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湘香,彭乙聆,胡天瓊
(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婦科,海南 海口 570145)
婦科腫瘤是女性常見疾病,近年來,受個體因素、感染因素、生活因素及環境因素影響,婦科腫瘤發病率逐年提升,呈年輕化趨勢[1]。目前,常見的婦科腫瘤有陰道腫瘤、外陰腫瘤、子宮腫瘤、輸卵管腫瘤及卵巢腫瘤等,其中以子宮、卵巢腫瘤多見,外陰和輸卵管腫瘤少見。大量研究顯示,多數女性不能接受罹患婦科腫瘤事件,心理處于急性應激狀態,面對治療所致身體形象改變、機體組織結構變化及對生活和工作造成的不利影響,極易產生病恥感[2]。病恥感是個體因自身某些疾病所致,受到個體、群體及社會的廣泛排斥和不接受,不僅影響后續治療和康復,甚至對未來回歸社會后的家庭和工作也會產生不良影響。另有學者指出,述情障礙是引發人類身心和精神狀況調節障礙的一個主要危險因素[3],研究報道,多數腫瘤患者存在述情障礙,述情障礙是情緒認知、加工及調節過程中存在的伴有情緒體驗能力降低的一種情感缺陷,也是引起腫瘤患者抑郁的根本原因[4]。鑒于此,本研究首次對我院婦科腫瘤患者病恥感、述情障礙現狀進行調查,并進一步探究其對抑郁的預測效能。具體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242例婦科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專業醫務人員采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評估研究對象是否存在抑郁,其中評分≥8分為存在抑郁,評分<8分為不存在抑郁。根據是否存在抑郁分為抑郁組(n=189)和非抑郁組(n=53),其中抑郁組年齡42~84歲,平均(63.17±8.56)歲;非抑郁組年齡38~81歲,平均(62.45±7.56)歲。
1.2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均為于我院治療的婦科腫瘤患者,入院治療后病情穩定,生命體征平穩,且認知功能正常,知情同意本研究,積極配合相關問卷調查。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嚴重疾病者,如燒傷、面部及其他部位嚴重疤痕;存在精神系統疾病者;無法正常表達自己想法者;近期遭遇其他重大應激事件者。
1.3方法
1.3.1調查內容 ①一般資料:采用《一般資料調查量表》調查,內容包括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居住地、腫瘤直徑、家庭年收入、醫療費用、職業狀態、社會影響量表(stroke impact scale,SIS)評分、多倫多述情障礙量表(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TAS-20)評分、性格特點、癌癥分期、治療手段、分化程度。②病恥感:采用SIS[5]評估,量表共24個條目,包括內在羞恥感、社會排斥、社會隔離及經濟不安全4個維度,采用4級評分法,“同意”~“極不同意”依次賦予1~4分,分值24~96分,分值越高,則病恥心理越嚴重;該量表一致性信效度Cronbach'sα系數0.85。③述情障礙:采用多倫多述情障礙量表(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20,TAS-20)[6]評估,量表共20個條目,涉及情感描述不能、情感辨別不能、外向性思維3個維度,采用5級評分法,總分20~100分,評分≥61分即有述情障礙,52~60分即述情障礙可疑,≤51分即非述情障礙,評分越高,提示受試者述情障礙越嚴重,該量表一致性信效度Cronbach'sα系數0.79。
1.3.2調查方法 調查人員發放問卷,向患者詳細講解問卷內容和填寫方法,問卷填寫完成后當場收回,并逐一核查問卷,針對有缺失內容或無法補全者將被視為無效問卷;確保研究對象隱私及調查結果真實可靠;共發放問卷242份,有效回收242份,有效率為100%(242/242)。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2.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Ridit分析,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系數模型;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婦科腫瘤患者抑郁影響因素,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預測病恥感、述情障礙對婦科腫瘤患者抑郁的預測價值。
2.1病恥感、述情障礙評分現狀調查 婦科腫瘤患者SIS評分高于國內常模[7-8],TAS-20評分高于正常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
表1 SIS評分現狀調查Table 1 Survey of status of SIS score 分)
表2 TAS-20評分現狀調查Table 2 Survey of status of TAS-20 scores 分)
2.2有無抑郁患者一般資料及SIS、TAS-20評分 抑郁和非抑郁患者年齡、文化程度、腫瘤直徑、家庭年收入、醫療費用、SIS、TAS-20評分、癌癥分期、分化程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有無抑郁患者一般資料及SIS、TAS-20評分Table 3 General information and SIS and TAS-20 scores of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depression (例數,%)
表3 (續)
2.3病恥感、述情障礙和抑郁的相關性 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婦科腫瘤患者SIS評分、TAS-20評分與抑郁呈正相關(r=0.605,P<0.001;r=0.621,P<0.001)。
2.4婦科腫瘤患者抑郁的多因素分析 以婦科腫瘤患者抑郁作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中具有統計學意義指標為自變量,其中,年齡(<60=1,≥60=2),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初中及高中=2,大專及以上=3),腫瘤直徑(<4=1,≥4=2),家庭年收入(<5=1,≥5=2),醫療費用(自費=1,醫保=2),SIS評分(<52分=1,≥52分=2),TAS-20評分(<51分=1,≥51分=2),性格特點(內向=1,外向=2),癌癥分期(Ⅰ~Ⅱ期=1,Ⅲ~Ⅳ期=2),分化程度(低分化=1,中分化=2,高分化=3),納入Logistic回歸方程分析,結果顯示,年齡≥60歲、小學及以下、腫瘤直徑≥4 cm、自費、SIS評分≥48分、TAS-20評分≥52分、內向、Ⅲ~Ⅳ期、低分化是婦科腫瘤患者抑郁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4。
表4 婦科腫瘤患者抑郁的多因素分析Table 4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gynecological tumors
2.5SIS、TAS-20預測抑郁效能 ROC曲線顯示,SIS評分預測抑郁AUC為0.849(95%CI:0.798~0.892),當其截斷值為50分,診斷敏感度、特異度分別為74.07%、81.13%;TAS-20評分預測抑郁AUC為0.754(95%CI:0.695~0.807),當其截斷值為53分,診斷敏感度、特異度分別為57.14%、84.91%。見圖1。
圖1 ROC曲線
3.1婦科腫瘤患者病恥感、述情障礙現狀 調查顯示,242例婦科腫瘤患者SIS評分(56.73±4.41)分,高于國內常模(P<0.05),提示本地區婦科腫瘤患者普遍存在病恥感,但低于李瑩等[7]調查的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病恥感得分(60.21±8.06)分,考慮原因可能與病例選取對象的腫瘤類型、病情程度等因素不同有關。病恥感是指患者因疾病而產生的一種負性情緒體驗,不僅是影響腫瘤患者康復治療和護理的重要影響因素,也是評價患者生活質量的一個強預測因子。婦科腫瘤患者軀體受損,內心極度脆弱和敏感,時常擔心他人(家人或朋友)歧視自己,不愿參加集體活動,因此患者常常會產生羞恥、孤獨無助等不良情緒,長此以往,極易形成抑郁。此外,研究表明,在健康人群中,述情障礙發生率為10%左右,而在腫瘤患者中述情障礙明顯增加,成為影響患者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不良因素[8]。本研究結果顯示,242例婦科腫瘤患者TAS評分(53.19±3.38)分,低于鄭香琴等[9]報道的乳腺癌患者述情障礙評分,可見本地區婦科腫瘤患者隨存在情感障礙,但與其他地區相比,述情障礙相對較低,表明本地區臨床護理干預工作具有一定成效。述情障礙在心身疾病、人格障礙、軀體化焦慮、抑郁等患者中廣泛存在,腫瘤患者普遍存在焦慮、抑郁、恐懼及疾病不確定感等負性情緒,這種軀體化不良情緒是引發身心、精神狀況及述情調節障礙的重要因素,致使情緒體驗能力降低,造成情感缺陷,使患者長期處于一種不能適當地表達情緒、缺少幻想等狀態,極易引起抑郁[10]。
3.2婦科腫瘤患者病恥感、述情障礙與抑郁的相關性 抑郁是臨床最為常見的情感障礙[11-12],研究報道,婦科惡性腫瘤患者普遍存在抑郁情緒,而科學有效的心理干預對減輕抑郁情緒具有重要作用[13]。抑郁主要表現為心境低落、情緒消沉、自卑抑郁、甚至悲觀厭世[14],對于婦科腫瘤患者而言在疾病診斷及治療過程中經常會面臨各種困難和問題,如丈夫、家人因工作原因陪伴時間減少,同事、朋友交往頻率降低,而患者往往會把這種正常現象認為是家人、朋友的故意躲避,自身形象和疾病治療造成他人的遠離,在存在病恥感的同時,進一步使自身壓力日趨增大,長期受到疾病及外界的壓力,逐漸出現抑郁情緒,在人際交往中出現不同程度問題。王蕭等[15]學者在腦卒中偏癱患者情緒障礙研究中得知,恥感與負性情緒呈正相關,社會支持存在中介效應。而本研究對婦科腫瘤患者病恥感與抑郁關系研究中也發現,恥感與抑郁呈正相關,可見病恥感與抑郁情緒相互關聯,病恥感越強烈,抑郁情緒越嚴重,而調動社會支持,對降低其病恥感,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可能具有積極作用。此外,本研究顯示,婦科腫瘤患者述情障礙與抑郁亦存在正相關關系,表明婦科腫瘤患者的述情障礙與抑郁存在一定關系,隨述情障礙加重,抑郁癥狀表現越為明顯。
3.3婦科腫瘤患者抑郁的影響因素分析 文獻報道,腫瘤患者中抑郁發生率為18%~58%,其中婦科腫瘤抑郁發生率為12%~23%[16]。婦科腫瘤患者初治期間,除擔心生命受到威脅外,還會擔心隨之而來的放化療、手術等治療可能破壞女性生殖器官的完整,造成性器官功能喪失,甚至失去女性性特征,這種恐懼給患者帶來巨大心理沖擊[17]。本研究針對婦科腫瘤患者出現抑郁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年齡≥60歲、小學及以下是婦科腫瘤患者抑郁的影響因素,與彭望連等[18]研究結果具有相似性。老年患者社交頻率下降,外出活動減少,與外界交往減少,老年人群情緒無法及時排解,極易產生抑郁情緒;而對于小學及以下等低文化程度者,受疾病認知度影響,對婦科腫瘤認知度不足,不能科學對待疾病,易產生恐慌、過度擔憂情緒,這在一定程度上極易引發抑郁癥狀。此外,本研究顯示,腫瘤直徑≥4 cm、Ⅲ~Ⅳ期、低分化是婦科腫瘤患者抑郁的影響因素,提示患者疾病嚴重程度是影響患者抑郁癥狀的獨立危險因素,病情越嚴重,患者出現抑郁的風險性越高。本研究經Spearman相關性分析得知,病恥感、述情障礙與抑郁呈正相關,進一步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SIS評分≥48分、TAS-20評分≥52分是婦科腫瘤患者抑郁的影響因素,表明病恥感、述情障礙與抑郁密切相關,當患者出現病恥感、述情障礙時,需及時給予心理疏導,避免產生抑郁情緒。
3.4SIS、TAS-20對抑郁的預測效能 研究報道,回歸模型的建立和ROC曲線對抑郁風險的發生具有較高的預測價值,對臨床護理工作存在指導意義[19]。鑒于此,本研究對婦科腫瘤患者抑郁情況的發生展開預測分析,經ROC曲線顯示,SIS評分預測抑郁AUC為0.849,當其截斷值為50分,診斷敏感度、特異度分別為74.07%、81.13%;TAS-20評分預測抑郁AUC為0.754,當其截斷值為53分,診斷敏感度、特異度分別為57.14%、84.91%,提示采用SIS、TAS-20量表評估婦科腫瘤患者的病恥感、述情障礙,對抑郁發生具有一定預測價值。婦科腫瘤患者病恥感與述情障礙越嚴重,在疾病治療和康復過程中越易出現抑郁情緒,其中述情障礙是情感認知加工和調節過程中的一種損害,而這種損害作為一個潛在危險因素,可能會使個體增加抑郁的易患性,而病恥感使患者逃避現狀和當下,甚至拒絕與他人或外界交流,封閉內心世界,使個體情緒低落、情緒減退,逐漸出現抑郁情緒。臨床工作中,對于婦科腫瘤患者,定時評估患者的病恥感、述情障礙,進一步預測抑郁風險,并及時給予有效心理干預,對降低患者抑郁發生是有益的。
綜上所述,婦科腫瘤患者病恥感、述情障礙較為常見,與抑郁密切相關,且抑郁情緒受多種因素影響,臨床工作中需做好抑郁預測工作,及時進行心理疏導,進一步降低抑郁風險,促進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