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新興媒體應運而生,自媒體就是其中一種。自媒體具有內容豐富多元化、信息傳播快速化、傳播主體去中心化、操作簡單化以及準入門檻低等特點,因此受到廣泛關注和青睞。大學生是自媒體的忠實用戶,他們的思想行為都受到了自媒體內容的極大影響,其中有積極影響,也包含消極影響。因此,在自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創新實踐對糾正大學生思想認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價值。基于此,文章以自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創新實踐為主要研究內容,分析自媒體對高校思政工作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提出自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創新實踐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以此來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健康發展。
關鍵詞:自媒體;高校;思政工作;影響;創作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12-0184-03
“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進行了論述,黨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這為自媒體時代高校思政工作指明了發展方向。
(一)對高校思政工作的積極影響
1.可以更好地體現高校思政工作的時代性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大學生更好地成長成才。思政工作的開展不僅僅是為了使學生對思政課程有更清楚的認識和了解,同時還要對影響大學生的道德和價值觀的因素進行詳細分析和總結,找出完善建議和方法,這樣才可以更好地提高思政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引導大學生成長發展,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1]。
自媒體時代,大學生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傳播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和內容。現階段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形式、教學內容都比較單一,通過自媒體可以創新思政課程的教學形式,豐富教學內容,豐富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方式,激發大學生對思政課程學習的興趣,從而達到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目的。另外,高校思政課程中蘊含著非常多的理論內容,這些內容在新時代的發展下又有了更豐富的內涵,利用自媒體,可以更好地傳播發展這些新內涵,有利于學生對這些內容進行深入的理解學習[2]。
2.完善了高校思政教學工作模式
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化發展的過程中,高校對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認識,特別是認識到了培養高素質、高思想道德水平人才的重要性。因此,很多高校開始改革創新思政教育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自媒體的發展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了教學方式,例如自媒體提供了豐富的教學模式,利用音頻、圖片、視頻等,可以將思政課程內容以多樣化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同時,自媒體時代的到來也拉近了大學生和教師的距離,利用自媒體時代的通信技術,緩解了教師的教學壓力,使得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學生進行線上交流互動,增進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感情,提高了教學效率,優化了教學效果[3]。
另外,自媒體還推動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自媒體技術和高校思政工作的融合,可以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首先,自媒體為大學生學習思政課程提供了更多的方式和途徑,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獲取思政知識內容的途徑更多,獲取的有用知識和信息也更多,對大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其次,大學生還可以通過自媒體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同學、朋友、教師及時進行溝通交流,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
最后,自媒體的發展還為大學生社交提供了便利,大學生可以通過自媒體認識更多的朋友,隨時聯系,隨時學習,相互幫助,相互學習,緩解了大學生面對面交往時的尷尬。
(二)對高校思政工作的消極影響
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和途徑越來越多,但是信息的安全性無法得到保障,一些大學生受到網上不良信息的干擾,思想價值觀、行為模式等受到了很大的不良影響,大學生的思想動態開始朝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增加了高校對大學生思想的監管難度[4]。另外,在思政工作開展中,自媒體的運用提高了高校育人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但是也帶來了很多消極負面影響。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較多,學校很難及時發現大學生的思想動態;網絡中各種信息泥沙俱下,社會經驗和防范意識不足的大學生成了不法分子的目標;電信詐騙、超前消費等事件時有發生,對大學生造成了非常大的傷害,也增加了高校的管理難度。
自媒體是信息技術和網絡飛速發展下的產物,也是時代進步、社會開放的重要表現。自媒體逐漸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對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能夠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為了更好地開展日常思政教育工作,學校必須結合創新實踐,意識到創新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思政工作方式。基于此,文章主要從四個方面開展研究。
(一)融入自媒體新理念,轉變高校思政工作模式
自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創新實踐,首先需要思政工作者對自媒體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充分認識自媒體對思政工作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將自媒體新理念和高校思政工作結合,轉變高校思政工作的理念和模式。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普及,自媒體已經全面覆蓋了學生群體,學生獲取信息知識的途徑和渠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自媒體在傳播發展中,更加關注用戶的體驗感,很多受眾群體開始從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信息傳播的主體。在自媒體時代發展的影響下,高校需要將自媒體思想和理念融入思政工作,結合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狀態和思想表現,開展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5]。
比如,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轉變原來單向輸出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在轉變的過程中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多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獲取教育工作反饋,創新思政課程教學內容。另外,在思政教育討論會議中,還要多關注大學生的觀點和意見,多和學生進行思想探討,通過交流溝通的方式引導大學生的思想認識朝正確方向發展。
此外,高校在思政工作開展過程中,還要學習自媒體信息的傳播模式,調整以往思政工作中單純文字的表述方式,結合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凸思政教育工作內容的立體性,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在選擇思政工作內容時,高校思政工作者還要借助自媒體的特點和優勢,將一些時事政治、國際熱點新聞事件等引入思政教育工作,拉近思政教育工作和現實生活的距離,同時還要創造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的機會,更好地體現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價值和意義。
(二)培養一支高水平的思政工作團隊,提高自媒體的運用效率
自媒體是一種新興的媒體,準入門檻較低,但是其應用仍然需要專業知識作為支撐來實現預期效果。因此,高校應培養一支高水平的思政工作隊伍,這支隊伍要有比較高的自媒體運用技能和能力,可以充分運用自媒體技術開展思政工作。
第一,高校要加強對思政工作者自媒體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教育,可以通過自媒體培訓來提高思政工作者的自媒體知識水平和應用能力。
另外,高校相關部門的領導還要為自媒體培訓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充足的資金和制度保障,完善自媒體培訓教育制度。
第二,高校要組建一支專業的自媒體運營團隊,聘請專業的自媒體運營技術人員,保障自媒體運營團隊的正常工作,為高校思政工作和自媒體的結合提供技術和團隊保障,完善高校信息傳播機制,也為高校思政教育影響力的提升提供技術支撐,為高校思政工作的高效開展奠定基礎。
(三)構建思政自媒體平臺,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自媒體時代的到來打破了原來信息傳播的時空限制,模糊了傳播者和受眾之間的界限,為用戶之間的及時動態交流溝通互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因此,在高校思政工作開展中要充分發揮自媒體的特點和優勢,掌握自媒體運用的主動權,構建學校自己的自媒體平臺[6]。高校要利用微信、微博、QQ空間等自媒體平臺,構建屬于自己的自媒體網絡,同時還要在高校的各個院校、班級、社團中構建多層級的自媒體平臺,利用這些平臺擴大思政工作的覆蓋范圍,利用自媒體平臺將思政教育內容傳播到校園中的各個角落。
另外,高校還可以通過自媒體平臺發布思政教育內容,將其第一時間傳遞給學生,以此減少信息傳播速度慢帶來的受眾流失問題。
在思政自媒體平臺上,學生還可以發表對思政內容的看法和意見,這樣一來,思政工作者就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關注和解答學生的疑惑和問題,加強思政工作者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
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利用思政自媒體平臺,教師還可以提前發布相關的知識學習內容、學習任務,學生可以提前預習,在課堂上提出自己的疑問,由教師解答,這種方式實現了教師和學生的多層次互動,教師也可以從學生那里及時獲取教學反饋,從而更好地解決自身不足和問題,創新思政工作開展方式,優化提高思政工作的效果和質量。
(四)加強對高校自媒體內容的監管,遵循高校思政工作開展原則
自媒體時代,信息數量呈指數級增長,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信息內容有好有壞,質量參差不齊,有真實信息,有高質量信息,同時也有缺乏真實性和可靠性的低質量信息。
高校在思政工作中應用自媒體,需要遵循思政工作的開展原則,對自媒體信息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安全性等進行監督管理,自覺承擔起監管職責,保障從自媒體中所獲取信息內容的安全性、真實性和可靠性。
第一,高校要建立完善的自媒體監管機制,可以采用關鍵詞篩選的方式,剔除暴力、黃色、低俗等不良信息內容,同時思政工作者還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對自媒體中的內容進行檢查瀏覽,剔除其中隱藏著的不良信息內容,從而提高高校大學生獲取信息的質量和水平,減少負面信息帶來的風險[7]。
第二,高校要制定和完善相關的規章制度,對自媒體平臺中發布不良信息的行為起到約束作用,打造良好的自媒體環境。
高校要針對學生使用自媒體平臺的行為,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和原則,糾正學生搜索不良信息的習慣,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舉報不良信息的行為,以此更好地控制大學生對不良信息的獲取。
此外,高校在利用自媒體平臺開展思政工作時,還要構建輿論應對機制,把控高校的輿論走向,增強和不良虛假輿情抗爭的信心。
同時,高校還要明確自身的政治立場、態度等,更好地指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為其發展指明正確的方向,抵抗網絡中不良輿論的影響和干擾。
高校在結合自媒體和思政工作的過程中,還要針對自媒體網絡信息不斷轉變發展的特點,堅守思政工作的原則,確保思政工作人員、大學生所獲得的信息內容的準確性和正確性,使高校思政工作樹立權威形象,更好地突出其教育和引導價值。
自媒體時代,高校的思政工作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自媒體不僅給高校思政工作的開展帶來了積極影響,同時還帶來了消極影響,比如帶來了很多不良信息、影響了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形成等等。
因此,高校在思政工作開展過程中,要重視自媒體時代背景,不斷進行創新實踐,通過融入自媒體新理念、轉變高校思政工作模式,培養一支高水平的思政教育工作團隊、提高自媒體的運用效率,構建思政教育自媒體平臺、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加強對高校自媒體內容的監管、遵循高校思政工作開展原則等策略,實現高校思政工作的創新發展,為大學生實現更好的發展構建良好的環境,同時也更好地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健康的價值觀念和較高的思想道德素養,促進大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1] 楊佳樂.新媒體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的創新與實踐:評《思想政治教育前沿問題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21,41(24):2.
[2] 趙喬辰旭,李改改.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實踐探究[J].文學少年,2021(11):0255.
[3] 肖宇,帥嚴偉,周宇.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微黨課”的探索與實踐[J].記者觀察,2021(9):42-44.
[4] 劉陽,陳韻.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路徑創新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21(6):87-88.
[5] 張明,高慎晶.基于媒體融合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模式研究[J].集寧師范學院學報,2022,44(1):17-20.
[6] 張慧芳.淺談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的創新與實踐[J].大學:思政教研,2022(1):193-196.
[7] 楊娜.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分析[J].中國報業,2018(16):34-35.
作者簡介 嚴彥蕾,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教育政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