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芳
語文是小學教學中的重要學科,從小為學生打好語文基礎,對于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以及終身發展都能夠起到重要作用。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隨著語文教學改革不斷深入,作文教學方式也在不斷創新,如何使作文課堂活躍起來,提高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從而使作文教學的效率得到提升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深入研究思考的主要問題之一。
傳統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約束過多,制約了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所以教師要積極改革課堂教學模式。隨著互聯網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運用,互聯網平臺與教學內容的有效整合,能創新傳統教學模式,提升教學的實效性。在“互聯網+”教育的背景下,“一言堂”教學模式逐漸被取代,現在的教學活動更加關注學生的主觀體驗和感受,更突出師生之間的互動。為此,教師要積極借助互聯網技術,優化教學策略,不斷提高教學效率。
一、活動型寫作教學概述
1. 活動型寫作教學的概念
所謂活動型寫作教學法指的就是教師在語文寫作教學的過程中借助一些活動完成教學,活動會使寫作教學的形式更豐富,針對性也更強。在活動中,教師要以教學內容和訓練為教學的目標和依據,從而教學活動的設計都應該圍繞寫作活動開展,教師要保證寫作活動的創造性和實踐性特點,這樣才會對學生形成一定的啟發目的,并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通過活動型寫作教學模式的構建能夠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寫作學習興趣和寫作熱情,從而使寫作教學的效率也得到有效地提升。活動型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一種創新教學方式,符合當前素質教育改革的宗旨和新課改的教學目標,因此全體小學語文教師都應該科學地掌握寫作教學策略,為教學效果的保證奠定扎實的基礎。
2. 活動型寫作教學的作用
首先,幫助培養學生的寫作創作能力。所有的教學活動只要加入了動力一般來說都能夠發揮出較好的效果。這里所說的動力就是讓學生能夠參與進去的方法。具體而言,開展小學語文創作活動可以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小學語文寫作創作的進程當中,帶領學生和教師一起深入挖掘寫作的豐富內涵,從而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其次,可以幫助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的綜合能力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來提升。舉個簡單的例子,教師在開展創作活動的過程當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匯報的流程就鍛煉了大家的責任感以及匯報人的語言表達能力。而利用互動學習平臺適當降低了匯報的現場感,從而能夠減少學生的壓力,讓他們更加投入地進行學習。
二、小學語文活動型創作教學的特點
1. 教學過程活動化
互動學習平臺下,小學語文創作活動教學有一個相當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教學過程活動化。代表著原本的傳統教學模式進行了一定的改進,不再是教師講學生只注重聽,而是加入了一定的參與感和樂趣感。這一重大變化使得小學語文創作活動的開展展現出了良好的實效性,因此也成為了小學語文活動中寫作教學的重大特點之一。
2. 教學對象主體化
所有活動的開展主體都是學生,這一觀點無論是在日常教學還是在活動開展的過程當中都是永恒不變的。只有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才能夠完成為了目標而達成目標的針對性流程。因此,互動學習平臺下,小學語文創作活動的教學要秉承教學對象,即學生的主體化,教師作為輔助地位來幫助學生完成學習目的,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3. 教學方式多樣化
線上教學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思路,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互動學習平臺的便利性來將教學方式多樣化。像是微課、云課堂、云作業等新型教學方式在傳統的教學方式當中是沒有的,它們都是互動學習平臺下多樣化教學的產物。由此可見,教學方式多樣化也是互動教學平臺下小學語文創作活動開展的特點之一。
根據這些特點,小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動教學平臺的便利性來保證小學語文創作活動的正常開展,能夠運用新的教學模式來開展小學語文創作活動,這也是對互動學習平臺的利用基礎。
4. 教學范圍開放化。活動型寫作教學需要教學范圍的開放性,開放的教學范圍能夠更好地為活動型寫作活動提供有利條件。以往在語文寫作教學中,在課堂上表現得比較踴躍的學生都是一些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一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不高,從而導致課堂教學效果兩極分化十分嚴重。而活動型教學能夠將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因為活動型教學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激發起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幫助拓展教學的范圍,使學生的知識視野更加寬闊。
三、小學語文活動型寫作教學策略
1. 有效課程設計,提高教學質量
對一些較為基礎性的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常規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完成基礎性內容設計后,針對一些常規教學難以出彩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在磨課小組的提議下,借助信息化技術創新教學。在傳統的課堂上,教師也會用到一些信息技術,比如課件、幾何畫板等,運用這些信息技術設計的互動活動主要是問答和小組討論,效果不是很理想。教師可以向磨課小組的技術成員請教,按照教學目標和內容的需要設置課程。一般課程設置可以分為三個環節:課前預習環節、課堂合作環節、課后小結環節,通過課程的有效設計,教師可以解決一些重點和難點問題,提升教學的實效性。
2. 有效互動,課前預習效果
教師可以利用移動設備為學生推送優質的預習內容和相關課程的學習任務,讓學生明確本節課需要掌握的具體內容。教師還可以把相關內容推送到班級群,給學生規定完成學習的具體時間。這樣教師可以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針對具體情況優化教學環節。此外,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調查報告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方式學習相關內容,完成課程預習。如在教學中,教師給學生推送完學習任務后,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文本,嘗試性地完成任務,然后讓學生把自己完成任務的視頻上傳到相關平臺,接著引導學生借助微課進行深度學習,完成初步的學習和訓練。
3. 借助游戲或娛樂活動。
小學生年齡小,對于一些游戲類的課堂活動是十分感興趣的,喜歡做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戲的過程中會使小學生感受到無限的樂趣,使教師在寓教于樂中完成教學活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地將游戲和娛樂活動融入到寫作教學過程中。但是游戲和娛樂活動的選擇要掌握科學的原則,要基于小學生的興趣愛好,還要結合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如果有便利條件,還可以將課堂設置在戶外,組織學生郊游、野炊或者是開聯歡晚會等,引導學生將活動的過程記敘下來,并在記敘的過程中抒發自己的感受。通過這樣的方法寫出來的作文會更加生動,比單一地在教室中進行的教學活動要更生動,學生的理解也會更深刻。借助游戲教師可以將寫作的知識用更具體的方式滲透給學生,從而使學生對寫作的事物形成更形象的思維。
4. 提升課后評價教學的實效性
在傳統教學中,測試結果是課后評價的重要參考。借助平臺開展教學活動,教師能夠有效節約測試時間,使測試更加便捷。同時,后臺能搜集學生的很多學習數據,有利于教師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此外,學習平臺具有測試功能,教師可以根據學習任務制作微課,再上傳,讓學生隨時進行測試,并看到測試結果。這樣,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情況,鞏固學習掌握不到位的內容,有效節約測試的時間,及時反饋結果,有助于學生及時反思,進行下一步的學習。由此可見,通過平臺能夠有效調動學生自我測試的積極性,也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還有助于教師及時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
5. 模擬情境
模擬情境指的是結合寫作主題進行情境創設,情境創設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十分常見的教學方式,教師要重視情境創設的作用。情境模擬適應于應用文的寫作教學中,通過各種場景的模擬,教師會順其自然地將學生帶入到情境中,讓學生在逼真的情境中進行創作,這樣會有效拉近學生與寫作教學的距離,實現寫作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目的,只有促進書本與現實的結合,才能幫助學生將知識真正地轉化為能力,從而使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逐步的提升。
結語:總而言之,平臺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不僅可以在課堂上學習,還可以在課外學習。學生不僅能夠學到課本上的內容,還可以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可以說,借助平臺進行教育創新,有效改變了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突出了教學的互動性,使學習活動變得更加生動,有效提升了教學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