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明確提出了攻克重點貧困地區的精準脫貧攻堅工作的總體任務,解決區域性的農村整體貧困,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本文以義縣碾盤溝村為例,通過查閱文獻資料與實地調研,對碾盤溝村鄉村旅游脫貧現狀進行了分析,發現了碾盤溝村存在基礎設施薄弱、特色產品單一、貧困村民參與度低、專業人才匱乏等問題,進而提出了完善基礎設施、開發特色旅游產品、提高本地村民參與度、構建人才引進與培訓體系等相關的對策建議,以期為遼寧省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鄉村旅游脫貧 城鄉融合 碾盤溝村
2020年,遼寧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政府印發的《關于深入推進精準扶貧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意見》明確提出要盡快通過因戶因人施策,精準幫扶1.4萬名農村貧困人口,確保其年人均純收入達到國家脫貧標準,確保脫貧工作達到“兩不愁三保障”。遼寧省一貫堅持把大力發展特色鄉村休閑旅游業作為加快推動和促進實現全省特色小鎮鄉村振興、打贏扶貧攻堅戰的第一道坎和首要任務,不斷加強各級有關部門基層黨委和政府組織工作的領導,強化各項扶貧工作的政策舉措,特色鄉村休閑旅游特色產業正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目前,遼寧省的鄉村旅游開發、農業產品開發與旅游精準脫貧工作正處于重要時期,必須要抓住城鄉融合發展機遇,著力破解鄉村旅游扶貧助力城鄉融合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加快做精做強鄉村旅游,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助力推進遼寧省城鄉融合發展。
一、碾盤溝村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義縣碾盤溝村地處中國遼寧西部,地形和自然氣候優越,地理特征恰好是“六山一水三分田”,由于自然植被稀少,無法使水量得到充分涵養,致使其十年九旱,百姓們的生活很貧困。但由于地處醫巫南北脘界的山西腳下,有著豐富的自然侵蝕性溶石巖壁、爬山和攀冰等天然旅游資源,自2016年起,錦州市全力支持碾盤溝村依托豐富的地質巖壁等自然資源開展滑雪、攀冰、爬坡、登山、攀巖等戶外活動,有效緩解了碾盤溝村的相對貧困問題。碾盤溝村通過鄉村旅游助力了村民增收,推動了服務設施建設,以鄉村旅游發展促進了城鄉服務均等化發展,以此同時,碾盤溝村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基礎設施薄弱、特色產品單一、貧困村民參與度低、專業人才匱乏等一系列問題。
二、碾盤溝村旅游脫貧過程面臨問題
(一)基礎設施薄弱
長期以來的城鄉二元結構,造成碾盤溝村的經濟發展與城市存在較大的差距,尤其是道路、停車場、衛生間等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碾盤溝村的大石湖景區屬于較早的風景名勝區,景區內部的旅游服務設施相對完善,但鄉村地區的基礎設施仍處于起步和發展階段,新開發的攀巖項目附近仍缺乏良好的醫療應急設施、安全設施、購物設施和廁所等,尤其是交通服務和信息化發展不盡人意。碾盤溝村與區域熱點城市的交通還不太通暢,鄉村的通達性不足。在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時代,作為遼西地區的鄉村,雖然初步實現了行政村網絡全覆蓋,但在鄉村旅游發展重點區域,還存在城鄉數字鴻溝,通信條件較為落后,通信基礎設施承載能力不足。
(二)特色產品單一
近年來,碾盤溝村依托特有的文化開發出以“農家樂”為主的特色產品,但現如今已是智慧旅游的時代,新興旅游產品層出不窮,旅游市場競爭非常劇烈,碾盤溝村的旅游特色很容易被其他旅游地模仿,而當地的貧困村民多以從事農業生產為主,文化水平不高,沒有能力開發新的旅游產品并創造自己獨特的品牌,轄區內的經營主體提供的旅游服務項目雷同,缺乏深度加工和文化創意設計,產品品位不高,文化特色不足,難以滿足游客的多樣化需求,碾盤溝村缺乏自身的獨特性,未能依托本地民俗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多樣化的旅游產品。
(三)貧困村民參與度低
碾盤溝村在鄉村旅游資源開發的初期,鄉村旅游產業規模不大,信息化發展薄弱,對員工的技能要求不高,本地的貧困村民有能力從事相關工作。但隨著近年來碾盤溝村鄉村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數字化產品層出不窮,數字技術逐漸應用到鄉村旅游產業發展中,對員工的數字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本地的貧困村民數字素養不高,無法勝任更高層次的崗位。此外,碾盤溝村的鄉村旅游產業逐漸走向規?;l展方向,一些旅游項目采用委托經營、經營權轉讓或者租賃承包的方式,委托給專業化的運營管理公司,當前吸納本地貧困村民不足,造成貧困村民在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參與度不高。
(四)專業人才匱乏
在碾盤溝村,基礎教育普及度不高,質量也較差,導致本地村民不僅受教育水平普遍較低,存在對相關的旅游知識了解程度極少和還缺乏充足的勞動力的問題。與此同時,由于從事旅游服務行業的主要是本地村民,學歷水平較低且老齡化問題嚴重,大多沒有實際的工作經驗和專業知識,因此,本地村民從業的過程中,對鄉村旅游發展缺乏全面的認識,無法處理好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對傳統文化和民俗文化資源缺乏保護意識。此外,隨著城鄉收入差距加大,碾盤溝村對受教育程度較高的高層次人才吸引力不強,空心化老齡化現象較為嚴重,從業人員的受教育水平不高,更缺乏旅游行業管理的系統培訓。
三、碾盤溝村鄉村旅游脫貧提升對策
(一)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是關系到貧困地區的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方面,也是關系到村民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應加快推進建設“主客共享”的基礎設施,為本地村民和游客提供優質服務。讓旅游者“進得來、出得去”,衡量一個地區可進入性,不僅包括道路的可進入性,還包括網絡的可進入性,因此,在道路交通方面,地方政府應加大對碾盤溝村的資助,助力其開拓新的道路,改善交通環境;在通信系統方面,當地應建立一些接收信號的塔臺,在信號較弱的大山地區方便游客互相聯絡并準確定位游客的位置,保障游客的安全;在環境美化方面,大力推進垃圾分類,設置一定數量的分類垃圾桶等設施,及時翻新陳舊損壞的設施。對那些長期從事鄉村旅游開發經營的扶貧村民要適當地給予的政策與資金傾斜,幫助其實施修房、改廁等建設項目,確保民宿的環境和農家飯衛生。景區內部要不斷完善自來水供給系統、排污處理系統、供氣管理系統、供電管理系統,確保每一個景區都應該建立免費的旅游者服務中心和免費廁所,還要進一步完善旅游者的住宿、餐飲、醫療及應急服務設施、購物店和商鋪等項目建設,為廣大旅游者提供各種個性化的服務,助力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
(二)鼓勵和開發特色的旅游產品
品牌建設是一個國家對旅游形象的代名詞,在企業品牌的影響中占有重中之重的地位。品牌旅游行業作為一種無形的產品,它的價值主要體現在給旅游項目提供了宣傳的效力和有效的定位上,要想使旅游行業具有自己的競爭優勢,就要積極地打造一批屬于自己的獨具特色的產品,找準定位,大力挖掘當地民俗的特色與資源條件,走出一條以自身特色贏得勝利的發展路徑,把握正確的道路選擇,走“景區+鄉村旅游”“城鎮+鄉村旅游”“通道+鄉村旅游”“產業+鄉村旅游”“康養+鄉村旅游”“文化+鄉村旅游”的途徑,形成各產業互相借勢、共享創新發展的格局,打造金字招牌。比如碾盤溝村大石湖風景區就可以設計一個吉祥物,作為大石湖旅游景區獨特的象征,設計特色民宿,把東北地區傳統農家大院的元素充分體現到了民俗主題中;也可以借助醫巫閭山的滿族剪紙、遼西的木偶表演、滿族刺繡等具有代表性的國家、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尋求靈感來開發旅游產品等,以特色旅游產品發展帶動村民就業增收。
(三)提高本地村民參與度
一是加大政策宣傳。精準扶貧的效果要長期保持下去必須提升村民參與度,因為村民參與提升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造血式”扶貧,是實現精準扶貧的強大動力。對于碾盤溝村不了解或了解不透徹的村民應加大政策宣傳力度,讓政策實質深入人心,來提高村民參與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工作的積極性?;鶎诱芾碚吲c村民交流思想,溝通信息,讓村民真正認識到扶貧政策能夠為貧困村民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實現永久脫貧。當今的時代是信息化時代、新媒體時代,可以將政策宣傳與新媒體以及現代化信息渠道相結合,通過互聯網、電視、廣播、手機等媒介宣傳扶貧政策和扶貧信息,使信息傳播更加流暢,有效縮小城鄉之間的數字信息鴻溝。
二是加大扶“智”力度。目前,國家出臺了多項扶貧政策,助力貧困人群脫貧,但在扶貧過程中,碾盤溝村還存在一些村民工作積極性不高、不參與勞動、坐等政府福利的情況,造成脫貧后返貧現象時有發生,需從根本上解決村民的思想觀念問題。首先,對于重點村民,在財力和物資支持的基礎上,重點加大智力支持,引領貧困村民的思想觀念,使其能夠主動融入脫貧攻堅工作中。其次,通過整體宣傳培訓,加強本地村民的參與意識,提升村民對鄉村旅游產業的參與能力,充分保障其有能力參與到鄉村旅游活動中,使其真正成為碾盤溝村鄉村旅游發展主體,加快鄉村地區的城鄉融合進程。
(四)構建人才引進與培訓體系
當今社會的激烈競爭,歸根到底還應該是企業和個體之間的人才競爭,所以一定要堅持和大力發展旅游人才戰略,針對碾盤溝村目前旅游相關專業人才嚴重缺乏的局面,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引進與培養更多的旅游相關專業人才。對于校企聯合基地而言,可開展如夏令營等活動,有利于促進信息交流,拓寬學生的視野。此外,也應對中小學教師提供培訓,發展資訊科技的應用技能,從而提高村民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知識水平。
一要提高本地村民文化水平并培養就業。弘揚“智慧”是文化扶貧的關鍵,注重提高貧困人口的文化水平和技術技能。通過調查發現,碾盤溝村村民的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術水平相對較低,要使當地貧困人口真正成長為農村旅游特色產業扶貧發展項目的專業從事者,必須對其進行系統的知識和專業技能訓練。相關單位可以充分利用傳統的教育資源優勢,提高農村村民自身的文化素質,對鄉村旅游產業從業人員實施深入的指導和專業技術訓練,提升他們的數字素養。與高校聯合,邀請具有旅游管理學科背景的學生、教師擔當志愿者,深入到貧困農村做演講和宣傳,提升本地參與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觀念認知,鼓勵村民成為鄉村振興的市場主體,提高村民對城鄉融合背景下的公共服務一體化優勢認識,讓更多的村民定期通過各種媒體設備觀看網絡視頻等方式來學習相關的旅游管理知識,對現有鄉村旅游產業從業人員實施專業技能培訓,使他們熟練掌握現代化的管理方式和旅游服務專業知識,通過他們提高鄉村地區的旅游服務質量和游客體驗。另外,可聘請畜牧業等傳統大農業類專家,提供農業技術上的幫助,與相關院校聯合建立農業與旅游融合工作站,加快城鄉融合的村民教育資源一體化進程。通過農業與旅游融合工作站開展專業技術培訓,根據村民的個性化就業崗位需求進行專項培訓,提升村民的技術能力。
二要吸引外來人員就業。要想吸引更多外來人員,使他們愿意停留在碾盤溝村進行就業,需要一些措施,以便吸引社會大眾眼球,特別是要吸引更多的鄉村旅游專業人才。未來,要想更好地吸引農村旅游專業人才回歸鄉村來到鄉村,必須要有一套相應的體系和制度設計,為更多的鄉村旅游人才培養和發展提供相應的空間和條件;要真正想做到鄉村旅游的發展,就必須通過建立一套符合現代化市場經濟條件的企業體制,把鄉村旅游全部融入現代化的產業系統當中。促進碾盤溝村正確地在人才和戰略方面搶占先機,在現代化市場競爭的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從人才方面助力城鄉融合的人力資源要素流動。
(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