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醫學圖書是醫學知識的重要載體。新時期我國對醫學圖書質量有著更高的要求,醫學圖書出版中,把關能力在維護意識形態安全、促進醫學進步、提高出版社雙效益方面均發揮著重要作用,研究把關能力的提升在當下具有重要的意義。文章分析當前醫學圖書中政治、科學、作者和選題策劃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出現問題的原因,并列舉相關案例,發現醫學圖書出版把關能力的提升重點在于在嚴格遵守國家行業規范的前提下增強責任編輯把關意識和提升把關能力,進而從圖書選題策劃、作者遴選、流程把關三個方面提升把關能力,提出醫學圖書把關能力需要緊跟國家行業最新要求、積極借助數字科技手段等建議,旨在保障出版優質的醫學圖書,促進我國醫學圖書出版行業和醫學的繁榮發展。
關鍵詞:醫學圖書;圖書質量;把關能力;提升策略;思考
中圖分類號:G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12-0215-03
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圖書出版領域進入了大發展階段,出版了大量優質圖書,在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等方面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當前,我國每年出版圖書多達幾十萬種,其中不乏精品佳作,也存在粗制濫造的產品。市場上一些醫學圖書質量低劣,不僅基本的語言文字存在差錯,而且存在知識性和科學性的錯誤,甚至出現意識形態上的問題。因此,探討醫學圖書出版的把關能力并研究提升把關能力的策略有著重要的意義,將促進新時期的出版社和責任編輯以更強的把關意識和把關能力在醫學圖書質量提升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醫學圖書出版的把關是指在醫學圖書出版過程中,出版社、作者和責任編輯對醫學圖書內容的政治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等重要方面進行把關,評價其整體質量,判斷其是否達到出版標準。醫藥衛生出版是出版行業里較為特殊的領域,直接關系到醫藥衛生人才培養的質量,其肩負我國醫藥衛生人才培養的重任。
(一)醫學圖書出版把關能力的提升有利于維護意識形態安全
圖書是意識形態的主陣地之一。雖然醫學圖書屬于科技類圖書,但在醫學圖書出版和編輯過程中,責任編輯仍需要時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對書稿所有內容進行把關,全面審查文字、圖片、表格以及數字拓展內容,重點識別政治立場、政治傾向、政治觀點的錯誤,杜絕消極的、錯誤的意識形態借醫學圖書進入我國。
醫學圖書出版行業要積極履行使命和職責,積極在文化領域、新聞出版領域作出貢獻,傳播社會正能量、弘揚時代主旋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以醫學圖書的策劃編輯為例,可以結合編輯自身專業知識,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挖掘相關選題或引導作者將典型案例寫入醫學圖書中,如從2009年開始,國家開展“貧困聾兒人工耳蝸/助聽器搶救性康復項目”,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教材引入了此案例,既介紹相關學科知識,宣傳了該項目,又展現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
(二)醫學圖書出版把關能力的提升有利于促進我國醫學進步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需要優質、創新的圖書在教育、學術、科普等領域提供支撐。圖書出版行業更需要嚴把質量關,促進優質內容建設,把質量視為企業的生命。編輯和作者也需要把質量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弘揚工匠精神,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例如,人民衛生出版社的五年制臨床醫學規劃教材自1978年第一輪出版至今,為我國千百萬醫學生的培養和成才提供了根本保障,推動了高等醫學本科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促進了我國醫藥學的發展和進步。
(三)醫學圖書出版把關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提升出版社雙效益
以出版社為代表的文化企業基于國家的要求和自身的使命須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出版醫學圖書的相關出版社更加需要重視圖書內容建設,因為醫學是人民生命相托的特殊領域,更加需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承擔起為人民服務的社會責任,而優質的圖書也會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兩者相輔相成[1]。
在國家相關質量管理規定和要求下,全國各出版社均結合自身出版工作和實際情況不斷摸索優化,最終形成了適合自身特點的、操作性較強的質量管理體系。從醫學圖書的內容上來看,目前醫學圖書出版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問題。
(一)醫學圖書出版中政治錯誤難以識別
把好政治關是醫學圖書出版的第一關,也是出版底線。醫學圖書主要是科學技術方面的內容,較少涉及政治及意識形態等問題,責任編輯處理稿件時往往注重數據等內容的準確性,忽略政治問題,或者醫學書稿里的政治問題常常具有隱蔽性的特點,這與我國現代醫學受西方醫學影響、中西方學術交流頻繁有關。例如,某圖書中一組統計數據以一幅世界地圖區塊來表示其分布情況,表現中國情況時,祖國大陸和臺灣地區是不同的灰度,這就有損我國領土的統一、完整,是隱藏的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政治錯誤。
(二)醫學圖書出版中科學錯誤真偽難辨
醫學與自然科學(如生物學、物理學、化學等)和社會科學(如心理學、倫理學、管理學等)有著密切的聯系,醫學圖書中科學錯誤種類多樣。這些錯誤不僅要求作者和編輯嚴謹認真,而且需要具備較豐富的專業基礎知識,這樣才能全面把握圖書內容,這就對作者和編輯的科學把關意識和把關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對于責任編輯而言,出版社雖然會招聘相關專業的員工,并分配不同的學科方向,但是責任編輯在遇到陌生、不確定的內容時,還是要多查多問,反復思考核實,否則內容不夠嚴謹,甚至會產生嚴重后果。
(三)醫學圖書出版中主觀錯誤難以消除
醫學圖書中常出現兩類主觀錯誤。一類是作者態度不認真端正。較為常見的有標點、字詞、邏輯語法、知識等方面的錯誤。簡介、序言、前言、圖片、表格、附錄、數字內容等非正文常是責任編輯審稿疏忽的地方。作者和編輯態度不嚴謹、不認真,有可能導致嚴重后果。例如,臨床操作手冊中常見補鉀治療,如果補鉀劑量或單位出現錯誤,就會從良藥變毒藥,甚至危及生命。另一類是作者主觀性太強。醫學圖書屬于科技類圖書,作者撰寫時隨意表達自己的觀點、態度,導致與客觀事實不符合。例如,有作者認為我國很早就有安樂死的理念,其一個論據是古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表述。這樣主觀上牽強附會的表達極大地削弱了該圖書的權威性。
(四)醫學圖書出版策劃有余,但反饋不足
出版社和責任編輯往往更加注重新書的選題策劃,對于維護出版后的圖書、及時反饋讀者方面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和重視。維護圖書和反饋讀者分主動和被動兩種形式,做好此項工作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圖書的質量問題。
初版圖書經過嚴格的“三審三校”編輯出版流程后投放市場,并沒有經過市場的檢驗,沒有完整的圖書生命周期。千萬讀者認真研讀后會發現圖書中有各種錯誤和問題,及時確認并勘誤這些錯誤和問題,有助于提升重印書和再版書的質量。
例如,一本醫學科普書籍,讀者來信指出書中插圖出現低級知識性錯誤,人體骨骼本應該是12對肋骨,而原書圖中畫了15對肋骨,這個錯誤明顯是因作者大意和審校人員把關時疏忽圖中信息造成的。
我國出版行業對圖書的把關已有各種成熟有效的機制,如責任編輯的準入機制、“三審三校”的流程機制、重大選題備案機制。下面主要從醫學圖書責任編輯如何做好選題策劃、確保合適作者、出版流程落到實處三個方面探討醫學圖書把關能力提升策略。
(一)多重維度考量選題策劃
選題策劃是整個圖書出版流程的前提和基礎,是體現編輯把關意識和把關能力的首要環節。對于醫學圖書選題策劃主要需要考慮以下三個方面。
1.是否滿足時代責任和使命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當前,應實現新時代的新作為,把握出版的時代內涵。例如,人民衛生出版社2021年“中國好書”《大醫馬海德》的策劃出版。
2.是否基于發現創新選題策劃
圖書編輯要堅持問題導向,深入探索研究,從社會生活中發現新題材,從科學研究中發現新亮點,從國家政策中發現新趨勢。不能在陳舊的選題和內容中躊躇不前、反復翻炒,與提升出版雙效益背道而馳。
3.是否根據出版社行業特色和個人專長特點選題策劃
出版社應更加重視自身特色、定位及品牌,編輯個人也應在職業發展中形成自己的專長。無論出版社還是個人,選題策劃應有整體長遠的規劃,忌散、亂、雜。如醫學專著策劃,不僅要精準聚焦圖書研究的一個“點”,還可以整體考慮上下游相關的這條“線”,與這門學科發展的這個“面”契合,產生追蹤、傳播,甚至引領學科發展的效果[2]。
(二)遴選、培養結合,確保合適作者
好的作品源于合適的作者,合適的作者主要涉及遴選和培養兩個方面。在作者遴選方面,以人衛社規劃教材為例,按照《普通高等學校教材管理辦法》等文件施行,編寫人員應政治立場堅定,學術功底扎實,有良好思想品德、社會形象和師德師風,并具有足夠時間和精力開展教材編撰工作,尤其教材編寫人員應經所在單位黨組織審核同意,由所在單位公示。在編委團隊的組建上,編委單位和編委新版教材兼顧穩定和更新,實行主編負責制,確保主編的權威性,副主編的代表性和編委的廣泛性。在作者培養方面,一是努力成為專家型編輯,既掌握扎實的醫學專業知識,又具有精湛的編輯出版技能,無障礙地與專家溝通。二是要有伯樂精神,善于發現優秀作者,有時同行推薦也可能有意外的收獲。三是尊重和幫助作者,有些作者雖然是行業專家,但是缺乏編寫精品圖書的經驗或信心,編輯應積極溝通、鼓勵和感染作者,并制訂詳細可行的方案[3]。
(三)層層把關到位,保證稿件質量
編輯應做到全流程參與,層層把關,參考人民衛生出版社的“九三一”質量控制體系[4]。
一是選題的“三次策劃”:根據國家政策導向、行業發展方向進行宏觀策劃;根據市場需求、出版社戰略進行中觀策劃;根據讀者、作者、編輯三者實際情況進行微觀策劃。
二是選題的“三級論證”:責任編輯論證;編輯部門內論證;選題委員會論證。
三是編寫團隊的“三級遴選”:對主編、副主編和核心作者的遴選。
四是編寫稿件的“三次會議”:主編會、編寫會和定稿會。開好主編會有助于套系圖書頂層設計。編寫會有助于明確每本書分工、進度和特色。定稿會上要求認真審定內容、解決問題、達成共識。
五是社內流程的“三個關口”:交稿、發稿和付型,以“齊、清、定”為原則做好上下流程交接工作。
六是書稿的“三審制度”:初審、復審和終審。
七是圖書設計的“三級審核”:圖書裝幀設計經美術和版式設計人員、編輯和作者、主任和公司領導三級審核。
八是清樣的“三審三校”:清樣審讀經過主編、責任編輯和校對人員三次審改,校對人員進行三次紙稿校對。
九是書稿的“三段質檢”:在付型、樣書、入庫三個生產環節把控生產印制質量。
醫學圖書出版雖然比較成熟規范,但是隨著國家和行業新導向、新要求的出現,以及科學技術的新發展,醫學圖書出版把關能力的提升面臨新的要求和挑戰。
(一)及時更新國家行業把關要求
編輯在策劃、審閱等工作環節均需要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最新文件精神、學習最新價值理念、掌握最新行業規范,才能做好圖書內容的把關。例如,2022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指出當前我國科技創新正在快速發展,面臨的科技倫理挑戰越來越多,需要有效防控科技倫理風險。醫學圖書屬于科技類圖書,涉及生命科學、醫學、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科技倫理,及時熟悉掌握相關要求對于高質量把關非常重要。
(二)借助數字科技提升把關能力
編輯出版行業的發展必然是以數字出版為未來主要的方向。將數字科技應用到出版行業各個方面是促進把關能力提升的有力方式。例如,編輯在審稿階段使用嵌入Word或WPS文檔中的黑馬校對軟件或方正審校軟件開展審校工作,這些軟件均整合出版相關國家標準及行業規范,可以支持常見錯別字、行業不規范術語、敏感詞的檢查[5]。
新時期醫學圖書出版的質量提升機遇與挑戰并存,對醫學圖書出版的把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確把關能力的重要性、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提升的策略是圖書出版機構、科研院校、作者和編輯等單位和個人都要認真思量的課題。醫學圖書出版把關能力的提升將助力醫學出版行業和醫學學科的發展,最終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助推健康中國的建設。
[1] 關于推動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指導意見[N].人民日報,2015-09-15(006).
[2] 遲云.一個編輯的視角:如何做好選題策劃[J].中國編輯,2019(1):33-37.
[3] 劉紅霞.醫學精品圖書在深層溝通中誕生:再談醫學圖書策劃編輯與作者的溝通[J].科技與出版,2012(7):41-43.
[4] 杜賢.堅持“九三一”質量控制體系,全程全員全面提升圖書出版質量[J].科技與出版,2013(3):4-6.
[5] 程軍.編輯出版質效提升中的新技術應用分析與展望[J].科技與出版,2021(12):87-90.
作者簡介 常帆,本科,編輯,研究方向:醫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