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圖書館 梁瑩瑩
(一)閱讀的產生。雖然人類在地球上已生存了上百萬年,但是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不過數千年,最早發現刻在龜甲、獸骨、石頭上的文字是殷墟甲骨文,距今有3000多年的歷史。為了滿足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需求,以字符記錄語言而形成了文獻。在文獻形成的過程中,也就開始了人們的閱讀活動。文獻資源是閱讀的前提,閱讀作為利用文獻的基本形式,是一種有意識的行為,其實質是人們汲取文獻中所記載內容的活動,文獻資源通過閱讀活動才能充分發揮其價值。閱讀是由讀者根據不同目的,通過器官感知文獻中的字符,人們在感知和區別字符的基礎上,經過大腦神經系統來認識字符的含義,從中吸取、理解、領悟字符間的聯系。最后將新汲取的信息與讀者的閱讀興趣、專業傾向、文化水平等固有知識進行有機組合,建立一種邏輯關系。積極的閱讀能使人們獲得信息,豐富知識儲備,改善知識結構,正確指導下的閱讀活動,能有效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提高人們的文化素養,推動物質的發展,具有明顯的創造性。
(二)閱讀與閱讀推廣的關系。閱讀是人們通過紙質圖書、數字資源、網絡等媒介獲得知識的過程;閱讀推廣是圖書館等社會機構指導全民閱讀和推動社會閱讀的行為。從宏觀上說,閱讀和閱讀推廣都是全民閱讀范疇內的工作;從微觀上說,閱讀和閱讀推廣處在全民閱讀工作的不同層面。因此,它們之間既有不可分割的聯系,也有著內容和方式上的區別。閱讀推廣就是通過閱讀推廣部門的努力,培養讀者的閱讀習慣和興趣,不斷提高閱讀水平,從而讓更多的人喜歡讀書,善于讀書,有收獲和成效地讀書。閱讀推廣通過營造閱讀氛圍,根據讀者的興趣、文化層次等推薦適合讀者的閱讀書目,讀者通過閱讀豐富情感和心靈,改變思想,幫助其在浮躁的現實面前拓寬視野,獲取知識,提高能力。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發展,文獻信息的獲取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網絡環境下的一些讀者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滿足自己的興趣,會通過手機、電腦閱讀短消息和短文章。這些文章的主要形式為標題式、主題檢索式,通過對主題的把握,在短時間內閱讀大量要點內容,使“效益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長篇經典讀物的閱讀,紙質圖書的閱讀量也明顯減少。青年學生在這種閱讀環境下成長,難免會受到這種負面影響,從深閱讀到淺閱讀、從長篇閱讀到微閱讀、從紙本閱讀到數字閱讀、從熟讀到瀏覽,使他們在這種數字化閱讀中還普遍存在著盲目閱讀、淺閱讀、碎片閱讀等不良閱讀習慣,這種閱讀習慣會使大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減少,獨立思考的能力減弱。
高校圖書館,是大學生進行學習的第二課堂,也是助研助教的文化場所。開展閱讀推廣工作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高校圖書館在構筑“文化校園”的過程中,要不斷發揮自身的價值,關注大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狀況,利用發達的網絡信息技術,為讀者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舒適的閱讀環境,必須科學正確地引導大學生進行閱讀。
(一)館藏資源不足且載體單一。高校圖書館是教學和助研的主要陣地,為廣大師生提供服務。高校圖書館因發展規模和辦學性質不同而導致館藏圖書量差距較大。近年來,由于新書價格逐年上漲,學科專業圖書較貴,導致新書采購數量不斷減少,資源補充速度慢,再加上原有館藏圖書老舊,內容落后,知識面狹窄,讀者對圖書館“第二課堂”的形象大打折扣。傳統圖書館大多以紙本圖書為主,電子資源和數據庫資源不足。“00后”是現代科技的受益者,也是當下高校主力軍,是富有朝氣有眼界的新一代年輕人,喜歡更寬、更廣、更深層次的知識面,讀者在圖書館找不到適合自己的資源,加上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不到位,自然就不愿意去圖書館看書,致使圖書館圖書利用率越來越低。
(二)推廣方式比較傳統。閱讀推廣方式是指采用哪種方式、策略向特定目標群體進行推廣。閱讀推廣方式可以說是千姿百態、各式各樣,具有無限的可拓展性,給閱讀推廣者留有極大的創新空間。在開展閱讀推廣活動時,采取正確的方式,才能把握好閱讀推廣活動的著力點。目前,高校閱讀推廣大多以主題閱讀活動、專題閱讀活動、圖書漂流、書展、比賽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宣傳范圍小,持續時間短,讀者活躍度不理想。這種閱讀推廣活動較為陳舊,缺乏創意,不受讀者喜愛。因此,閱讀活動中所推廣的書籍與資料并不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們也感受不到閱讀的魅力和快樂,進而失去了閱讀推廣活動的作用。
(三)閱讀推廣人員能力欠缺。通過調研了解到,很多高校根本沒有設置閱讀推廣的崗位和部門,開展閱讀推廣活動時多是臨時調配人員。閱讀推廣人的素質、能力良莠不齊,對閱讀推廣的認知程度不高。對于閱讀推廣工作只是流于表面的閱讀宣傳和說教,無法進行深層次的引導和解說。閱讀推廣人員在服務過程中會直接面對不同興趣、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讀者的不同問題,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有的人員竟不知如何解答讀者,甚至對讀者問題不予理睬。
(一)完善圖書館自身建設。具體要求如下:
1.補充館藏文獻資源。文獻資源是圖書館的靈魂,既要保障充足的紙質圖書,也保障足夠的電子資源,充足且多元化的文獻資源是構建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物質保障。圖書資源采購要根據讀者的閱讀反饋、讀者推薦書目和科研需要及時補充。利用AR(增強現實)技術將高校圖書館原有的、有價值的、珍貴的紙本文獻進行加工處理,使紙本資源轉變為可讀化、可聽化、可視化的數字資源,打造數字閱讀型圖書館。加大對維普、超星等數據資源庫的建設,借助現代科技力量,增加移動電子圖書藏書量,以滿足讀者移動終端閱讀需求。除此以外,高校圖書館應加強與其他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的文獻交流合作,建立共享數據庫資源的方式,共享更多數字資源。
2.更新基礎設施,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高校圖書館為了更好地進行閱讀推廣機制的構建,首先應注重室內環境建設。保持圖書館寬敞、整潔、明亮,書架、展架擺放整齊。對圖書館的桌椅、板凳、書架、展架等基礎設施進行升級改造,更新檢索設備。室內墻壁上可以懸掛精美的書畫、張貼格言,在醒目的位置可以張貼推薦書目,用有設計感和時代感的新書海報、圖書封面、攝影圖片宣傳圖書。圖書館開展主題閱讀推廣活動時,館內應該根據活動主體進行相應的主題環境裝飾或改造,這樣可以使圖書館的環境更加符合活動主題,使讀者身臨其境。圖書館內可以擺放鮮花和綠色植物,選擇適合讀書時播放的背景音樂,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優美的閱讀環境使讀者感到舒適,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文化的熏陶。
3.選拔優秀的閱讀推廣人員。閱讀推廣人員圍繞閱讀推廣開展工作,對閱讀推廣活動具有推動性力量,閱讀推廣人員的工作能力也影響著推廣的工作質量。一線閱讀推廣人員與讀者接觸頻繁,他們的服務態度及對文獻熟悉程度,是留給讀者的第一印象。因此,對閱讀推廣人員的素質應有一定要求:(1)具有文獻選擇的能力。閱讀推廣人員首先應該具有正確的政治觀、人生價值觀,嚴格遵守社會道德規范,嚴格落實黨和國家的各項政策,進行宣傳推廣工作。推薦書目不能違背黨和國家、社會道德規范。(2)具有理解和消化的能力。打鐵還需自身硬,推廣人員要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素養和圖書館業務能力,只有自身具備過硬的本領才能更快地熟悉、理解和領悟文獻內容,從而更好地從事日常推廣工作。除此以外,還要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以便更好地指導讀者閱讀,通過分享閱讀技巧,更加融入讀者貼近讀者。(3)具有交叉學科背景知識。推廣人員可直接參與閱讀活動,當與讀者交談時,可以根據一些心理學與社會學知識判斷讀者的閱讀意愿和閱讀需求,從而確定閱讀推廣方式和推廣內容。除此之外,隨著計算機及數字化程度越來越高,推廣人員還應具備計算機、新媒體制作等知識。(4)具有演講的能力。閱讀推廣人員不僅要在活動現場口頭宣傳閱讀的意義、閱讀理念、文獻檢索知識、規章制度等,還需以口頭形式解答讀者的問題。因此,推廣人員應有較好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以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5)具有人員組織能力。閱讀推廣人員面對的往往是讀者群,進行讀者集體培訓或開展大規模的宣傳活動,這都需要一定的組織能力。
(二)利用現代媒介技術,貼近高校讀者的閱讀喜好。“00后”大學生通過電子產品交互信息已成常態。網絡、電子通信設備、新媒體社交平臺成為他們日常獲取、傳遞和共享信息的渠道,通過這種方式,當代青年讀者不斷完善自己的智能交互能力和對環境的感知能力。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方式應該滿足青年讀者的興趣愛好,貼近年輕讀者的生活習慣。利用大數據和現代媒體技術,對讀者的閱讀偏好、閱讀習慣、知識需求進一步統計和分析,篩選出符合讀者喜歡的信息(信息內容可以是文字、圖片、有聲讀物和視頻等),主動開展閱讀素養教育和推廣活動,利用數字閱讀調動讀者的閱讀興趣。例如微閱讀形式,微閱讀不僅圖文并茂,操作簡單、成本低,傳播速度快、互動性強、時效性強,而且受眾范圍廣。因此,要充分利用微閱讀的方式推廣優秀文化,微閱讀還可以運用于閱讀推廣的宣傳、書評、調研等環節,發揮其最大價值,營造閱讀氛圍,改善閱讀愿景。
(三)新媒體平臺與傳統閱讀推廣方式相結合。新媒體平臺是現代化科技的發展及應用的產物,在研發、傳播及利用過程中發揮著傳統推廣無法比擬的優勢,例如,社交APP(微博、微信、小紅書、抖音等)利用、視頻、圖文、書評等方式為用戶提供服務,不僅擴大了推廣范圍,還提高了傳播速度,同時也受到了不少青年學生的關注。圖書館應充分利用館藏資源優勢,創新閱讀推廣模式,將新媒體技術融入傳統閱讀推廣方案中,完善推廣服務。例如,紅色經典閱讀大賽,可采用線上報名、線上比賽的方式,參賽者可在規定時間內將比賽作品上傳至朋友圈或抖音等社交APP軟件上,通過作品的點贊評論和完播率決出名次,最后由評委專家評定,達到閱讀推廣的目的。除此之外,還可以在社交媒體上公開推送線下比賽活動動態信息、活動預告等內容外,利用青年學生對個性化、新奇、獨特的閱讀環境的好奇,主動介入讀者閱讀推廣服務。高校閱讀推廣還可以結合當下熱點新聞或話題蹭熱度,選擇相關熱點資源,以圖文、視頻或者音頻等形式推廣。總而言之,高校圖書館只有大力發展“新媒體平臺+傳統推廣”的智慧型閱讀推廣服務,為讀者打造個性化平臺,才能更好地構建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機制。
基于網絡環境下的高校圖書館應不斷完善自身建設,加大對文獻資源和閱讀環境建設,借助新技術和移動終端力量,利用網絡開展多種有利于吸引讀者的閱讀活動,充分發揮圖書館傳播先進文化的職能,讓更多讀者親身體驗到現代化信息技術在閱讀方面所提供的便利條件,使讀者們從內心深處感受到閱讀的快樂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