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釗
摘 要:中華民族有著豐厚的傳統文化底蘊,也使中國的文化創造具有了豐厚肥沃的土壤。大學生是新時期的未來,是社會歷史文化發展的關鍵力量,必須把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到大學生素質教育之中,培育他們的人文科學創造力。本章從中華傳統文化高等教育滲透到大學生思政課堂的途徑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
(一)愛國主義精神
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里面最主要的一個部分便是愛國主義思維,比如范仲淹"先天下人之憂而憂,后天下人之樂而樂"的愛國主義精髓,麥孟華"天地興亡,個人負責"的國家責任體現,類似這樣的愛國主義格言在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里面也比比皆是。
(二)自強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勸說我們,做人就要象大自然的運動那樣始終都不能停止,而自強不息的精神不管在任何一個時期都不能變成沒落的文化,因為社會發展是歷史的,所以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會隨著時間的演變,而有著不同的精神內涵。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學中的現狀
(一)一些學生對傳統文化教育不重視
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對人的影響是相對而言的比較深遠的,而今天我國大多數的優良傳統文化教育,對人的影響又是潛移默化的。同時隨著我國高等院校改革的發展,使更多的學子都有上高校的機會,這也就使大學生們收到了相應的就業壓力,因此部分大學生們對高校階段的學習更側重于職業方向,其內在的培養也并沒有很重視。部分院校為了增加學員就業率,在基礎課程方面更側重于技能課程,對傳統的文化教育則不怎么重視。但總而言之,在高校階段的傳統文化教育也是不怎么被重視的。
(二)傳統文化受西方社會發展的影響沖擊
當前的經濟與全球化發展正推動著對中華文化的繼承與弘揚,讓中國高等教育也在相當程度上接受了國外高等教育的深遠影響,尤其是在高校階段的高等教育。高校生們在眼界上也比較開闊,有了更多的認識西方文化的渠道,除去圖書館、網絡等設備以外,國內高校生們還能夠透過校友或是校友理解西方文化。而部分國內高校生的思想也收到了國外文化的影響,這也對我國傳統文化教育有了不小的撞擊。
三、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大學思想政治的途徑
(一)培養中國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化自覺意識和民族傳統文化自信心
探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途徑就必須增強大學生對于優秀傳統文化教學的主動性,提高了我們大學生自身的文化自覺意識,提高了我們大學生自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文自信心。"文化自信就是指生存在特定歷史社會文化中的人對其歷史社會文化有'自我之明',了解它的來歷,構成,所具備的特點和它未來進一步發展的態勢,不帶什么'歷史社會文化回歸'的意味。"并非要"復舊',同樣也不倡導'全盤西化'或'全盤他化'。自知之明是在于增強對歷史社會文化變革的主動能動性,獲得判斷應對新環境條件、新世紀時歷史社會文化抉擇的主動地位。"唯有培育起本校年輕人自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化自覺性,提升本校年輕人對中華民族文明的自信,才能促使我校大學生自身發揮主體能動性,正確認知多元文明中主流文化和非主流社會文化發展之間的區別,從而防止迷失于多元社會主義文明中、盲從于外來文明。才不至于使得我校大學生自身的思想傳統文化精神價值觀念接受了西方社會發展思想的消極影響,而無法認識主流文明的合理性,以至會接受歷史虛無主義的強烈影響,從而忽視了某些歷史時期的歷史背景,甚至否定了歷史的客觀必然性。
(二)實現高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和實踐性課程建設相輔相成的教學改革目標
首先在教學方法上,思政課老師必須勇于革新和充實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借助啟發式、專題型、體驗式等各種教學方法,進一步強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新時期我國特點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緊密聯系和融合。比如從建立天人一體、共和萬邦的中與思想的思維方法入手,引領中國大學生反思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個人之間的相互關系,闡述人們命運共同體思維的實踐作用,并探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人們命運共同體思維的影響意義。國家領導人曾表示:"培養和發揚社會主義觀,需要立足中華優良傳統文化精神。正確的社會主義觀,都有它所存在的社會文化基石。丟掉了傳統文化、失去根本價值,就相當于斬斷了自身的精神命脈。根據一般大學的思想政治教學基礎理論課教學,高校也需要開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史"、"國學精粹"、"《論語》精讀"等一些涉及中華傳統文化專題內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課選擇課,以進一步充分調動和引發廣大學生對掌握中華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教育和中國大學生思想政治基礎理論素質教育的融合,必須通過思維理論教學去引領大學生把中華傳統文化教學中蘊涵的職業道德、信念和人文素質內化于心,同時還必須通過日常的實踐活動中外內化于行,并引導大學生利用業余時間研讀優秀傳統優秀文化國學典籍圖書,通過舉辦校園文化交流活動和充分發揮學校新媒體傳播功能,對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教育活動和全國節日大規模宣傳活動,進行中華精神教學繼承培訓基地的建立,從全新地開拓了中華精神教學融合。
(三)利用新型媒介使優良傳統文化教育走進高校
高校也是傳統文化傳播與創造的重點地方,要增加傳統文化進入高校的方式,除了把傳承的在學校課堂當中以及校園文化建設之中以外,同時傳統文化也必須借助新興的媒體進入高等學校,比如在高校當中就能夠定期組織學生們收看有關傳統文化宣揚的電影以及紀錄片等等,而當前隨著新興媒體的興起,以及大學生們對新興媒體的越來越信賴,對于影視與紀錄片欣賞這個新學習形式也是十分感興趣的。
四、結論
新時期下的大學思想政治教學可以通過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載體,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精神融入高等學校師生日常思想政治教學之中,對提高大學生的文化自覺、增強大學生的人文自信心有著巨大的促進效果,無疑地將增強大學思想政治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李國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4.07.
[2]遲成勇,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融合[J],思想理論教育,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