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玲
[摘要] 實行“雙減”政策,目的是為了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課外輔導負擔。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做到加強常規教育,樹立正確認知;重視家校攜手,合作共育成長;開展主題活動,解決存在問題;強化師生互動,關注學生心理;注重理念創新,助力學生發展,讓立德樹人、全面發展的教育根本任務真正得到落實,讓“雙減”政策真正落地生根。
[關鍵詞] “雙減”政策;常規教育;合作共育;理念創新
2021年7月下旬,全國各地開始實行“雙減”政策,目的是為了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課外輔導負擔。政策頒布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大力落實“雙減”政策,采取多種措施減負增效。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要與時俱進,樹立立德樹人、全面發展的觀念,基于小學生的心理特征、認知規律和學習基礎進行適當研究,盡可能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自信心,讓雙減政策真正落地生根,取得實質性成效。
一、加強常規教育,樹立正確認知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思想道德教育成為重要的課程。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成型時期,但小學生辨別能力不強,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班主任更需要通過加強思想道德教育來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認知,擁有更加高效的學習方式,從而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緩解學習壓力。
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我經常通過班會、隊會、道德與法治課、學科教學,以及課余時間與班級學生進行交流,加強對學生課堂紀律、常規、禮貌禮儀、衛生習慣等方面的教育,有時也會基于學生發生的具體事情展開討論,使學生認識到存在的不足并學會處理問題的方式。不知不覺中,班級里形成了正確的輿論導向、積極向上的班風,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使學生明確了努力的目標。
二、重視家校攜手,合作共育成長
家校共育是指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結合起來,引導家長真正參與到學生的教育當中,使學生在家長的參與下體驗到被關愛的感覺,激發積極的情感,發掘小學生的學習潛力。“雙減”政策給家校共育的開展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條件,緩解家長輔導孩子作業的壓力,讓家長有更多時間參與到親子活動中。小學班主任在進行教育教學工作時,邀請家長參與并鼓勵家長根據自己對孩子的了解對教育教學提出建設性意見,可以使班主任基于學生的學習需求創新教學模式,改善教育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校和家庭均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為目標,家校攜手合作共育也能促使家長和教師加強交流,教育教學變得更為高效。
我校班主任經常通過QQ、微信、公眾號平臺等信息技術手段向家長分享學生在校的學習、活動狀態,家長通過與教師的交流介紹家庭氛圍、家長的教育理念,以及孩子在家庭中的生活、學習情況。有時,我們還結合職業邀請家長進課堂為孩子們講解一些職業的特點。如果家長是醫生或者護士,可以請家長介紹常見病的醫治與預防、傷口的護理等;如果家長是交通警察,可以請家長介紹一些交通規則及道路交通安全知識……每次家長進課堂講解,孩子們都聽得非常用心,并且嘗試將學到的方法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更重要的是讓他們體會到父母工作的辛勞。而家長則對教師和學生有了更多的了解,家校共育實現了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家校關系的良性發展、和諧發展。
三、開展主題活動,解決存在問題
主題班會活動是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主題班隊會的合理開展,可以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心理活動進行深入剖析,有針對性地解決班級存在的問題。“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我們有更多時間關注學生的心理發展與學習情況,更有針對性地明確班會主題,在班會中與學生進行積極討論,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及學習方法進行探究,緩解學習壓力,激發學習潛力。
例如,針對六年級學生出現的早戀現象,我們開展了“早開的花”主題班會,和學生暢談男女同學之間的友誼、學生的學習任務、早戀的危害等等,讓學生明白這種男女生之間的好感只不過是對對方的一種欣賞,我們要學會欣賞、悅納別人,并將這種欣賞化作學習的動力,拓展自己的知識,提高自身的能力,使自己成為更加優秀的人。
四、強化師生互動,關注學生心理
“嚴師出高徒”是很多教師固有的認知,但這種方式很容易在班級形成壓抑的學習氛圍,進而抑制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學班主任要學會做調解師、融合劑,去調適學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更要做學生的心理咨詢師、良師益友,做學生最親近與信任的人,使學生能敞開心扉與老師交流,拉近師生情感距離,從而讓教學氛圍變得更加輕松愉悅,以高質高效落實“雙減”
政策。
比如,在課堂上班主任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參與問題討論,學生不僅要參與進去,班主任也應該主動參與到學生的討論當中,讓學生逐漸感受到班主任的和藹可親,從而敢于主動與班主任進行溝通和交流,加深師生之間的感悟,當學生再次產生壓力時就可以借助班主任的幫助來調整狀態,激發出自身的學習潛力。
五、注重理念創新,助力學生發展
不同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不同,這些不同點會使學生之間產生差異,長此以往會使學生之間產生不同的學習壓力,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狀態。小學班主任需要通過研究同一年齡段學生學習的共性特征及學習風格,大膽創新設計符合學生學習特點的教學方式,同時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讓學生根據自身學習能力進行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自信心,進而激發學習潛力,逐漸提高學習能力。
比如,教師將“以生為本”作為課堂教育的主要理念方針,能夠讓學生逐漸感受到自身在課堂上的學習地位,逐漸激發出學生的學習信心。小學班主任要積極對教學理念進行創新,根據“雙減”政策的要求去設計符合學生學習特點的教學模式,同時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讓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學習能力進行學習,逐漸打好學習基礎,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通過教學理念的創新,班主任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動力,進而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高效。
總之,小學班主任在進行教育教學工作時,要以減負增效為目標,設計多種活動去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讓立德樹人、全面發展的教育根本任務真正得到落實,讓“雙減”政策真正落地生根。
[參考文獻]
[1]劉敏.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班主任工作新探[J].科學咨詢,2019.
[2]劉博.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班主任工作[J].文學教育,2017.