常是采取發現問題、介入調查、公布調查結果、問題方表態等新聞信息表達的既定范式,短視頻新聞則一改傳統做法,以伴隨式的采訪方式放平視角,讓受眾跟隨執法者去新聞現場眼見為實。對于突發類新聞,短視頻可謂最佳呈現方式,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其信息早就在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出現,記者可以通過這些新媒體平臺獲取第一手資料并經過求證核實后,及時作為新聞報道發布。
(二)與深度報道相輔相成互為補充
獨有的技術特性讓短視頻的表達方式可視化、具體化和細節化,以短視頻為載體的新聞報道具有動態感,而且能夠捕捉精細瞬間,更真實地呈現新聞事實。因為受時長所限,短視頻新聞內容在廣度和深度上與長視頻新聞或長篇幅報紙報道相比則有著先天不足。因此,短視頻新聞與傳統深度新聞報道可以通過媒體融合來互為補充,以類似于“中央廚房”的融合新聞生產制作模式實現短視頻新聞“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的目標,以高效的傳播力和強大的輿論影響力成為地方廣播電視臺的話語利器。特別是電視新聞宣傳在當前新媒體快速發展的新時代要想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就要根據新聞事件引起的反響采取深度報道與短視頻相結合的宣傳推介方式,深度挖掘新聞價值,引起大眾廣泛關注,觸動大眾心靈與深層次思考,讓新聞宣傳的傳播價值與社會價值實現最大化。同時地方廣播電視臺還可以運用短視頻新聞的良好互動性與大眾建立起積極主動的互動機制,及時回應和解答與新聞事件有關的疑難點和爭議點,這樣不但能讓地方廣播電視臺真實了解大眾對于新聞宣傳的態度,還有效避免了新聞宣傳單線傳播可能導致的輿論失衡。
(三)“副話題新聞”成為短視頻新聞宣傳的重要發力點
“副話題新聞”是指從當前熱點事件和焦點問題的核心主題中衍生出的周邊新聞。一般來說,廣播電視臺等主流媒體因為版面和時長限制,在新聞宣傳的角度選擇上較為單一化和同質化,通常選擇熱點事件和焦點問題的核心主題與關鍵內容來報道,所以有時候難免顯得千篇一律。如果合理選擇與妥善加工“副話題新聞”,不但能夠有益補充重大活動與重大事件的宣傳報道,更加完整地呈現熱點事件和焦點問題全貌,“副話題新聞”豐富的細節與靈活的形式還能讓新聞宣傳令人印象更加深刻,產生更大影響力和傳播力。例如,剛剛結束的2022年北京冬奧會,不管是開幕式上的迎客松還是閉幕式上的送垂柳,不管是鳥巢上空綻放“天下一家”煙花還是各式各樣的中國美食,不管是充滿科技感的競技場館和生活設施還是青春洋溢的志愿者,各種各樣與此相關的短視頻副話題新聞在國內和國際的社交媒體平臺廣泛傳播,讓全世界網友津津樂道。尤為令人矚目的是圍繞吉祥物冰墩墩衍生而來的各式趣味小視頻,在國內媒體甚至國際媒體都大放異彩,一時間引發國際國內搶購熱潮,很好地在國際上宣傳了北京冬奧會,并以此為契機向全世界人民傳播了中國文化,展示了我國這個正在高速發展的大國實力和大國形象。
(四)構建短視頻UGC和PGC合作生產通道
優質內容是短視頻新聞制勝于市場競爭的法寶。UGC指由用戶原創的短視頻內容,其涉及面廣,因為專業性較弱所以門檻低;PGC是指短視頻有較強專業技術要求,質量和制作成本都較高。短視頻新聞如今已成為大眾新聞資訊消費的主力軍,各種新聞媒體每天都上傳著海量短視頻新聞,內容包羅萬象,既涉及國際和國內新聞,還把新聞觸角深入到大街小巷和鄉村集鎮。媒體機構的專業記者隊伍覆蓋面有限,但是隨著網民互動意識的提升,新聞現場目擊者會即時利用手機等智能手持設備拍攝現場并即刻發布。所以,地方廣播電視臺可以依托新媒體平臺構建UGC通道,吸引社會大眾主動發布隨手即拍的短視頻,從海量的短視頻素材里發現有新聞價值的線索,運用PGC深入開發UGC內容,拓展新聞采集渠道,為大眾提供更豐富更優質的新聞資訊。短視頻是新聞載體,新聞是核心,而真實是生命。UGC充實了地方廣播電視臺的新聞資源,豐富了新聞線索渠道,但必須由專業人士來保證所發布的短視頻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客觀性和導向性。為此,地方廣播電視臺要構建短視頻UGC和PGC合作生產通道,建立相應的視頻素材篩選與求證、制作與編輯、審核與發布的短視頻新聞制作團隊。
(五)強化短視頻新聞宣傳的策劃能力和創新能力
視頻往往意味著真相,所以短視頻新聞才讓人感覺真實可靠,才具有強烈的新聞震撼力并被大眾認可。從某種角度上說,精心策劃才能產生精品短視頻新聞。新聞策劃能讓短視頻承載和傳播更多有效信息,能節省人力、資金投入與時間投入。短視頻新聞策劃是完整而系統的綜合工作,需要地方廣播電視臺各部門進行資源整合和協調聯動,要及時按照新聞資源的發展和變化,全盤考量新聞策劃主題、內容、形式等,讓短視頻新聞策劃符合新聞事實與報道對象和采訪環境,讓短視頻新聞的播出效果最大化。地方廣播電視臺以創新思維豐富短視頻新聞表達方式,通過精心策劃,為大眾呈現第一現場影像素材所帶來的新聞信息,拓展大眾獲取新聞信息的新視角,讓大眾從短視頻新聞中獲取新感受,實現新聞信息的高質量和高效率傳播。[3]
四、結語
以當前的新聞傳播現狀而言,廣播電視臺的新聞宣傳在新聞市場和新聞受眾等方面仍然有著穩定的需求量和固定受眾率,對地方廣播電視臺的新聞宣傳來說,新聞理念和傳播方式都要繼續創新,才能增加新聞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地方廣播電視臺的新聞宣傳要開闊思路,讓新的媒介傳播方式豐富新聞宣傳,打造基于短視頻傳播的新聞信息,從而拓展新的宣傳視角,獲取更大的傳播效益和社會效益,提升自身的創新力和競爭力,實現地方廣播電視臺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鞠超.短視頻:移動互聯網時代內容資源的價值體現[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9(9):15-17.
[2] 魏璐芳.短視頻:主流媒體融合的傳播魅力[J].中國地市報人,2021(11):128-130.
[3] 陳偉.新媒體環境下短視頻新聞創新策略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20,41(1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