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南海區圖書館 董健平
新時代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務業態的變革依托于融合創新、平臺創新,公共文化服務平臺的建設面臨著“融合”和“創新”兩大核心任務。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一員,公共圖書館應根據群眾需求不斷拓展業務平臺,創新發展模式,才能與時俱進。近年來,我國各級圖書館積極與博物館、文化館、科研機構、書店、旅店等不同部門不同行業合作,發掘融合建設發展路徑,令圖書館事業煥發了生機。本文以佛山市南海區圖書館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融合為例,探索公共圖書館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融合發展路徑與策略,以期為基層圖書館與黨建融合發展提供參考。
2018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中,要求在全國縣一級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以宣傳和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通過整合現有基層公共服務陣地資源,以縣、鎮、村三級為建設單元主體,以志愿服務的形式,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豐富活躍群眾的文化生活,持續推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經過探索實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取得一定的成果:如北京延慶構建各級黨組織負總責,上下貫通的區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街鎮級實踐所、社區村級實踐站的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組織體系。廣東中山小欖充分利用現有場所空間,依托全民公益園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依托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并在學校、醫院、廠企、住宅小區、公共場所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貴州赤水打造“感恩新時代·奮進赤水人”等具有鮮明主題的文明實踐品牌。但也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陣地建設“名實分離”,實踐活動場所沒有充分發揮自身應有功能,成為可有可無的“擺設”;二是文明實踐資源黏合不高,常常遇到群眾“不買賬”的現象;三是文明實踐活動缺乏常態化,群眾參與度不高;四是志愿服務隊伍不穩定,缺乏高素質人才持久參與,志愿服務質量不高。
2019年5月,佛山市南海區全面啟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同年12月成為廣東省試點之一。目前,南海區已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點)四級陣地,形成了串“珠”成“鏈”、連點成片的文明實踐陣地格局。南海區圖書館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融合建設過程中,充分利用圖書館人流量大、活動成型的優勢,通過空間改造、提升氛圍、購買專業機構運營等措施,讓南海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更接地氣、更具互動性,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真正送入千家萬戶,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在四級陣地中,南海區圖書館總分館體系發揮積極作用,南海區圖書館成為南海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89個讀書驛站成為南海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實現公共圖書館服務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一)服務的融合。公共文化服務融合建設是不同公共部門針對所服務的相同特征的公眾,展開深度合作,整合各自優勢資源,共同成為主體向其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公共文化產品與服務。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服務對象是群眾,本質是“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公共圖書館從著名的“阮氏五項原則”的人本化理念,到現代的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均體現了“讀者至上”和“滿足人的需求,實現人的價值,追求人的發展,體現人文關懷”的人本主義思想。“人本理念”是兩者融合發展的基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傳播思想陣地、實施活動陣地和開展志愿者服務陣地;公共圖書館有開展社會教育、傳遞科學情報、提供文化娛樂等社會職能。整合雙方資源后,圖書館將成為傳播思想、教育群眾、提升群眾思想素養的宣傳陣地;成為貼近群眾、方便群眾的互動交流平臺;成為館員、服務機構、志愿者等服務主體共同參與,以提供高效優質服務為目標的服務陣地。除圖書館的基礎服務外,南海區圖書館還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重點工作融入圖書館各項服務及品牌活動中,以更靈活的服務形式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主義思想,傳承紅色基因,以良好的服務口碑和植根基層的服務體系,為群眾提供精神養分。
(二)空間的融合。公共圖書館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融合,是圖書館充分利用其場景空間的需要。當今社會是場景的時代,圖書館要站在用戶接受角度,構建富有特色的空間體系,體現空間的“場所精神”,吸引處在空間泛在化、時間碎片化包圍之中的用戶,才能形成圖書館新的文化服務優勢。南海區圖書館在融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空間建設中,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宣傳陣地作用,創造與群眾期望相符的展示空間、活動空間和交流空間。如圖書館內設置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市民學習中心”,既宣傳展示了“中國夢”“四個全面”“五位一體”等內容,也為群眾提供馬列主義思想著作、習近平重要講話、習近平引用經典著作等主題圖書資源的現場閱覽和外借,是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陣地。利用圖書館走廊、樓梯等墻壁作宣傳氛圍的布置,展示南海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道德人物事跡、最美家庭的風采;以簡潔標語式宣傳畫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利用圖書館自習空間打造全民讀書中心,以“場所精神”吸引更多的群眾走進圖書館,享受圖書館服務。
(三)資源的融合。圖書館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融合包括活動資源與文獻資源的融合。一方面,圖書館常態化品牌活動解決了文明實踐活動缺乏常態化、群眾參與度不高、群眾“不買賬”等問題。南海區圖書館逢周末舉辦“桂花樹下”少兒系列品牌活動,通過資源整合,以親子閱讀故事會、真人圖書館等形式舉辦各種文明實踐活動,邀請本地道德人物、最美家庭分享事跡,宣傳助人為樂、孝老愛親、愛崗敬業的社會風尚。以全國終身學習品牌“有為講壇”公益講座為基地,融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講堂資源,定期舉辦主題講座,學習和傳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采取“菜單+點單”“線上+線下”“固定+靈活”的形式,在南海各鎮街舉辦形式多元、品牌多樣的全民閱讀活動,營造全民閱讀氛圍;另一方面,在圖書館內陳列新時代文明實踐讀本,如《美麗文明村居創新案例》《大愛佛山美德人物年度記錄》等,豐富圖書館文獻資源。運用數字化技術,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資源數字化后,通過圖書館總分館數字服務網絡傳播,讓市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數字閱讀服務,把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深度延伸至群眾家門口。
(四)平臺的融合。平臺的融合既節約文明實踐中心運營的人力成本,保障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落實,也助力圖書館管理平臺和宣傳平臺的拓展。首先,在圖書館總館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把圖書館基層服務點讀書驛站建設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圖書館,圍繞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組織館藏資源并開展多樣化的服務,滿足讀者對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文獻信息的需求,實現圖書館總分館體系與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的融合。其次,在圖書館內設文明實踐線上管理平臺,增設線上南海講堂、文明實踐、心愿點單等模塊,強化資源整合、加強供需對接,推動優秀文明實踐信息上網、網絡教育資源落地,深入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豐富圖書館管理平臺功能。圖書館借助新時代文明實踐宣傳平臺,利用《新時代南海家書》等媒體宣傳平臺優勢,定期發布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有助于拓寬圖書館宣傳渠道,改善以往的宣傳弱勢。
(一)明確發展定位,完善管理體制。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價值基礎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在全國廣泛開展試點并進行推廣本身就是一項制度,并以進一步加強改進農村基礎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為行為,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基層治理的重要手段。圖書館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融合,是圖書館參與社會基層治理,著實解決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促進社會和諧的體現。融合的目標是發展。圖書館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歸屬不同部門管理,存在多頭管或都不管的風險,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進一步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圖書館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訂發展規劃,完善管理機制,明確各方權責,堅守服務群眾的初心,繼續提升空間功能,持續建設和完善館藏資源,加強資源整合和宣傳,用發展的理念推進兩者深度融合,從而使圖書館事業邁向新高度。
(二)發掘人才資源,培育志愿隊伍。志愿者服務質量不高,缺乏高素質人才參與,常態化和長效化機制不完善是圖書館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共同難題。圖書館應把握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機遇,加強志愿者隊伍建設,把圖書館管理人員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人員納入志愿者管理隊伍內,組建一支由專職部門牽頭,兼容各個部室的志愿者管理團隊,從整體的實際需求出發,充分利用不同部室的職能與特色資源,形成合力,為志愿者提供更多符合實際的文化活動平臺。志愿者管理部門負責完善志愿服務培訓機制和激勵機制,發動機關黨員干部、企業職工等高素質人才參與,成為志愿者隊伍的核心力量。通過打造志愿服務品牌項目,在活動中發掘更多的人才資源,逐步壯大志愿者隊伍,引導志愿者多提出建議,多探索理論,讓志愿者隊伍在新時代發展中扛大旗,自覺為傳播文化作貢獻。
(三)豐富服務內容,打造品牌項目。用戶需求驅動圖書館通過服務用戶實現其重要的社會價值。不斷豐富圖書館服務項目,滿足用戶更廣泛更高質的信息和知識需求,是圖書館的重要職責。服務內容單一,缺乏具有影響力的特色服務品牌是當前兩者融合存在的問題之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既提高圖書館的服務要求,也為圖書館對外合作提供更多機遇,以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為依托,圖書館可進一步與博物館、文化館、村史館、學校、社區等部門或組織合作,發掘更多本土特色資源,建設道德人物、好人好事資源數據庫,提供數字資源服務,豐富資源服務的形式與內涵,打造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文明實踐品牌項目,發揚和傳承地方文化。
(四)加強理論探索,促進共同發展。公共圖書館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的融合發展,有助于延伸圖書館的服務空間,優化和提升圖書館服務鏈質量的創新理念和實踐,將推動公共圖書館服務進入全域服務整體提升的新階段。服務的提升需要理論支持,圖書館的服務必須建立在研究的基礎上,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服務的保障和支撐。利用圖書館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數字平臺,以群眾需求為出發點進行大數據分析,通過案例比較,加強融合模式和特色品牌建設的理論探索,推動圖書館的理論探索與融合創新,以新理念推動融合發展,促進功能融合,聚焦核心任務,發揮各自優勢,形成服務合力,以多樣化的形式、方法共同推動全民閱讀,實現圖書館的高質量發展。
圖書館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融合,解決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陣地建設“名實分離”、資源利用不高、實踐活動缺乏常態化等問題,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提供借鑒。進入“十四五”時期,融合是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圖書館應不斷從融合中探索新思路,實現新發展,提高服務水平,履行傳播文化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