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軍
俗話說編筐窩簍全在收口,對于我們教學而言,每單元的知識鞏固和全冊知識的復習尤為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在有效的時間內,復習好所學的知識既高效又扎實,還能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在長期以來的小數高年級教學中,我對復習課作了大膽的嘗試。我才用了幾種復習方法對學生進行嘗試性教學,自以為效果很好。課上學生對老師所引導的學習方法很感興趣。能積極的與老師和同學共同有條理的復習知識,鞏固理解,自認為效果很好。今天整理出來與有興趣者共同探討。
一、單元復習法
教材中的每一個單元都是對某類知識的系統的編排。在教學完一個單元后,我不急于講下個單元,而是停下來復習。
首先根據學生的作業情況進行反饋,獲取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的信息,針對學生沒有掌握好的知識點,進行查缺補漏、重點講解。接下來改革以往留家庭作業的方式,讓學生根據本單元的知識,利用課本或參考資料,沒人自編一份測試題,還要附上一份試題答案。這樣學生通過自己出題,必須認真地把本單元的知識梳理一遍,以便能編一份較高質量的試題,還要認真做一遍給出準確答案。教師可以給出給中類型題的分值范圍,如填空題多少分,選擇題多少分,應用題多少分等等。這樣學生會在教師指定的分值范圍內確定出題量,還有出題的自主權,即不能跑的太遠,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樣培養了學生動腦思考主動查閱復習資料,向家長請教等綜合能力和素質。第二天,在課堂上,教師把學生出的試卷收上來,可以有針對性的把試卷重新分配給學生做,還可以同桌相互交換做。做完后再交給出題人批卷打分,有爭議的題可以問老師,這樣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最后教師出一份本單元的測試卷給學生做,并認真的打出分值,學生拿出自己出的試卷和老師的試卷比較,看有多少分的題和老師出的題是考一個知識點的。教師經過核實后在記分本上記下該同學在本單元得多少分。學生出的題能和老師出的題類似,說明了學生對這樣的知識點掌握很準,教師要給予表揚,這樣學生的興趣更濃了,在下一個單元復習時就會更加認真,努力想自己擬出一份質量高的試題,爭取能較多的和老師出的題對上,好能在記事本上多記一些分。這樣的復習方法還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方向轉。極大的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綜合能力和創新意識。
二、歸類復習法
眾觀教材所編排知識的內容,每單元都可能有新的教學概念;理論法則;應用題計算及計算公式等各個數學領域知識,在整冊書教學完后。要對整冊書的知識進行全面復習,為了讓學生對每類知識有個系統的理解和掌握,可對全冊書的知識進行歸類復習。首先教師要對整冊書的內容進行分類,一般都可分為以下幾大類:概念、計算、幾何圖形、解決問題、動手操作等。然后教師再一一對每一類知識內容進行系統的復習,在復習每一類知識時,根據知識的特點要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例如,在復習概念時,一冊書里的概念很多,不可能在一節課上都復習完,因而教師要把有關聯的概念放在一起復習。擬向在復習整數、奇數、偶數、質數等有關聯的概念時就可以放在一節課上復習。先讓學生看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各個概念之間的聯系。看誰表達的清晰、簡捷,學生都躍躍欲試,有的學生用表格的形式表達,有的學生用帶“→”的圖示表示,還有的學生用語言表述,所用的方法各不相同,但都更好的理解每個概念的含義及概念間的區別與聯系。加深了對知識的了解和鞏固。又如在復習各種圖形面積計算時,給出同學復習要求:1、回憶各種圖形的特點。2、整理每種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3、根據圖形的特點比較不同圖形計算公式的區別與聯系。學生從這三個方面看書進行自己整理記憶再交流匯報并進行實際應用,學生既復習鞏固了幾個面積公式的應用,也區分開來不易混淆。這樣進行歸類復習可使學生系統的掌握知識、鞏固知識,也能更好的區分其異同點,這樣的復習扎實高效。
三、查缺補漏法
“查缺補漏”一般是一個單元學完或整冊書學完進行的一種復習法。可在某個重要知識、難點知識或是學生易錯的知識進行有針對性的復習。有彌補的作用,這也是教師在鞏固復習時常用的方法。
以上三種復習方法,在應用中有實效性,易可有機結合,靈活運用。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用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