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培君
[摘? ?要]嬰幼兒時期的發展不僅關系到個人成長,還關乎國家和社會的命運,因此探究0-3歲幼兒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目前,我國0-3歲托育服務發展主要存在政府對于托育服務發展支持力度不夠、托育行政管理松散、托育師資力量薄弱、托育活動缺乏適宜性等問題。對此,政府應開辟多種途徑支持托育服務發展,行政部門應建立統一的管理體制,加強托育服務人員的技能和素養培訓,促進保教活動多元化開展。
[關鍵詞]托育服務;托育機構;0-3歲嬰幼兒
2015年10月,國家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然而我國新生兒數量并沒有明顯增長,相反,生育率還在逐年下降。調查顯示,2020年我國人口出生率為8.52%,創歷史新低。年輕人生育和養育矛盾日益凸顯。究其原因,幼兒托育服務的缺失和質量問題是其中的重要一項。2018年,我國出臺《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重點關注了0-3歲嬰幼兒的托育問題。但我國托育服務發展仍參差不齊。在幼兒發展的關鍵時期,如何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提供合理服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一、問題提出
我國托育服務行業經歷了四個歷史階段,從起步到成型到調整,逐漸走向規范化發展新階段[1]。國家放開生育政策之后,0-3歲托育服務成為教育事業的發展重點。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已發布《托育機構設置標準(試行)》和《托育機構管理規范(試行)》,標志著托育行業開始了規范化改革。但就目前我國托育行業的發展來看,市場供給不足等問題亟需得到關注與解決。
當前,世界各地都在積極發展0-3歲托育服務,關注0-3歲托育對于兒童、家庭以及社會的影響,很多國家甚至通過法律政策來保障托育服務的穩定發展,提升了托育服務的社會福利性質。雖然眾多學者關注了托育服務教育政策等上層因素對0-3歲幼兒發展的影響,但托育服務的政府支持力度、托育服務行政管理、托育服務師資、托育服務保教活動實施等現狀仍不明確。因此,本文以此為切入點,通過調查研究作出相應分析,并嘗試提出可行性對策。
二、我國0-3歲托育服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1.政府運行支持力度不夠
近年來,0-3歲托育服務發展較之前有了很大進步,工作取得了部分成效,但托育服務體系尚未完善,資源尚未充分發掘,現存托育機構數量少,導致很多家庭的托育需求得不到滿足,托育服務工作任重而道遠。在被調查的已生育一孩而不打算生二孩的母親中,60%是出于孩子無人照料的原因[2]。托育機構數量的不足,將導致嬰幼兒成長環境不穩定,對幼兒成長及社會發展產生不利影響。調查研究發現,家長對于托育服務的需求涉及托育時間、地點、托育形式、性價比等方面。當前,嬰幼兒的托育服務建設與家庭日益旺盛、多樣化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3]。我國對3歲以下兒童照料的財政投入不足GDP的1%,遠遠低于經合組織(OECD)國家平均水平[4]。公共財政投入是穩固發展托育服務的支撐,沒有政府的資金支持,托育機構的數量、師資、環境設施設備等都會存在后勁不足的問題。
2.托育機構行政管理機制不完善
國家對于托育機構的相關管理規章制度不完備,準入門檻不明確,部門職責交叉,托育法律欠缺等因素使托育服務缺少頂層設計。當下,教育行業被視為是一個賺錢既多又快的行業,因此社會上出現大量資質不夠的托育機構,例如存在安全隱患、衛生條件不達標等。而當一些托育機構創設了優美的環境,加之家長對于托育服務知識缺乏時,隨之而來的高收費等不合理現象便頻頻發生,且增速頗快。
此外,政府和立法部門監管不到位,托育行業沒有統一的標準,社會團體力量開辦托育機構繁瑣復雜,缺少明確的方向性和積極指導[5]。政府實施的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實,各托育機構的執行力度缺乏獎懲,托育機構督導管理寬松,相關部門放任托育機構的發展等,都成為阻礙托育服務發展的重要因素。
3.托育服務師資力量薄弱
由于教育行業的興盛,很多其他行業的人員爭相轉入該領域,導致行業門檻降低,托育服務質量低下。目前,雖然專業資格證是我國進入教育行業的入門要求,但培訓過程不夠規范,培訓流程相對簡單,有些機構甚至允許未取得資格證書者入行。通過調查發現,家長普遍認為不僅需要教師資格證作為資質證明,更需要看到教師的專業素養,同時國家還應嚴格把控專業資格證的獲取。
近年來,教育行業讓人最為關注的是虐童事件,而事件發生的主體是從業人員和幼兒。在托育服務中,從業人員的服務質量至關重要,多起虐童事件的發生對社會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人們對于托育機構的信任度有所降低。在托育服務需求調查中,96.7%的家長提出需要從業人員對待寶寶有耐心、愛心和細心。
4.托育機構保教活動缺乏適宜性
保教活動大多針對于嬰幼兒的生理健康,而很少有活動涉及到嬰幼兒在該階段應該具備和發展的能力,保教活動過于保守,嬰幼兒的潛能并沒有被充分發掘。
此外,近年來,隨著我國由人口大國向人口強國轉變,由衛生局發布科學育兒和青少年健康工作的公告,而托育機構承擔著育兒的重要任務,除日常保育工作外,還應為家長提供科學育兒知識。然而實際上,托育機構很少能夠開展相關活動,家園共育也無從談起。
三、我國0-3歲托育服務發展的對策
1.政府開辟多種途徑支持托育服務發展
3 歲前嬰幼兒托育服務體系的建設涉及眾多利益相關主體,特別是離不開政府的引領與支持,故明確政府的角色定位具有基礎性和前置性意義[6]。利用互聯網平臺,結合信息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將托育服務信息透明化,將托育服務辦理簡易化,將政府的發展方向及建議放在顯眼的地方,讓托育服務走出機構、走進家庭,讓有需求的家庭可以有章可循、有理可找、有據可查。為了保障家庭的合法利益,政府應完善對保育人員等從業人員的考核機制,篩選合格教師,從多方面對從業人員進行考察,理論與實踐并重,以滿足托育家庭的需求,實現有效供給,推動生育政策的落地。
政府財政投入是托育服務發展的保障條件,政府應加大投入財力物力用于托育服務發展,以提升相關機構的科學育兒水平,促進家庭就業,緩解家庭教養困境。例如,OECD 國家通過政府發展規劃或是兒童福利立法保證3歲以下兒童照料資金的持續有效投入[7]。通過資金支持,增設大量合格的托育服務機構,同時開展多種形式的托育服務,例如家庭式托兒、社區式托兒等,滿足不同家庭的需要。
2.行政部門建立統一的管理體制
托育機構規范管理標準的設置,應秉承深化供給側改革的精神,考慮家長關注重點,從嬰幼兒健康成長角度出發[8]。托育服務屬于教育行業的初期,一方面,應由教育部門主管負責托育服務政策的實行和宣傳,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制定統一的機構標準,例如建立統一的托育服務收費標準,使普通群眾的錢花到實處,花得有價值;積極提供教育資源并整合,及時提供教育內容,各地在執行過程中應不斷進行優化。
另一方面,各部門之間應工作職責明確,并相互協調。政府還應成立專門的監督部門,對托育服務機構的建立標準及審查范圍作出明確規定,落實抽查與年度檢查相結合的考核機制,消除托育機構的危險隱患。設置合理的獎懲制度,對于優秀的托育機構進行表彰和宣傳,對不合格的機構進行批評,令其整改。
3.加強托育服務人員的技能和素養培訓
托育服務從業人員應以一定的學歷水平為支撐,接受專業的學習培訓,能列出系統的知識結構,并能根據不同年齡嬰幼兒身心的發展特點,提供多種服務,例如嬰幼兒衛生與保健、疾病預防與診治等服務,把幼兒園教師資格證或育嬰師等資格證書視為佐證,同時重視能力的選拔。
政府應組織由托育科學研究機構的專家和托育機構教師組成的培訓團體,對從業人員進行系統培訓,逐步建立托育服務培訓制度,將從業人員職前職后的師資培養和培訓落到實處,開展托育服務實踐鍛煉活動。此外還可以鼓勵托育教師進行研究項目的申報,倡導大膽探索和發現,從而提升托育服務從業人員的技能和素養,提高托育服務師資的整體水平和能力。
4.保教活動開展多元化
托育機構保教活動不僅要提供嬰幼兒生理健康照顧服務,還要提供或開展溫暖、積極向上的互動活動。同時,托育機構也應加強對家長的科學育兒指導工作,利用機構所具備的專業知識和設備資源,邀請行業教授和專家為0-3歲嬰幼兒家長舉辦科學育兒知識講座或交流分享活動,通過育兒沙龍等形式,向家長傳授嬰幼兒護理、教育、急救等知識。
對于有需求的家庭,托育機構可以提供家庭育兒方案供家庭參考,還可以將嬰幼兒家長組織起來,通過分析各家庭的情況,進行結對幫扶,分享育兒方法,汲取育兒經驗,在單一的家園互動之余開創多元化的活動,共同提升育兒水平。
參考文獻
[1]李峻鵬,周煜,郭冠宇,陳子望,張程濤.我國幼兒托育行業的歷史、現實問題和解決對策[J].中國經貿導刊(中),2018(29):114-115.
[2]劉中一.從西方社會機構托育的歷史趨勢看我國托育機構的未來發展[J].科學發展,2018(03):42-48.
[3]洪秀敏,朱文婷,趙思婕.青年父母嬰幼兒照護支持與養育壓力研究——基于全國13個城市的調研數據[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20,39(02):106-114.
[4][7]申小菊,茅倬彥.OECD國家3歲以下兒童照料支持體系對我國的啟示[J].人口與計劃生育,2018(02):43-47.
[5]李雨群,孫艷香.全面二胎政策下嬰幼兒托育服務現狀及對策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02):83-84.
[6]楊菊華.論政府在托育服務體系供給側改革中的職能定位[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8(03):89-96+155.
[8]王暉.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需求亟需重視[J].人口與計劃生育,2016(11):22.
(責任編輯 姚力寧? ?校對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