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民間藝術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其歷經上千年的歷史傳承逐漸形成不同的體系,并且各自具有獨特的表現形式與風格。它不僅是中國上千年歷史的見證者,更是中國從古至今民眾生活習俗的記錄載體,蘊含著中國文化中的風俗習慣、道德觀念、價值觀念等元素,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民間藝術的形式多為家庭或個人進行創作的貼近人民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包括戲曲、舞蹈、器樂、手工藝、美術等。多樣的民族民間藝術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起著重要作用,對塑造民眾的價值觀、歷史觀、世界觀具有深刻意義。
一、民族民間藝術保護與傳承的價值與意義
(一)有利于藝術教育的開展
民族民間藝術具有獨特的文化魅力,是審美性與實用性的結合;現代藝術所呈現的審美性、實用性與民族民間藝術殊途同歸,兩者具有共同的內涵。因此,民族民間藝術和現代藝術同樣具有提高民眾審美和創造力的特性,民族民間藝術也同樣適用于現代藝術教育。可以將民族民間藝術作為藝術教育的基礎,其蘊含的獨特的文化價值與藝術價值能夠為教師進行藝術教育提供參考。
(二)有利于現代藝術的發展
民族民間藝術并不是無源之水,其根植在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之上,宗教的發展、民眾生活習俗的變遷都跟民族民間藝術相關。通過對民族民間藝術的深入研究,能夠使現代藝術獲得隱藏在傳統文化中的思想、民眾喜好、審美觀念等,從而為提升現代藝術起到積極作用。例如:民眾經常將“福”字倒貼以期盼好運降臨,其內含的“福氣到來”的意味表達出民眾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現代藝術也會將這些元素添加到作品的設計之中。
(三)有利于拓展藝術設計空間
民族民間藝術雖然已經傳承上千年,但其藝術表現形式卻是在不停進步的,因此可以將其作為拓展現代藝術設計空間的幫手。民族民間藝術能夠為現代藝術創作者提供無盡的藝術靈感,通過巧妙的設計方式將現代設計方案與傳統藝術形式結合起來,既能夠協助現代藝術更好地發展,也能為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保護與傳承提供助力。
二、民族民間藝術保護與傳承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民族民間藝術自身的劣勢
民族民間藝術難以傳承的原因之一便是其傳播方式存在局限性。多數民族民間藝術的傳承主要依賴口傳身教以及家庭內部傳承的方式,經常出現由于傳承人去世而導致傳統藝術失傳的現象;并且民族民間藝術學習領悟所需時間較長,相較現代藝術而言回報率過低,這些因素導致大多數年輕人不愿意去接觸與學習傳統藝術。另外,民族民間藝術的表現形式較為單一,例如作為傳統手工藝代表的濰坊風箏與剪紙,其結構與技法流傳上千年沒有多少改變;并且由于濰坊風箏攜帶不太方便,導致很多人不愿意去了解和接觸,長此以往,民族民間藝術一直屬于閉門造車,因缺少創新活力而逐漸被其他藝術品替代。
(二)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保護組織保護傳承力度不夠
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保護組織對于保護與傳承傳統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存在兩種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保護組織,一種是由政府機關扶持創建的官方文化藝術保護組織,另一種是自發的民間文化藝術保護組織(又分為非營利性文化藝術保護組織和營利性文化藝術保護組織)。將兩種文化藝術保護組織進行對比,官方文化藝術保護組織擁有的學者、專家更多,但研究及保護成果轉化率不高,在民族民間藝術推廣方面有所欠缺,與普通民眾聯系不緊密。而民間組織雖然積極性較高,但大多普通民眾對民族民間文化藝術興趣不高,缺乏專業度,導致民間文化藝術保護組織缺少新鮮血液。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民族民間藝術的保護與傳承。
(三)缺少完善的保護與傳承機制
相比中國其他行業內部機制的不斷改革與創新,民族民間藝術的管理機制缺少可持續發展性。由于中國民族民間藝術表現形式眾多,并且不同藝術的保護方式也存在較大差異,加上各地政府民族民間藝術保護意識不足,導致民族民間藝術難以得到良好的保護與傳承。雖然各地政府紛紛出臺了相關保護措施,但大多形式大于實踐,并沒有將民族民間藝術保護工作落到實處,難以為民族民間藝術創造良好生存空間,導致很多民族民間藝術得不到很好傳承。
(四)缺少有效的法律法規與保護措施
中國為保護與傳承民族民間藝術已經出臺了各種法律法規,更是數次強調保護與傳承民族民間藝術的重要性。然而實際出臺的法律法規成效較差,很多專家學者對于民族民間藝術的傳承與保護也停留在理論研究階段,缺少科學合理的措施,這必然會降低民族民間藝術在傳承過程中的實際保留效果。
三、民族民間藝術保護與傳承的改進建議
(一)以創新精神和協調意識為民族民間藝術保護與傳承的指導方向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個行業之間的聯系、親密性不斷提高,民族民間藝術的保護與傳承也應當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聯合不同組織、機構對民族民間藝術進行創新與協作。對于地理位置較為偏遠的地區,政府機關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與人力用于民族民間藝術的保護與傳承,改善偏遠地區民眾較為固化的思維方式,通過當地企業與地方政府的協同努力,確保民族民間藝術得到科學合理的照顧。充足的資金是保障民族民間藝術維持和發展的基礎,各地企業與政府應當盡可能給予民間文化藝術保護組織足夠的資金與物質支持,在打好基礎的同時將民間文化藝術保護組織作為傳承與發展民族民間藝術的橋梁,通過宣傳優秀的藝術作品使其獲得發展的動力。
(二)為民族民間藝術開拓新的發展空間
近些年來,中國的民族民間藝術表現形式的獨特性與傳播范圍均出現消減的趨勢,其主要原因在于民族民間藝術的物質載體沒有及時創新,從而被資本推出的產品所替代。因此對于民族民間藝術的保護應當以民眾的時代需求為改革指引,使其不斷創新,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任何藝術的發展都需要經過市場的檢驗,只有將民族民間藝術放在與現代藝術同樣的地位,才能使民族民間藝術獲得更多關注與保護。例如政府機關可以利用自身所具備的優勢將民族民間藝術的傳承人推到市場中去,給予他們足夠的舞臺將優秀的民族民間藝術作品展現在眾人面前,從而獲得民眾的喜愛以及商家的青睞。同時可以拓寬民族民間手工藝品進入市場進行銷售的渠道,利用相關企業的營銷與推廣能力,讓更多民眾有消費民族民間手工藝品的機會,讓民眾能夠將民族民間手工藝品帶到日常生活中,由此培養民眾對于民族民間藝術的喜愛。
(三)構建多元化的民族民間藝術保護傳承體系
首先,應當發揮黨和政府的領導作用,在構建有效、合理、科學的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對民族民間藝術作品進行分類、整理、記錄與保存,并借助信息存檔的方式將民族民間藝術中的技巧、手法記錄下來,減少由于民族民間藝術傳承人去世而導致的民族民間藝術失傳的情況。另外,對于傳承性和發展性較強的民族民間藝術,政府應當構建起完整的保護傳承制度,明確相關法律法規,借助合理的制度對其進行保護,從而構建出傳承民族民間藝術人才培養機制。其次,應當借助媒體的影響力,對民族民間藝術定時定期展開宣傳、推廣,為民族民間藝術的保護和傳承提供更多渠道。最后,民族民間藝術的保護與傳承工作離不開民間力量的支持。可以借助互聯網中不同的民間宣傳渠道對民族民間藝術進行宣傳與推廣,讓民眾樹立起對于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保護傳承意識,進而帶動民眾參加民族民間藝術活動,使其成為保護與傳承民族民間藝術的中堅力量。例如對于河南南陽的民間文化藝術保護組織,可以將其按照民族民間藝術的分類分成南陽民間剪紙社團、南陽民間戲曲社團等,并定期組織社團前往企業、機構、學校或廣場等地舉辦活動、進行表演,讓普通民眾有機會參與到民族民間藝術的制作、表演等過程中,讓不同性別、文化程度、年齡段的民眾都能真切地體會到民族民間藝術傳承的重要性,從而為民族民間藝術的保護與傳承提供更好的氛圍。
(四)支持與培養民族民間藝術傳承人,擴大民族民間藝術傳承規模
保護與傳承民族民間藝術最為重要的一環便是傳承人。對民族民間藝術進行保護與傳承的基礎就是對民族民間藝術的傳承人進行保護與評估。我們需要收集現存的民族民間藝術傳承人的信息,在此基礎上尋找與挖掘新的傳承人,全方位地為民族民間藝術的保護傳承工作保駕護航。民族民間藝術的傳承與傳承人是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喜愛民族民間藝術的民眾增多固然會使其獲得更多宣傳、曝光的機會,但想要對民族民間藝術進行深入改革還是離不開傳承者的創作與提升。當前中國優秀的民族民間藝術傳承人數量較少,其自身發展都受到限制,更別說挖掘民族民間藝術的深刻內涵了。對于這種情況,應當依靠政府的力量,將優秀的民族民間藝術傳承人吸收到文化部門,讓其為民族民間藝術的發展提供更多助力。
(五)構建完善的民族民間藝術保護傳承機制民族民間藝術大多傳承于不同地區、不同
民族,具有較強的獨特性,因此在保護與傳承民族民間藝術的過程中應當依靠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民眾,讓所有人認識到保護與傳承民族民間藝術的重要性。同時還應關注民族民間藝術的開發與創新,在尊重民族民間藝術的基礎上,在滿足社會公眾對民族民間藝術的需求的同時,積極推動民族民間藝術的改革、創新、發展,對于其中傳播形式不恰當的藝術作品應制定更嚴格的管理制度,為民族民間藝術的保護與傳承提供科學、合理的法律法規保障,明確民族民間藝術傳承的區域與范圍。考慮到很多民族民間藝術屬于少數民族或存在于較為偏遠的地區,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會造成民族民間藝術的失傳,因此我們需要建立民族民間藝術傳承獎勵機制,在保障民族民間藝術傳承人生產生活的基礎上,讓其肩負起傳承民族民間藝術的重任,避免民族民間藝術失傳。
四、結語
民族民間藝術是中國傳承千年的文化寶藏,對其采取的保護措施的力度以及合理與否將會直接影響到中國的傳統文化的發展。民族民間藝術的保護與傳承工作應當基于市場經濟,結合各地區政府的努力與配合,以合理的方式推動民族民間藝術改革與發展;應在加強理論研究的同時強化創作實踐工作,為傳承與發揚民族民間藝術提供助力。
[作者簡介]葉子,女,漢族,四川人,四川省藝術研究院助理館員,本科,研究方向為群眾文化藝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