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模式在高職高專院校應用廣泛,少量本科院校也有相關應用探索。文章以國內各級各類大學生學科競賽項目為依托,以應用型本科院校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的新媒體方向課程群為個例,采用實證調研的方法,分析課程群目標學生需求,發現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對新媒體方向認可度高,在學習需求上更傾向于鍛煉專業技能和實踐動手能力。此次教學改革起始時間為2021年4月,旨在激發學生興趣、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在為期2年的教學實踐中建立一種系統化的“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模式的新媒體相關的課程設計,在執行該課程設計的過程中總結出建設團隊凝聚力、拓寬選題思路、注重創意構思、建立良性競爭的四個執行要點。
關鍵詞:“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教學改革;新媒體方向;課程群;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12-0037-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校級教改項目“‘以賽促學,課賽結合’模式在新媒體方向教學中的應用探索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10105003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指出,“重點評價職業學校產教融合等情況,探索建立應用型本科評價標準、突出培養相應專業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1]。這是繼2015年教育部下發《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后的又一重磅文件,也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一)應用型大學建設的需要
目前高校教育中,單純學校的授課無法實現知識從書本上的文字到實踐操作經驗的轉化。因此,“以賽促學”逐漸受到應用型高校教師的關注。“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教學模式是指地方本科院校的課程教學與社會實際需求相結合,將行業和用人單位的需求與日常教學相融,通過參加與專業相關的技能大賽,切實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和實踐能力,增強教學過程的應用性、包容性和廣泛性,實現賽教融合、學賽合一[2]。“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教學模式不僅會提高和鍛煉學生的技能,還會促進教師素養和專業水平的提高,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3]。要想發展成為一所高水平的應用型大學,“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課程群建設是發展的突破口。
(二)課程群目標學生需求
通過隨機抽樣的方法,調查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 212名學生的真實需求,得到有效問卷212份(見下表)。

經過調查發現,在未來職業選擇中,策劃運營管理崗位(廣告策劃、活動策劃)最熱門,比例達到67.24%。其次是公職崗位(公務員、事業單位、社區),最后是行政人事崗位(行政專員、文員)。在學科競賽參與態度上,選擇積極參與的學生占比接近70%,不想參與的學生占比低于10%。此外,20%左右的學生態度是無所謂。在學科競賽參與優勢的調查中,90%以上的被調查學生認為有利于實踐能力的鍛煉,65%以上的學生認為有利于后續的就業,77%左右的學生認為可以增長見識、拓寬視野,3%以下的學生認為沒有好處。在參加相關比賽的劣勢的調查中,58%以上的學生認為沒有壞處,30%左右的學生認為比較占用課余時間,10%左右的學生認為比賽含金量不高及獲獎沒有任何幫助等。
通過調研,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對新媒體方向認可度較高,在未來職業選擇中對新媒體方向的工作具有濃厚的興趣。大部分學生認為參與學科競賽有利于課程學習和以后的就業,參與意向明顯。這也充分說明目標學生群體在學習需求上與“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新媒體方向課程群改革目標是完全一致的,“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課程改革將進一步激發學生興趣,提升學習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在開始課程設計之前,首先基于專業培養目標和應用場景整理分析新媒體方向的課程群。
(一)基于培養目標和應用場景的課程群改革總體設計
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圍繞立德樹人,培養具有公共精神的,能夠勝任政、企、校、媒工作的,具有寫作策劃、平面設計、數據調查、運營管理技能的新型復合型人才。基于這一培養目標和應用場景,以賽賦能,習技潤心,有針對性地開展“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課程改革。如平面設計與制作嫁接全國高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大賽和全國高校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的公益海報設計賽事,創意文案與活動策劃嫁接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策劃案賽事,融合新聞編輯嫁接全國大學生融媒體作品大賽,新媒體營銷與運營嫁接江蘇省大學生新媒體設計大賽。
(二)具體課程設計方案
以參加各類高質量學科競賽為主線,努力創設真實工作情景,從而完成高質量課程設計。思路如下:

以創意文案與活動策劃課程為例,具體課程設計方案如下。
1.確立職業角色
課程伊始帶領學生了解職業角色,同時明晰廣告公司內部的機構設置、人員分工和創意策劃部的重要職責。按照真實廣告公司的分工,按照課堂實際需要4~5人一組,分為創意、設計、文案、AE(溝通)以及機動崗位組長。學生明晰小組內分工和職業角色后,結合課程學習和后期學習實踐,對未來可能從事的工作有了較準確的認識和理解。
2.下達項目任務
廣告公司中,項目任務來自客戶,而“以賽促學”模式中,課堂教學任務來自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下文簡稱“大廣賽”)公布的各種策劃案的命題。大廣賽的時間安排為每年3月左右發布當年比賽命題,每次發布大約10項命題。在春季學期伊始,命題尚未公布時,課程教學的內容主要為廣告策劃理論、對往期命題的解讀和對優秀作品的分析說明。命題發布后,學生基于已學理論知識自主選擇。各組選擇項目任務時遵循以下兩項原則:一是避免重復,二是選擇熟悉品牌,深入發掘品牌內涵。
3.分析職業能力
廣告策劃作品有其特殊的職業能力要求。以大廣賽廣告策劃案為例,完成一個作品需要經過調查分析數據、構思創意、撰寫文案、平面設計等幾個關鍵環節。相對應的素質能力要求是能夠洞悉目標消費者、制作消費者畫像、準確把握產品的核心賣點和內涵、尋找新穎的切入點、構思策劃作品的呈現、撰寫具有吸引力的文案以及設計符合產品和創意的海報、包裝和PPT等。通過這個過程,學生逐步掌握各環節的工作內容和能力要求,并有針對性地分步驟學習和實踐。
4.創設學習情境
在整個工作過程中,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學習和工作的真實情境。譬如,構思創意環節,組織學生進行頭腦風暴討論;創立真實的團隊,人員分工明確;老師(終極客戶)針對性地提出修改意見,最終完成作品。該階段學習情境設計的核心是模擬真實的甲方及競爭者,同時提出時限和質量的雙重要求,給予學生真實的工作情景體驗,讓學生在真實情景中爆發潛力。
5.完成項目任務
沿著創設的真實學習情境,通關之后將會完成小組策劃作品。其中,小組互評和老師評價(客戶)較高的項目將會參賽。廣告公司完成策劃項目后會有總結,對于課堂教學而言,總結也十分必要。對于老師而言,可以總結經驗,提升后續教學質量;對于學生而言,分享喜悅和創作樂趣并表彰優秀作品有利于培養真實的工作興趣。
(三)“以賽促學”模式的執行要點
近三年,筆者連續帶領學生參加大廣賽、全國高校數字媒體設計大賽,在執行過程中,筆者總結出以下一些具體的執行要點。
1.增強團隊凝聚力
在真實的新媒體工作環境中,團隊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課程開始就著手組建團隊。團隊組建以自愿結合為主,配合需要調劑,團隊組建一經完成就需要確定團隊(公司)名稱、團隊口號、團隊分工及個人介紹,每年學生們都會在隊名和口號上融入了積極向上的青春熱情,同時有的學生會巧妙地把小組成員的名字融入隊名和口號,增強凝聚力。
2.拓寬選題思路
以2021年大廣賽為例,共發布10個命題。命題各有不同,“理想照耀中國”為公益命題;“全國大廣賽”是賽事推廣命題,商業品牌共有8個;“娃哈哈”和“愛華仕箱包”是常駐命題,另外6個是新商業命題。指導學生選題時要充分考慮命題的自身特點,也要充分“因材施教”,針對學生團隊自身的情況綜合考察。一是鼓勵大家參與新發布命題,常駐命題可能會與之前的作品有創意沖突;二是選擇熟悉的品牌或感興趣的品牌,了解是深入發掘獨特創意的前提。比如2020年,有一名學生經常在個人社交平臺上發布潔面產品測評信息,對美妝潔面產品類別和特點等有較全面的掌握,對各護膚品牌的定位和宣傳也有較多認識,那么“俊平洗面奶”主題就比較適合她。
3.注重創意構思
創意是廣告策劃作品的靈魂,一個作品的優劣根本上是創意決定的,而創意思維的培養卻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創意構思中,可分三步走。一是扎實理解經典廣告理論,“USP理論”“品牌形象理論”“實施重心法”“定位理論”等講解透徹,達到人人熟知的地步;二是每日創意打卡,注重平時積累,在課程開始就設置好每日創意打卡環節,以兌換相應的平時分,鼓勵學生們注重記錄一些靈感并分享在釘釘課堂群里,營造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氛圍;三是把創意方法應用到實戰中,團隊更注重“頭腦風暴”“合作互評”,個人可以使用“聯想思維法”“逆向思維法”等。在2021年江蘇省大廣賽商業策劃案評比中獲得省級優秀獎的“海棠花開”俊平洗面奶新品策劃案,將傳統四藝——琴棋書畫與海棠花開結合,與“俊”相識、與“俊”相知到與“俊”相許,層層遞進。在濃郁的中國美學氛圍中實現產品的傳播升級。
4.良性競爭
與廣告公司的實際作品一樣,學生參賽作品需要經歷反復精益求精的修改,這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在作品評價階段開啟分階段小組互評,包括廣告調研環節(PEST分析、競爭者分析、消費者分析)、廣告策略環節、廣告預算環節,每個部分都需要互評打分,此項機制可以更好地激發同學們的良性競爭意識。分階段完成繁重的工作,有利于作品的完善。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新媒體課程群中多數是考查課,因此沒有理論考試,學生完成的項目任務即為最終的期末作品,占有60%的成績比重,“課堂作業+課堂表現”占學科成績的40%。成績評定由“教師打分+學生互評”組成,因此會有小組提報環節。該環節鍛煉了學生的演講能力,評分圍繞創意、設計、文案、提報四個方面進行。賽事成績公布后,及時對獲獎學生給予物質和學分獎勵。學院制定了學科獎勵評定辦法,指導教師和學生按獎勵辦法中的規定獲得數額可觀的獎金。學科競賽成績也是學生評優評先的衡量標準。一般說來,根據獲獎等級兌換的素質學分,往往能令學生在評優評先中獲得較好的名次。學分和物質的雙重獎勵也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
經過“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教學改革,紫金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新媒體方向課程群逐步形成了與現實接軌、“真實工作化”的課程設計,“專業化”的課程執行以及“標準化”“定量化”的課程考核。在2021年一年的學科競賽中,筆者指導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在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和全國高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大賽中獲得國家級二等獎1項、省級等級獎8項、省級優秀獎1項,其中作品《致敬老兵》從全國11315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第十三屆大廣賽廣告策劃案的全國二等獎。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所有學生在新媒體方向學科競賽中獲得國家級二等獎2項、國家級優秀獎1項、省級等級獎21項、省級優秀獎3項,在同類學校中遙遙領先。
“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模式的人才培養首先設置在真實化的工作場景中,可以切實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快速積累經驗,提升職業素養;其次,手握高質量獲獎證書,也有利于學生的真實就業,對其他學科教學亦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1] 新華社.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 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2020-10-03.
[2] 左武榮.高職院校“賽教融合與賽崗融通”的實踐探索[J].天津電大學報,2019,23(3):50-52.
[3] 劉丹丹,孟秀香,蘇紅,等.臨床技能競賽促進醫學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以賽促改、以賽促訓、以賽促教、以賽促學[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6):20-21.
作者簡介 劉楊,碩士,助教,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媒介文化、傳播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