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劉勇




摘要:“船舶操縱”課程是航海技術專業的專業課程,是學生對航海知識學習和理解基礎上的一門綜合應用型課程,對學生的專業綜合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支撐,為了實現學生從學習知識到應用知識到掌握技能的轉變,擬將成果導向理念引入到該課程的教學之中,教學過程中以“學什么?怎么學?學到了什么?怎樣更好地學?”為教學思路,結合“線上——線下——現場”三維教學模式,以實現船舶航行和駕駛模塊的教學模式由“知識學習型”教學向“知識應用型”教學轉變,從而達到學生既學會了知識,也能夠融合應用知識。通過對2組教學班級的教學對比,本文研究的教學模式既能克服線上教學模式的不足,也能充分體現線上教學模式的優勢。
關鍵詞:目標引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船舶操縱;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U69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973(2022)03-0051-02
“船舶操縱”課程是航海技術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課程具有以下的特點:
(1)涉及的知識面廣,即包括航海基礎知識,也包括儀器設備的使用,還包括導航定位等方面的知識,甚至還涉及一部分貨物穩性等方面的知識;
(2)綜合應用方面強,課程的教學目標要求中明確提到“理解和掌握各種情況下船舶基本操縱方法”,船舶操縱的過程需要對其他涉及到的航海專業知識有綜合的應用。
該課程傳統的教學模式現狀為每門課程的教學中均將總的課程內容分為若干個知識點,并將這些知識點分配到相應的課時中展開教學。教學過程中,整個教與學以老師為主,教學過程為課前老師安排預習內容,課上老師展開針對該課時的知識點的講解,課后老師布置相關作業檢驗教學效果;學生在課前完成老師布置的預習內容,在課上聽講記筆記以學習相關知識,在課后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整個教學過程看似合理,但對于航海教育中的“船舶航行和駕駛”這種應用性極強的課程而言,該教學模式則存在極大的弊端,畢業生往往需要的實習的過程中從船上的“師傅”那里去學習如何使船舶安全航行和駕駛。這種教學模式在“船舶操縱”這種知識點需要相互串聯的應用型課程而言,優勢較弱,教學效果也難以達到理想程度。
1教學模式設計
1.1教學理念
OBE 理論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的較為先進的教學理念,整個教學過程中,注重以學生為主體,聚焦學生的學習效果(產出),評價學習產出,優化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教學思路,針對“船舶操縱”課程, OBE 教學理念的應用,需要圍繞“學什么?怎么 學?學到了什么?怎樣更好地學?”這條主線設計教學 模式如圖1。
1.2教學方法
在開展“船舶操縱”教學時,中心思想是轉變教師在教與學中的角色和作用,適當壓縮教師的講授職能,提高教師的引導作用,將教與學中的學習主動性向學生轉移。
改革內容主要針對現有的教學模式上,將現有的教師講解的教學模式優化,探索一種由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相互分享,學生實踐應用的教學模式,具體解釋為將船舶操縱的課程教學內容分為若干模塊,與該模塊相關的專業知識均放在該模塊中。在開展該模塊的教學時,分為線上環節、線下環節和現場環節三步走。
1.2.1線上環節
教師設置與擬講授知識點相關的工程案例,告知學生需要學習的相關知識點,學生在課前充分利用現有的教材、數字資源和網絡教學資源(如“mooc”),根據自身的知識儲備,自行安排這些相關知識點的學習,提出案例的解決方案,喚醒學生解決問題的好奇感;
例如,在風對船舶運動的影響這一章節引導的問題如下:
觀看慕課4.2視頻,回答以下問題。
船舶“STAR PRINCESS”為15萬噸級散貨船,船長為289米,寬45米,吃水14.5米。于11月16日1259靠泊京唐港“礦1”泊位:進港過程軌跡見圖3。
已知:其在1202通過①位置時,船速為7.4kn,航向315;1248通過②位置時,船速為2.7kn,航向055;在整個進港過程中,船舶遭遇的風向為270,風力為6級;
分別畫出船舶通過①、②位置時遭遇風影響時的偏轉示意圖,并分析船舶的偏轉情況。若船舶為壓載進港,受風偏轉的示意圖有何變化?請你幫助船舶駕駛員提出船舶在①、②位置時為抑制受風偏轉的措施。? 1.2.2線下環節
學生分享自學的內容并將案例的解決方案展開討論,對不同觀點展開辯論,提高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成就感。1.2.3實踐環節
充分利用船舶操縱模擬器訓練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責任感。
2教學評價體系
“船舶操縱”慕課資源于2017年錄制完成并上線運行,初步形成了該課程的立體化教學,配套制定了平時成績+期末成績的評價方法,即平時成績×30%+期末成績×70%,平時成績包括兩次測試和三次作業。在近幾年的教學過程中,平時測試和作業均在每章課程結束后進行,測試和作業的內容主要針對每章的知識點,測試的內容缺乏前后銜接的系統性。
在本次教學改革中,構建了持續改進型的課程評價體系,分別從“成績分析”“問卷調查”和“專家評估”三個方面評價教育模式和教學效果。“成績分析”側重作業、測試、考試題目設置的合理性,成績分布的合理性,評價學生是否具備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評價結果將為客觀,能夠反映學生學習的弱點和教學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問卷調查”重在反映學生學習中的自我感覺,針對教學內容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模式是否符合學習習慣,教學內容能否被充分理解和應用,該部分由學生完成調查問卷。專家評估由督導老師完成,每年針對同一老師進行3次聽課和一次試卷評價,針對教學計劃是否合理、是否按計劃開展教學,課堂授課情況,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試題分布和成績分布是否合理等方面的內容。
3結論
通過運用產出為導向的教學理念,結合“船舶操縱”課程情況,構建了基于產出導向的船舶操縱課程教學體 系,在教學模式中,采用“課前-課上-課后”的三維 立體教學模式,提高學生主動學習能力,打破常規的章 節式教育計劃,改為模塊式的教學計劃,引入持續改進 型的課程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黃克輝.淺談"船舶操縱"課的教學[J].天津航海 , 2001, 000(004):45-46.
[2]秦桂英 , 馬海峰.基于 MOOC 的高職混合教學模式研究[J].職教通訊 , 2016, 000(003):54-57.
[3]鄧生富.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與實踐[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8, 012(02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