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和互聯網金融的不斷創新變革,傳統金融消費逐漸退出了人們的生活圈,取而代之的是互聯網金融消費風起云蒸,尤其是在大學生市場中備受青睞。但是,互聯網金融平臺和大學生二者之間信息不對稱、不平衡的狀態,導致大學生互聯網金融消費信用風險增大,引發消費困擾甚至悲劇。因此,針對大學生金融消費產生的一系列問題,給大學生不斷加強互聯網金融消費引導與教育,樹立良好的消費觀是非常必要的。
二、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消費行為調查分析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文選取合肥經濟學院金融學院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線上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進行研究,總收集649份,其中有效問卷615份。問卷調查的內容包括在校大學生年齡、性別、理財能力、個人基本花銷、消費信貸平臺選擇以及消費習慣等。
(二)研究對象的基本特征
表1所示為研究對象基本情況的匯總,統計調查結果得出以下信息:(1)參與本次調查中的男女比例較為均等,男生總體占比為49.59%,女生總體占比為50.41%;(2)從調查群體家庭戶口類型來看,城市戶口、鄉鎮戶口、農村戶口占比分別為53.66%、16.26%及30.08%,較為顯著的是樣本中來自城市的同學占較大比例;(3)從每月生活費的統計中得出,47.15%的學生生活費為1000-1499元之間,32.52%的學生生活費在1500-1999元之間,另外只有極少數學生的生活費在1000元以下或2000元以上,由此可知絕大多數大學生的生活費是有限的。
(三)研究對象在“互聯網+”背景下的消費行為現狀
1.調查結果顯示,有94.31%的學生生活費主要來自家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學生現階段沒有自主賺錢的意識和能力。但也有少數學生可能因為家庭原因,會想著幫助父母減少壓力,自然而然也就會選擇打零工等一系列勤工儉學的方式來賺取生活費;
2.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后獲得了金錢支配的自由。在消費習慣的調查中,32.52%的學生是能省則省,34.15%的學生會先做消費計劃再花錢,但也有33.33%的學生都秉著想花就花的消費理念,這部分學生消費隨意、盲目,遇到喜歡的產品容易出現沖動消費的心理,更傾向于感性消費;
3.由于有限的生活費不足以滿足學生在“互聯網+”背景下的消費,在被調查的學生中,有將近半數的學生都有過超前消費的行為;
4.校園貸款由于其速度快且方便的特點深受大學生的歡迎。就拿最常見的貸款方式來說:支付寶的螞蟻花唄、借唄,京東白條都是同學們最常用的選擇。從調查結果上來看,有90.24%的學生在消費信貸工具的選擇傾向上都選擇了支付寶(花唄、借唄)。
三、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的構建
本研究在對數據進行整理后,對可能影響超前消費的因素進行分類,并對分類結果是否具有顯著性進行檢驗;接著利用數據的相關性分析進行影響大學生超前消費因素的初步篩選。在此基礎上,利用二元Logistic回歸建立大學生超前消費的影響因素模型。
Logistic分析分為二元和多元,本質是一種相關性回歸分析,其研究的變量可以分類也可以不分類。此時我們可以引入下列logistic函數:
因為不能實際觀測概率P,只能觀測到結果Y=1和Y=0。因此每個P都是一個伯努利隨機變量,所以我們可以寫成Pr(Y=1)=P;Pr(Y=0)=1-P,記pl(xi)=Pr(G=l|x),gi∈{1,2,…,K}為第i個個體觀測到的因變量值,即第i個影響大學生超前消費因素的分類。但由于上式使用起來較為繁瑣,且呈非線性狀態,為便于觀測,我們將其進行取對數處理,構建新的logistic回歸公式如下:
上式嚴格服從二元Logistic分布,P表示沒有發生的概率,1-P表示發生的概率。研究的被解釋變量Y只會有數字1和0,所以使用新構建的模型時,也希望本來原始數據是1,那么模型擬合出來的=預測值也盡可能地接近于1,本來原始數據是0,模型擬合出來的預測值也盡可能接近于0。且等號右側的X1,X2等均為影響因素。代表估計參數,分析上稱其為回歸系數。
四、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行為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以研究超前消費為例
(一)超前消費帶來的問題
1.造成攀比心理,不利于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健康
當今社會的一些年輕人,面對一些高于自身消費能力的商品,他們往往喜歡選擇借助外力一蹴而就,很典型的一種手段就是超前消費。超前消費心理是一種病態的消費心理,將自己實際的消費水平置之度外,盲目攀高,追求物質消費,使得大學生的拜金主義思想日益嚴重。這種心理一旦風靡起來,就很容易使人們掉入“陷阱”之中無法自拔。
2.導致信用受損,產生金融風險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金融信貸平臺應運而生。由于方便、快捷的原因,許多學生在生活費不足想要超前消費時,會選擇各類金融信貸平臺。如表2所示,類似于螞蟻花唄和京東校園白條這樣的借貸方式,他們往往會以很誘人的信用額度以及寬松的還款期限吸引大學生的眼球。只需要一張身份證,幾千幾萬的額度是很常見的事,這會使大學生花銷在不知不覺中遠遠超過自己實際的償還能力。從用了第一張信用卡,借了第一筆花唄,借唄,從此就過上了填坑的日子。等真正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就導致信用受損,從而引發后續的一系列問題。
除此之外,大學生由于缺乏金融基礎知識、風險防范意識薄弱,在生活費不足以滿足自身消費時,會容易受到假信息的誘惑,可能會選擇不正規的平臺,落入金融騙局,泄露個人信息給不法分子,從而造成經濟損失,產生金融風險。
(二)基于二元Logistic回歸對超前消費影響因素的分析
1.指標體系構建
在研究影響超前消費的因素時,本文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法中的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因變量為是否存在超前消費行為。根據調查問卷中的數據,自變量為個體因素和經濟因素兩個方面,分為性別、年齡、生源地、余錢處理方式、是否存在網上消費、是否存在戀愛消費、是否有消費記賬的習慣7個影響因素,構建如表3所示的指標體系。
解釋變量間的相關性如上表所示,可以看出各解釋變量間具有微弱的相關性,如是否存在戀愛消費與是否存在網上消費之間的相關性為0.232,具體各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之間的關系,我們將通過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分析。
2.模型結果及分析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個人因素(性別、年級、生源地)都未對超前消費產生影響,對是否超前消費影響較為顯著的是余錢處理方式、是否存在網上消費、是否存在戀愛消費、是否有消費記賬的習慣。
由上表可知,線性模型為:
模型自由度為1,我們主要看顯著水平p值。當p<0.05時認為模型的自變量對因變量存在很大的影響關系,由上表可得p值為0.006,小于0.05,說明當有余錢時是否會馬上花光(X4)對超前消費有著顯著性影響,具體是正相關還是負相關看偏回歸系數(B),偏回歸系數(B)大于0則為正相關,偏回歸系數(B)小于0則為負相關。表中的偏回歸系數(B)為負,即選擇不會把余錢馬上花光的學生,可能不會存在超前消費。
由上表可知,線性模型為:
模型自由度為1,通過上表可知網上消費(X5(1))的p=0.006<0.05,顯著性非常好,即認為模型的自變量對因變量存在極大的影響關系,通過上表,X5(1)的偏回歸系數(B)為-1.038lt;0,不存在網上消費與超前消費呈負相關,即不存在網上消費的學生,就可能不會存在超前消費。
由上表可知,線性模型為:
模型系數的綜合檢驗p值等于0.019,小于0.05,說明戀愛消費對超前消費有顯著性影響,且偏回歸系數為負,不存在戀愛消費與超前消費負相關。
由上表可知,線性模型為:
自由度為1,記賬習慣(X7(1))的綜合檢驗p值等于0.028,小于0.05,具有顯著性,說明是否有記賬習慣對是否有超前消費行為有影響,偏回歸系數(B)=0.828大于0則為正相關,即沒有消費記賬習慣的人,有可能產生超前消費。
綜上所述,個人因素(性別、年級、生源地)都未對超前消費產生影響,對是否超前消費影響較為顯著的是余錢處理方式、是否存在網上消費、是否存在戀愛消費及是否有消費記賬的習慣。
五、對策及建議
(一)養成良好的記賬習慣
對于大學生來說,記賬是一門必修課,有合理的消費記賬習慣可以幫助大學生的花銷更有規劃,更能掌握自己的資金去向,也能為以后的理財奠定基礎。從模型分析中可以看出,沒有記賬習慣的人更容易產生超前消費行為,學校和家庭應引導學生主動養成消費后記賬的習慣,避免非理性消費。
(二)加強家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引導
家庭對大學生消費行為習慣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從記事起,父母的消費習慣就開始影響著孩子。步入大學后,由于大學生對互聯網金融消費的認知不到位,就會產生盲目追求物質生活的現象,或者是出現不在個人承受范圍內的消費。因此,能否合理使用生活費,父母的引導就顯得至關重要。合理給予大學生生活費,營造良好的家庭消費習慣,對大學生的財商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樹立正確的戀愛觀
根據模型結果可以看出,戀愛消費可能會促使大學生產生超前消費。誠然,大學生正處于情竇初開的年紀,各種節日、紀念日都需要給對象買禮物,有些人可能會超出自己的經濟實力,產生超前消費,因此,要正確樹立大學生戀愛觀,在這件事上,家庭和學校應該同步且盡早進行。大學生愛情的意義在于彼此照亮,共同成長,而不是一起頹廢。大學生是一個新時代的棟梁,應該把理想、道德、義務和事業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兩人需要相互鼓勵、共同進步,而不是追求一時的快樂與享受導致超前消費,甚至校園貸等違法行為。
(四)重視宣傳教育
現如今,市面上的商品琳瑯滿目,人們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也隨之提高。而大學生正值青春年華,就需要花費更多的金錢來滿足自己的欲望用來從各方面提升自己,所以消費需求也日漸豐富。但是,當下大學生的心理狀態還處于相對稚嫩的階段,金融知識匱乏,消費思想不夠成熟,不理智,盲目追求奢侈物質生活的消費行為難免發生,而此類消費行為已經超過大學生自身的能力范圍。因此,無論是高校還是社會各界都應幫助大學生更深層次地了解互聯網金融平臺,理性對待互聯網金融消費,樹立正確理智的消費觀,拒絕超前消費,盲目跟風,規避金融風險,減少損失。
(五)規范金融平臺
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今天,網上金融平臺種類繁多,像阿里旗下的螞蟻花唄、京東提供的免息分期付款平臺等,這些都能夠幫助大學生實現一些對奢侈品的追求,以此來誘導大學生進行超前消費,但由于大學生的金融知識匱乏,消費心理不成熟,可能會過度進行超前消費,出現還不上,導致信用受損的情況,為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各類金融平臺應當針對大學生的使用增加限制條件,如降低對大學生的申請使用金額,縮短還款日期、限制使用頻率等;且目前各類金融平臺花樣百出,良莠不齊,國家有關金融部門應當提高金融平臺的準入門檻,并且做好對金融平臺的監管及整改,堅決杜絕不法分子利用網站對大學生進行套路貸或非法借貸的情況出現。
結 語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在大學生與互聯網金融消費的頻繁接觸中,大學生的消費方式無疑會受到影響,其消費觀念也會有所改變。互聯網金融一方面可以帶給大學生“動動手指,貨就到手”的這種方便快捷的消費體驗,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大學生一旦沉浸其中,超前消費、盲目消費等一系列問題也會隨之產生。抵制不合理的消費需要以思想教育為基礎,制度保障為輔助。家長要培養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消費記賬習慣;學校要引導大學生樹立合理的消費觀及戀愛觀,只有從思想上抑制不合理的消費欲望才能避免過度消費的發生。國家相關機構也需要加強對借貸平臺等進行嚴格的管控,提高用戶注冊年齡,從而促進消費市場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