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衛·葛瑞特小提琴作品概述
從中世紀到巴洛克時期,從古典主義到后現代主義,不管是古典音樂還是流行音樂,都隨著時代在更新。在音樂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小提琴曲也在不斷發展,無論是技術,還是音樂風格、表演形式都受時代文化影響不斷更替、創新、融合。新世紀帶來了新式音樂,它融合了許多音樂風格,使音樂世界形成了大雜燴式的樣貌;而古典音樂也漸漸流行化,流行音樂也從古典音樂中吸取養分,甚至有演奏家把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進行了融合創新,呈現給聽眾不一樣的視聽效果,大衛·葛瑞特就是代表人物之一。
小提琴演奏家大衛·葛瑞特為了讓自己更好地詮釋小提琴的表演方式,他把音樂中所有最好的東西挑選出來,融入其中,感受它們的音樂特質,把古典音樂與流行搖滾音樂的各種元素混搭,發掘出了新式的小提琴表演藝術。在改編上,他摒棄了一成不變套用架構和形式的方式,自成一派,就像是拼拼圖一樣把不同樂曲結合起來,既拆分了作品中的所有元素,又拼湊出了最佳組合,激起了搖滾音樂聽眾和古典樂迷的共同興趣。他的改編形式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
第一,用搖滾音樂的方式演奏古典音樂。他專輯中的單曲《帕格尼尼隨想曲24首》( Paganini Rhapsody On Caprice.24)就是以古典音樂作曲家帕格尼尼的同名作品為基礎,用搖滾音樂的方式改編,加入了如電子鼓、吉他、貝斯等樂器,同時還巧妙地借鑒了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劇的編曲,給人一種瞬間沸騰、新穎十足的聽覺感受。電聲樂隊的加入,給古典音樂注入了新的靈魂,雖然改編后少了一絲古典音樂的韻味,但多了一絲澎湃,更難得的是能讓多數人接受,這種清新卻充滿活力的感覺是大家都期待的。
第二,在搖滾音樂中加入古典音樂元素。比如他在某音樂節上演奏的披頭士樂隊的《嘿,朱迪》(Hey Jude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使經典的搖滾音樂又多了些古典音樂的淡雅。在編曲上,他把原曲的吉他掃弦的律動變成了弦樂隊演奏,從輕微的顫音到長弓齊奏,聲部不斷交叉;在段落的分布上也突出了古典時期的色彩性。調性上運用 G—#F—bB—D—#C—F,形成三度、二度的關系轉調,加強和聲色彩。這樣的調性布局具有歐洲浪漫主義時期的典型特點,喚起了搖滾樂迷對不同音樂風格的好奇心。
第三,把古典音樂與搖滾音樂融合。他的專輯《搖滾交響》中的作品《維瓦爾弟與眩暈》就是將巴洛克時期旋律大師維瓦爾弟的作品《四季·冬天》與 U2樂隊的《眩暈》(Vertigo )相結合,同為歡快節奏的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同時奏出,十分融洽,毫無違和感,這樣的音樂結合在當今非常受人推崇。
二、小提琴曲《犯罪高手》中的搖滾音樂元素
搖滾音樂是現在流行的一種重要音樂類型,它起源于非洲部落。“二戰”后經濟快速發展,推動了流行音樂在美國的傳播;20世紀末,形成了爵士、放克及搖滾等音樂類型,從中可以看出非洲人與生俱來的音樂天賦,賦予了流行音樂強有力的節奏感。大衛·葛瑞特為了讓更多人喜歡小提琴音樂,于是在傳統風格的曲子中加入不同元素,比如在和聲上重新編排、將電聲樂隊的聲音加入管弦樂隊中、在古典音樂中加入流行元素、用古典音樂的方式來演繹搖滾音樂等,幾乎做到了完美無瑕。他一直堅持自己的音樂理念——“即便是流行音樂,你也不能隨便演奏一通”。
《犯罪高手》(Smooth Criminal)是邁克爾·杰克遜1987年的專輯《真棒》(Bad)中的一支單曲,風格類似于放克音樂。大衛·葛瑞特通過改編此曲致敬流行音樂之王邁克爾·杰克遜,讓原本悠揚的小提琴曲變成了發音短促并富有激情的搖滾音樂。大衛·葛瑞特手中的小提琴仿佛成了機槍,電光石火般的演奏讓人大呼過癮,那金屬般的音色使小提琴改變了以往溫文爾雅的風格,大大提升了表現力。
大衛·葛瑞特與伴奏樂隊相輔相成,對樂隊精神的把握十分到位,表演震撼人心。本文接下來就來分析一下這首曲子中的搖滾音樂元素。
(一)用小提琴模擬打擊樂的音響及節奏
大衛·葛瑞特的作品中大多加入了打擊樂元素,運用小提琴拉奏出與打擊樂相同的節奏,用小提琴模擬打擊樂音色,豐富音樂的質感。他的創新之處在于把交響樂的節奏技法運用到音樂改編中。《犯罪高手》的原曲是典型的放克音樂,其特征是十六分音符切分音的廣泛使用,巧妙構成了放克音樂的獨特聽感。它借助電子琴、電吉他、貝斯和爵士鼓來伴奏,節奏復雜,展現出十足的律動感。短促且帶切分節拍的律動、長短音交錯搭配加強了放克樂曲的節奏沖擊感。在《犯罪高手》中,爵士鼓的踩镲部分,是均勻的四拍八分音符,它們都在正常節奏點上,這與普通節奏是相同的。大衛·葛瑞特精準地抓住了流行音樂的精髓,在弱拍位加上了一個雙音,“打碎”傳統踩镲的節奏及律動,從而豐富了音樂節奏,用大量十六分音符復合拋弓不間斷演奏,使得音樂情緒形成遞進。在曲子收尾段落,小提琴高音反復、漸強,模擬定音鼓敲擊的氣勢,堅定了音樂的態度。這種表達方式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常有運用。
(二)雙音音程的交替使用
和以往的流行音樂的單聲部旋律線條不同的是,大衛·葛瑞特擅長使用雙音的變化來豐富聽覺效果,大多數會使用三度、四度或五度、六度的雙音。
比如,在歌曲開頭氣氛較為放松的預熱階段,大量運用連續五度的雙音;當歌曲情緒遞進、音符重復出現之時,多使用三度雙音;在音程節奏變化時,用四度或者六度來過渡,避免聽覺疲勞。這種創作手法簡單實用。
大衛·葛瑞特還喜歡使用小六度雙音滑行的技術,在某個樂器加入樂段的間隙,插入一個從高把位滑行至低把位的小六度雙音。這種音效是在模仿搖滾樂隊中電吉他換和弦時左手摩擦琴弦的慣性動作發出來的聲音,給人一種即將進入激情澎湃樂段之前的喘息的感覺。
(三)旋律的爵士化改造
同是由藍調音樂發展而來的爵士音樂與搖滾音樂,二者之間的關系可以說是同父異母,在大衛·葛瑞特的搖滾音樂作品里可以找到爵士音樂的影子。
前面說到,大衛·葛瑞特善于在旋律上玩混搭,比如這首《犯罪高手》,大衛·葛瑞特就將莫扎特的《第五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中的片段創意十足地混搭進了主旋律中,更意外呼應了莫扎特身死之謎。歡快激情的曲風、相近的調性,兩曲融合混搭增強了音樂的戲劇性,令人印象深刻。
古典音樂含義豐富,可以加強音樂旋律的層次感。混搭進的《第五號小提琴協奏曲》結構上是整齊的4+4結構的樂段,前四小節把小提琴曲的片段原封不動地搬到了樂曲中,而后四小節在旋律線條不變的基礎上,增強了音程的跳躍性,從四分音符切換到了快速跑動的十六分音符,遞進了音樂的情緒。除此之外,單拿這八個小節為例,可以發現大衛·葛瑞特的改編中常常帶有即興的成分,變奏中蘊含著爵士音樂的靈魂。
三、小提琴曲《犯罪高手》的演奏詮釋
古典音樂與搖滾音樂不管是從曲風還是樂器上都大不相同,要做到融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大衛·葛瑞特則用自己的小提琴技術和編曲上的巧思對樂曲進行了近乎完美的演繹。
一個搖滾樂隊,由主唱與吉他、貝斯、鼓、鍵盤共同組成,它們發揮著不同的作用。主唱是樂隊的靈魂,貝斯作為和聲鋪墊,需要與鼓配合,演奏出一種律動,用不同的節奏形態去連接不同的旋律,推動音樂前進。在搖滾樂隊中,大衛·葛瑞特大膽地運用了小提琴,把它作為旋律聲部來演奏搖滾音樂,必要的時候,他還加入管弦樂隊來伴奏,從而擴大了搖滾樂隊的規模。神奇的是,這樣的編制融合出來的音樂在音色、聽感上并不會顯得突兀。除此之外,大衛·葛瑞特在小提琴演奏部分也運用了許多個性鮮明的演奏方法,我們可以從中挖掘出許多細節。
(一)拋弓和搖滾節奏的搭配
拋弓是一種小提琴的運弓技巧,它利用弓桿的自然彈性來強調第一個音符的重音。當第一個重音與琴弦接觸的那一刻,由于受重音的力量牽引,其他音符自然地受控,順勢而下。古典小提琴音樂大量使用拋弓技術,比如強調技巧的《帕格尼尼隨想曲24首》,是專業小提琴學習者繞不開的演奏曲目。把相應技巧運用到搖滾音樂中,其實就是轉變了演奏風格。巴洛克時期的樂曲因受小提琴琴弓形狀的限制聽起來就沒有浪漫樂派時期的作品來得棱角分明,因此要演奏出搖滾音樂的撕裂樂聲,就需要讓弓和琴弦產生更多摩擦震動。
大衛·葛瑞特在演奏拋弓時,聽眾可以很清晰地聽出拋弓的重音與爵士鼓敲擊同時迸發出來的力量,體現出搖滾音樂節奏把握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演奏中由于右手拋弓帶著密集的音符,速度極快,需要和左手指緊密配合,避免手臂產生不協調運動,節奏變得混亂不堪。小提琴大師拉斐爾·布朗斯坦認為,拋弓在開始練習時,把弓毛平放在弦上,先不要把弓跳起來,先拉兩根弦,然后是三根、四根弦,每一根弦都必須用等長的弓段來演奏。觀察大衛·葛瑞特在音樂會上的演奏,可以注意到一些拋弓的細節,當弓在最外兩根弦(G 弦和 E 弦)上演奏時,手腕是松弛的,沒有使用垂直的壓力把弓從弦的上方掉落琴上的動作,同時移動手臂。每次演奏 G 弦上的音符時,小臂聯動手腕都會小幅度地抽動一下,使弓跳起來。弓毛始終在弦上,手臂水平范圍動作幅度小,整個動作流暢連貫。
(二)小提琴的“人聲化”
為了體現出小提琴作為主旋律,并且像樂隊主唱般的人聲效果,大衛·葛瑞特常運用滑音技法。滑音技法在中國的樂曲中表現得比較多,在古樂、民族音樂,乃至現代音樂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合理地運用它,會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流行音樂中滑音的產生也與之相似。早在西洋歌劇作品中,滑音是為了在演唱過程中讓氣息與聲音的缺口痕跡不明顯,保持連續音的完整性,給歌聲帶來更加生動和輝煌的力量。后來在18世紀初,美國黑奴在勞動時為了宣泄心中的苦悶而唱的靈歌也帶有滑音,大多是小群體即興演唱,采用呼喊或者應答的方式。因為這種黑人歌調通常會有半音程的元素,所以后來經過融合的各種流行曲風,也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即興式演奏,通常運用在間奏等音樂伴奏中,并且伴有滑音元素。
《犯罪高手》中的間奏部分,大衛·葛瑞特也用滑音的形式,加入了自己的即興演奏去做到一種“人聲化”的效果。這種滑音在滑動距離和滑動速度上都有講究,如果把握不到位,會給音樂的連貫性及音樂風格的表現造成很大傷害,得不償失。聽感上,大衛·葛瑞特的作品中的滑音帶有很濃烈的吉卜賽民間歌曲的韻味,像薩拉薩蒂的吉卜賽風格小提琴曲的滑音,便突出了這個民族深沉且奔放的性格特點。
四、結語
大衛·葛瑞特用小提琴演奏搖滾音樂,給小提琴開辟了一種新的音樂風格,顛覆了以往人們對小提琴音樂的理解,拓展了傳統小提琴表演的理念,達到樂曲在風格上的突破。它的鮮明性與獨特性,讓大眾更易于接受并且喜愛。由此可見,古典音樂與搖滾音樂是可以相互融合的,它們互相促進,共同推動音樂文化朝多元化方向發展。這也說明了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并非相互獨立,它們是不可分割的。大衛·葛瑞特在對音樂的詮釋中,勇于對音樂表演的邊界進行探索,從而呈現出屬于他自己的演奏風格。本文通過分析《犯罪高手》中的搖滾音樂元素加深了對他演奏詮釋的理解,從而讓人們體會到搖滾音樂與傳統小提琴演奏的結合所激發出的不一樣的色彩,也讓大眾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小提琴這個樂器的可塑性。因此,對待小提琴我們不應故步自封,而應大膽嘗試,在音樂的海洋中自由探索,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作者簡介]林泱,男,漢族,福建安溪人,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小提琴、音樂藝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