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字平臺社會”時代,實體影院受到網絡流媒體、網絡短視頻平臺的沖擊,生存環境日益窘迫。然而,系統算法和大數據控制下的人們,又渴望走到線下,實現現場活生生的交流。在這種情形下,現場影院成為了實體影院突破經營困境、實現戰略轉型的重要抓手。現場影院起源于歐美,發展到日韓,其成熟的技術、經營模式對起步中的中國現場影院,都有可資借鑒的經驗。而在中國發展現場影院,要結合國情實際,既要頂層設計,又要借助社會力量,有策略地穩步推進。
【關鍵詞】數字平臺社會 共同感知社區 現場影院 4K+5G
2020年春節檔期,受疫情影響,徐崢以6. 2億元的價格選擇將電影《囧媽》在頭條系數字平臺(抖音、今日頭條、西瓜視頻、抖音火山版)及智能電視鮮時光發行播出,并在三天內取得了總播放量超6億,觀看人次達1. 8億次的成績。這一特殊時期的反常之舉,既代表著部分中國電影人在疫情時代的自救嘗試,也預示著以實體影院放映為中心的傳統電影制作、發行和放映模式的危機。尤其2022年三月份以來的國內疫情反撲,造成了實體影院的大面積關停,影院新增趨緩,放映場次首度出現負增長, 2022年上半年共放映5134萬場,較2021年同期減少20. 4%[1]。更值得重視且憂心的數據是,實體影院的觀眾上座率也從2017年的13. 6%下降到2022年上半年的6. 5%。拋開疫情、互聯網“熱錢”退場及內容生產模式化、套路化等因素,以抖音、快手等為代表的網絡短視頻平臺的迅速崛起,引發年輕人娛樂方式、生活方式的進一步網絡化、虛擬化和“圈層化”,成為了實體影院復興所面臨的新的時代困境。
2018年,抖音的日活躍用戶從3000萬猛升至 1億,因此被稱為抖音元年。抖音、快手等網絡短視頻平臺,以龐大的內容數據和用戶數據為支撐,通過精準的系統算法,牢牢地將用戶和流量鎖定在其感興趣的數據信息中,形成了令用戶沉迷且自適的“信息圈層”,從而進一步改變了娛樂消費模式和經濟形態。這種以大數據和算法為支撐構建起來的數字平臺,日益將互聯網用戶圈層化、社會化,從而被當代西方的研究者稱為“數字平臺社會(Platform Society)”[2]。日漸成型的“數字平臺社會”時代,實體平臺、實體的公共空間以及賴此而生的文化、經濟形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新冠疫情的出現,只是刺激和加速了數字平臺社會時代的到來。疫情期間,全球“云演出”、“云直播”、影片撤檔改網絡播出等現象蔚然成風,并收獲了大量流量和觀眾。
然而,“危”與“機”向來是相互轉化的。疫情期間長時間封閉與隔離,令人們痛切感受到現場交流和公共文化空間的重要性,這也為后疫情時代的電影、演出等嚴重依賴實體空間的文娛產業的復興提供了契機。疫情終將過去,“數字平臺社會”的影響力卻只會有增無減。電影產業必須要借機對傳統主流商業電影為中心的傳統業態模式進行重塑,重新對實體影院進行定位,探索新的轉型策略和可能性。現場影院(Event Cinema),既是數字技術發展的產物,也是傳統電影行業與戲劇、音樂、體育賽事等傳統文娛行業的跨媒介融合實踐,更是對電影產業新業態模式的創新探索,為實體影院的轉型并突破困境提供某種策略和可能性。
現場影院(Event Cinema),又被稱作非傳統內容影院(Alternative Content Cinema),主要指的是在實體影院內播放傳統的電影故事片之外的,以現場事件(歌劇、話語、舞蹈、音樂會演出、體育賽事等)的直播或錄播影像為核心,并延展至博物館展覽紀錄片及其它形式紀錄片的放映組織形式。作為數字高清技術的產物,現場影院旨在將傳統電影觀眾和廣泛的非電影觀眾吸引進實體影院,享受通過高清影像和數字音效設備帶來的高度現場性體驗,進而刺激和催化獨特的公共文化場域———共同感知社區(Perception Community)的形成,并成為了21世紀以來英美、歐陸、日韓乃至全世界范圍內實體影院的一種創新業態模式。
(一)從英美到歐陸、日韓:現場影院的起源和發展
現場影院起源自英美等國家早在20世紀上半葉就出現的廣播、電視直播節目。1923年1月8日,英國的BBC廣播公司首次廣播直播了英國皇家歌劇院制作的歌劇《魔笛》,從此開啟了高雅文化活動的廣播直播節目,并在20世紀20—30年代發起了一系列古典音樂的廣播直播活動,目的就在于“教育、分享與娛樂……我們的職責就是將人類知識、努力和成就的各個方面最好的一切都帶到盡可能多的家庭中”[3]。1936年, BBC開始提供電視服務,并逐漸克服了技術問題,成功實現了1938年英皇喬治六世加冕典禮的電視直播。1938年, BBC開始了溫布爾登、德比、足總杯決賽等一系列體育賽事的電視直播節目。
21世紀后,隨著高清數字技術的發展,數據傳輸穩定性和即時性得到大幅度提高的高清衛星接收器在大量實體影院得到普及,奠定了現場影院發展的基礎。2006年,美國大都會歌劇院在每周六下午場的廣播直播節目的基礎上,發起并推出了“大都會:高清現場(The Met: Live in HD)”的活動,開創了觀眾在實體影院觀看現場演出直播影像的先例,為那些無法到現場觀看演出的觀眾提供了便利和高清現場體驗,預售票被一搶而空,效果出奇良好。大都會歌劇院的現場影院項目的成功,引發了英國、歐陸的歌、舞劇院的效仿。英國皇家歌劇院(The Royal Opera House)、皇家芭蕾舞團(The Royal Ballet)、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The Bolshoi Ballet)、洛杉磯愛樂樂團( Los Angeles Philharmonic)等紛紛加入了高清直播的行列。
2009年,英國國家劇院效仿美國大都會歌劇院,上演了話劇《費德爾》(Phèdre),開啟了現場影院直播項目( National Theatre Live,簡稱NT Live)。2013年,話劇《理查二世》在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劇院上演,并同時開啟了皇家莎士比亞劇院現場影院直播項目( 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 Live,簡稱RSC Live)。NT Live和RSC Live的成功展開,進一步提升了現場影院的“活力”和影響力。越來越多的歐陸國家、日韓都加入到了現場影院的直播項目行列。現場影院的直播項目也日漸多元化,除了歌劇、舞劇、話劇和體育賽事類直播,還包括了演唱會現場、博物館等紀錄片項目。現場影院的票房收入也逐年增長,并于2019年疫情前達到相對峰值(見下表)。[4]

從上表可見,受到全球疫情影響, 2020—2021年度,現場影院票房普遍下滑。其中英國、愛爾蘭2020年度現場影院票房比上一年的相對峰值下降77%,占當年度英國、愛爾蘭電影總票房3. 229億英鎊的3. 8%,但仍為現場影院第二高的年度市場份額。之所以出現這一現象,除了現場影院內容節目的多樣化及供應增多之外,更深層的原因還在于現場影院節目填補了那些飽受疫情封閉困擾、尋求大銀幕和現場文化體驗的需求空白。數據顯示, 2020年現場影院的常客比例高于主流商業電影。
從現場影院的觀眾細分數據來看,現場影院歷來偏向于年齡較大的觀眾,主要是女性且年齡超過 45歲。以英國、愛爾蘭2020年度現場影院票房為例(見下表)[5],排名前三的為《安德烈·瑞歐:七十歲正青春》(音樂/演奏會)、《長靴妖姬》(音樂劇)、《大鼻子情圣》(戲劇/ NT Live)。其中女性觀眾占65%以上,《安德烈·瑞歐:七十歲正青春》和《大鼻子情圣》分別有80%和65%的觀眾在45歲以上。《長靴妖姬》則吸引了更多的年輕觀眾, 45%的觀眾在45歲以下。而從2020年票房前三的現場影院節目的觀眾細分數據來看, 23%是第一次進入現場影院的觀眾, 72%的觀眾與主流商業電影的觀眾交叉,只有5%的觀眾專屬于現場影院的常客。

值得注意的是,票房前十名中的《大衛·阿滕伯勒:我們星球上的生活》和《打破沉默:電影》為現場影院帶來了更多的年輕觀眾。《打破沉默:電影》90%是女性觀眾,且觀眾中75%是25歲以下女性。《大衛·阿滕伯勒:我們星球上的生活》24%的觀眾年齡在25歲以下, 27%的觀眾在25—27歲之間。《打破沉默:電影》是由韓國Big Hit 360公司制作的韓國男子樂隊組合防彈少年團(BTS) 2018—2019 Love Yourself世界巡回演唱會紀錄片第二部,截至2021年12月7日,全球現場影院票房為8954345美元[6]。
2022年3月12日, BTS在全球75個國家/地區的3711家影院進行了首次韓國演唱會的全球現場影院直播《BTS請求獲準———在舞臺上跳舞:首爾現場》,全球票房總收入達3260萬美元[6],一躍成為全球現場影院票房收入最高的電影。高票房收入既有疫情的因素,更深層的原因還在于韓國借助現場影院、數字平臺網絡等對韓國流行文化的大力推廣和輸出。日本則在全國400多家影院開設了現場直播業務,日本老牌娛樂公司AMUSE還成立了子公司LIVE VIEWING JAPAN,利用專用光纖通路在影院內直播演唱會和體育賽事,其中光是2018年就直播了120場活動,合作方遍布全球。同時,日本還積極向全世界的現場影院提供、輸出動漫電影。現場影院成為了日韓等東亞國家向全世界輸出文化影響力的有力工具和創新性業態模式。
(二)現場影院的技術運營模式與對實體影院的影響
毫無疑問,現場影院的最大魅力即在于給觀眾提供“現場(Live)”或“接近現場”的體驗,這分別對應了目前全球現場影院節目的兩種主要形式:一種是通過衛星傳輸和互聯網網絡實時傳輸的音視頻信號流,即直播節目;一種是通過預先制作好的高質量紀錄片,以DCP (數字電影包)形式傳輸,即錄播節目。無論哪種形式,現場活動音視頻信號的高質量、穩定和即時輸出,都成了現場影院信號傳輸的衡量標準。根據2019年歐洲電影論壇《現場影院(Event Cinema)調查報告》,在擁有少于10家影院的中小型電影放映商中, 79%使用衛星傳輸[7],而在擁有多于10家影院的大型放映商中, 97%使用衛星傳輸。可見衛星傳輸仍然是目前歐美現場影院放映商主流的傳輸技術選擇,具體技術運營模式參見下圖。
隨著網絡技術尤其是5G網絡的發展,網絡傳輸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得到很大提高,越來越成為眾多現場影院傳輸的首選路徑。首先,網絡數據的傳輸更便于控制,安全性更高,在帶寬等網絡基礎設施得到保證的前提下,能夠實現更高質量的音視頻數據的傳輸和對數據的編輯;第二,對于內容提供商來說,可監控處理、允許多端口訪問的音視頻數據,有利于提高特定內容(如體育賽事、游戲直播類等)的成本效益和可靠性。5G網絡技術的高帶寬、低延時、穩定性、強特性,能夠更有效地滿足現場影院節目的“現場性(Liveness)”要求,為觀眾提供更高質量、現場體驗感更強的視聽效果,從而成為了未來現場影院技術模式的發展趨勢。
無論是直播節目還是錄播節目,以“現場性(Liveness)”為核心要求的現場影院節目內容,在出現之初,都是對實體影院中優質主流商業電影內容的空白的補充。然而,隨著歐美、日韓現場影院經營內容的多元化、經營規模的擴大,隨著“數字平臺社會”時代的到來,現場影院卻以其“現場性”特征對以主流商業電影為中心的傳統業態模式進行了調整和重塑,從而為作為傳統主流商業電影放映空間的實體影院重新賦能,令其轉化為公共文化場域/共同感知社區(Perception Community)。
英國國家劇院NT Live項目的發起人大衛·薩貝爾(Dabid Sabel)在談起NT Live的初衷時曾說,“當你想到戲劇電影的時候,它正好是與它應該如是的樣子相反:在電影院的空間中,你能看到汗水,感受到戲劇空間的情感氛圍和熱度。這是怎么辦到的?但當我去看大都會歌劇院的現場影院節目時,我的確感受到了那種聯結。我想這很大程度上來自于一種共享的體驗。當你在家看電視,哪怕是直播,你都會忍不住去泡杯茶,但在這里,你買了票,且跟(其他現場觀眾)共同反應、鼓掌”[7]。在這里,大衛·薩貝爾指出了現場影院節目與普通電影、電視直播節目之間的深刻區別———基于實體影院作為共同感知空間的現場性體驗。通常而言,作為電影本體特征的“機械復制”是難以被“現場性”所取代的。而現場影院節目,無論是戲劇/歌劇電影,體育/電子競技賽事,本質上是一次借助于數字技術手段進行的“現場事件”的直播。正在發生的事件本身的魅力,借助于實體影院傳遞到觀眾中,并在共同空間內發酵,從而形成“共同感知、共同反應”的公共文化場域。
“數字平臺社會”時代,人的注意力、興趣和行為日益被數據化、碎片化、圈層化,平臺系統算法成為了隱形的、主導和控制人的有力工具,并由此延伸、改變了整個社會、經濟和文化的運行模式,表現在電影行業中,就是實體影院所面臨的網絡流媒體的沖擊。然而,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有意識的生命活動是人作為類存在物的本質特征,人的生活是人的自主意識構建的對象,“僅僅由于這一點,他的活動才是自由的活動。異化勞動把這種關系顛倒過來,以致人正因為是有意識的存在物,才把自己的生命活動,自己的本質變成僅僅維持自己生存的手段”[8]。日益被大數據和算法控制和異化的人,必然會尋求“人的自主意識”的構建,追求“自由的活動”,從而實現“人作為類存在物的本質特征”。這種“人的自主意識”,就體現在人們掙脫網絡控制,從線上走到線下,從孤島化、原子化的個人生存狀態轉而追求現場參與,進行共同的感知活動,在人與人之間的可觸可感的現場互動關系中感受自我的價值和力量。現場影院節目所提供的“現場感”,現場影院觀眾與(演出)“事件”、與現場其他觀眾之間的“現時現刻”的交流關系,就是這種體現了“人的自主意識”的“自由的活動”的本質所在,是被“數字平臺社會”時代“異化”的人的創造性實踐。正因如此,現場影院影響下的實體影院,作為公共文化場域/共同感知社區,才具有經濟和文化上的創新性、革命性意義。
2022年7月28日,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尹鴻發布了《2022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和《2022中國電影藝術報告》,分別從產業和藝術的角度梳理了2021年中國電影的發展情況。報告顯示, 2021年,中國電影市場各類影片產量、票房、銀幕數、觀影人次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均恢復至2019年的65%以上。報告在肯定了2021年度以來中國電影成績的同時,也指出了中國電影市場中存在的問題,即頭部影片優勢集中,“馬太效應”明顯。2021年,三部頭部影片《長津湖》《你好,李煥英》《唐人街探案3》合計票房約157億,占全年票房的三分之一。2022年上半年,頭部影片《長津湖之水門橋》《這個殺手不太冷靜》合計票房67億,占上半年票房的將近二分之一[9]。結合前文提到的2022年上半年實體影院上座率下滑的數據,不難看出,熱門檔期、爆款影片之外的實體影院普遍面臨著無片可播、內容乏善可陳、上座率低迷的窘境。2022年清明節檔期后的4月12—14日,全國單日票房下探到750萬以下的最低點,整個上半年單日票房不足千萬的有27天,營業影院票房平均單日5000元左右。數據真實顯示了實體影院非熱門檔期面臨的窘境,同時折射出了中國電影在內容生產、產業模式上的問題,疫情因素只是加速曝光了這一問題。
歸根究底,盤活實體影院和非熱門檔期,提供更多的優質內容是關鍵。現場影院提供的直播節目,無論戲劇/歌劇等演出、體育/電子競技賽事等,作為現成的優質影像內容,且在相關行業內得到過市場檢驗,成為了當下中國實體影院突破困境、戰略轉型的重要抓手。
(一)中國現場影院的發展現狀
中國現場影院是伴隨著高清數字技術影院的建設和網絡技術的進步而發展起來的。早在21世紀初,隨著中國第一批數字電影院的建設成功,國家廣電總局對數字影院的改造工程進行了初步探索,并于2002年5月31日率先在王府井影院對2002年世界杯賽事進行現場直播實驗[10]。2010年,《阿凡達》在中國的火爆上映,推動了國內3D影院的建設。2010年5月,中央電視臺、中影數字電影公司聯合部分國內數字3D院線宣布將進行2010年南非世界杯25場比賽的3D現場直播活動。然而,由于3D現場直播仍采取衛星通信技術,信號不穩定、影院信號轉制設備投入成本過高和直播中球迷情緒無法掌控等因素影響了直播活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最終導致了此次嘗試的取消和流產。但趨勢所向,電子競技、電視綜藝和體育賽事類的現場影院活動很快就在全國的院線紛紛試水。2012年,《中國好聲音》第一季就曾發起了觀眾“影院包場”觀看直播的活動[11]。2013年,作為《英雄聯盟》中國代理的騰訊,就率先嘗試在影院直播《英雄聯盟》賽事。2015年,騰訊則進一步與萬達院線合作,將《英雄聯盟》城市聯賽部分搬進影院,舉辦“萬達院線外卡賽”,直接讓選手到影院打比賽,觀眾在影院大屏幕上進行現場直播觀看。
演出類現場影院活動方面,自2012年開始, NT Live劇目開始陸續被引進中國。2014年3月, NT Live戲劇類節目《弗蘭肯斯坦》作為邀請展劇目在首都劇場展映。之后陸續有《人鼠之間》《深夜小狗離奇失蹤事件》《科利奧蘭納斯》等NT Live戲劇類節目在全國不同劇場進行放映,受到了戲劇觀眾和文藝青年群體的歡迎。北京奧哲維文化則自2014年開始積極引進國外優秀舞臺現場作品版權,發起了“新現場”品牌,組織錄播節目的高清現場放映活動。英國國家劇院、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皇家歌劇院、莫斯科大劇院、法蘭西喜劇院等多個世界級機構的戲劇、歌劇、舞蹈、展覽影像精品,借道“新現場”在中國展映。截至2022年1月,“新現場”放映劇目已達208部,覆蓋北京、上海、廣州等53地,放映超過9000場,觀影人次超過68萬人[12]。而“新現場”的高清放映活動,則突破了劇場等放映場所,拓展到了影院。
在自制現場影院節目方面,國家大劇院作為全國最高表演藝術中心,成為了試水的先驅者。2013年5月,由著名男高音大師多明戈主演的國家大劇院首部高清歌劇電影《納布科》完成拍攝制作,為1920?1080分辨率高清格式,拉開了國家大劇院“歌劇電影”制作的序幕。2015年,國家大劇院在歌劇電影《阿依達》的拍攝制作中首次采用4K超高清技術,并在2018年歌劇電影《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的拍攝制作中首次嘗試8K超高清技術。然而,盡管這批“歌劇電影”的拍攝制作受到了國外著名劇院、歌劇院的現場影院活動的影像支持,卻并沒有作為現場影院節目進行放映。
2019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發布了《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明確將按照“4K先行,兼顧8K”的總體技術路線,大力推進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和相關領域的應用。而隨著國內5G技術的成熟和5G基站的普遍建設,采用“4K+5G”技術的高清現場放映活動成為了可能。2019年5月11日,國家大劇院舞劇《天路》通過全球領先的“4K+5G”技術將高技術質量的電影級畫面實時傳輸到首都電影院14米寬的電影銀幕上。4K技術下的電影畫面是普通高清畫面分辨率的4倍,在5G網絡的保障下, 4K技術畫面以每秒50幀的高速率進行直播,保證了直播畫面的清晰度、穩定度和流暢性。2019年10月1日,《此時此刻———恭請新中國70華誕》天安門廣場閱兵式影院直播活動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13座城市、70家影院展開,共有12000名觀眾參與。這次現場影院直播活動,首次利用4K超高清技術將重大活動宣傳報道的電視直播信號引入影院,本次現場影院的傳輸方式考慮到5G網絡的商用程度不足,仍采取傳統的衛星通道,具體為專用語電影數字拷貝傳輸的中星10號[13]。
綜觀現場影院的未來趨勢和中國的技術實踐,5G甚至未來的6G網絡傳輸因其高帶寬、低延時、穩定性強和覆蓋面廣的優勢,終將成為現場影院的主流技術模式。而在5G技術領先全世界、5G基站占世界60%以上的我國,“4K+5G”的技術優勢將有利于實現我國在現場影院領域的彎道超車。
(二)中國現場影院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實施策略
通過梳理中國現場影院的發展歷程,我們看到,盡管中國在現場影院領域內有著后發的技術優勢,但仍然存在政策障礙、產業發展初級且不成系統、技術標準不統一、優質內容轉化率不高、觀眾觀影習慣尚需培養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在中國發展現場影院,推動實體影院經營戰略的多元化,需要借鑒和總結歐美、日韓現場影院發展的經驗和教訓,并結合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國情實際,進行全盤規劃和頂層設計,大力培育、發展現場影院市場,打通政策、產業、技術、內容和觀眾等各環節和層面,分層次、分階段地穩步推進、落實。
1.從政策面來說,需要突出解決的就是實體影院放映現場影院直播節目面臨的政策障礙。目前,我國并無明文規定或法律禁止在實體影院內放映直播節目內容。然而,國內絕大多數影院的經營許可證上所限定的經營范圍僅限于“電影放映、食品銷售、國內廣告制作”等,直播內容等相關業務屬于典型的“灰色地帶”。國內影院組織的電子競技賽事直播往往被包裝成非盈利內容,例如2019年完美世界影城舉辦的Dota2 Ti9線下觀賽活動,影院方面就沒有單獨出售觀賽門票,而是推出了價值218元的完美豪華大禮包,內含飲料小食、電影周邊、健身房/射箭館體驗券等,而兩日的“觀賽權益”則被注明僅僅是附贈品[14]。而實體影院做直播,除了經營范圍的障礙,還面臨著管理部門對消防、安全等方面問題的監管限制。2010年南非世界杯25場賽事影院直播活動的夭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來自管理部門出于安全考慮的叫停。而關于戲劇/歌劇/音樂會/演唱會等類直播內容,面臨著國外現場影院較少面對的問題———對內容的審查機制。
然而,面對這些政策面的障礙,現場影院仍然有其發展的基礎。2021年11月,國家電影局發布《“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其中就提到,“要開發多層次多元化電影市場,密切關注、準確把握全球電影產業及視聽科技發展趨勢,積極培育新型電影消費模式,多元融合,擴大電影消費規模,增加電影業整體收益”[15]。現場影院就是當前全球電影產業及視聽科技發展趨勢”、“新型電影消費模式”之一。而對現場影院安全管理、內容審查等政策層面障礙,則皆有各自相關行業的管理法規、成熟制度可資借鑒。突破政策面障礙,就要主動進行頂層設計,由國家電影局牽頭,會同國家工商總局,以白名單形式,將直播業務列入實體影院的經營范圍,掃清現場影院的準入障礙。同時,國家電影局應與國家體育總局、文化和旅游部等相關部委協作,進一步制定現場影院直播業務的安全管理、內容審查等配套制度的相關法規,建立現場影院直播內容的審查機制和相關安全保障條例,為行業發展徹底清除政策障礙。
2.從產業面來說,中國現場影院的發展比較初級,沒有能夠形成從版權交易、內容制作到轉播發行、宣傳放映的成熟盈利模式和產業鏈。就直播內容而言,中國當下已經有成熟的體育、電子競技賽事和優質的文化演出,擁有直播內容版權的機構主體也有相當的意愿通過現場影院直播拓寬經營渠道、增加利潤和市場影響力。目前“試水”的相關體育、電子競技類賽事直播,都是在相關主辦方的推動下實現的。2022年7月28日,中國國家話劇院聯手中國聯通,運用5G+8K技術,推出了話劇《鐵流東進》的線上直播,通過中國聯通app、沃視頻、中國聯通官方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同步播出,當晚在線觀看人數突破65萬,而同時開發的數字藏品(數字舞臺收藏品、限量版收藏短片) 8000片則同時售罄。然而,“云直播”的成功建立在免費收看的基礎上,將觀眾引導進現場影院觀看直播,才能夠有效地實現版權收益,建立成熟、穩定的盈利模式和產業鏈。
目前而言,突破這一產業困局的關鍵就是要將現場影院產業鏈中關鍵利益主體缺失的一環補齊———即依托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中國演出行業協會、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等建立現場影院行業協會,引導社會資金、力量組建制播一體的轉播公司,從而形成從演出方(版權內容提供方)、轉播方(內容制作及轉播)、實體影院院線(發行放映)的一條龍的產業體系。現場影院直播節目對數字高科技的要求,使得直播內容的攝制、制作與數字信號轉播、電影院放映的技術規格實現高度適配和統一。在現場影院行業發展剛剛起步,未能實現高度分工的現階段,只有制播一體,才能將中間環節中分散的產業利益聚集起來,從而形成強有力的利益推動,進而形成有活力的市場主體,盤活產業鏈條中的上下游。未來制播一體的轉播公司,可以采取靈活的經營方式,既可以單純提供直播內容制作及轉播服務,與上游演出方(版權內容提供方)、下游實體影院進行分賬,也可以在形成一定規模和具有資金實力后,以批量方式買斷直播版權內容,直接與下游實體影院分賬,在承擔風險同時,也面臨著利益最大化的機遇,從而進一步深化、發展現場影院的產業鏈。
3.從技術面來說,正如前文所分析指出的,采用4K/8K+5G技術進行網絡傳輸是我國現場影院領域能夠實現彎道超車的前瞻性部署。目前,我國是全世界5G技術領先的國家,截至2022年8月,我國已經建成5G基站超過184. 5萬個,終端用戶超過4. 5億戶,均占全球60%以上[16]。高覆蓋率保證了未來的實體影院、劇院利用5G技術實現4K/8K超高清信號的采集、制作、傳輸、分發和放映,提升傳輸碼率和信號傳輸的穩定性。在仍保留傳統的衛星傳輸技術模式的同時,要大力推進以4K/8K+5G技術為基礎制定統一5G通信服務提供方、轉播方和實體影院放映方的技術標準,大力對5G基站覆蓋率高、影響面廣的區域內的實體影院、劇院、直播活動發生場所進行技術標準化改造。破局的關鍵仍然需要進行頂層設計,由國家電影局、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聯通/移動/電信等相關部委、企業牽頭,制定統一技術標準和改造方案,從而為現場影院的發展提供高效且標準化的技術基礎設施。
4.從內容和觀眾面來說,目前我國可供給現場影院的直播內容成熟度不一,觀眾粘性也不盡相同,對產業和盈利模式至關重要的現場影院觀影文化沒有培育出來,觀眾還普遍不習慣付費進實體影院看直播。因此,培養觀眾對直播內容的粘性,進而愿意付費去實體影院現場觀看直播的欣賞習慣,是內容和觀眾層面實施策略的最終目標。
目前,以體育、電子競技賽事、偶像團體/流行音樂演唱會為主的直播內容相對成熟,觀眾圈層普遍年齡較輕,觀眾粘性、參與熱情高,行動力、消費力強,從這類內容做起,能夠較快速培育、形成現場影院觀影文化。而戲劇、歌劇、舞蹈、音樂會等高端文化演出類直播內容,則較依賴知名度高的頂級演出機構,觀眾圈層普遍年齡較高,以城市中產家庭、白領、文藝青年等為主,觀眾粘性高卻覆蓋面較小。然而,同時應當看到,在二三四線城市的觀眾群中,同樣潛藏著欣賞高端文化演出的消費欲望,需要被引導并激發出來。因此,在內容和觀眾層面,應該首先在現場影院中發展并推出體育、電子競技賽事、偶像團體/流行音樂演唱會等直播內容,制造流行文化現象,形成現場影院良性盈利模式和觀影文化。同時,應該以國家大劇院、國家話劇院、中央歌劇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等一批國內頂級演出機構為核心,利用優質內容的文化影響力推出高端文化演出類直播內容,首先在一、二線核心城市建設、鋪開現場影院院線,待觀影文化培育成熟后,再進一步向三四線城市下沉。當現場影院觀影文化、市場培育成熟后,就可以探索現場影院內容的多元化、個性化,例如博物館展覽紀錄片、戲曲演出直播等,進一步發展細分的現場影院觀眾圈層和市場。
在創造性活動中實踐自我價值,是永恒的人類追求,也是文明和文化發展的根本推動力。體現在“數字平臺社會”時代,就是人們試圖掙脫系統算法和大數據控制,渴望線下現場人與人之間活生生的交流,制造同頻共振的公共文化場域/共同感知社區。無論實體影院當下面臨著何種困境,只要堅信人類的精神性追求,堅信文明和文化的力量,就會對實體影院作為典型的公共文化場域/共同感知社區抱持信心,并從中找到轉型和突破之道。現場影院,就是強化實體影院作為公共文化場域/共同感知社區的重要轉型策略。在中國發展現場影院,既要看到我們在認識上、發展程度上的不足和特殊的國情,又要客觀看待我們在5G技術上的優勢,結合實際,進行頂層設計和全面規劃,穩步推進,為“數字平臺社會”時代的實體影院,開拓出一條獨特的多元化經營的戰略轉型之道。
注釋
[1]藝恩數據. 2022上半年中國電影市場報告[R]. 2022-07-05
[2] VanDijck, José, Thomas Poell, Martijn de Waal. The Platform Society: Public Values in a Connective World[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8 (4)
[3] Janice Wardle. Outside Broadcast?: Looking Backwards and Forwards, Live Theatre in the Cinema—NT Live and RSC Live [J]. Adaptation Vol. 7, No. 2, pp. 134-153.
[4]英國現場影院協會官方統[EB/ OL]. 2022-08-12. https: / / eventcinemaassociation. org/ news/ event-cinemabox-office/
[5] IMDb全球票房數據庫統計[ EB/ OL]. 2022 - 08 -12. https: / / www. boxofficemojo. com/ title/ tt12850582/
[6]英國現場影院協會官方統計[EB/ OL]. 2022-08-12. https: / / eventcinemaassociation. org/ bts-permission- to -dance-on-stage-seoul-live-viewing/
[7] Guillaume Branders。李志永編譯。2019歐洲電影論壇《現場影院(Event Cinema)調查報告》[J]。現代電影技術. 2020 (7) . 38
[8]卡爾·馬克思.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編譯. 1844年哲學經濟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8: 53
[9]尹鴻. 2022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2022中國電影藝術報告[R]. 2022-07-28
[10]吳曉鈴.首家數字電影院月底直播世界杯[N]. 2002-5-21
[11]王曉易.影劇院看電視?“中國好聲音”熱播背后的連鎖效應[EB/ OL]. 2012 - 08 - 13. https: / / www. 163. com/ ent/ article/88PKUKN300032DGD. html
[12]廖陽。像打地鼠一樣打盜版,做高清戲劇放映的他們難在哪[EB/ OL].澎湃新聞. 2022-05-10. https: / / m. thepaper. cn/ api_ prom. jsp? contid=18016249
[13]李志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4K超高清電視節目影院直播中的難點與思考[J].現代電影技術. 2020 (05) . 49
[14]江宇琦.大銀幕上搞直播,能幫助電影院過冬嗎[EB/ OL].澎湃新聞. 2019- 08- 26. https: / / www. thepaper. cn/ newsDetail_ forward_ 4257690
[15]“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S] .國家電影局官方網站. 2021- 11- 09. https: / / www. chinafilm. gov. cn/ chinafilm/ contents/141/3901. shtml
[16]楊思琪、徐凱鑫.我國運營商5G投資超過4000億元[EB/ OL].新華網. 2022-08-10. http: / / www. news. cn/ fortune/2022-08/10/ c_ 1128905212. 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