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摘要】沉浸式教學旨在讓學生和活動情境充分融合,參與其中的各項活動。隨著活動的推進,學生的參與度與思維也同步推進,讓每位學生得到相應程度的提升,使得教學效果也達到較為理想的狀態。
【關鍵詞】沉浸式;初中英語;思維;參與度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加速,各國之間的往來變得更加密切,因此外語的學習顯得格外的重要。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之一,在學科教學中愈發被重視。在語言教學中,沉浸式教學法得到了普遍使用,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為學生建立了使用外語交流的生活環境,增加學生聽、說語言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潛移默化間自然而然地提升語言溝通能力。從語言學習的角度講,學生只有真正沉浸在該語言的環境中,才會運用自如,輕松愉快地接受和完成學習任務,提升英語綜合能力。
一、巧用沉浸式教學法,優化課堂模式
1.營造和諧氛圍,誘發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經過小學階段英語課程的學習,初中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英語基礎,可以根據教師發出的簡單英語指令做出相應的反應。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形成規則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的指令對學生來說,意味著學習任務,他們會在任務的驅動下進行高效學習。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建立課堂規則,調整學生的學習態度,通過發出指令、布置任務等方式,讓學生有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在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并及時調整教學進度,為學生創造更合適的英語環境,樹立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
以牛津版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的教學為例,本單元主要是談論自己喜歡或是不喜歡的食品及原因。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不同種類食物的名稱,如hamburger、lem-on、watermelon等,以及會運用I like/hate….I dont like….Do you like…?等句型討論食品,表達個人喜好。教師利用“Welcome to the unit”的主要內容向學生發出指令,引導學生有目的地學習,讓學生逐步適應本單元的語言環境。教材中提供了多種食物的圖片,并在圖片下面注明了它們的英語名稱。初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英語能力,教師下達給學生具有一定拓展性的任務:“Pick one picture to describe it and ask your partner what she or he likes.”這種指令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食物的英文名稱,在不斷練習中強化學生的記憶。在描述這些食物時,學生需要對食物的特征有清晰的了解,這樣有利于學生將食物的中英文名稱進行對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探索、學習意識,形成強烈的責任感,提升語言的運用能力。
初中生可以在老師的指令下,高效完成學習任務,并及時反饋學習情況,教師也能夠清晰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和英語水平。在教學中教師要巧設指令,帶領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這樣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高效率地學習。
2.融入生活元素,凸顯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生活是學習語言的沃土,也是學生最熟悉的學習情境。在生活中,學生有許多自己熟悉的事物,有自己愛吃的食物,熟悉父母的作息,也熟悉生活中存在的諸如工作的早晚高峰這類的普遍現象。所以,教師可以將生活元素融入到英語課堂當中,讓學生就自己熟悉的事物進行談論,建立起學生主導型英語課堂。
以牛津版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2 Neighbo-urs的教學為例,本單元主要講鄰里關系。教師可以讓學生將這一教學主題,和自己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教師引導學生想一想自己的鄰居是什么樣的人,自己家和鄰居之間有什么難忘的經歷。有的學生說:“I seldom see my neighbors.I dont know what they look like.”有的學生說:“My neighbors often share their delicious food with me.Sometimes my mother would ask me to send them some small desserts that she made.”每個學生的情況都不相同,所以對于“Neighbours”這一話題的敘述也不一樣,但是給學生設置這樣一個主題,學生便會積極主動地討論,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學生討論得差不多的時候,教師可以適當地進行總結:“大家生活中的鄰居是這樣的形象啊,那我們現在來看看課文里別人的鄰居是什么樣子的吧。”引導學生開展課文內容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當讓學生記憶一些描述類的詞語,并運用到日常交流當中。
對于初中生來說,將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可以使學生放松下來,避免產生抵觸情緒。學生可以就自己熟悉的事物進行討論,使他們建立起自信心。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使他們逐步理解英語語言的使用方法。
二、巧用沉浸式教學,強化教學目標
1.利用角色扮演活動,糾正學生的英語口音。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已經學習了一段時間的英語,在深入學習英語這門科目后,有的學生喜歡上了英語,而有的學生因為學習過程中成績不佳,所以對英語產生了畏難情緒。基于此,英語教師應當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角色扮演活動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參與熱情。同時,在進行角色扮演的時候,教師可以關注學生的語音、語速和語調,根據學生的情況,設計出更加合理的教學方案。
以牛津版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5 Wild animals的教學為例,在本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活動,讓大家用英語討論野生動物及如何保護野生動物。文章的引導部分是兩只小動物的對話,對話簡短,符合讓多個小組進行角色扮演的條件。教師在上課時,可以跟學生說:“Now, we are going to learn a new lesson about wildlife. Before we learn new knowledge, we will play a game.Were going to act out something from the book.”教師讓學生每兩人一組進行表演,每個人的臺詞就是課文中Eddie和Hobo的臺詞,準備時間是5分鐘,之后進行小組展示。在小組分配角色、記憶臺詞的過程中,每個學生的活躍度都很高,因為臺詞簡單,所以每個小組都有表演的機會,這樣會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結合角色扮演活動進行英語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講述臺詞時,教師可以了解到每一個學生的口語水平,并可以在課堂上進行相應的指導,這樣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也有利于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英語發音。
2.利用雙語授課方法,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對于初中生來說,全英文授課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英語教師一般會采用雙語授課的模式。雙語授課模式不僅能為學生建立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為沉浸式教學法的實施提供支持,還能更好地為學生解讀課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利用雙語授課的過程中,學生將英文內容和教師解釋的中文對照起來,有利于學生進行英語知識的學習和記憶,掌握基礎的英語溝通技巧。需要注意的是,在運用雙語授課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英語能力,靈活運用相關的教學技巧,讓學生適應雙語教學環境,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以牛津版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5 Good manners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初步瀏覽課文內容,之后教師說:“Now, You have five minutes to summariz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and next express it in English.”如果有的學生表現出困惑的樣子,那教師可以用更簡單的詞匯傳達自己的意思,如果學生還是不明白,那教師就需要用中文為學生解釋,告訴學生他們要在5分鐘內總結這篇文章的大意,并用英語表述。在英語為主、漢語為輔的教學環境中,學生的學習專注度會更高。同時,在長時間的雙語教學模式下,學生能逐步掌握一些常用的英語句型,此時,教師就可以逐步增加英語在課堂教學中的比重,使雙語課堂逐步向全英課堂轉變。
利用雙語授課,能夠為學生提供全新的英語學習體驗,學生講英語的時間會慢慢增加,能夠極大地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同時,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用英語進行知識總結和回答問題,也培養了學生的英語邏輯思維能力。
三、巧用沉浸式教學,培養學生個人能力
1.創設提問情境,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能力。對于初中教師來說,學生對于各個學科的喜惡程度,是能夠明顯看出來的。有的學生很喜歡英語,每節課都會認真記錄筆記;有的學生會因為對英語語言的陌生,而不愿意去學習英語,產生厭煩情緒;有的學生則是在小學時就沒有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所以才對英語有抵觸心理。通過創設相關情境進行提問,將每一個學生都帶動起來,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思考問題,可以幫助學生逐步掌握英語閱讀技能,提高自主思考能力。
以牛津版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 3 Teenage problems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根據單元主題為學生創設相關情境,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比如說,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If you are facing these problems,how do you solve them?”因為初中生處于青少年時期,所以創設這一情境,能夠讓學生從自己的視角出發,思考如果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面臨這些事情該如何做。這樣一來,學生會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中進行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中主人公的情緒和行為,使學生完成高質量的課文閱讀。根據課文主題,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創設相關的情境,還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代入到故事情節當中,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課文內容是教師創設語境的重要依據,教師要根據課文主題和故事情節創設針對性的情境,使學生能夠從故事主人公的角度看待問題。在這一基礎上,教師提出引導性問題,可以使學生逐步學會獨立思考。
2.運用競技類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從某種程度上說,英語競技類活動對于提高個人英語能力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一方面,學生在英語競賽中能夠掌握一定的競技技巧;另一方面,學生能夠從其他選手的精彩表現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這對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主動性有著極大的幫助。
以牛津版英語九年級下冊Unit 3 Robots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結合信息時代,設置以“機器人在未來的發展”為主題的演講比賽,讓學生自己撰寫稿子,教師幫助修改。在比賽時,學生要脫稿演講,將自己的想法清晰地表達出來。在學生演講結束后,教師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在現場回答。演講比賽可促進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例如:撰寫演講稿,能夠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科技是我們在信息時代最熟悉的詞語,機器人主題也十分符合時代特色,讓學生針對這一主題開展演講比賽,他們可以就此寫下自己對未來的展望和對現階段機器人應用的看法。同時,在比賽中學生的英語口語可以得到鍛煉,現場反應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沉浸式教學為學生建立了適宜的英語語言環境,讓學生在英語環境下進行交流和互動,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和運用等方面的能力,實現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