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虎 俞雅蓮
摘要:國家安全是國家發展的必要前提,也是人民迎接未來美好生活的必要條件,面對波譎云詭的國際形勢,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顯得至關重要。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除了黨和國家需要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并做好相關工作外,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大學生,必須增強安全意識、提高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感與能力。因此,對新時代的大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尤為重要。
關鍵詞:總體國家安全觀;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
基金項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資助“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有效策略”(JAS20061)。
作者簡介:李奇虎,福建師范大學計算機與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團學事務辦公室主任,副教授;俞雅蓮,福建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福建福州350117)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5103(2022)04-0149-03
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為各國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給國家安全造成了一定威脅和影響,國家安全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在此背景下,如何對大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成為重要議題,這也使得本研究更具現實意義。
一、總體國家安全觀概述
國家安全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
(一)什么是總體國家安全觀
總體國家安全觀,即包括政治、國土、軍事、經濟、文化、社會、科技安全等16種涉及國家各個領域安全的統稱,也可理解為外部安全與內部安全相結合的產物。對外求和平、對內求發展,以實現內外和諧發展為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的初衷。總體國家安全觀涉及經濟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文化安全等多方面內容,需要每一個公民的支持和協作,在事關國家安全的基礎上,也關乎國家的興亡、發展及公民生命安全[1]。國家安全一旦受到威脅,所有人都將受到影響。因此,每一位中國公民都應該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并培養安全意識。通過對大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有利于將大學生塑造成符合國家進步要求、社會主義發展需要的合格接班人。
(二)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特點
首先,安全是國家發展的基本條件,也是必要條件。國家的良性發展與國家安全間聯系緊密,維護國家安全是發展的前提。國家的發展需要依靠人的努力,而只有國家安全,人民才可以實現安居樂業,二者相輔相成。
其次,總體國家安全觀實現了內外兼顧。總體國家安全觀不可就某一方面的安全來進行概括,不是“一刀切”式的安全。它的存在是為了兼顧外在和平和內在發展,外部環境與內部環境只要有一方出現問題并產生安全風險,對于國家來說都是極具威脅的[2]。所以說,總體國家安全觀,對于國家與人民皆有深遠意義。
最后,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鞏固國家安全。國家總體安全觀中,除了對國土安全進行了關注,也對國民安全傾注了較多的心力,做到了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鞏固國家安全。這種先進的理念及思想,充分認識到了人民的重要性及其在國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可以更好地維系國家與人民的關系,實現全國上下萬眾一心維護國家安全。
二、加強新時代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必要性探析
大學生是國家的脊梁,是國家美好的未來,加強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一)國家安全教育是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
對大學生加強國際安全教育,可以提高大學生愛國意識,強化他們自覺維護國家安全與利益的決心,激勵他們時刻與黨和國家站在一起,加強維護自身安全與國家利益的力量。因此,在國際局勢錯綜復雜的新時代,加強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成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
(二)國家安全教育是高校提高自身安全管理的需要
新時代形勢下,高校在育人方面被賦予了新的使命,那就是將學生培養成符合國家需要和社會發展要求的新型人才,對大學生展開國家安全教育是完成使命的必要舉措,是時代推動下的必然結果。與此同時,高校安全也是總體國家安全觀中的一項內容,開展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同樣也會對高校安全及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如果缺失了這項教育,則很有可能對高校自身的正常秩序與平穩運行造成嚴重威脅。因此,貫徹和落實國家安全教育是實現高校安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國家安全教育是大學教育實現育人目的的必經之路
大學生在學校接受的教育,會對大學生的未來發展及成長造成深遠影響。大學與高中、初中的教學模式、教學側重點有所差異,大學教育更傾向于對大學生進行精神指引、思想教育、心理幫扶和協助,引導大學生成長為符合社會發展、國家需要的人才,這一教學重點使得大學教育更有針對性和傾向性[3]。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是新時代大學教育的內容之一,是大學教育實現育人目的的必經之路。
三、加強新時代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緊迫性
采取有效措施對大學生加強國家安全意識教育刻不容緩,其原因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內部因素,主要可歸納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當前國際形勢錯綜復雜
伴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影響國家安全的因素眾多,有些被充分暴露出來,有些還潛藏在較深的地方,形成潛在風險與危機。不管是已暴露的風險還是潛在的風險,都會對我國國家安全造成威脅。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整個世界進入了集動蕩、紛爭、變革、調整等多種特點于一體的時代。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我們更要居安思危,對局勢密切關注,才可做好防控,切實保障國家安全。我國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雖然國力與綜合實力較與以往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但仍不可放松警惕。全球化背景下,外部環境的惡化必然會對我國造成嚴重的干擾與影響。因此,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就顯得尤為緊迫。
(二)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亟待加強
從實際調研和相關報道來看,當前大學生群體的國家安全意識普遍不高,不少人缺乏對相關知識的了解或認知不清晰。與此同時,西方負面信息的侵蝕和西方惡勢力的威逼利誘,也會使部分沒有足夠辨別能力、心理素質偏差、思想不端正的大學生做出一些不利于民族團結和有損國家安全的行為。總而言之,我國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還有待提高,對他們進行國家安全教育很有必要。
(三)意識形態斗爭原則性絕不動搖
高度重視、大力抓好意識形態斗爭是我們黨從成立之日起就確立的重要原則,并在毛澤東推動下成為黨的優良傳統。1954年9月,毛澤東指出,“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明確了馬克思主義在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1962年9月,他再一次強調:“凡是要推翻一個政權,總要先造成輿論,總要先做意識形態方面的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意識形態工作置于前所未有的歷史地位,明確定位為“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圍繞“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提出了一系列根本性、全局性的新論斷、新要求,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意識形態的理論,為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執政中過好意識形態關,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基礎和行動指南,是做好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工作的基本遵循。從意識層面入手,培養大學生愛國意識和國家安全意識,可進一步占領思想高地,搶先對手一步占據意識斗爭先機,這也是開展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緣由之一。
四、新時代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策略
國家安全不僅是國家策略,更與大學生息息相關。在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想要做好新時代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要運用多種手段、多種渠道達成教育目標。
(一)依托課堂教學,實現全體大學生深度學習
大學生是維護國家安全的主力軍,也是容易受西方不良思潮影響的重點人群,因此,有必要對大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以此來提高大學生群體的愛國情感和國家安全意識。高校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是培養學生愛國精神的重要載體,要加快推進國家安全教育全覆蓋,讓國家安全教育走進校園。與此用時,還需發揮第一課堂的主渠道作用,讓更多學生主動參與進來,讓國家安全教育真正走進學生心中、刻在學生腦中。另外,國家安全教育還可與軍訓有機結合,打造國家安全教育實踐平臺,以實際行動加強對大學生的教育、熏陶和影響,進而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學會信息辨別能力,與黨和國家站在一起,共同維護國家安全。
(二)加強歷史教育和國家安全法制教育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真實記錄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比單純的國家安全理論教育來得更直接和有效。中國是一個飽經風霜的國家,同時也是一個屹立不倒、堅毅不屈的國家,通過對以往艱難歲月的回顧,可以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國家安全的重要意義。借助歷史教育,可讓大學生不忘歷史使命、強化政治認同感,這對于國家安全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在進行歷史教育的過程中,還要給大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法制教育,以此來提高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法制意識,讓他們充分認識到自身應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義務,從而避免被負面信息侵蝕或被負面勢力拉攏。同時,加強對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有助于他們恪守底線、加強自身管理,并堅決同國家站在一起,與不法行為抗爭到底。
(三)借助媒體宣傳優勢,占領國家安全輿論引導先機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網絡媒體已成為大學生學習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網絡信息魚龍混雜、真假難辨,為了避免負面信息通過網絡渠道對大學生的思想與心靈進行荼毒,我國要加強對網絡新媒體平臺的監管,通過正確運用網絡新媒體平臺,結合傳統媒體,加大國家安全教育宣傳,拉近其與大學生之間的距離。對于高校而言,可借助校園網、校園公眾號及微博、LED顯示屏等渠道,宣傳國家安全教育內容、播放國家安全教育視頻,使大學生能夠全方位接受國家安全教育,進而對大學生進行正面的引導,提高他們的國家安全意識。為了加強輿論的引導力量,高校還可定期舉辦與國家安全相關的網絡活動、線下活動,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并營造良好校園氛圍,對大學生進行熏陶與教育。
(四)建立公益性質的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社團組織,加強社會實踐
建立公益性質的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社團組織,可以為一系列與國家安全教育相關活動的組織與承辦奠定基礎、做好準備。
依托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社團組織,可在國家大時間節點,如國慶節、抗戰勝利紀念日等,舉辦重大活動。同時,也可以開展一些與國家安全熱點事件相關的活動,以此來擴大國家安全教育影響力、號召力,進而激發大學生主動維護國家安全的積極性。除此之外,還可以積極組織大學生參與,如慰問老紅軍等校外相關公益活動,以及參觀抗日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通過開展這些活動,大學生可以進一步認識到國家安全、穩定與和諧來之不易,充分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維護國家安全的決心和信心,并以此來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
綜上所述,大學生是未來建設國家的主力軍,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強對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有著深遠意義,且是必須貫徹與落實的一項長期工作。為了做好新時代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需要高校為此付出較多人力、物力、財力,更需要相關教育工作者傾注較多精力。高校通過課堂教學,帶動大學生參與國家安全教育,使得大學生的思想觀念與時俱進,為國家安全作出應有貢獻。
參考文獻:
[1]張鵬.“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外語院校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以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為例[J].電子世界,2020(12).
[2]蘇艷霞.新時代大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問題研究[J].知識經濟,2020(15).
[3]黃長健.新時代高校國家安全教育課程建設芻議[J].教育現代化,2019,6(A5).
責任編輯:陳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